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

第30节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第30节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髂系陌坠贰€敫酆统侵畛钦ぃ卸狭瞬讨萦肷辍⒐舛莸牧怠@類寰闹髁ぞ嗖讨萁65公里的文城栅。
  九月,李祐见奇袭的条件已经成熟,向李愬进言说,淮西精兵都在洄曲和边境,守卫蔡州的全是老弱,可以乘虚直捣其城,出其不意,一举擒吴元济。李愬深以为然,派人将奇袭计划密呈裴度。裴度十分赞赏,同意出兵。
  十月初十,李愬利用风雪交加,敌军放松警戒,利于奇袭的天气,命史旻留镇文城,命李祐等率训练有素的敢死队3000人为前锋,自己与监军将3000人为中军,命李进城率3000人殿后。军队的行动十分秘密,除个别将领外,全军上下均不知行军的目的地和部队的任务。李愬只下令说向东。东行30公里后,唐军在夜间抵达张柴村,乘守军不备,全歼包括负责烽燧报警士卒在内的守军。待全军稍事休整和进食后,李愬留500人守城栅,防备朗山方向之敌,另以500人切断通往洄曲和其他方向的桥梁,并下令全军立即开拔。诸将问军队开往何处,李愬才宣布说,入蔡州直取吴元济。诸将闻说皆大惊失色,但军令如山,众将只得率部向东南方向急进。
  此时夜深天寒,风雪大作,旌旗为之破裂,人马冻死者相望于道。张柴村以东的道路,唐军无人认识,人人自以为必死无疑,但众人都畏惧李愬,无人敢于违令。夜半,雪愈下愈大,唐军强行军35公里,终于抵达蔡州。
  近城处有鸡鸭池,李愬令士卒击鸡鸭以掩盖行军声。自从吴少诚抗拒朝命,唐军已有30余年未到蔡州城下,所以蔡州人毫无戒备,未发现唐军的行动。四更时,李愬军到达蔡州城下,守城者仍未发觉。李祐、李忠义在城墙上掘土为坎,身先士卒,登上外城城头,杀死熟睡中的守门士卒,只留下巡夜者,让他们照常击柝报更,以免惊动敌人。李祐等既已得手,便打开城门,迎纳大唐军。接着,又依法袭取内城。鸡鸣时分,雪渐止,李愬进至吴元济外宅。这时,有人觉察情形有异,急告吴元济说,官军来了。吴元济高卧未起,笑着回答说,俘囚作乱,天亮后当杀尽这些家伙。接着,又有人报告说,城已陷。元济仍漫不经心地说,这一定是洄曲守军的子弟向我索求寒衣。起床后,吴元济听到唐军传令,响应者近万人,才有惧意,率左右登牙城抗拒。
  李愬入城后,一面派人进攻牙城,一面厚抚董重质的家属,遣其子前往招降。董重质单骑至李愬军前投降,吴元济丧失了洄曲守军回援的希望。
  十二日,唐军再次攻打牙城,蔡州百姓争先恐后地负柴草助唐军焚烧牙城南门。黄昏时分,城门坏,吴元济投降。申、光二州及诸镇兵2万余人亦相继降唐,淮西遂平。
  李愬奇袭的成功并非出于偶然。就主观而言,李愬治军有方,奉己俭约,待将士丰厚,能得士心;又明于知人,敢于重用降将,能得敌情;他见可能断,敢于抓住蔡州空虚的时机,实施奇袭;又长于谋略,善于麻痹敌方,瓦解其民心和士气。这些,都使他能利用风雪阴晦,烽火不接的天气,孤军深入,置全军于死地而后取得奇袭的胜利。从客观来说,唐宪宗和裴度始终未改其平定淮西的决心,又能集中力量对吴元济用兵,甚至撤去监阵中使,而北线唐军则牵制、吸引了淮西的主力,这都为奇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淮西平定后,各藩镇恐惧不安。横海节度使程权奏请入朝为官,朝廷收复沧、景(治今河北景县东北)二州。幽州(今北京)镇刘总上表请归顺。成德镇亦上表求自新,献德、棣(治今山东惠民东南)二州,并请朝廷任命其余诸州录事以下官吏。王承宗病死后,其弟王承元上表归降。朝廷又挟平定淮西之声威,讨平淄青李师道,收复淄(治今山东淄博南)、青(今山东青州)等十二州。藩镇割据的局面因之暂告结束,唐朝又恢复了统一。



