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经济]世界是平的 (完整) >

第21节

[经济]世界是平的 (完整)-第21节

小说: [经济]世界是平的 (完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计算机也是闲置的。”   
  因为所有这些原因,我认为Y2K 应该是印度的第二个独立日,应该设为全国假日。就像约翰霍普津斯大学的对外政策专家克迈克尔·曼德尔鲍姆(他年轻时在印度呆过)指出的那样:“Y2K 应当被称作印度独立日,光纤网络带来让印度具备了和西方公司合作的能力,让印度人可以真正自由地选择工作方式、工作对象和工作地点。”   
  换句话说,8 月15 日是在午夜纪念自由的获得,而Y2K 纪念的是午夜的就业机会——不是任何人的就业机会,是印度知识精英的机会。8 月15 日让印度获得独立,而Y2K 让印度人获得独立。从这个意义说,印度是很幸运的,但它也是建立在辛勤工作、良好教育和老一代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基础上的。   
  路易斯。巴斯德曾有一句名言:“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第6 大动力——离岸经营,和瞪羚一起赛跑,和狮子一起捕食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意味着中国要同世界上多数国家一样遵循进出口和外国投资方面的全球规则。这也表明中国原则上同意提供和世界其他地方一样的竞争场地。几天后,北京一家燃料泵工厂的中国主管在工厂内张贴了译为汉语的非洲谚语。我之所以了解这些,是因为这家工厂是我的一个朋友杰克。潘考夫斯基开设的,他是亚新科工业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谚语是这样的: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快,否则就会被吃掉。   
  狮子每天早上醒来时,他知道自己必须超过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则就会被饿死。   
  不管你是狮子还是瞪羚,当太阳升起时,你最好开始奔跑。   
  我不知道该将谁比作狮子或瞪羚,但我确实知道这一点:从中国人入世的那天起,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都必须跑得越来越快。这是因为中国的入世极大地推动了另一种形式的合作:离岸经营。在此之前,离岸经营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这是一种不同于外包的国际合作方式。外包意味着将有限的、特定的业务(比如研发、呼叫中心或账目管理等)交给其他公司去做,然后将完成了的工作再融入整体的经营体系。离岸经营却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经营方式:如果一家公司将它在俄亥俄州坎顿(Canton )的工厂通过离岸经营的方式整个转移到中国的广州,这就意味着广州工厂将以同样的方式生产出完全相同的产品,只不过劳动力更为低廉,税收、耕地、能源能得到补贴,医疗成本也更低。就像Y2K 将印度和世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外包水平上一样,中国的入世将中国和世界带到了一个全新的离岸经营水平上,更多的企业将生产离岸经营,然后将其融入全球供应链。   
  1977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将中国带到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上,让人们相信“勤劳致富是件光荣的事情”。当中国第一次打开它那尘封已久的大门时,工业化国家的公司认为这是扩大出口的绝好机会。这些制造商们梦想向这个人口大国出售10亿套内衣,一些外国公司在中国还设立了经销店。但是由于中国在入世前并不受世界贸易规则的约束,它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贸易和投资壁垒限制西方产品的进入。即使中国不是有意为之,各种文化差异也会造成同样的效果。许多最早到中国的投资者都经历了梦想破灭的过程,而且中国当时不健全的法制也无法为他们提供援助。   
  从20 世纪80 年代起,很多外国投资者,特别是一些华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能向中国出售那么多的产品,为什么不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在当地生产加工,然后进行出口呢?这正迎合了中国当时的需要,中国希望吸引外资和外国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不光是要生产10亿套在中国销售的内衣,还要向世界其他地方出售60 亿套利用中国劳动力生产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价格要远远低于欧洲、美国、甚至墨西哥的同类产品价格。   
  一旦离岸经营开始在纺织、电子、家具、眼镜架和汽车零件等行业开展,其他行业的企业也开始跟进,或者也到中国进行离岸经营,或者寻找东欧、加勒比或其他地区作为生产中心。   
  中国2001年入世让外国公司相信,如果他们将工厂离岸经营到中国,他们将受到国际法和国际统一规则的保护。中国同意逐步实现对外国企业和公民的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外国公司可以在中国的任何地方出售他们的产品。中国还同意对所有世贸成员实行最惠国待遇,这意味着对各成员将实行相同的关税和规则。它还同意在和任意国家或外国公司发生贸易争端时,接受国际仲裁。与此同时,政府官员也变得更为和善起来,投资程序大为简化,各个部委的网站内容日益丰富,这些都是为了方便外国投资者在华的投资。我从美国驻华使馆那里了解到,中国入世后的数周内中文版本的世贸规则书籍一下子卖掉了200 万册。邓小平让中国吸收了让世界变平坦的10大因素,因此也让中国成为世界的挑战。   
  在中国入世之前,人们认为,尽管中国为了获取和西方贸易的好处选择了开放,但政府和银行将保护中国企业免受外国竞争的冲击。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杰克。潘考夫斯基告诉我说,中国的入世是给世界其他地区的一个信号——中国将不会脱离市场经济轨道。   
  因为中国可以低成本招募大量熟练技术、半熟练技术和非熟练技术工人,因为中国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愿意吸收大量的工厂、设备,因为中国具有巨大而蓬勃发展的消费者市场,它已经成为离岸经营的理想地点。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的经营,中国迟早会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和消费市场,因此你必须考虑好如何和它开展合作、竞争甚至加以利用。中国有160 多个人口超过100 万的城市,你可以到一个之前从未听说过的东部沿海城市,你会发现那里的一个小镇供应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眼睛框,而相邻的小镇则生产了世界上大多数的打火机,还有的小镇给戴尔生产计算机屏幕,有的专门生产手机。前面提到的日本顾问大前研一在他的《中华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China)中提到,在香港北部的珠江三角洲有5 万家电子零件供应商。   
