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100位首富人物发迹史-第2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坪内却因祸得福。建设大臣亲自接见了他,以最高负责人身份向他致歉,并批准了坪内建剧场的报告。事后,坪内先到课长家中向其子的灵堂上香,再转回松山,这时已到年底了。1950年春,坪内费尽艰辛开办的松山大剧场正式开幕了。连日宾客盈门,盛况空前。
在战后的日本,人们生活已有所好转,由于电视尚未出现,电影便成了当时最热门的娱乐。再差劲的电影都不必担心没有观众,这使得制片公司和电影院老板笑逐颜开。尤其是电影院老板,只要专门放映一个制片厂的影片,财源就能滚滚而来。但是,坪内并不为办了一家赚钱的影院而满足。
抓住企业成长机遇迅速扩张
1952年,坪内终于等来了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有人建议坪内接收来岛造船厂。坪内只熟悉影院经营,对造船业外行,他找电影业大老板小林一三商量。小林说:“如果你能使一个濒临倒闭的大造船厂起死回生,你的大企业家的身份必将得到认可。这是一个机会,我赞成你去干。”
但是,日事银行松山分行行长浜口喜太郎却说:“你真想干的话,得有一套策略。否则,你可能会沦为乞丐,说不定要赔掉你全部财产都不够。”
浜口行长的话不无道理。当时造船业普遍亏损,尤其是爱嫒县中小造船厂的客户,都是濑户内海沿岸零星海运和捕鱼者,而且这些客户多向东京、大阪的大造船厂订货,因此来岛船厂处境极为艰难,工厂形同一堆废墟。
坪内心想,不成“王子”就成“乞丐”,他考虑了5个月后,决定接管这个最穷困的工厂。消息传开,人们都说坪内昏了头,捧了个没人敢要的烫手山芋。坪内卖掉3座影剧院中的2座,又跟银行贷了款,筹措了5000万日元资金,开始经营船厂。人们都认为这是他一生的赌注,但坪内却视为人生的转机。坪内率领20多人,来到设备生锈、满院杂草的船厂,每天除草、去锈、修理厂房,辛勤地劳动。在整整两年内,船厂都无法开工,业绩全无。于是谣言四起,不少人认为坪内这么做“简直不可思议“。但是,坪内却始终信心十足。为了研究市场需求,坪内常跟渔船出海,或跟货船运货。经过苦心钻研,坪内在日本乃至全世界,首创了一种499吨的“标准船”。何谓“标准船”呢?就是用同一张图纸大量生产的船,坪内将这种船正式定名为“海上卡车”。
船大批造出来了,买主买不起怎么办呢?坪内颇动了脑筋。他对想买船的人说:“这种船是专为你们设计的,你们只要努力工作,每月按期付款,船就是你们的了。”船主们起初不相信有这种好事。坪内就像传教士传教一样,不厌其烦地宣传,甚至说服买主。当时都是一条船一户人家,靠船为生。有的“夫妻船”尝到甜头后,传扬开来,坪内一下子吸引来了更多的买主。
从1956年7月第一辆“海上卡车”下水,坪内的来岛船厂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新的钢船。几年下来,这些“海上卡车”装满货物行走在海洋中,成了濑户内海的主角。到了1966年,爱嫒县的钢船已达到62万吨,10年间增长了3倍。来岛船厂不仅起死回升,而且事业蒸蒸日上。但是,坪内还是没有满足,他把目光又瞄准了旅游业。他投资5亿日元,开发了6口温泉,向松山市内各单位供水;他还创办了一家名叫“奥道后”的饭店。饭店依山势而建,长350米,为当时世界第一,计有170间客房,可容纳500名客人,总投资为20亿日元。
为了扩大饭店的影响,坪内不惜每年花5亿日元进行广告宣传。他请了著名作家柴田链、今东光、山冈庄八等人,专门以“奥道后“为题材写小说,扩大知名度。“奥道后”饭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效益更是“日进斗金”。紧接着,坪内又花重金买下了东方饭店。
让濒临破产的银行起死回生
1971年,爱嫒县的东邦相互银行因为经营不善,眼看就要破产,坪内经过考察,大胆接管了这家银行。这家银行共有32家分行。坪内选择了条件最差的一家分行作为示范点进行整治,结果,仅仅4个月时间,分行存款额已增加了1倍。这么一来,另外31家分行也不敢落后,3个月内,东邦相互银行的存款便由9亿日元上升到29亿日元。
坪内寿夫的事业如日中天,他的来岛集团,涉猎了造船、钢铁、商业、食品、金融、旅游、观光、机械、电机、运输等各大门类的多种经营,有员工2.5万余人。坪内寿夫和松下幸之助、丰田英二一样,成了控制日本经济的十大财阀之一。
