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22节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22节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下降。经50 年代教育理论的大辩论,批判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之后,布鲁纳
结构主义教育理论受到重视。60 年代,由于中小学教学大纲的水平大幅度提
高,脱离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曾导致大量落后生的出现。 70 年
代的第三次教育改革,不仅使高等教育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且使中
小学教育面向智、德、体全面发展的方向,既保持注重基础知识的划一性, 
又有适应地区与个性特征的灵活性,力图使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向“知识密集

型”的转变。在数量方面也有很大发展。据1980 年统计,幼儿园为14893 
所(国立48 所,公立6064 所,私立8781 所),园儿为2407093 人,专职教
员100958 人;小学24945 所(国立72 所,公立24707 所,私立166 所), 
学生11826573 人,专职教员467953 人;初中10780 所(国立76 所,公立
10156 所,私立548 所),学生5049402 人,专职教员251279 人,毕业生的
升学率为94。2%;高中5208 所(国立17 所,公立3951 所,私立1240 所), 
学生4621930 人,专职教员243592 人,毕业生的升学率为31。9%;大学446 
所(国立93 所,公立34 所,私立319 所),学生1835312 人,专职教员102989 
人;设置研究生院的大学有257 所(国立77 所,公立21 所,私立159 所), 
研究生53992 人;短期大学517 所(国立35 所,公立50 所,私立432 所), 
学生371124 人,专职教员16372 人;高等专科学校62 所(国立54 所,公立
4 所,私立4 所),学生46348 人,专职教员3721 人;专修学校2520 所(国
立187 所,公立146 所,私立2187 所),学生432914 人,专职教员20211 
人。
70 年代以来,日本中小学校的“学校暴力”和“少年非行”较为流行, 
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过剩博士”也有增无减,反映日本教育面临的困境。同
时,日本正在按终身教育原则,加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的
联系,面向21 世纪,探索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教育模式。
学制
义务教育年限从6 年延长到9 年。确立了中6·3·3·4 新学制,即小学
6 年和初中3 年为义务教育,高中3 年,大学4 年。在小学下面有幼儿园, 
在大学之上设研究生院。幼儿园是非强制性学校,招收3 岁以上的儿童。其
目的在于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小学和初中是强制性学校。所有年满6 岁的儿童都要上小学,所有读完小学
课程的儿童都要升入初中继续学习。小学对6~12 岁童进行初等普通教育。
初中是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对12~15 岁儿童,进行中等普通教育。高中是
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高等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高中分普通科
和职业科。前者以普通教育为主,后者以职业教育为主。不论是普通科的毕
业生还是职业科的毕业生,都有资格考大学。大学是作为学术中心,在向学
生传授广博知识的同时,传授和研究精深的专门的科学、艺术,并发展学生
的才智、道德以及应用能力。有条件的大学可设研究生院,使大学毕业生获
得对学术理论及其应用进行深入的学习与研究的机会,促进文化和科学的发
展。除了上述初等、中等、高等学校外,还设有盲人学校、聋哑学校和养护
学校,对身心有缺陷的儿童进行教育。师范教育,改革前只通过师范学校培
养教师的“闭锁制”为“开放制”,即凡经文部大臣批准,在教学计划中加
入取得教师资格所必需的学分,任何大学均可培养教师。初等和中等学校的
教师,一律在大学培养。这种新学制,清除了旧学制的封建等级性,具有资
