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

第28节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第28节

小说: 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窦建德轻视唐军,仅遣300骑过汜水向唐军挑战,李世民派部将王君廓率长矛兵200出战。两军往来冲击交锋数次,未分胜负,各自退回本阵。战斗呈现胶着状态。
  窦建德沿汜水列阵,自辰时直至午时,士卒饥饿疲乏,支撑不住,都一屁股坐倒在地上,士卒间又争着喝水,秩序一片混乱,表现出要返回军营的意向。李世民细心观察到这些迹象后,即派遣宇文士及率领300精骑经窦军阵西而来,先行试阵。并且指示说:如窦军严整不动,即回军返阵:如其阵势有动,则可引兵继续东进。宇文士及至窦军阵前,窦军的阵势即开始动摇。李世民见状,当机立断,下令出战,并亲率骑兵先出,主力继进。过汜水后,直扑窦建德的统帅部。
  当时窦建德正欲召集群臣议事,唐军骤然而至,群臣均惊恐失措,纷纷向窦建德处走避,致使奉调抵抗唐兵的战骑通道被阻塞。窦建德急忙下令群臣闪开为骑兵让路,但是为时已晚,唐军已经冲入。窦建德被迫向东撤退,为唐军窦抗部所紧追不舍。接着李世民所率精骑也突入窦军大营,双方展开激战。李世民又命秦叔宝、程知节、宇文歆等部迂回窦军的后路,分割窦军。窦军见大势已去,遂惊慌溃逃。唐军乘胜追击15公里,俘获窦军5万余人。窦建德本人也负伤坠马被俘,其余军卒大部溃散,仅窦建德之妻率数百骑仓皇逃回河北。至此,窦军被全部歼灭。
  唐军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后,主力回师洛阳城下。王世充见窦军被歼,内外交困,走投无路,遂于绝望之中献城投降。
  虎牢之战,唐军消灭窦建德主力部队10万人,接着又迫降了洛阳王世充的残余守军,夺取了中原的主要地区,取得〃一举两克〃的重大胜利,创造了我国古代〃围城打援〃的著名成功战例。这也是李唐统一全国的最关键一战。至此,唐王朝的统一事业基本完成。
  虎牢之战中,李世民围城打援,避锐击惰,奇兵突袭,一举两克,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他的卓越指挥才能。更具体地说,除了充分凭藉唐军自身所具备强大的实力外,他得宜的作战指导优点突出表现为:一、先期占据战略要地虎牢,造就了有利于已、不利于敌的态势;二、注重观察和分析敌情,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灵活机动地打击敌人;三、临机应变自如,将计就计,捕捉战机,利用敌人骄傲轻敌、兵疲将惰等弱点,及时发起突袭战斗,给敌人以措手不及的打击;四、在采取突袭行动时,正确选择主攻方向,集中兵力攻打窦军统帅部,造成其指挥中枢的瘫痪。并注意战术配合,运用穿插、迂回、分割等手段,将窦军各部逐一予以击破。五、突袭得手后,适时展开战场追击,穷追猛打,扩大战果。
  相形之下,窦建德在作战指导上,的确远远逊色于对手李世民。他劳师远征,又未能尽全力先攻占虎牢,这在〃处军〃上已先输了一着;他未能正确判明唐军的作战意图,这就使自己无法制定正确的作战部署,而处处陷于被动;他未能虚心采纳部下绕过虎牢、乘虚迂回北上威胁关中的合理建议,一味坚攻硬拼,不知灵活应变,这就使自己错过了避免失败的唯一良机。他未能沉着应付唐军的突袭,一遇变故即惊慌失措,事起仓促即意志崩溃,这就难免落得兵败如山倒、束手就擒的可悲下场。当然,窦军上下未经历过真正的硬仗,将骄兵惰、士卒思乡等等,这也是导致窦建德彻底失败的重要因素。



