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

第8节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8节

小说: 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丕平编写了一本问答式的教材。总之,中世纪教会学校的教学,无论内容还
是方法,都是较为低级的。
2。世俗教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虽然以基督教教育为主,但也有对于普通人民子弟的
世俗教育。这种教育在修道院学校和教会学校中已见端倪。如修道院学校中
招收的“外修生”就是俗人,而且受教育的目的也不是将来成为修道士;教
会设立的教区学校、村落学校,则无论从学生来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来
看,更富世俗教育的色彩。当然,这些教育从总体来看,仍然是不脱宗教基
调,但是,自公元8 世纪以后,情形大变,世俗教育逐渐受到注意,公元12 
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市民教育、平民教育也发展起来了。
(1)中世纪早期的世俗教育
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一切学校都降到了最低点,只有极少数的学校残存
于法国和意大利北部。并且这些学校仅仅为教会所需。整个中世纪初期,只
有修道院、教会才提供教育的手段,修道士是唯一需要知识的职业。世俗子
弟接受教育的唯一途径就是进入兼收俗人的修道院学校,学习简单的读、写、
算知识。但是同一时期爱尔兰和英格兰的世俗教育要比欧洲大陆发达得多。
在爱尔兰,不仅有教会学校,而且有世俗学校。公元7 世纪时,仅图阿姆— 
德里坎一地至少有3 种学校:拉丁文学和基督教文学学校,爱尔兰法律学校
及爱尔兰文学学校。在这里,不仅世俗学者研究古典文学、哲学、法律,就
是那些修道院的僧侣也热衷于研究古典著作。因此,即使在修道院学校中, 
世俗教育的内容也比欧洲大陆的修道院学校要多得多。英格兰的情形与爱尔
兰相似。中世纪早期,英国教育无处不模仿罗马帝国。英格兰的文法学校就
是由罗马文法学校演变而来,教学内容也有一部分世俗知识。但是,从公元
8 世纪末开始,丹麦人开始入侵爱尔兰和英格兰,它们的文化教育也遭到了
极大的破坏。
公元8 世纪后,欧洲的世俗教育逐渐发展起来,而这得归功于法兰克王
国查理大帝与西撒克逊王阿尔弗烈德(公元848—899 年)的提倡与推行。
查理大帝当政时期,西欧正处于“黑暗时代”。为了消除无知和愚昧, 
他大力提倡教育,广招天下有学问的人到法兰西帝国办学校,传播知识。他
有感于当时王族、贵族辈大多不学无术,于是聘请英格兰著名学者阿尔琴(公
元735—804 年)来到法兰克宫廷,创立宫廷学校。查理大帝亲自率皇后和三
位王子,二位公主拜阿尔琴为师,到宫廷学校受业。据艾因哈德《查理大帝
传》的记载,查理本人勤奋好学,他“花费很多时间从阿尔琴那里学修辞学、