产阶级民主的色彩。在改革学制的同时,提高了社会教育的地位。 1949 年
6 月公布了《社会教育法》,要求在全国各地建立公民馆、图书馆、博物馆、
青年之家、儿童中心等设施和机构,作为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通过学校教
育系统和社会教育系统共同担负起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的任务。战后这一系
列的改革使教育有了很大发展。
自1951 年9 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于1952 年4 月28 日生效后,日本获得
了“政治独立”。从50 年代下半期开始,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随着社会

政治、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逐渐暴露出新教育制度不能适应这种变
化。主要是照抄美国式的学制和忽视职业教育等,不符合日本的国情,不能
满足社会和工业上对人才的需要。早在1951 年11 月,政令改革委员会就向
内阁提出了一项《关于改革教育制度的咨询报告》,要求“建立一个能适应
社会实际需要的灵活的教育制度”。1956 年11 月“日经联”发表《关于适
应新时代要求的技术教育的意见书》,对新教育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要求
有计划地培养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加强理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在这种呼声
下,日本政府多次部分修订《学校教育法》等法规,对学校教育体制和内容
作了一些局部性的调整。1962 年设立了招收初中毕业生的5 年制高等专科学
校。其目的是,传授专深的学艺,培养职业所必需的能力。初建时只设工业
高等专科学校,1967 年设商船高等专科学校,1971 年设无线电工业高等专科
学校。这就保证了工业上急需的中级技术人员的来源。1964 年,从法律上承
认50 年代初就实际存在并不断发展的短期大学。法律规定短期大学的修业年
限为2~3 年,目的在于传授和研究高深的专门学艺,培养学生在职业上或实
际生活中所必需的能力。1976 年,又设立了专修学校。这种学校是从社会上
大量存在的进行职业教育训练的各种学校中择优升格而来的,其目的是,培
养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实际生活的需要的能力,修业年限为1~3 年。专修学
校设专门课程(招收高中毕业程度者),高等课程(招收初中毕业程度者), 
一般课程(不问入学资格)。在整个60 年代,日本政府推行高中教育结构多
样化政策,不仅有普通高中、职业高中、综合高中;有全日制、定时制、函
授制;而且在职业高中的专业设置上也灵活多样。经过这样一系列调整,形
成了现行的6·3·3·4 制为基干的学制。日本学制图如下页所示: 
教育行政
战后,在教育立法上实行“法律主义”,废除中央集权制,采用地方分
权制。日本政府,经教育制度刷新委员会审议,提出《关于中央教育行政民
主化》和《关于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的意见,颁布《文部省设置法》,明确
规定文部省的性质及职权范围。文部省的性质是专以指导和建议为本务的中
央服务性机关,其主要职权:①执行由国库补助和负担的教育预算;②调查
和规划有关发展教育、学术和文化等事宜;③审定教科书,指定各种义务教
育学校使用的教科书发行人,购置教科书,以及确定无偿供给和薪金等事项; 
④对地方公共团体机关,县办有关教育、学术、文化和宗教事业的行政组织
和经营管理给予指导、建议和劝告;⑤批准

大学和高等专科学校的设置;⑥批准都、道、府、县和指定城市(指京
都、大阪、横滨、神户、名古屋)的教育长;⑦对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及研
究机关的研究活动,负责联系和支援工作。
关于地方教育行政,于1948 年7 月公布《教育委员会法》,确立地方教
育委员会制度。其要点为:①都、道、府、县及市镇、村各设教育委员会, 
管理并执行有关教育行政事务。如无特别法规定,文部大臣(省)亦不得行
使行政上的监督和管理。教育委员会又与地方及地方公共团体首长分离而独
立,是一个强有力的地方教育机关。②文部大臣(省),都、道、府、县教
育委员会及市、镇、村教育委员会三者之间,就权限而言,原则上无上下从
属关系。③教育委员会委员人数,都、道、府、县为7 人,市、镇、村为5 
人。其中除1 人由地方议会选出外,其他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委员任期4 
