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

第5节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第5节

小说: 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国人如果不明易理,常会取笑“中国人事事都是个案处理”,因而怀疑我们缺乏游戏规则。

  实际上,我们可以请教每一个中国人:“请问,你有做人做事的原则吗?”

  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都会充满自信地回答:“说学问我不敢,说有钱、有势我不够,说有办法我不行,我就是有原则。”至少到处询问的结果,证实中国人几乎都是很有自己的一套原则的,绝对不肯毫无原则地乱变。

  中国人有原则,才敢随机应变;看起来很乱,却乱得十分有条理。可惜西方人看不懂,现代中国人也跟着迷糊起来。我们看似事事个案处理,实际上贯串其间的,有一个不变的原则。用这个不变的原则,来因应万变的个案,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真义。

  我们常说:现在是信息时代,必须重视信息。管理者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固然是个好习惯,但偏偏遭遇到现代社会“什么话都有人讲,每个人都持之有理”这样的情景,所以必须慎重选择、明辨是非,才不致“吸收了一大堆信息,简直无从判断”——不听、不看还好,听了、看了反而不知如何是好。

  没有人能够禁止别人乱说话,任何人都可以自己明确地做出判断。我们可以放心地听取新闻报道人员报告新闻,却千万不可以轻易地接受他们的推测或判断。因为新闻是事实,判断或推测则很可能是报道的人自己趁机发表一些主观的意见而已。这时候,要用自己的头脑去做判断。


 





 
第23节:大易与管理(14)






 

  要做到这种地步,必须明白易理。依据易理来判断,才合乎中国人的观点。大家都有共识,社会上不但有共同的语言,而且有共通的语言——这样,够水准的裁判增多,社会才有公理可言。

  企业组织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充分运用组织的力量,把不认同组织理念的人,排除在外”。我们只需要“志同道合的少数人”,并不需要“志不同、道不合的多数人”。社会可以多元化,这样才显得多彩多姿;企业组织最好一元化,如此才能够集合同志,显现独特的作风。

  各种组织各有特色,由此组合而成的社会,自然多元而便于辨识。各种组织要各具特色,成员必须有共识,能够步调一致。

  请放心,现代化的“一元”,不可能像往日一元社会那样单纯;现代社会多元的气氛,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组织的一元化。在这种情况下,力求多元,就会弄得组织内部乱七八糟、各怀鬼胎;力求一元,才能够“在多元社会中建立自己的特性”,至少做到易理所秉持的“一之多元化”。

  企业管理依易理而行,比较容易产生“一元化的共识”,对于期盼中国人团结一致的管理者,这是最有利的途径。政府依易理而行,在多元化社会中,比较容易形成“有共识的多数”,对其他的少数产生感应,维持“一之多元化”的局面。

  最近听到有些来自美国的企业管理者,彼此交换意见:“为什么老是把我们(美国)的管理方法介绍给他们?是不是也应该听听他们管理的道理?他们这样会赚钱,必定有一套管理方法,是不是我们也要学学他们呢?”

  知己知彼,乃是现代管理者最好的修养。实施大易管理,同时又明确地知道自己在实施大易管理,才是“既敢做,也敢说”的明智管理者。依易理而行,就用不着鬼鬼祟祟,只敢做、不敢说;也用不着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另行一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管理者,请从实施大易管理,而又头脑清楚地敢做、敢说开始。


 





 
第24节:大易与管理(15)






 

  中国内地近年来经济起飞,每年都能维持很高的增长率。这难道是美国式管理的贡献?是实施日本式管理的神奇效果?大家心知肚明,都是中国式管理所带来的。有了这样优良的成果,为什么还不敢承认自己所采用的是中国式管理呢?