辩论术,特别是天文学。他也学习算术,并且极其勤勉地细心观察星辰的运
转。他还努力学习书写。。但是他对这项陌生的工作开始得太晚了,因之几
乎没有什么进展。”(《查理大帝传》,第28 页,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 
查理大帝所学的科目大概就是宫廷学校教授的科目。
查理大帝对教育的贡献,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使教育世俗化、普及化。
公元802 年,查理大帝发布命令,要求世俗人彻底学习教义和主祷文,并规
定,“父兄有送其子弟入学校习文学之任务,非俟其学习完成,不得令其退
学。”这一命令虽然没有大力推行,但却可视为世界上实行义务教育的开端。
大帝在不反对基督教的范围内,同时积极奖励国民教育。他奖励修道院学校、
村落学校等,以求读写算等学科的普及。对一般的学术技艺,也加以保护。
比如鼓励搜集并研究古罗马的著作。此外,查理大帝还下令封闭单纯进行基
督教的教育而忽视国民教育的学校。这一点开了学校脱离宗教支配的先河。
另一个对教育世俗化作出贡献的西欧国君是西撒克逊国王阿尔弗烈德。
阿尔弗烈德在位期间(公元870—890 年),丹麦人入侵西撒克逊东部。阿尔
弗烈德顽强地与入侵的敌人进行斗争,终于在公元878 年赢得胜利。但是, 
自从遭到蛮族入侵之后,英格兰的学校、修道院、教堂、学术、文学等都处
于一种悲惨的衰败状态。为了复兴教育,他仿照查理大帝,在他的宫廷创办
学校。在宫廷学校学习的有他的儿子、贵族子弟,也有非贵族的子弟。教授
的内容有拉丁文、撒克逊文的读和写以及“七艺”中的某些科目。国王的朋
友阿塞尔这样描述当时宫廷学校的学习情景: 
“埃塞尔沃德是国王的小儿子,由于国王的神圣劝告和值得称赞的远
虑,他被委托给学校。在那里,他同国家几乎一切达官显贵的孩子以及许多
还不甚显贵的人一起,在教师勤勉关怀下成长起来。在学校要读拉丁文和撒
克逊文两种语言的书籍。他们也学习写,以便在从事成人技巧,即狩猎以及
适宜贵人的类似消遣的年龄之前,能在自由艺术方面变得勤奋聪明。”('美' 
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111 页) 
阿尔弗烈德在发展本民族语言和文化教育方面表现了远见卓识。他组织
人员并亲自参加编译工作,把许多拉丁文书籍译成英语,以便更多的人获得
知识。为了普及教育,他要求每一个英格兰青年都要上学。他在为教皇大格
利哥里的《牧师职责》英译本写的前言中写道,“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安静, 
就可容易作到让英格兰现在出身自由民并有足够财力从事学习的青年,在还
不适于其他任何职业之前,长期专心学习,直到他们能阅读英文作品,让那
些继续学习的人,以后受更多的拉丁语教育,并提高他们的地位等。”([美] 
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109 页) 
在查理大帝和阿尔弗烈德大王的推动下,西欧中世纪的世俗教育与教会
学校一起获得了发展。
(2)城市的兴起与市民教育的发展
中世纪开始时“它从没落了的古代世界承受下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
和一些残破不全而且失掉文明的城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 卷第
400 页,人民出版社1959 年版)在文明落后的情况下,城市的发展是不可能
的。大城市的生存有赖于商业的繁荣。从公元5 至10 世纪这个黑暗的年代里, 
一切商业也都下降到了最低限度,只有地中海沿岸仍有商人来往。结果,在
那一特别地区的城市中,保留着一个商人阶级和一定程度的繁荣。在其他地

方,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和交换中心,贸易已濒于断绝。但是,自
从公元11、12 世纪十字军东征以后,贸易却逐渐发展起来。这是因为十字军
东征打开了东西交通的大门,也使欧洲人认识到,各国都有特殊的产物,因
而有了贸易的需求。随着贸易的发展,城市也发展起来了。当时的城市是这
样一番情景: 
“到了公元13 世纪,城市就象蜂窝一样热闹了。街道仍然狭窄、紊乱而
不卫生,但充满了活力。大包小包,筐子篮子,叫卖的小贩,风中摇曳的巨
大招牌(这些招牌有时甚至危及行人的安全),阻塞了街道。这是一种崭新
的繁盛的文明。。。公元13 世纪的城市活起来了,讲话了,行动起来了。” 
('美'克伯雷选编:《外国教育史料》第160 页) 
由于工业和商业的刺激,城市的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
增加。许多城市还通过斗争取得了特权。市民这时也取得了权力,并通过权
力而获得了自由,一个新的自由民阶层逐渐形成。市民生活是商业的、世俗
的,自然要求世俗式的教育。教会学校不愿意也不可能提供这种教育,城市
学校乃应运而生。
新设的城市学校分为二种。一种是市民中的上流阶级,即工商业经营者
设立的学校,包括拉丁学校、公众学校、文法学校等。另一种是为手工业者
的子弟而设立的学校,如基尔特学校。
拉丁学校公元13 世纪时起源于德国,学校以教拉丁语为主,旁及读法、
书法、文法、赞美歌等。这种学校、即为现在德国中学之前身。公众学校大
约在公元14 世纪起源于英国。教学内容与拉丁学校大体相同。文法学校也起
源于英国,比公众学校更适于近代式的教育,在课程中竟然加入了法兰西语。
这些学校是这个时期最大的教育机构。值得注意的是,要把这类学校与教会
设立的拉丁、文法学校区别开来,它们之间唯一不同的地方是,教会控制的
学校是服务于宗教的,而城市控制的学校则是服务于城市自由民的兴趣和需
要的。
为下层市民设立的学校主要是基尔特学校,即行会学校。行会在中世纪
城市中往往具有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行会在创办学校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方面起了组织、领导和管理者的作用。在行会的监督领导下,学徒制度成为
维持生产、发展生产以及传授技艺的制度。这是师傅传授技艺给徒弟的一种
教育,这种教育是由师徒之间的契约来约束的。契约规定,学徒期限为7 年, 
7 年期间,徒弟不得泄露师傅要保密的一切事情;不得做也不得袖手旁观任
何有损于师傅的事情;不得用师傅的钱摆货摊、嫖、赌、掷骰子或诸如此类
的把戏;不得勾引或私通其师傅家里或其宅内任何妇女;未经师傅同意不得
结婚。若违背上述规定,视其情节轻重,须给师傅赔偿,学徒期加倍。师傅
则必须尽其所能用最佳的方式传授手艺;必须供给徒弟食宿、衣物、鞋袜、
被垫等一切生活必需品;学徒期满后,如果徒弟忠诚勤恳,得准其自立。这
种教育,可视为最早的职业教育。
公元12 世纪后,许多行会为其会员的孩子们的教育建立了学校。这些学
校一般都是免费的。他们聘请一位老师,其薪金一部分从行会主人或管家的
土地收入中支付,一部分从行会的兄弟姐妹中收取。此外,还有一种学校, 
是专门为下层市民而设的。这种学校由城市当局管理,教授自由民在商业活
动中所需要的读和写。
总之,随着城市的兴起和市民阶级的形成,世俗化的市民教育也逐渐发

