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103期 >

第46节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103期-第46节

小说: 乌有之乡电子杂志103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重新高举起自己的父辈和祖辈的旗帜,并完全给我们以应有的评价。他们将在我们的过去的基础之上来建设自己的未来。”'35'
这里斯大林又预言他和他的同志们从事的社会主义事业将会后继有人。尽管俄罗斯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状况在短期内还不可能有大的改变,但是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尽管人们受各种思潮的影响,思想还比较混乱,但是通过从事社会实践和接受实际生活的教育,思想也会逐步发生变化而开始觉醒。到那时候他们将会接过先辈们的旗帜,重新走上社会主义的道路。因此,不管时间有多长,道路有多曲折,可以相信,斯大林的这个预言也将会实现。
'1'见《莫斯科新闻》2005年4月29日~5月12日。
'2'见《苏维埃俄罗斯报》2005年4月28日。
'3'见《共青团真理报》2005年5月7日。
'4'见《真理报》2005年5月12~18日。
'5'见《俄罗斯报》2009年7月23日。
'6'见《俄罗斯报》2009年8月25日。
'7'见《真理报》2009年9月21日。
'8'《论据与事实报》2009年第36期。
'9'见《俄罗斯报》2008年7月24日。
'10'《苏维埃俄罗斯报》1998年10月8日。
'11'见《斯大林文集》第17卷的附录,2004年,第649页。
'12'见《真理报》2001年10月30~31日。
'13'《苏维埃俄罗斯报》2003年3月6日。
'14'《苏维埃俄罗斯报》2009年10月13日。
'15'《明天报》1997年第50期。
'16'见《共青团真理报》2009年8月15日。
'17'《真理报》2005年3月4~6日。
'18'《棱角》2004年12月21日。
'19'见《消息报》2004年12月22日。
'20'见《独立报》1999年12月30日。
'21'见《生意人报》2007年7月16日。
'22'《生意人报》2007年7月16日。
'23'《消息报》2009年7月29日。
'24'见《独立报》2008年9月8日。
'25'见英国《卫报》2009年8月30日。
'26'《共青团真理报》2009年11月1日。
'27'原文为《СочиненияИ。Сталииа》,我国翻译出版时译为《斯大林全集》,似乎不妥。
'28'《斯大林文集》第15卷第1部,2008年,第XXIX页。
'29'《列宁全集》第23卷第279页。
'30'《列宁选集》第2卷第375页。
'31'《列宁全集》第2卷第150页。
'32'《新闻时报》2003年3月5日。
'33'见丘耶夫的《莫洛托夫——掌握一半权力的统治者》一书,2000年,第396页。
'34'见《小说报》1995年第4期第11页。
'35'《斯大林文集》第18卷,2006年,第610页。
(《环球视野》)
 