  理由十分简单:因为搞不清楚中国式管理的意思,不知道它所代表的意义为何。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科学层面,全世界越来越西化,令人觉得自己好像在实施美国式管理;至少也认为,一直在向美国人学习。实际上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管理哲学层面,各地方都不相同,可以说是差异很大。因此管理者表面上学习西方,骨子里仍然保持中国风格,这也是十分自然的事情。

  相信明白大易管理之后,大家会越来越清楚:中国人深受大易管理的影响,凡事求合理,所实施的正是中国式管理。

  五、大易管理的现代基本架构

  大易管理,是指合乎《易经》所揭示的道理的管理,目的在使现代化的管理在中国人的组织中行之有效,然后再通过全球化,以求管理的世界大同。

  首先,它是外圆内方的。外圆的目标,订为圆满、均衡、统一与和谐。中国人长久以来就追求这些目标。中国人的管理,如果不能达到此等境界,就会与中国人的内心产生若干程度的冲突,因而觉得有些说不出来的不对劲,以致影响士气、降低生产力。

  圆满指完满而无所欠缺,是一种“不分裂”的状态。中国人十分重视效果,但绝不是不问效果的善恶而只求其有效。管理若只是重视其有效性,而不问其善恶,那就是不圆满。唯有具备善性的效果,亦即管理的效果足以提高人格与造福社会,才能达到圆满的地步。

  管理的结果,并不是单纯的明辨是非,或者去非存是。因为就是非论是非,很容易导致分裂的局面,也是一种不圆满。管理必须在圆满中分是非,也就是“要有是非,但要分得圆满”。这样我们才能够体会中国人常说“对有什么用”的道理。“不对不可以,对并没有用”,显得圆满大于是非,目的在使大家都有面子。


 





 
第25节:大易与管理(16)






 

  均衡指择乎中道,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是一种“不偏倚”的状态。中国人自称“中国”,不是自以为居天下之中的上国,而是以“中”立“国”的意思。中国自古以来,便能时时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所以包容力与同化力极强,因而建立了世界上难得的文化大国。

  “中”的意思,其实就是“合理”。中国即指“凡事求合理的国家”,中国人应该凡事求合理,才合乎以“中”立国的要求。

  管理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追求利润或利益”,而应该由“利”而“乐”,由“乐”而“和”,然后再由“和”而“安”。贯通“安、和、乐、利”,把“和、乐、利”统合在“安”的大前提之下。追求“安、和、乐”的“利”,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才能不偏不倚、合乎中道,。管理要想减少障碍、消除劳资的鸿沟、使顾客长期忠诚、与社会大众和睦共处,就要注意保持均衡。

  统一指浑然一体、没有差别、把矛盾统一起来,是一种“不对立”的状态。一切事物都有矛盾的存在,矛盾不但不可怕,反而是引起变化的原动力。中国人向来主张“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不使矛盾对立,便可以设法加以统一;不必消除矛盾,也不可利用矛盾,而是把矛盾统合,即是“同则相亲,异则相敬”,容小异于大同。

  管理固然重视一致性,也应该注意其变动性。中国人懂得“兼顾”的道理,凡事先立于“两难”的起点,知道“不一定”就如此。既不固守一致,也不一味求变,而是“兼顾”到“合理”的地步。管理者胸怀宽大,不执着,也不一心求新求变,自然“站在‘不变也变’的立场”,达成“合理的解决”,即能统一。

  和谐指内心快乐、生命充实、在和气中分高低,是一种“不冲突”的状态。人不免要竞争,西方人主张“用争来争”,所以冲突不断、大伤和气。中国人擅长“以让代争”,在“让来让去”的和平气氛中竞争——没有冲突,也不伤和气。中国人的“官职”,都不是争来的。有谁公开承认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当上这个官职的?


