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博览群书2005年第06期 >

第28节

博览群书2005年第06期-第28节

小说: 博览群书2005年第06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统地总结出了徽州宗族之所以比外地发展的具体原因。作者更以大量的典籍文献、文书档案和通过实地调查得到的、亲眼见到的实物遗存和亲耳听到的访问资料为依据,深入考辨研究了徽州宗族的祠堂、祖墓、谱牒、族产、族规家法等,阐明了诸多问题的事实真相,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徽商和教育是徽学研究中的热点,书中设专章来论述这两个问题,重点探讨其兴衰起伏与徽州宗族的内在联系,将其变化的原因、状况、影响等,考察得细致入微,其资料之丰富,论辨之精当,令人叹服。第九章,通过歙县呈坎前后罗氏宗族和黟县西递明经胡氏宗族的个案研究,将前面对宗族的兴起、结构,宗族的祠堂、祖墓、族谱、族产、族规家法,宗族的功能、作用、影响等的探讨研究,一律落实到三个宗族个案中去对号入座,实地验证,使对徽州宗族的研究论述具体化、立体化起来,变成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个案实体,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展现了作者对徽州宗族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附录中提出的宗族的基本特征,应该看作是作者多年从事徽州宗族研究的。点睛之笔。它由点到面,由个性到共性,以对徽州宗族的深入研究为基础,科学地总结出了宗族的八大特点,对于其他各地乃至全国的宗族研究,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从对徽州宗族的探讨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元以来,徽州地区以父系血缘苯系为纽带的宗族制度特别发达,成为组成徽州社会特别是农村社会的基本单位。“观察徽州文书中有关土地买卖、经商管理、山林经营、祭祀活动等记载,我们不得不为当时社会关系的大部分是由宗族制度下的派、房、家族等血缘纽带所维持的事实而惊叹”。('日' 涩谷裕子:《明清徽州农村的“会”组织》,载周绍泉、赵华富主编《1995年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151页。安徽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除了个别累世同居的大家庭,一般宗族都是由若干小家庭组成的,家庭是宗族组织的细胞。在族长的主持下,宗族行使着维护其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权力。各个家庭,不管是富商地主还是贫民佃农,都要遵守族规家法,尽到宗族所需要的应尽义务。同时在生产、生活、教育、社交等方面,也受到宗族的支持和庇护。宗族组织支持弃儒服贾,弃农经商,保护商帮利益。徽商发了财,不忘乡梓,回乡买地盖屋,捐款修家谱,建祠堂,又促进了宗族的巩固和发展。宗族崇文重教,扶贫助学,奖掖鼓励学子读书入仕。学子一旦入仕为官,不仅光宗耀祖,还为本宗族的发展繁荣找到了靠山。宗族的族长多由受人尊重的长辈担任,他管理宗族的各项事务,协助官府完粮纳税,维护地方治安。宗族中的商人、士子和以农民为主的广大劳动者各司其业,构成和谐安定的基层社会,创造了明清时期徽州地区灿烂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对于徽州的商帮、教育、建筑、朴学、村落、民俗、科技、方言、版画、刻书、徽墨歙砚、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等问题的研究虽然已分门别类,越来越深入,但要想进一步发掘其精髓,搞清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还必须把它们放到徽州宗族社会这个大视野中去考察,去研究。因为在宗族组织占主导地位的徽州社会里,其作用、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徽州社会中的各种事象,或发生在宗族组织之内,或与宗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离开了这种影响和联系,是不能单独存在的,所以,栾成显先生说:“唐宋以后,世家大族已成为徽州居民的主体,在徽州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世家大族与徽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关系。可以说,离开世家大族来研究徽州的历史是不可能的。”(栾成显:《元末明初祁门谢氏家族及其遗存文书》,载《1995年国际徽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第43页)《徽州宗族研究》抓住了徽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剖析了徽州社会历史的核心内容,是徽学研究的—把钥匙。
  赵华富先生早年执教于山东大学,从事元史研究。年届五十调入安徽大学,正赶上徽学研究勃起。为教学和研究的需要,赵先生改从徽州区域史的研究。他抓住子徽州宗族这个课题,采用历史文献与社会调查相结合、个案研究与整体研究粗结合、专题研究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走遍安徽及全国各有关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查阅了大量的家乘谱牒和有关文献典籍,抄录积累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从1990年起,他坚持每年在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一两个月,十年之间足迹遍布徽州一府六县,亲眼看到了民间收藏的大量契约、谱牒和其他有关实物遗存,亲耳聆听了老百姓的介绍讲述,获得了许多口碑资料,从而澄清了某些徽学论著中未经调查而得出的不少错误论断和道听途说。在此基础上又—个村一个村,一个宗族一个宗族地进行个案研究,撰写了一大批专题文章。然后,对这些专题进行归纳排比,概括综合,从个案到整体。从微观到宏观,逐步揭示徽州宗族的整体面貌,先后用13年的时间,才完成了此作。这部凝聚着作者大量心血的巨著,对徽州宗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发表了不少真知灼见。书中的许多地方论证精彩,亮点迭出。如先儒和当前学术界对宗族的形成到底需要多长时间,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运用文献资料和具体的歙县呈坎前罗氏宗族的世系表格,说明必须在“五世以后”。徽州女祠的朝向,有人说与男尊女卑、男阳女阴有关,都是一色坐北朝南或坐东朝西。作者通过对女祠的实地考察,认为此说没有根据。女祠的朝向,主要是由村落的朝向、布局、环境和祠堂在村中所处的具体位置决定的。在宗族的族规家法一章中,专设一节《家法大于国法辨》,以实地的调查访问和大量文献资料相对照,分析研究了具体的案例,得出合理结论,澄清错误说法,解决了以讹传讹、久而未决的问题。徽州宗族制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如宗族的形成、裂变和繁荣问题,宗族的族规家法问题等,过去从无人涉及或者有人涉及也没有能搞清楚,由于作者长期的实地调查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书中都得到了详尽的论述和完满的解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