44 唐未农民战争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唐末农民战争,是唐朝末年农民起义军埋葬唐王朝的一场革命狂飚,从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浙东起义开始,到中和四年(884年)黄巢起义失败结束,历经25年,席卷山东、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福建、两广、两湖、陕西等12省,经过汝州之战、广州之战、潭州之战、洛阳之战、长安之战、莱芜之战,沉重地打击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世族门阀势力和唐未藩镇势力,唐朝政权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唐朝后期,中央集权势力衰微,各地藩镇势力兴起,唐廷与地方藩镇之间进行了长期集权与分权斗争。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腐败,地方藩镇争战扰攘。然而,不论是中央政权统治,还是藩镇割据势力统治,同样都很黑暗。地方藩镇与朝廷宦官、大臣相勾结,形成不同政治派别,相互倾轧,政局动荡混乱,更加深了人民的痛苦。唐朝末年社会已是百孔千疮,凋敝不堪,人民大众煎熬在死亡线上,只有起来反抗,才有生存的希望,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风暴就要来临了。
  大中十三年(859年),裘甫领导的农民起义在浙东爆发,咸通九年(868年),又爆发了桂州(今广西桂林市)庞勋起义。这两次起义虽然被唐朝镇压下去,但却开启了更大规模农民战争的先声,为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的到来举行了奠基礼。
  乾符元年(874年),王仙芝在山东长垣聚众起义。次年,黄巢在冤句(今山东荷泽市西南)率众响应,举行起义。王仙芝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兼海内诸豪都统,黄巢自称冲天太保均平大将军,这表明王仙芝、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战争比以前历次农民战争大大前进了一步,一开始就提出了改变现状,以推翻唐王朝为目标的口号。
  起义爆发后,义军势力蓬勃发展,迅速遍布10余州,进而发展到淮南地区。唐朝统治集团惊恐万状,急忙调兵镇压农民起义军,除唐王朝直接控制的禁军外,各地节度使在镇压农民起义方面与唐中央利益一致,因此唐朝统治集团上下一致共同镇压起义,在军事力量方面远远占居优势。当时王仙芝、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只有数万人,又被唐军压缩在曹(今山东曹县)、濮(今山东濮县)内线,形势对义军不利。于是王仙芝、黄巢决定跳出包围圈,向沂蒙山区分兵转移。随后义军进入河南地区,连克阳翟(今河南禹州市)、郏城(今河南郏县),进逼汝州。乾符三年(876年)九月,起义军一举攻克汝州,杀唐将董汉勋,俘虏刺史王镣,兵锋直指唐东都洛阳,给唐军以沉重打击。起义军攻克汝州后,挥师南下,进入湖北、安徽境内,攻克郢(今湖北钟祥县)、复(今湖北天门县西北)、庐(今江西九江市)、蕲(今湖北蕲春市)诸州,转战千里,彻底打垮了敌人的包围封锁。短短的3年时间,起义军取得了跳出曹濮、进入河南和佯攻洛阳、挥师南下皖鄂的胜利,甩掉了敌人重兵的包围,保存和壮大了革命力量。
  唐朝武力镇压起义军未能凑效,便把以军事镇压为主的策略改为以招降为主。宰相王铎力主招降王仙芝,并通过他的弟弟,汝州之战中被起义军所俘虏的王镣劝降。唐僖宗封王仙芝为左神策军押牙,兼任监察御史,王仙芝表示接受。但王仙芝背叛农民起义军的行径遭到义军将士的抵制,黄巢愤怒地指责王仙芝说:〃当初我们共同立下推翻唐朝的誓言,义军所向披靡。现在你一个人去朝廷做官,让五千多弟兄怎么办?〃并在一怒之下打伤了王仙芝。王仙芝见众怒难犯,才又放弃了唐朝的封官。从此以后,王仙芝与黄巢分兵作战。王仙芝继续在湖北作战,于乾符四年(877年)二月攻克鄂州(今湖北武汉市),九月攻克随州,西迫湖北重镇襄阳(今湖北襄樊市)。这年冬天,王仙芝又派尚君长等赴唐廷请求封官,于中途被唐将宋威捉杀。起义军的分裂给唐军可乘之机,集中力量进攻王仙芝,王仙芝兵微将寡,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在湖北黄梅被唐军包围,王仙芝被杀,起义军受到重大挫折。
  湖北分兵以后,黄巢率兵进入山东,于乾符四年(877年)春攻克郓(今山东东平县西北),沂(今山东临沂市)二州,队伍壮大到数万人,革命势力扩及山东、河南。王仙芝死后,部将尚让等与黄巢会师,义军发展到10万,两支起义军共同拥戴黄巢为首领,在黄巢统一领导下,继续战斗。唐朝为尽快消灭起义军,把重兵集结在洛阳一线,江南空虚。黄巢采用避实就虚战术,暂时放弃攻取洛阳计划,向江南进军。