国际知名公司IBM的沃森父子
023国际知名公司IBM的沃森父子
龙父打破坚冰,开通航道;虎子继往开来,扬帆远航。
龙父虎子演义IBM兴衰
提起电脑,人们就会联想到IBM。IBM——即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从上个世纪20年代一个不足千人的小公司,发展到70年代一跃而上升为美国最大的企业之一,是当今不仅在美国,也是在世界上最大的电子计算机公司之一。
IBM以其出色的管理、超前的技术和独树一帜的产品,领导着全球信息工业的发展。从阿波罗宇宙飞船登上月球,到哥伦比亚航天飞机飞上太空,无不凝聚着IBM无与伦比的智慧。1986年,IBM公司年销售额高达880亿美元,雄居世界100家最大公司的榜首。
IBM公司的创办人老托马斯·沃森出身贫寒,早年曾挨家串户推销缝纫机,屡遭磨难与挫折,但最终创下了大业。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继承父业,抓住机遇,率先将企业投身于新兴的计算机行业,使IBM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跻身于世界最大企业之林,从而就有了“龙父虎子”之美誉。
龙父——从著名推销员起家
1874年,老托马斯·沃森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7岁时,沃森便赶着马车替老板到农户家推销缝纫机、风琴和钢琴。他不辞辛苦地奔波在崎岖的乡间小路上,一家一家地上门兜售。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每周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后来,他偶然得知,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周应得65美元。
次日,他就向老板提出了辞职,然后乘上火车,到大城市布法罗,希望能找到按佣金付酬的销售工作。当时正赶上经济萧条,城里工作也不好找。两个月过去了,他又进了一家公司,当上了推销缝纫机的推销员。后来,他又推销股票。好不容易积攒一笔钱,开了一家肉铺。可人心难测,他的合伙人在一个早上把他的全部资金席卷一空,逃之夭夭了。肉铺倒闭,沃森也破产了,他只好重返老本行搞推销,在国民收银机公司当一名推销员。由此,沃森踏出了他时来运转、迈向成功的关键一步。
国民收银机公司的总裁约翰·亨利·帕特森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也是现代销售术的鼻祖。沃森在他手下干了18年,他的经营之道和推销艺术对沃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在收银机公司,沃森如鱼得水,大显身手。仅用3年时间,沃森就成了公司的明星推销员,其佣金破纪录地达到一星期1225美元。1899年,沃森被提升为分公司经理。到1910年,他已经成为公司中的第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帕特森。但是,在这之后,厄运又一次向他袭来。帕特森性格专横,总是解雇虽有功绩但可能会对他造成威胁的下属。1913年夏天,帕特森听信谗言,认为沃森拉帮结伙、扶植亲信,便决定辞退他。沃森努力为自己申辩,但毫无结果,无奈于次年4月愤而辞职。
他在走出公司办公大厦时,大声地对一位好友说:“这里的全部大楼都是我协助筹建的。现在我要去另外创一个企业,一定要比帕特森的还要大!”可是,该怎样重新创业呢?虽然帕特森给了他一笔5万美元的分手费,但沃森失去了工作,丢了饭碗,年龄也快40岁了。他带着新婚不久的妻子和一个嗷嗷待哺的儿子,去纽约寻找机会。两个月后,沃森遇上了IBM前身的奠基者弗林特——号称“信托大王”的弗林特,是当时华尔街最红火的金融家,他早就听说了沃森的才干,马上聘任他为计算制表记录公司的经理。这家弗林特属下的公司,主要生产磅秤、天平、制表机和计时钟等,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边缘。
沃森上任伊始,就借贷5万美元,作为开发研究新产品的经费,使制表机得到极大改进,很快在市场上成了畅销货。沃森运用从帕特森那儿学到的一套方法,在1915年夏末发起了大规模的推销运动,使公司销售额从1914年的420万美元,增至1917年的830万美元,几乎翻了一番。