  有一天在东京的时候,大前研一对我说,中国是威胁,中国是顾客,中国也是机会,你不能忽视中国;你不应该将中国视为竞争的敌人,应该将自己的业务分为几个部分,想好哪个部分可以在中国投资,哪个部分需要出口到中国,哪个部分需要从中国进口。   
  现在让我们看看中国对外开放对世界变平的真正影响所在。中国作为离岸经营基地的优势越大,它的竞争对手就感觉压力越重,这些国家包括马来西亚、泰国、爱尔兰、墨西哥、巴西和越南。看到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看到大量工作机会正流向中国,他们对自己说,我们最好开始提供同样的激励措施。这创造了竞争性的变平过程,为了鼓励到本土的离岸经营,各个国家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互相攀比,看谁能提供最好的税收减免措施、教育激励和各种补贴。   
  《中国世纪》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授、(The Chinese Century )一书的作者欧迪德·先卡(Oded Shenkar)在2004年12月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直言不讳地告诫美国的企业家:如果你还在从事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你现在就赶紧退出,否则会流血致死,要参与竞争你们就必须有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即使你消减5%的成本,那也没有用,中国生产商也可以做出同样的调整。他说,你需要全新的经营模式来参与竞争。   
  中国的变平力量还和它在不断开发巨大的国内市场有关。同一篇《商业周刊》的文章提到,这带来了规模经济和激烈的国内竞争,降低了产品价格,并且每年都新增35 万工程师;年轻的工人和管理人员吃苦耐劳,他们愿意每天工作12小时,在电子行业和轻工业,这都是无与伦比的竞争优势;企业家的工作热情也很高,他们愿尽一切努力取悦沃尔玛、Target、百思买和J。C。 Penney 等大型零售商。   
  2005年秋,我在北京参加访问时,遇见了美国商会驻中国主席查尔斯。M。马丁。他告诉我,他刚从浙江省一家袜业厂参观回来。这个制造厂为世界各地的大商家和中国的零售商生产短袜和女式内衣。厂长为马丁打开一盒短袜并告诉他,如果你从他那里买12双这种普通短袜,按批发价计算,每双你只需要支付11美分。   
  但是厂长继续解释说,即使是以这么低的价格出售,其竞争力也很难维持,因为它的竞争对手正以更低的价格出售短袜。所以他打算将厂址迁到400 英里(1 英里=1。61 千米)之外的内陆地区——江苏省北部的一个贫困地区,那里的地方政府已经许诺给他更低的税收、更低的地租和更低的劳动成本。   
  最终,中国将不再有这样的内陆地区可供工厂迁址,中国制造商将不能仅通过迁址进一步降低成本。但我们现在还没有到过那里,这就是为什么说中国是制造业的一大变平力量,这就是西方制造商削减5%的成本根本解决不了问题的原因。   
  你需要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型。   
  不过,这种经营模式也遭到了批评人士的抨击,他们认为,中国的市场规模和经济实力意味着中国的经营模式将很快成为全球效仿的标准,而这种标准下不仅工资水平较低,而且劳动法保障不力。这在商业上被称作“中国价格”(the China price )。   
  但真正让世人感到惊慌的是,中国并非仅仅通过超级优惠的条件吸引外国投资。   
  这只是短期战略。很多人在谈到中国现象时,他们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认为中国不是靠改善质量和提高生产率,而仅仅凭工资水平来占据优势。世界大企业联合会(U。S。 ConferenceBoard )的研究发现,1995~2002 年,中国的私营工业部门每年的生产率增加17% ——我再重复一遍,是17%。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吸收了新科技和现代化的商业模式。该委员会还发现,中国在此期间失去了1500 万个制造业的工作机会,而美国的这一数字只有200 万。研究指出,“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提高,中国正失去制造业的就业机会——而且其数量要远远超过美国——这有利于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这一模式正是多年来发达国家一直在遵循的。”   
  中国真正的长期战略是赶超欧美国家,并且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中国领导人比很多西方国家领导人更关注如何提高年青一代的数理和计算机知识(这在平坦的世界中无疑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如何建立高度发达的通讯基础设施,如何创建吸引外国投资的激励机制。中国领导人希望看到的是新一代的内衣服装和飞机机翼都能在中国完成设计,这也是她们在下一个10年中希望达到的目标。   
  因此30年的历史将见证中国经历“中国销售”—“中国制造”—“中国设计”—“中国梦想”的整个过程——或者说,中国在同全球制造商的合作中,从一切都无能为力到成为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合作者。在写这一章节的过程中,我正好在网上看到了有关半导体行业的、名为Inquirer 的时事通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2001 年11 月5 日一期的文章《中国将成为一切的中心》。文章引用《人民日报》的文章称,福布斯500 强中的400 家企业已经在中国内地投资了2000 多个项目,这还是5 年前的事情。   
  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在内部化中国的挑战方面采取了非常积极的方式。日本推动出口的官方机构——日本贸易振兴会理事长渡边修(Osamu Watanabe)在东京告诉我:“中国现在发展得非常迅速,并且他们正从低端产品发展到高端、高科技产品。”   
  他认为,日本公司要维持其全球竞争力就必须将一些中间产品的生产和装配工作转移到中国,在日本国内主要从事一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中国和日本“正成为同一供应链的一部分”。和美国积极参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不断东扩一样,日本也在加大和他西面邻居的一体化。在经历长时期的经济衰退后,日本经济从2003 年开始反弹,部分原因是当时销售了数千吨的机器和关键零部件给中国。而真正的购买者是那些将工厂离岸经营到中国内地的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人。2003年,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进口国。   
  中国的飞速发展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