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励志书籍:空杯心态 >

第1节

励志书籍:空杯心态-第1节

小说: 励志书籍:空杯心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单元  选择“空杯”,就选择了不断超越

第一章  松开手,你可以拥有更多

在职场中和生活中,我们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抓住了什么就不愿意松手。这样导致的结果,往往就是无法继续成长、超越,导致因小失大、后退乃至更严重的错误产生。
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心态”。只有倒出你“杯子”中的水,才可以装进新的水,更不至于让原来“杯子”中的水发臭。
“时刻归零”是一流人才的成长之道,更是联想、海尔这些一流团队的成长之道。
不要害怕松手,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管理寓言

《空杯心态》是一本我近年来越来越想写作的书。
产生写作此书的念头,来源于我在清华大学总裁班讲课的一次难忘经历。
那天,我讲的是“禅宗管理学与企业家心灵修炼”,当讲到“看破、放下、自在”这一节时,一位女总裁讲了一个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
一天,她正在厨房里做饭,忽然听见从客厅里传来4岁的儿子非常恐慌的声音:
“妈妈!妈妈快来呀!”
她一听,不知道出了什么事,赶快跑到了客厅。这才发现原来儿子的手卡在一个花瓶中出不来了,因此痛得哇哇直叫。
她想帮儿子将手从花瓶中拉出来,可试来试去就是不行。看着儿子脸上挂满了泪水,她急坏了,于是找来一个锤子,小心翼翼地花瓶敲破了。
费了很大的劲,儿子的手终于出来了。这时她看到儿子的小手紧紧攥成了一个拳头,怎么也不松开。
她吓坏了,想难道是孩子的手在花瓶里卡得太久变了形?
等她将儿子的拳头小心地掰开了,这才彻底松了口气:孩子的手没事,他的小手心里紧紧攥着的,是一枚5分钱硬币。
这让她哭笑不得,因为刚刚被她敲碎的,是一个价值3万元的古董花瓶。
原来,淘气的儿子不小心将几枚硬币扔进了花瓶,他想把硬币取出来,可由于紧紧攥住硬币的拳头大过了瓶口,于是就怎么也出不来了。
她不由问儿子:
“你怎么不把松开手,放下硬币呢?那样的你的手就可以出来了,妈妈也就不必打烂这个花瓶啊!”
儿子的回答却是:
“妈妈,花瓶那么深,我怕一放手,它就跑掉了啊!”
为一枚5分钱的硬币;砸烂了一个价值3万元钱的花瓶,这个故事听上去未必太可笑了。
但笑过之后,大家却一致认为:虽然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4岁孩子身上,但其实这种现象在成人身上也普遍存在——
很多人尤其是一些职场中的人,正是由于将手中的东西抓得太紧,最后导致了因小失大,甚至导致了悲剧的产生。
当然,他们手中紧抓的“硬币”,并不是5分钱,而是其他很多在他们看来十分重要的东西,如:
成就、权力、利益、面子、学识……
他们之所以紧抓这些“硬币”不愿松手,有两大原因:
第一,已经拥有了,就认为是自己的东西,就要死死抓住。
第二,生怕松开手,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所以恐惧。
我们觉得孩子紧抓5分钱不放,最后导致3万元的花瓶被打碎很好笑,也觉得很惋惜,但我们是否也想过:
此时此刻,自己是否也抓着一枚或者几枚硬币舍不得丢弃,结果丧失了更大的机会与发展,甚至可能造成不应该的悲剧呢?
这个“5分钱硬币与3万元花瓶”的故事,既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也是一则管理寓言甚至人生寓言,难道不值得每个对自己负责的人高度重视吗?

外在的“松手”来自内在的“空杯”