年,每2 年更换半数。④教育委员会决定公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的设置与
废止,公立学校的从事管理与教育计划的编制以及社会教育行政等。⑤教育
委员会采取教育长制。经委员会决定任用对教育行政富有专门学识经验者为
教育长。由教育长建议,组织事务局,处理教育行政事宜。⑥教育委员会虽
在行政上完全与地方议会及地方公共团体首长分离独立,但有关教育经费, 
须经地方议会审定。⑦教育委员会在不违反法令的范围内,得制定本委员会
的规则。
在教育管理体制方面,1956 年6 月,再次公布《关于地方教育行政的组
织和经营管理的法律》,对教育委员会制度作了若干重大修改。主要是废除
教育委员会的选举制,改为任命制,从而加强了教育行政的集权制。
日本的教育经费是随国民经济的发展而逐年增加的。60 年代以来,在“教
育投资论”的影响下,教育经费有显著的增长。1961~1970 年,国民生产总
值增加3。5 倍,国民收入增加3。4 倍,教育费总额则增加了3。7 倍,超过国
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增长率。这就保证了日本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4。印度
(1)文化事业
新闻
印度是亚洲新闻事业较发达的国家。但人口多,每千人拥有日报不到20 
份。报刊为私人企业,广播、电视则由政府经营。
1947 年独立后,新闻事业迅速发展。1985 年有报刊19937 家,其中日报
1334 家,周刊5898 家,总发行量5000 万份。报刊出版发行主要集中于大城
市。用85 种文字出版,其中16 种为本国主要文字。印地文报刊最多,计5655 
家,英文次之,计3689 家。日报中有印地文报442 家,英文报11 家。英文
报的发行量和影响都较大。
主要报纸控制在大资本家手中,形成大的报系,如R。N。戈恩卡家族的《印
度快报》报系、达尔米亚…贾殷财团的《印度时报》报系、比拉家族的《印度
斯坦时报》报系、塔塔家族的《政治家报》报系、T。K。高希家族的《甘露市
场报》报系、卡斯图里家族的《印度教徒报》报系等。在印度报刊总发行量
中,40%属联合股份公司经营的报刊,36%属个人所有的报刊,8%属社团报
刊,2%属政府报刊。
广播电视由政府新闻广播部主管。1951 年中波广播覆盖全国人口的21 
%,50 年代末期达到55%,1984 年增长到95%。全印广播电台和所属各台
每天使用21 种境内主要语言和246 种地方语言广播。1959 年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援助下试播电视,1965 年在新德里开办一般性电视节目,到1982 年
建成电视台7 座。1983 年9 月“印度卫星1B”进入轨道,10 月开始通过卫
星传送和直播电视节目。1987 年有46 座电视台和180 座电视转播台,覆盖
人口达到70%以上。广播电视特别重视有关农业、小工业、卫生保健和家庭
计划等农村发展节目和对青年的广播。对国外广播使用25 种语言,每天播音
累计56 小时。
最大的两家通讯社是印度报业托拉斯和印度联合新闻社,都是由报纸全
股经营的企业。此外还有以发印地文消息为主的印度斯坦新闻通讯社和印度
新闻社、政府的印度新闻处以及一些特稿社。
出版
20 世纪中期以来印度出版业发展迅速,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居第三世界前
列。
1947 年独立后,政府大力支持中小学教科书国有化运动,并鼓励出版民
族文字书刊。多数商业出版社都经历了先出版中小学教科书,然后扩大出版
品种的发展过程。1968 年,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基本国有化。1975 年,年度出
书13000 种,进入世界主要出版国家行列。
全国现有注册的出版社7000 多家,但每年有出版能力的仅3000 家。年
度出书100 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20 家,年度出书50~100 种的中型出版社
100 多家。主要的大型商业出版社有:联合出版公司、维卡斯出版公司、红
鹿袖珍丛书出版公司。主要政府出版机构有:国家图书托拉斯、萨希蒂亚科
学院、全国教育与训练理事会、新闻与广播部出版处。英国和美国的出版集
团大多在印度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新德里和孟买是全国出版中心。
印度公众对出版物的购买力很低,全国70%的出版物由各种图书馆购
买。书刊的发行由20 家商业出版社(兼营批发和进口书刊业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