沃森在此扎下了根,一干就是几十年,到1940年,他担任了公司的总裁。
当时,雷明顿—兰德公司在计算机技术上处于领先的战略地位,堪称计算机产业中的最初领袖。IBM在技术上至少比它落后5年。
面对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IBM是发展前景莫测的电子计算机,还是继续生产利润可观的打卡机?是安于现状,还是奋起直追?IBM内部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沃森的儿子小托马斯·沃森独具慧眼,经过深入分析论证之后,深信到一定时候,计算机一定会有巨大的市场,不仅会广泛用于实验室、办公室、银行和天文台,也可以用于工厂。
作为副总裁,好胜心强的小沃森不甘心在计算机领域屈居第二,他积极主张开发新产品,赶超时代潮流。父子俩为此争论得面红耳赤。
虎子——历史记录性的投资50亿美元
小托马斯·沃森是1914年出生的。从小,老沃森就常带他去参加IBM的各项活动。12岁时,小沃森就在IBM的一次销售会议上,发表了颇具见解的讲话,显示出过人的才识。1937年在布朗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IBM,担任曼哈顿地区的推销员,取得了出色的业绩。1946年6月,小沃森当上了公司副总裁,时年32岁。
1952年1月,78岁的老沃森因为年事已高,决定退居二线,38岁的小沃森正式接任IBM公司的总裁职务。
小沃森上任后,颁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尽快研制出计算机,力争赶上并超越雷明顿—兰德公司。当年年底,IBM生产的第一台国防计算机终于问世了。
这台体积巨大的IBM701被运到纽约,安装在总部大厦的底楼。150名知名的科学家和商界领袖参加了盛大的开机典礼。之后,小沃森又推出应用于会计系统的IBM702电子计算机,用于雷达防空网络的Q…7计算机。两年之后,IBM已经与雷明顿—兰德公司并驾齐驱。虽然在实际安装方面,雷明顿—兰德仍略占上风,但IBM的订单却比雷明顿·兰德多出1倍,仅702型的订单就达50台。
在这场竞争中,IBM第一次获得了胜利。小沃森接着利用技术领先的优势,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研制出体积小、用途广且价格适中的新产品来。1954年,IBM开发出650型小型电子计算机,每月的租金只有4000美元,使一般的学校、银行、保险公司都能用得起。就这样,全美很快就掀起了一股650型小型计算机热。
同时,他们还推出IBM703、IBM704、IBM705等系列产品。到1956年,IBM已经遥遥领先,远远地把雷明顿—兰德公司甩在后面。
电子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是集成电路的发明。1964年1月,IBM对外宣布,它的360型系统电子计算机制造成功。它是第三代计算机的佼佼者。
小沃尔森对此投入的研制开发经费,远远超过美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的20亿美元,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私人企业投资。360型的订单堆积如山,创造了IBM前所未有的创业新纪录。到1966年底,IBM装配360型计算机8000台,公司年收入超过40亿美元,纯利高达10亿美元,这是小沃森一生中最辉煌的一页。
1970年下半年,小沃森心脏病发作,出院后工作常感力不从心。年仅57岁的他,为了事业决定让位。董事长由非沃森家族的利尔森接任。这一年,IBM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75亿美元,比起他刚接任公司总裁的1952年,公司利润又翻了10多倍。
IBM的董事长又换了几茬,而公司在计算机业的霸主地位却始终屹立如山。2000年,IBM公司的全球营业收入达到880多亿美元。
中国台湾首富蔡万霖
024财散则人聚财聚则人散
——中国台湾首富蔡万霖的致富传奇
蔡万霖,台湾竹园人。蔡氏的事业以保险和营建为主,他的霖园集团以国泰人寿和国泰建设为两大支柱。此外,蔡家还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