41 唐攻东突厥之战

〃后发制人,一举可灭〃 
  唐攻东突厥之战,是唐朝前期中原李唐王朝与北方突厥族奴隶主贵族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从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唐朝集议攻打突厥开始,到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设置管辖突厥的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结束,前后经过了26年战争,唐朝取得了反击突厥入侵的胜利。
  隋朝初年,突厥分裂为东西两部,阿波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今新疆境内阿尔泰山)以西,称西突厥;沙钵略可汗居住在都斤山以东,称东突厥。隋朝末年,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纷纷到突厥避乱。东突厥始毕可汗在位时,部族逐渐强盛,不断分兵南下。中原封建地主阶级各集团为消灭异已势力,纷纷向突厥请兵,引兵入寇,如李渊借突厥兵兴唐,刘武周、梁师都借突厥兵进攻李唐。唐朝建立以后,突厥居功自傲,经常南下劫掠。高祖武德二年(619年)闰二月,突厥始毕可汗率兵渡过黄河进攻夏州(今宁夏银川市)。八月,突厥入侵延州(今陕西延安市)。次年九月,突厥莫贺咄设入侵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劫掠男女数千人。始毕死后,其子什钵苾号突利可汗,而突厥人立隋时归顺中原的启民可汗之子莫贺咄设为颉利可汗。颉利天资雄武,兵马强壮,常有南下中原之意。
  武德四年(621年),颉利出兵入侵汾阴(今山西万荣县)、石州(今山西离石县)、雁门(今山西代县北)、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代州(今山西代县)、原州(今宁夏固原县)、恒(今河北正定县)、定(今河北定州市)、幽(今北京市)、易(今河北易县),他州也屡遭侵扰。武德五年(622年),突厥攻打代州,杀唐朝总管定襄王李大恩,八月,颉利率兵侵廉州(今内蒙古境内),精兵数十万,漫山遍野,绵延数百里。
  唐朝由于中原没有平定,一方面卑词厚礼,贿赂颉利,答应和亲请求;一方面派太子李建成出豳州道,秦王李世民出泰州道抵御突厥。
  武德七年(624年),唐朝平定各地割据势力统一全国以后,立即布署反击突厥的战争。这年七月,朝廷中有人向李渊建议迁都,躲避突厥侵略,李建成、李元吉和裴寂都赞成。
  李世民表示反对,他说:〃北方部族侵扰中原由来已久,大唐精兵百万,怎么能因为突厥扰边就迁都避敌,这样做岂不让后人耻笑?如果给我几年时间,一定能俘虏颉利可汗,献捷长安,假如做不到,再迁都也不晚。〃李渊同意李世民的意见,命令李世民、李元吉率兵出豳州道抵御突厥。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率全部兵力南下攻唐,在豳州(今陕西彬县)与李世民交战。突厥兵1万余骑突然冲到城西,唐军吓得面无人色,李元吉惊惧不敢出城作战。李世民率兵到两军阵前,先与突利可汗交谈,然后指责颉利可汗负盟背约,颉利可汗以为突利可汗与李世民合谋,才稍稍引兵后退。当时连日阴雨,突厥兵弓箭因受潮不能使用,唐军夜间偷袭,冒雨进兵,突厥兵非常惊慌。颉利可汗准备与唐军交战,突利可汗反对。李世民又对突利晓以利害,突利可汗与李世民结为兄弟,拜盟而回。颉利孤军无助,只好撤兵。
  武德八年(625年),唐朝设置十二军,准备大举反攻突厥,派遣燕郡王李艺屯兵华亭,安州大都督李靖出潞州道,行军总管任环屯兵太行山,秦王李世民屯兵蒲州(今山西永济县),防备突厥。八月,颉利可汗率兵10万大掠朔州,唐将张瑾全军覆没。突厥兵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被任城王李宗道击败,颉利请和回兵。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又进犯原州、灵州、泾州(今甘肃泾川县北)、秦州(今甘肃天水市)、陇州(今陕西陇县)、渭州(今甘肃陇西县西南)。四月,唐将李靖与颉利可汗在灵州激战,突厥兵退走。七月,霍公柴绍又在秦州大破突厥兵,斩特勒1人,杀士卒1000余人,突厥遣使请和。八月,颉利、突利合兵10万犯泾州,进兵到武功,唐京城戒严。唐将尉迟敬德在泾阳打败突厥,斩首1000余级,捉获突厥俟斤阿史那乌没啜。颉利可汗在渭水北面列阵,李世民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隔渭水责备颉利负盟。突厥兵见状非常惊讶,纷纷下马跪拜。颉利见唐军旌旗蔽日,颇有惧色,愿意讲和。李世民与颉利在渭水便桥结盟,突厥兵撤归。
  公元627年,唐太宗即位,于是在殿廷教阅军马,奖赏士卒,为反击突厥做战争准备。颉利可汗信任汉人赵德言,变更突厥国俗,政令烦苛,突厥各部不满。颉利挥霍用度无限,对各部加重赋敛,部族大多叛去。由于连年征战,财困民贫,又遇大雪,牲畜很多被冻死,连年饥谨,部众冻馁,突厥势力渐弱。贞观二年(628年),突利可汗部下奚、霫、契丹等部族投降唐朝,受到颉利可汗的责备。突利可汗征讨薛延陀、回纥时兵败,被颉利可汗囚禁。因此,两人结怨相攻,势力进一步衰弱。
  贞观三年(629年)秋,唐代州都督张公瑾上疏,列举六条可以攻打突厥的理由。太宗命李世勣为通漠道行军总管,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柴绍为金河道行军总管,薛万徹为畅武道行军总管,统兵10万,由李靖指挥,分道出击突厥。贞观四年(630年)正月,李靖率骑兵趁黑夜攻下定襄,李世勣在白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大破突厥。颉利既败,卑词请降作缓兵之计,在铁山休兵息马,准备进入漠北。李靖与李世勣会师白道,合谋进兵。唐军乘夜出兵,李靖在前,李世勣在后。在阴山俘获突厥1000余帐。当时唐朝派遣的议和使臣唐俭正在突厥营中,颉利可汗毫无战争准备。唐将苏定方为前锋,李靖率大军随后进发,唐军奋击,突厥兵溃散,被杀死1万余人,俘虏10余万人,缴获牲畜数10万头,颉利可汗乘千里马逃跑。李世勣堵截突厥归路,颉利无法北归,各部酋长纷纷率众投降,李世勣俘虏5万余人。阴山之战,唐朝大败东突厥。颉利兵败后逃到小可汗苏尼失的居地灵州,苏尼失把颉利执送唐军,率众投降,突利可汗等纷纷降唐,突厥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投奔西突厥,漠南之地遂空,东突厥灭亡。唐朝把东突厥降民安置在幽州至灵州一线,分突利可汗之地置顺、祐、化、长千州都督府,以突利为顺州都督统其部众;又分颉利可汗之地为6州,置定襄、云中二都督府,任命阿史那思摩为北开州都督,统辖颉利旧部,阿史那苏尼失为北宁州都督。
  颉利可汗被俘后,突厥余部共推小可汗斛勃为主,打败薛延陀,在金山(阿尔泰山)之北建立牙帐,自称乙注车鼻可汗,收笼突厥散族,有兵3万人,势力复强。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太宗派高侃率回纥、仆骨兵攻打车鼻可汗,突厥各部纷纷投降。唐朝在其地设置新黎等12州,分隶云中、定襄二都督府。高宗永徽元年(650年),高侃率兵出击,突厥诸部不服车鼻可汗调遣,车鼻遁逃,在金山被唐军捉获,其部众被安置在郁督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抗爱山北),设置狼山都督府统辖。唐朝在此基础上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统领各都督府,有效地管辖这一地区。
  唐攻东突厥之战,采取了正确的战略策略。唐初突厥强盛,唐朝处于战略防御地位,采用和亲、贿赂等手段避免直接战争,又离间突厥各部,同时派兵积极防御,一步步求得战略形势的根本改观。太宗谈到唐朝策略时说:〃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固当自退,志意骄堕,不复设备,然后养威俟爨,一举可灭也。〃正是在充分战争准备和战略布署基础上,才取得了反击突厥的决定性胜利。突厥颉利可汗因胜而骄,内外叛离,兵势渐微,导致了战争失败。