  乾符五年(878年)三月,起义军数十万人横渡长江,乘胜进军,连克江西虔(今江西赣州市)、吉(今江西吉安市)、饶(今江西波阳县)、信(今江西上饶县)诸州。六月,攻陷安徽歙(今安徽歙县)、池(今安徽贵池市)二州。八月,攻占浙江越州(今浙江绍兴市)。十月,黄巢率军填山实谷,在闽浙丛山中开路进入福建,十二月攻克福州。此后转入广东,于乾符六年(879年)九月攻下广州,活捉节度使李迢。唐朝统治者无力派兵南下消灭起义军,由进攻转入防御,而农民起义军则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起义军在广州休整两个月后,挥师北上。开始了推翻唐王朝的北伐战争。乾符六年(879年)十一月,黄巢率军迅速逼进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义军奋勇攻城,守将李系逃走,10万守军溃散,取得了潭州首战大捷。黄巢准备由湖北进入关中,直捣唐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但在荆门受到唐将曹全晸和刘巨容伏击,损失惨重,只好引兵东下,于十二月再克鄂州。广明元年(880年)。黄巢在江西信州集中优势兵力,击溃唐将高骈主力,杀唐将张嶙,唐朝长江防线崩溃,加速了北伐攻取长安的进程。此后,起义军从信州出发,经安徽、湖北,插入河南。十一月,攻打东都洛阳,唐东都留守刘允章被迫投降。起义军由洛阳西进,兵指长安东大门潼关。唐僖宗一面调集京城禁军和关内节度使之兵拒守潼关,一面准备逃往四川,伺机再起。十二月,黄巢亲率大军攻关,鼓声震天,杀声四起,唐军闻风丧胆,唐将齐克让、张承范只身逃亡。唐僖宗仓皇逃往四川。起义军经过6年浴血奋战,终于攻克了唐朝政治军事中心长安。黄巢在长安建立了大齐农民政权,镇压官僚贵族,巩固政权。
  逃到四川的唐僖宗纠集各地残余势力,筹划向起义军反扑,任命郑畋进攻起义军,一度攻入长安,但随即被大齐军打退,义军取得了反围剿的胜利。中和二年(882年),僖宗又任命王铎率军包围长安,并勾结沙陀贵族李克用,向起义军反扑。黄巢率军抵抗,但在关键时刻大齐大将朱温叛变投唐,严重削弱了义军力量。在唐军和沙陀军队联合进攻下,起义军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出长安,经河南进入山东。中和四年(884年)六月,黄巢在莱芜与唐将时溥决战,不幸壮烈牺牲,轰轰烈烈的唐末农民战争结束了。
  唐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采用流动作战方针,显示了极大优越性,先由曹濮插入河南,继而攻入湖北,然后避敌主力,大踏步进入长江以南,这是唐末农民战争中独特的战略战术,是我国古代农民战争史上的创举。流动作战不仅保存了实力,而且在各地人民拥护下日益壮大。黄巢起义军在大规模的运动战中,牵着唐军疲于奔命,顾此失彼,使唐朝对洛阳、淮南、江南不能兼顾,为起义军进攻长安创造了条件。
  正是由于起义军前期战略战术运用正确,才取得了攻占长安的胜利。但是,流动作战容易产生流寇主义思想,没有建立稳固的根据地,即使攻下长安后,仍然未能巩固。这就使唐军得以重新占领被起义军波及的地区,并逐渐收缩包围圈。黄巢攻克长安后,没有〃宜将剩勇追穷寇〃的策略,给了唐僖宗为首的地主阶级残余势力喘息之机,使敌人能够重新集结力量,向起义军反扑,导致了政权丧失。分裂起义军内部,是敌人进攻的另一种方式,王仙芝、朱温的投降活动,给革命事业带来了极大损失,起到了外部敌人所不能起的作用。这些血的教训,就是唐末农民战争留给后人的借鉴。



45 北宋统一战争

〃五季乱极,宋太祖起介胄之中,践九五之位,……四方列国,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 
  北宋为消灭藩镇割据,实现天下统一而进行的战争即北宋统一战争,起于乾德元年(963年),迄于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前后历时共16年。
  公元960年,北宋立国之后,藩镇割据的局面依然未变。
  当时,除北方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