 
返回目录〉〉
 
 
冲击力:“2012”的新纪元和全球化的海啸 
 
一、灾难和福音
电影已经在渲染时代。《2012》无情地描写地球的覆灭,这不是魔幻片,甚至也不是科幻片,更像预告片。而在哥本哈根,人类为地球的气候而唇枪舌剑、斗气上火。
电影也反映制度。《2012》中,在提前四年知道人类的灭顶之灾后,统治精英没有进行全面动员,而是在“马照跑、舞照跳”的情况下实施“绝密方案”(试想把跑马、跳舞的资源省点下来,可以多造多少诺亚方舟)。此方案美名曰“保存人类”,但普罗大众将被抛弃,只有极少数精英才有未来。其实,这是这种制度的必然选择。片中的美国总统当然也知道这一点,但也只能如此选择,所以他必须为这种制度承担责任,以死谢罪。这种谢罪并不伟大,尽管被渲染为伟大,于是这种谢罪又为这种制度抹上一层道义色彩,人们被此麻醉,也使得这个制度免于审判,总统先生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整部电影都在为垂死地球的垂死制度涂抹道德油彩。更深层的意义是,这部电影没有任何文化反省,伴随沧海横流、神州陆沉的,没有对人类文明命运的深沉悲悯,只有无动于衷的家长里短、男女私情,最后又是基于此的个人英雄主义拯救了人类。于是,人类文化的反省成了美国文化的礼赞。一部悲剧又成了喜剧。最后诺亚方舟迎来了无限光明灿烂、海阔天空的新世界,灾难本身也被灾难抹掉了。
但是,毕竟这只是一部商业片而已。这确实是商业片,但也许不仅仅是呢?问题正在于此,也许这是有人让我们以为“这只是一部商业片而已”呢?也许有人想把我们一头摁在商业文化的水沟里?不要企图与那些泡在商业文化水沟里乐此不疲的人争辩另一种“也许”。
但是,真正值得一谈,就是另一种“也许”。
而那些自认为在市场化中如鱼得水的人,那些在商业文化水沟里优哉游哉的“青蛙”,是多么不理解全球化的滔天海啸!
回到《2012》。如果,这场灭顶之灾正是人类精英们所需要的呢?如果这场灾难正是精英们所造成的呢?
这场灾难对精英们有没有害处?看看电影的片尾给幸存的精英们展示了一个多么光明的前途,他们好像沐浴在了天国的明澈光辉中。绝大部分人口被海啸清理了,地球恢复了宜人风光,地球不再拥挤和匮乏,足够精英们好好享受、和谐几百年了。没有害处,反而大有好处!所以,毫不奇怪,在此灾难面前,《2012》中全球精英一反常态地迅速达成共识,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实施绝密方案,干净彻底地抛弃了各自的国民,而不是像在哥本哈根为了一个扑朔迷离的气候问题吵得不可开交。看来,类似的灾难,在精英们看来不但不是灾难,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福音”。看看“气候门”中的科学精英们是如何处心积虑地要创造“灾难”!这只是黑幕的一角。精英们需要一场灾难来统一自己的队伍。他们的苦恼是没有《2012》的天赐之灾,所以只能费力劳神地去“创造”灾难,还要竭尽全力地“营造”灾难,而不是像电影中那样隐瞒灾难。若反其道而观之,千呼万唤、甚嚣尘上的“气候灾难”是否真的出于精英的创造(创作)呢?如果他们需要,那么他们创造,合情合理。只是,对于人类来说,灾难的源头就不在太阳的爆发,也不在地心,而是在精英的内心深处!
如此,《2012》的浅薄才显露无疑,如果这场灭顶之灾是那些精英刻意制造的,那么电影中极力渲染的那些小男女之间的私情私爱将是多么可怜,那种个人英雄主义是多么渺小,只不过一并地被精英所利用而已。因为灾难的源头正在于人们所向往、所拯救的诺亚方舟中。
是的,影片中人物的可怜、渺小,影片本身的浅薄,正是精英们所需要于大众的,偏偏又要让大众感觉自己的私人情爱和个人英雄是拯救人类的“人性”力量。甚至连其商业化也都是一种利器,一方面用灾难画面刺激取悦观众,另一方面又在刺激中注射麻木,使之适应于未来的灾难,就像在温水中煮青蛙。
二、超级权力复合体
在各类灾难大片、气候议题的喧嚣之下,一场真正的全球化滔天海啸已经席卷起来了,它真正在冲破一切国家、民族、制度、文化和价值的堡垒;而前者只是后者的几朵浪花而已。甚至在你我,都可能不知不觉成为它的几滴水珠,除非,我们能够反观它。
掀起这场海啸的就是这个地球上的一些超级权力精英。他们的行事逻辑超越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而直抵最原始也最终极的权力主义(强权主义),这就是要控制一切,使一切的运行服从于他们的意志。这是他们按捺不住的冲动。他们是在追求真正的绝对自由,把历史的必然性,纳入和统一于他们的自由,从而解决主客观统一的哲学主题(权力正是统一的本体)。只不过,普罗大众将失去主体性,成为精英自由的物化延伸,这意味着,精英的自由将成为大众面前的历史必然,充当起“不以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为此,精英团队要在一切事物上建立权力通道,使他们的权力延伸和贯穿一切。他们为之着迷:他们成为权力的化身(外化),权力又成为他们的灵魂和意志。他们能不能做到这一点?权力已经开始这样前进了,只要有一丁点可能性,就极力转化为现实性!
