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

第18节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18节

小说: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州教育委员会根据当地劳动市场的需求决定,毕业时由学校发给“职业证
书”。里约热内卢的一个“教育联合中心”1973 年共颁发30 个工种的职业
证书。
③高等教育
大学学制3~6 年。医科6 年,法科和工科5 年,新闻、图书馆和体育专
业3 年。20 世纪70 年代初,高等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学生年增长率为19%。
巴西高等学校有3 种类型:大学、单科学院和联合大学。据1976 年统计,巴
西有大学63 所(其中联邦大学30 所,州立大学8 所,市立大学3 所,私立
大学22 所),此外有联合大学3 所,单科学院786 所(其中私立608 所,联
邦办的17 所,州立76 所,市立85 所)。大学推广工作是巴西高等教育在
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开始的一个新措施。其目的是:a。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实
际,参加国家建设;b。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掌握工作技能;c。开发大学
与国家发展有关的资源;d。给巴西内地技术援助。大学推广工作的主要组织
形式有二:一是农村训练和社会行动中心,组织学生进行野外实习和农村社
会教育工作,全国共有22 个这样的中心;二是组织志愿服务队,到农村协助
识字教育运动等,为期30 天。1977 年有10 万人参加这种活动。
④非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是巴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补习教
育、广播电视教育和识字教育运动三种形式。补习教育和广播电视教育都是
为未能受完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教育的青少年准备同等学力考试,使他们有
机会升学。1975 年有125 2625121 人参加同等
学力考试。1970 年巴西开展大规模的识字教育运动。1970~1975 年,有1900 
万人参加学习,扫除约800 万文盲。做法是先进行5 个月的识字教育,继之
以职业训练课程,使9~14 岁的流生经过教育能再进正规学校学习。1980 年
巴西成人文盲率已降至10%以下。识字教育运动是巴西取得很大成效的教育
运动,他们的经验为塞内加尔、牙买加、哥伦比亚、玻利维亚和巴拉圭等国
所效法。126

四、亚洲当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亚洲全称亚细亚洲。位于东半球东北部。
面积约4400 万平方公里(包括附近岛屿),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9。4%, 
为世界第一大洲。人口26。25 亿(1981 年),约占世界人口58。2%。黄种人
约占全洲人口的60%以上,其次为白种人、黑种人。40%的人口属汉藏语系, 
24%属印欧语系,此外还有阿尔泰语、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闪米特—含
米特语系、达罗毗茶语系、南亚语系。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发
源地。中南半岛居民多信奉佛教;马来半岛和马来群岛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西亚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南亚居民主要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现有41 个国家和地区,在地理上习惯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
和北亚。

1。概况
(1)文化事业
新闻
亚洲的新闻事业在第二次世界战后发展迅速,但各国之间仍很不平衡。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亚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取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
解放,报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
报刊事业最发达的亚洲国家有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
黎巴嫩、科威特、土耳其和香港地区等。日本、中国、印度都有政治影响大、
发行量大的日报,它们在世界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印度的报纸种类
和发行量虽然都不少,但由于人口多,平均每千人报纸拥有量不大。土耳其
在西亚地区是报纸种类最多的国家,达400 多种,但发行量多数不大。各国
的报刊除用本国语文出版外,在东南亚有不少华文报和英文报,南亚地区英
文报的影响大于当地语文的报纸,西亚地区除伊朗、土耳其外主要为阿拉伯
文报纸。美国人在香港出版英文的《亚洲华尔街日报》和《国际先驱论坛报》。
据联合国1986 年提供的数字,1984 年日本有日报125 种,每千人拥有
日报562 份;马来西亚有日报约40 种,每千人拥有日报323 份;新加坡有日
报10 种,每千人拥有日报277 份;缅甸有日报7 种,香港地区60 种,印度
1087 种(1979 年),印度尼西亚55 种,约旦4 种,科威特8 种,沙特阿拉
伯12 种,斯里兰卡21 种。
战后,亚洲广播基本普及。30 个国家每百人有收音机10 架以上。电视
正在发展,电视接收机多在每百人10 架以下,有1O 个国家每百人不足1 架, 
不丹尚未开办电视。日本和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电视几乎覆盖全部人口, 
少数国家限于主要城市和附近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已经采用通信
卫星传送电视节目,但因疆域辽阔,仅覆盖本国人口的1/4~2/3。
广播节目多为3~4 套,主要节目每天播出18~20 小时。电视节目多为
2~3 套,主要节目每天播出7 小时以上。少数国家的主要节目每天播出20 
小时以上或3 小时以下。新闻报道是各国广播电视节目的最重要部分。普遍
重视广播电视的教育作用。128 除知识性节目外,还
举办对学校广播、成人教育节目和各种讲座。部分国家和地区通过广播电视
进行系统、正规的中等、高等教育。
多数国家有国际广播。1987 年,14 个国家使用语言10 种以上,中国、
印度、日本的国际广播分别使用43 种、25 种、21 种语言,每天分别播出142、
54、40 小时。
广播电视机构大多数隶属于政府部门,少数以公共事业或企业方式独立
经营。日本、菲律宾和香港等地区,有私人资本经营的商业广播电台、电视
台。
亚洲许多国家都有自己的通讯社,较大的与政府密切的有日本的共同通
讯社、印度的印度报业托拉斯,以及中国的国家通讯社新华通讯社。它们主
要向国内报纸、广播电台等供稿。新华社正在向国际性通讯社发展。有国家
通讯社的还有印度尼西亚、阿富汗、孟加拉国、老挝、越南、朝鲜民主主义
共和国、蒙古、尼泊尔、菲律宾、斯里兰卡、泰国、巴基斯坦、南也门、叙
利亚、土耳其、伊拉克、约旦、科威特、缅甸、伊朗、沙特阿拉伯、黎巴嫩
等。