展起来,它成为中世纪后半期教育的重要力量,极大地动摇了基督教在教育
中的统治地位,为教育的近代化打下了基础。
3。骑士教育
骑士教育是中世纪在欧洲出现的一种揉合了宗教和世俗双重内容的特殊
形态的教育。
中世纪的骑士制起源于封建制度。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查理大帝统治法兰
西帝国时期。查理大帝在其统一法国的过程中,把他侵略扩张所得到的大量
土地分封给有功之臣,这种分封以后逐渐发展成固定的采邑分封制。公元9 
世纪后期,采邑成为世袭领地。采邑制的推行,促使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和
封建等级制的形成。法兰克王国在公元9 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
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就是骑士。骑士必须为其主
人效力,尤其在战时,有随同主人出征的义务。公元10 世纪时,各封建主的
势力加大,他们为争夺土地,彼此之间经常发生战争。武士也就更显出其重
要性了。十字军东征之后,一些有军功的人受封成为领主,拥有兵马与土地, 
骑士制也就更为盛行。
骑士产生后,教会便赋予骑士特定的理想。教会要求骑士首先要效忠, 
然后要有慷慨气质,再者要有节制,还要有谦恭之仪——这是有教养的骑士
最完善的品格。“宁死不辱名”,这就是骑士的准则。也就是所谓的骑士精
神。
骑士阶层产生后,纯粹的宗教教育和世俗教育都不能有效地训练骑土, 
因此需要一种特殊的教育,于是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形式化的骑士教育。
这种教育在公元12 世纪时最为盛行。教育的目的,在于养成骑士高尚勇敢的
人格,对于神与君主、贵妇人等,尽骑士应有的本分。这一教育理想,包含
了二方面的要素,一是对于神的方面,含有宗教的出世色彩;二是对于君主
及贵妇人方面,则含有特殊性命等入世的现实色彩。前者源于对基督教的信
仰,后者则体现了日尔曼民族的特性。
骑士教育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侍童阶段、护卫阶段和骑士阶段。
从7、8 岁到14、15 岁为侍童阶段。各级封建主把这一年龄阶段的男孩
子送到王宫里或高一级的采邑主府邸里受教育。儿童这时候是主人的侍童。
他的任务是服侍男女主人,履行他对男女主人的种种义务,学习宫廷中的各
种礼仪,学习弈棋、弹琴、唱歌、识字、吟诗等。此外还有宗教教育,养成
对宗教的虔诚;体育则有骑术、赛跑、角力等。同时,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