他们首先掌控巨大的金融货币权力,即掌控了一般价值,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一般权力”,此种权力形式具有极强的流动性、渗透力和转化力。它几乎可以渗透进和转化为任何一种权力形式。这一点被他们认识,被他们利用,因此,他们掌握的本质上不是金融,就是权力。他们认识到,一切都可能转化为权力,并且是被他们的权力转化为他们的权力。于是,他们的权力就能像水银泻地一样铺展开来。它控制产业,控制市场,控制资源;它控制政党,控制司法,控制政权,控制军队,控制情报,控制社团,控制国际组织,控制“敌人”;它控制媒体,控制舆论,控制教育,控制科学,控制学术,控制真理,控制文艺,控制意识形态,控制正义,控制心理。总之,控制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各种各样的“设施”,使之转化为自己的权力,这样就联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权力体系,或说权力复合体。这种权力体系极其不同于传统的僵化生硬的极权主义体系,更灵活、更绵密、更无形。其中,各种不同的权力形式都有各自不同的力量特性,能够发挥不可代替的独特功能,并且互相支持配合,取长补短,因此能产生最强大的力量。强大到人们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就像空气),却自然而然地加入它的“自由”之中,并认这一切为理所当然,正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权力的强强联合,也是权力的一种本性,于是,这也形成各类权力精英的大联合,而且是“自由的联合”。美国外交协会、彼德伯格俱乐部、三边委员会等组织,就是由军政精英、银行家、企业家、律师、基金会高管、情报专家、传媒巨头、科学家、理论家等各路精英联合而成。这种超级权力复合体的形成,反过来使精英们的“权力意志”、精英意识更为升扬、强烈,当然现实形势也使之更为迫切,形体和精神在互相强化。他们的目标是,摧毁国家、民族堡垒,就像海啸吞没陆地一样,把世界统一置于他们控制的单一世界政府(即终极权力复合体)的统治和管理之下,全部人类、全部资源都要由它进行统一的“合理”安排和配置。顶级权力精英们,洛克菲勒、罗斯柴尔德、基辛格、哈耶克、弗里德曼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相反他们大多是极权法西斯主义或“共产主义”(控制体系)的信奉者。“新自由主义”本身就是他们使出的一把杀器。他们也从来不信奉什么自由、民主、人权的“普世价值”,他们只信奉那随时可以清理一切的冰冷权力。所谓“普世价值”不过是他们的权力针管的一支神经制剂。
当今世界,就是这个精英主义权力体系发展到登峰造极的世界,使得今天的世界面临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而对这种局面的应对必然也是前所未有的,无论如何,人类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纪元。《2012》已经预报了这个新纪元。仅就“气候大会”而言,国际精英集团已经试图要左右地球的冷暖,并且他们还要干一件前所未有的事,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挟天公以令全球”!
三、战略战术
看看当前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各类层出不穷的“汉奸精英”的尽情表演,看看中国在各条战线上的狼狈失措,你才能理解这场全球化海啸的级别,它的力道,它的势不可挡。黑格尔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以此来理解的话,那些“汉奸精英”不过是这巨型海啸撞击之下的第一批“先烈”!他们先被那无边的海啸击得形神俱碎,转而又被吸收为那海啸的能量,回过头来成为冲击中国的潮头!也许这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理解。在此巨型海啸撞击之下,他们成为汉奸一点也不奇怪!那个超级权力复合体使出浑身解数掀起的巨型海啸凭什么让你轻易化解?他们是被打败了,然后被降服。这是由基本的力学原理决定的,也是基本的战争规律决定的。这巨型海啸就是全球权力战争发动者的强悍攻势。彼德伯格俱乐部一类组织是策划部,政府、军队、银行、公司、基金、媒体、学会、社团、研究所等是执行部,它们形散而神合。以有备攻无备,以集团对散兵,以体系对单元,以立体对平面,胜负都在情理之中。
这场权力战争两个特点是暗战和超限战,根本上是战略战术体系的升级。当然权力自身全方位的体系结构为施展这种战略战术提供了客观条件,但这种权力体系也不是一日建成的,并且这种权力体系也是在此战略战术的需要和指导之下构建起来的。在此,权力体系就是战争体系。对它的对手而言,最不利的是战略战术方面的代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