 





 
第26节:大易与管理(17)






 

  管理不可能不竞争,可是对内、对外,都不可能公平,所以“不争则已,一争就不择手段”。大家都寄望于“良好的游戏规则”,却又坚持“现行的游戏规则对我不利”,因此公然不遵守规则,还理直气壮地毫不让步。而中国人发挥用礼让来竞争的精神,才能够在和谐中分高低,不冲突却能达到竞争的目的。

  凡是管理得圆满、均衡、统一而又和谐的,也就是按照大易管理的基本架构,来实施的管理,都称为大易管理。相反地,管理得四分五裂、偏重一方面利益、呈现对立而又处处冲突的,便不是大易管理。不错,大易管理的要求比较高,一般人不容易达到,必须把握一些基本法则,勉力去做,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这些基本法则,正是“内方”的部分。要外圆必先内方,所以内方是大易管理的基础。

  管理的起点,是“修己”。管理者自己修治自己,正己然后可以正人。管理者修己,不是为了做圣人,而是非如此不足以服众,是唯一的途径。

  修己是修治什么?答案简单明了,就是“公正”。所有管理上的缺失,源自一个“私”字。如何“立公心”,则为管理者努力修治的准绳。一切秉公,自然从容合理。即使偶有错误,大家也能谅解,并且尽力补足。

  公正、公平、公开是不能连着一口气说完的,因为管理只能够保证公正:事实上不可能确保公平;至于公开不公开,更是难说。

  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修己是爱己,安人是爱人。前者是“己欲立”、“己欲达”;后者则为“立人”、“达人”。管理必须消减各种不安,力求安人。但是“消减”不表示“消灭”,因为组织内外时刻都可能不安;而且“安”的程度,也各有不同。所以管理上的安人,以“合理”为度。无论股东、员工、顾客,或社会大众,都以合理的“安”为决策的依据。换句话说,管理就是在求安股东、安员工、安顾客与安社会大众,而且这四方面缺一不可。

  管理的意义既在于修己安人,管理的内涵便是“管事与理人”。中国人把管理的道理通称为“做人做事的道理”,可见“人”与“事”都是管理的主要范围。管事现在称为“工作绩效”,理人现在称为“人际关系”。两者兼顾并重,才能确保管理达到前述的圆满、均衡、统一而又和谐的境界。


 





 
第27节:大易与管理(18)






 

  管事的部分应该尽量科学化,大易管理必须采用科学的办事精神,这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大易管理,在以“正德”、“利用”、“厚生”之道,来运用各种科学的管理工具。因此科学要和伦理相结合,即是管理科学要赋以伦理观念,才不致出现严重的管理失调现象。今天许多沉沦于物欲享受、自甘于堕落颓唐甚至丧失道德勇气的现象,便是只知科学不管伦理的后果。我们推行科学管理的时候,必须注意到西方管理的弊端,以人本的科学,来实施合乎人性的管理。

  理人的部分,则显然应该尽量艺术化。西方艺术,多属英雄豪杰式的伟大,令人崇敬、膜拜。我国艺术,则为圣贤式、仙佛式的庄严与亲和,使人如沐春风。西方管理的艺术,表现在管理者自身的伟大。中国管理者则必须以其伟大影响众人,使追随者也因而伟大。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然而大易管理,特重科学与伦理合一、艺术与品德结合,所以不是“管人理事”而是“管事理人”。主要区别在“不重管人,不可不理人”,使人性的尊严备受器重。

  在当今倡导人性管理的声浪中,大易管理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原因是中国人对人性的了解与人心的洞察,实在是举世第一。

  管理的方法,首先要求定位,称为“絜矩之道”。组织成员各有职务,各有作用,调和得很好,合成一个方形。我们不喜欢金字塔式的组织精神,所有成员都隶属金字塔顶端的首长,心就不得其平。絜是“合”,矩为“方形”:组织成员彼此有关系,却并不互相隶属,各尽其责,自由自在,那样才能心平,也才合乎人性。

  其次要定性,称为“经权之道”。经指有所不变,权即有所变,站在有所不变的立场来有所变,便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最高管理智慧。可惜有些人根本误解“以不变应万变”的真义,仅知变而不知常,难怪其乱变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