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中世纪文化教育史-第2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化。在中世纪,世界范围内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当中国、
印度、阿拉伯、拜占庭等地文化已相当发达时,西欧和非洲、美洲等地的许
多地方还处于原始文化状态。不同类型的文化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这里,
我们将中世纪东方的中国文化与西方的欧洲文化作一对比。
从文化产生的历史渊源看:中国文化是一元的,欧洲文化是多元的。中
国文化自唐虞以来便自成体系,儒家文化占据统治地位。汉唐以后,虽受外
来文化的影响,但始终未能影响中华文化的核心。欧洲文化则有三个源头,
一是古希腊文化,二是古罗马文化,三是希伯来文化。
从宗教方面来看:中国文化中只有“敬天”、“尊祖”的观念,没有发
展成宗教。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也被融合而变质,由小乘而变为大乘。基督
教传入中国,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也没有引起太大的变化。西方文化则是
因缘于基督教的文化,文化的发展受制于基督教,文化的内容充满了宗教的
精神,每一方面的文化都打上了宗教的烙印。
从语言文字方面来看:中国有它独创的一贯的语言文字,且语言与文字
密切结合,一字一音,一字一形。欧洲的语言文字要复杂得多,在中世纪,
欧洲统一语言消亡了,各民族都发展了自己的语言。
从教育方面来看:中国是官学与私学并行,以官学为主,而且几乎没有
宗教色彩。而欧洲的教育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可以说,欧洲的教育,从教堂
中分出,那时的修道院、礼拜堂场发挥学校的功能。另外,欧洲的教育多由
私人创办,不依附于政府,也不依附于社会任何一部门,因而具有自由传统。
总之,不同类型的文化有不同的特点,有各自的优点长处。不同特点的
文化互相交流、互相融合,才能互相促进。兼容并包、兼收并蓄是中世纪所
有发达文化的共同特征。中国在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基础上,引进并消化了印
度佛教文化,形成了儒、释、道三位一体的“新”文化;印度部分吸纳了中
国文化、波斯文化和阿拉伯文化,与印度传统相融汇,形成了印度中世纪文
化;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均广泛吸收了印度文化和古希腊、罗马文化,
从而形成自己的文化;欧洲文化的复兴也是在吸收了古希腊、罗马文化和阿
拉伯文化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历史表明,兼容并包才能气势恢宏,这是文
化发展的根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