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管理]危机管理 作者:平川 >

第4节

[管理]危机管理 作者:平川-第4节

小说: [管理]危机管理 作者:平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美国柯达公司也是深谙此道的。
  当年,柯达曾面临着富士、理光等众多知名品牌的围追堵截和市场挤压,如在中国市场上就一直在跟我们的民族品牌乐凯作殊死搏斗,但柯达没有倒下,因为柯达一直没有把这些对手看成敌人,而是看成推进自身发展的动力。它努力不断地开发出新产品,然后用最快的速度上市;它雇佣行业内的顶尖人才,然后用具有诱惑力的薪酬留下他们为己所用,它采用了严格的品质监督,使柯达的产品成为〃没有瑕疵〃的代名词;它将胶卷产品做精、做细,没有盲目进入其他领域……就是在柯达非常成功的时候,它仍坚持上述战略,因为柯达的管理者一直在告诉它的员工,成功的前面就是危机,你要想取得更大的成就,你就要取的更大的成功。
  柯达的危机意识说明了一个近来常被我们提起但又时常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成功时候仍旧要提防危机的来临。
  对企业来说,成功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因为别的企业都想打倒你自己出名,别的企业以你为榜样,都想超越你。所以,当一个企业成功的时候,也是它最危险的时候。
  其实,不仅仅是企业,就是对个人来说,成功的时候也最容易发生危机。可以说,成功本身就是危机,而且是对人各方面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掉进失败的悬崖,这一点我们在昔日IT风云人物史玉柱的身上可窥一斑。
  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推出M…6403,实现利润3500万元。也就在此时,38层的巨人大厦设计方案出台。
  1993年是巨人集团辉煌的一年,一月份,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当时可谓风光无限,一时无二。
  1993年底,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中国的电脑业逐渐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冲击。当时的巨人集团掌门人史玉柱为了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由于1993、1994年,全国兴起房地产和生物保健品热,巨人也开始进军生物工程。如果巨人在这个领域深入开拓,或许也会成功,但是,史玉柱在1993年开始的生物工程刚刚打开局面但尚未巩固的情况下,又毅然向房地产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发起了冲击。
  1994年初,巨人大厦动土,计划3年完工。史玉柱当年当选为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第8节:危机是我们的影子
  巨人大厦最初设计是30层,后因头脑发热一改再改,从38层蹿至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所需资金超过10亿元,这对于当时仅有1亿资产规模的巨人集团来说,单凭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承受这项浩大的工程。对此,史玉柱的想法是:1/3靠卖楼花,1/3靠贷款,1/3靠自有资金。但令人意外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破土动工到1996年7月,巨人集团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来支撑。
  在外界看来,此时的巨人依然是风采依旧,1995年,巨人推出12种保健品,投放广告1个亿。史玉柱被《福布斯》列为大陆富豪第8位。然而多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巨人集团自身的弊端一下子暴露无遗。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花者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厦停工。巨人集团虽未破产但已名存实亡。
  失败后的史玉柱总结了巨人失败的四大失误,涉及到了投资、资金结构、管理、企业文化,却单单没有提到危机意识。毫不疑问,巨人的失败与史玉柱的个人危机意识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不能说史玉柱没有危机意识,但是他的危机意识在当时还不够超前。
  巨人大厦本应成为史玉柱成功的一座丰碑,却把他拖进一场深重的灾难。巨人大厦动工那年,史玉柱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可以说是吉星高悬,然而巨人大厦埋下的却是个〃重磅炸弹〃,最后竟然殃及〃大本营〃。仔细研究一下巨人由盛及衰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一帆风顺使他过于自信,头脑发热,好大喜功,把主观意志强加给客观现实,动辄追求轰动效应,却偏偏忘了可能由此带来的危机。如果巨人集团的巨人大厦不去争什么〃中国第一楼〃,而是量力而行,那么今天的史玉柱会是另一番风采。
  应该说,史玉柱的失败不仅仅代表他自己,而是相当一批企业的缩影。总结上面的案例经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成功的时候就是危机容易发生的时候,柯达的成功在于其领导者在成功时依然有危机的意识,而巨人的失败证明了没有危机意识的成功就等于在与失败同行。而两者都可以说明这样一个事实:在成功的时候,对危机没有清醒的意识,一个组织和个人都不可能走得太远。
  危机是我们的影子
  危机给我们的教训
  2001年发生的〃9·11〃事件被喻为21世纪的珍珠港事件,人们认识到,即使是极为富足、安全的美国也无法免受各类危机的伤害。当人们还没有从震惊中回过神来,2003年一场蔓延全球的SARS疫情,又让人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了危机所带来的冲击。
  我们喜欢说地球是一个村庄,科技、交流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但也让个人、企业乃至于国家,皆面临着更多不可预期、不特定的多元变动。
  平静的桃花源无处可寻。
  9.11,这个危机的名字叫〃灾难〃
  2001年9月11日对美国乃至世界人民来说,是一个噩梦般的日子:美国纽约市著名的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大厦和首都华盛顿附近的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先后遭到恐怖分子劫持的美国民航飞机撞击。
  2001年9月11日,当地时间8点45分,纽约世贸中心发生了第一次民航飞机撞楼事件,过了不到20分钟,又一架波音767撞击了世贸中心的南楼。世贸中心双塔楼毁于一旦。