出版
亚洲出版事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迅速,但各国之间仍很不平衡。
出版业最发达的亚洲国家有:日本、中国、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黎巴
嫩、科威特、土耳其和香港地区等。
战后,日本出版业发展迅速。1948 年出版社达4000 家,1953 年降至1541 
家,1955 年重又增加。1986 年该国拥有出版社4183 家。其中资本5001 万~ 
1 亿日元的88 家,1 亿日元以上的103 家。年度出书100 种以上的61 家,年
度出书50~100 种129 的78 家,其余近4000 家
年度出书均不足50 种。该国1985 年年度出书31221 种,销量12。99 亿册, 
营业额7122 亿日元。1985 年,该国出版期刊3025 种,销量38。12 亿份,营
业额10295 亿日元。1985 年进口图书2892 亿日元,出口图书2990 亿日元。
同年,向中国出口书刊231 亿日元。
1949 年,新中国成立后,出版事业尽管经历曲折,但仍然取得了很大发
展。建国初期的1950 年~1956 年,中国共出版各类图书12。9 万种,1956 
年年度出书28733 种。7 年总计印数达63。2 亿册(张)。1986 年总印数为
17。8 亿册(张)。1987 年底,全国共有出版社471 家,其中1977 年以后新
建和恢复的有396 家,1977~1987 年的10 年中,中国共出版各类图书35。7 
万种。总印数为574。41 亿册(张)。与此同时,中国已同14 个国家和地区
的170 多家出版机构签订了360 项合作出版协议,计划出版700 多种期刊画
册。中国还向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图书;从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口图
书。
1947 年印度独立后,其出版业也发展迅速。该国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均居
第三世界前列。据统计,1975 年年度出书13000 种,进入世界主要出版国家
行列。1985 年年度出书1500 余种(不含政府出版物),期刊16000 余种。
该国图书的文种多达85 种。其中英文书5000 余种,印地文书2800 余种,马
拉提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乌尔杜文图书均超过1000 种。该国拥有出版
社7000 多家,但每年有出版物的仅3000 家。其中,年度出书100 种以上的
大型出版社20 家,年度出书50~100 种的中型出版社100 多家。该国1985 
年进口书刊以科技类和儿童读物类为主,英国、美国为主要进口国。出口以
英美合作出版的教科书为主,东南亚和西亚诸国为主要出口国。该国图书和
期刊出口贸易各130 为2 亿卢比左右。
语言文字
亚洲各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情况是:40%的人口属汉藏语系,24%的人口
属印欧语系,此外还有阿尔泰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闪米特—含米
特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亚语系。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于中国、泰国、缅甸、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
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亚洲各地。语言数目大约有300~400 种之多。
使用人口在10 亿以上,约占世界人口的1/4,仅次于英欧语系。语言特征: 
语音方面:①每个音节有固定的声调;②许多语言的元音分长短;③许多语
言的声音有清浊对立,并存在共同的发展趋势;④辅音韵尾常见的有…m、…n、
■、…p、…t、…k、…■等7 个。有个别的语言还有…r、…l、…s 等延续音韵尾; 
⑤一部分语言还保留有辅音声母。复辅音以二合的为多,还有少量三合的。
语法方面:①各语言以词序和虚词为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词序比较固
定。虚词种类较多,在句中表示各种不同的语法意义;②各语言词类上的量

词。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量词还不太发达外,一般都有丰富的量词;③各
语言有词的重叠形式,表现在重叠的范围、作用、形式等方面具有共同特点; 
④各语言广泛运用各种助词来表达复杂的语法意义。首先各语言有多种表示
句子成份结构关系的助词。其中有表示限制,补充关系的,有指名主语、宾
语、主动者、被动者的,有用在表示处所、时间、工具等状语后面的,等等。
这类助词使某些语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词汇方面:除藏、缅语族有些语言
有较多的多音节单纯词外,该语系大多数语言的词主要由单音节的单纯词和
多音节的复合词组成。多音节的单纯词汇少,其中有些词在语音上有双声、
叠韵的现象。中国境内由于使用汉语的人口多,分布广,所以汉语以131 外
的汉藏语系语言都普遍借用汉语词。
(2)教育事业
亚洲各国由于历史形成原因不同以及各自的情况差别,造成了发展速
度、经济状况上的差别。亚洲各国的多样性乃至复杂性,特别是在自然条件、
历史文化以及宗教、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不同所带来的教育的多样性,是导
致各自形成、发展特殊性的必然条件。中国、印度等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
口占整个人口的80%以上,而且农业人口劳动素质比较低,文盲占有相当大
的比例,因此在制定发展规划必须要将提高农业人口素质,调整农村教育结
构和比例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此外,泰国、斯里兰卡、印度等国长期以
来深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而中国、日本、朝鲜等国的精神生活却受儒家思想
的统治,同时伊斯兰教又在相当的范围内存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
律宾南部、泰国南部也居住着相当多的伊斯兰教教徒,风俗各异,因此,每
个国家在制订教育政策时必然考虑到这些因素。
当然,亚洲各国尽管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为了发展本国的经济, 
适应世界复杂,多变的形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60 年代后都在积
极扩大教育规模,想尽一切办法增加教育经费,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普及义
务教育,使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为培养各级
各类人才、发展本国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纵观二战后亚洲各国教育方面的变化,突出有以下几方面: 
①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入学率。详见下表: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各级教育
年份
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1960 
1965 
1970 
1975 
1980 
67。0 
74。9 
77。2 
80。8 
84。6 
80。9 
88。2 
89。1 
92。1 
95。2 
52。7 
61。1 
64。7 
68。9 
73。4 
20。9 
26。7 
28。5 
31。0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