42 唐平定安史叛乱之战

决定唐王朝命运的一场内战 
  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是唐中叶朝廷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势力分权的一场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再分配的斗争。这场战争从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到代宗宝应二年(763年)史朝义兵败,前后长达8年之久,中经洛阳之战、常山之战、太原之战、睢阳之战、河阳之战等重大战役,最后以唐朝平定叛乱结束。
  唐朝中期以后,府兵制度破坏,募兵制逐渐产生,驻守边防城镇的节度使大量招募军队,在其防地内逐渐取得了政权、财权和兵权,势力渐渐壮大。朝廷权力被藩镇割据势力分割。节度使不服从朝廷调遣,联合起来反对中央,甚至向皇帝兴师问罪,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割据势力。相比之下,京师禁卫寡弱,不足以控制外地节镇之兵,形成外重内轻局面。
  天宝元年(742年)唐全国有55万军队,其中49万驻守边境,归各地节度使掌握。河北边防重镇平卢(今河北卢龙县)、范阳(今北京市)节度使更是兵精将广,势力强大。各地节度使都以养兵起家,极度姑息将领,士卒骄横跋扈,废易主帅为常事。如河北幽州(今北京市)、成德(今河北定州市)、魏博(今河北大名县)三镇在位的57个节度使中,由朝廷任命的只有4人,其余53人或擅立,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