  当时,仅世贸大楼坍塌就造成5200多人失踪,300多个生命的死亡。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随即发表电视讲话,宣布美国军队全部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并发誓要〃追查并严惩〃肇事元凶。当天美国联邦航空局下令关闭领空,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关闭领空。
  紧接着,总统布什下令进行全面调查,〃追缉做这勾当的家伙〃。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个小时之后,国防部也遭到一架飞机的直接撞击,把五角大楼的一边撞塌了。
  白宫在惨案发生之后,迅速成立了作战室,并开始了全面运作。国防部、国会和华盛顿及纽约的其他重要政府部门都疏散了工作人员。华盛顿当局立即召来部队,包括一个步兵团。美国从东岸到西岸都进入了一级戒备状态,美国和加拿大的边界封闭了,各大战略设施都加强戒备。调查取证工作也在同步进行。
  ◎9。11的恶性〃馈赠〃
  2001年的〃9·11〃恐怖袭击事件给美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尤其事发地纽约更是一下子从歌舞升平的繁华盛世跌入了经济衰退的低谷。〃9·11〃到底给作为世界经济中心的纽约造成了多少经济损失?2002年11月12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统计专家给出了一个权威的估算答案:从2001年9月到2002年6月,因为〃9·11〃事件而导致的直接财产损失、贸易损失、人员薪金损失以及清扫世贸中心废墟的费用一共是330亿到360亿美元之间。
  这只是直接的经济损失。
  在这份评估报告中,专家们还说,〃9·11〃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纽约经济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对航空业、餐饮业、旅馆业、金融业等众多经济产业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仅在2001年10月,上述行业便减少了总计42000到51000个职位。就业市场因其影响所导致的经济损失估计在36亿到64亿美元之间。第9节:增强应付突变危机的能力
  另外,专家们在研究中还发现,一些纽约居民在〃9·11〃事件后变得消沉,吸烟和酗酒现象增多,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会影响生产的发展。而且这种心理上的创伤也许一辈子也挥之不去。
  ◎美国政府的表现怎么样?
  灾难发生后,布什政府和纽约当局的处理应该说是成功的,并据此进一步完善了国家安全战略和危机管理体系。
  首先,布什政府对危机的定性快速准确。8点45分,世贸中心发生第一次撞楼事件,9点30分,布什做了第一次电视直播讲话,在全美国和全世界观众面前对事件做了定性。由于事发当时只有副总统切尼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看家〃,所以切尼的作用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非常明显,这也是美国政治运作机制中对权力顺序和个人作用安排比较明确的结果。
  在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并没有把指挥中心设在安全地点进行遥控,而是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即赶到世贸中心现场指挥救援工作,如果不是他亲临现场指挥,面临空前的危机与混乱,参与救援的市政各部门难以协调,灾难的损失必然会更加惨重。
  其次,各级政府部门事前都有〃危机预案〃。在突然爆发的危机面前,不仅是美国联邦政府各部门,其他各级地方政府都有一套危机处理预案,遇到紧急情况可以自动运作,从而避免危机扩散。因此,在9月11日上午楼内人员撤离大楼时非常有秩序,没有因为发生慌乱而导致更大的伤亡。事件发生后,纽约市消防局立即通过电视和广播通知当天所有休假的消防人员,迅速回工作部门报到,以便投入现场的救援行动。
  与此同时,联邦政府立刻成立国土安全办公室,并对军事指挥系统进行调整;筹措巨额专项资金。布什在危机后立即请求国会拨款200亿美元,用于反恐和重建工作;同时调整外交战略,把反恐、打击基地组织作为头等大事,其他外交议题推后。
  另外,媒体也在此次事件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布什在危机爆发后1小时即通过电视讲话向美国公众阐明危机的恐怖主义性质,3个小时之后又发表第二次电视讲话。9月11日当晚回到白宫后,布什再次在椭圆形办公室向全国发表了讲话。在危机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又明确指示新闻官〃至少每天一次将反恐进展告诉美国公众〃,提醒民众警惕新的袭击,并控制不利于缩减危机蔓延的信息和谣言。在纽约市,市长朱利安尼在媒体对事件刚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出现在现场直播的屏幕上。他对全体市民说:〃让我们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和平常一样,外出购物,去教堂做礼拜,带着孩子到公园里玩耍。治愈我们精神创伤的办法之一,就是向那些恐怖分子展示我们有多么强大,他们的罪恶行径不会使我们退缩。这个城市的生活还要继续。〃布什和朱利安尼的讲话,对于稳定遭受巨大冲击的民众心理,恢复社会正常秩序和民众正常生活,其作用难以估量。
  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中,布什以〃反恐英雄〃领导人的形象在电视媒体上不断出现,使美国民众感觉到政府对危机正在进行积极的应对行动,同时他的情绪也感染着美国民众,使民众的心理从遭受袭击之后的恐惧、悲伤很快转变为对恐怖分子的仇恨和团结抗敌的激情。美国国内的媒体和舆论导向也与政府保持一致,整个国家掀起了爱国浪潮。
  ◎美国政府的表现完美吗?
  回答是〃不〃。
  尽管〃9·11〃事件的处理堪称政府成功处理危机的典范,但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人们发现,事件本来是有机会预防的,最起码危害可以更小一些。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在此次危机预防方面出现了重大失误。
  ·布什本人和有关部门对警报的忽视
  2002年5月15日,事件发生近8个月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透露,布什在处理有关恐怖分子袭击美国的情报方面曾出现重大失误,未采取任何事前预防措施,导致美国遭受重大损失。据美国媒体的报道,联邦调查局特工人员曾提请华盛顿总部注意数名在航空学校学习的中东人,甚至明确指出有人可能在计划劫持飞机撞击纽约世贸大厦。联邦调查局随后拘捕了嫌疑分子,但对恐怖分子可能劫持飞机撞击世贸大厦的情报并未予以重视。媒体还披露,布什在2001年8月6日就接到中央情报局提供的一份题为《本·拉登决心攻击美国》的《总统每日简报》,称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