通过对上面故事的分析,学员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尽管捍卫自己的权益和有价值的东西很是正常的,但不管获得了什么——金钱、名声、权力……都不要紧抓不放,更不要自我膨胀,得意忘形。
换言之,松手不仅十分必要,也是一种大智慧!
但同时大家也提出:权力、利益、面子……这是很多人争相追逐的东西。尽管有时候明明意识到了应该松手,但要真正做起来却十分不容易。
说来容易做来难。原因在哪里?
因为:外在的放手,来自内心的割舍,而内心的割舍,恰恰又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于是,大家不约而同想起了一个广为人知的禅宗故事。
南隐是日本的一位禅师。一天,一位当地的名人特地来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 
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里面倒。 
眼睁睁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
“已经满出来了,不要再倒了!” 
南隐说:
 “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我们每个人的心,就像这个茶杯,如果装满了自以为重要的东西,利益、权力、知识还是优秀、经验、骄傲等……便再难装入更多的东西,自然也就谈不上超越和进步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一个很有价值的概念——
空杯心态。
所谓空杯心态,就是要将心里的“杯子”倒空,将自己所重视、在乎的很多东西一起倒掉。
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
这是每一个想发展尤其想在职场发展的人所必须拥有的心态,也是最需要的心态之一。
非常凑巧,就在我讲授这堂课的时候,正好一家著名媒体上发表了一则专访,接受采访的对象,是近年来大起大落的著名影星刘晓庆。
提起刘晓庆,很多人都不陌生。这位著名影星不但拍了很多令人记忆深刻的电影,还自己开公司,做过老板。
可就是这样一位让众人瞩目的明星,却由于“偷税风波”,在几年前突然锒铛入狱,在秦城监狱中关了整整400多天才被取保侯审出来。
从媒体的报道看,刘晓庆在经过400多天的牢狱之灾后,进行了全面的反思,而她的反思以及在人生低谷时期的奋起,对每个职场中的人,也很有启示作用。
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她感叹说:
“你说失去自由400多天,苦不苦?苦极了!一出来就面临1000多万元的补税和罚款,难不难?更难!但除了面对困难,重新开始,我别无选择。”
之后,她从零开始,这一次,她的为人处世方式,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为了还税,她很努力地拍戏,甚至一年接拍了7部影视剧和两部广告片。只要能挣到钱,哪怕报酬不是很高,角色不是很重要,她也会接。为了就是早一天能够把欠下的钱还上。
整整两年时间,刘晓庆几乎没有好好休息过,天天泡在剧组里。她降低了生活标准,每挣到一笔钱,除了留下生活费外,就去税务部门补交税款。每还掉一笔债,她心头的重担就仿佛被卸掉了一块。
有一次,刘晓庆去杭州参加一部电视剧的开机仪式。飞机起飞后十多分钟,驾驶舱的挡风玻璃突然碎裂,一生经历过无数风浪的刘晓庆遭遇了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她吓得脸色苍白,浑身瘫软无力。
回到候机室,刘晓庆还心有余悸。同行的人劝她明天再去,但她却不同意:
“我是主演,那边的人都等着我,我怎能缺席?要是这次不讲信用,以后还有谁请我拍戏?这债怎么还得清?”
她坚持改乘下一趟航班去了杭州。
在这样的努力下,终于,刘晓庆还完了所有的款项。当还完最后一笔钱时,她和朋友到一家最普通的饭店去吃饭,算是庆祝。
在人生的最低谷,刘晓庆并没有抱怨,也没有逃避,坦坦荡荡,该工作就去工作,该还债就去还债。
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再也不是曾经那个张狂的影星刘晓庆,而是一个经历了凤凰涅槃的新人。
在一篇“重获自由才知道天有多蓝”的文章中,刘晓庆这样写道:
  
我曾对朋友说,出来这一年多,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过去我飘在空中,生活好像很灿烂,但没留下任何痕迹。而现在我是踏实地站在地上了,这两年的生活就像铁制版画,色彩单调却很深刻。
我非常感激这次“税务风波”,它让我有机会重新正视自己,不仅心态变平和了,而且学会了感恩,尤其是多了很多彼此理解的好朋友。我现在感觉刺骨的严寒已渐渐过去,前方正是春暖花开的美景。
不知道你看了这段话是什么感觉?当我把这段文字念给清华总裁班的学员们听的时候,大家沉吟了很久,然后进行了讨论。
讨论的前部分,是谈论人在身处顺境的时候,不要太自满,更不要太自大。其中大家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观点:
(1)得意之时最易忘形,但最不能忘形。
得意时容易自大和骄傲,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甚至会以自我为中心。但这样的结果轻则让人厌恶,重则会成为被打击的对象,怎么能够不警惕?
(2)得意之时,更要遵守法律的准绳。
在法制越来越完善的时代,谁也无法凌驾于法律之上。故意漠视也罢,不小心疏忽也罢,都不应该成为不重视法律的理由。
否则一旦触犯了法律,即使有再迷人的光环也无法逃脱,甚至因为有迷人的光坏成为“杀一儆百”的对象。
在讨论的后半段,大家对刘晓庆“从零开始”的奋斗进行了积极的评价。总结起来有这样几条:
(1)人人都有可能经历失败和犯错。失败和犯错都不要紧,关键是能吸取教训,又能从头再来。
正如著名的巴顿将军所说的那样:“成功的考验并不是你在山顶时会做什么,而是你在谷底时能向上跳多高。”
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不仅仅看他在高峰时如何进取,更要看他在低谷时如何腾飞。毫无疑问,刘晓庆这种“从零开始”的勇气和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
(2 )遭遇惨败不是坏事,它往往能够让我们看清真实的自我,并“从天上回到地上来。”
(3)要超越逆境,前提是一定要在心灵上学会“归零”。
对于刘晓庆来说,如果永远抱着自己昔日的辉煌,怕被别人说三道四,或时时抱怨命运对自己的不公,非但于事无补,反而使自己只能永远沉在谷底。只有坦然接受和勇敢面对,才有“凤凰涅槃”的可能。
在职场中,如刘晓庆般遭遇大起大落的人有很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时候,不妨多向她学习。

“时刻归零”如何打就联想那样的一流团队

每个领导都希望自己拥有一流的团队。任何希望自己有大发展的员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流团队的一分子。
但是,一流团队是怎样产生的呢?
从几十万元起家,到成为中国最具影响的企业集团之一,联想创造了中国经济界的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来自联想集团拥有一个十分出色的精英团队。
我曾经问过联想控股集团人事部经理杨彤一个问题:
“联想这些年发展那么快,与你们的团队建设密切相关。那么你们团队建设的‘核心密码’是什么?”
杨彤回答说。
 “‘核心密码’谈不上。如果有什么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我们联想经常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做到的一点——时刻归零。
“也就是说:在联想,不管是谁,也不管是个人还是公司,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
这样的总结很值得借鉴。 
“归零”,也是空杯的另一种表述,严格意义上说,它是空杯的“极致”体现,是让自己最完全、最彻底的空杯。
而“时刻归零”则告诉我们,“归零”不是一次或几次,而应该成为一种常态,是延续不断、时刻要做的事情。
的确,回顾联想的发展,就会发现他们的确在“时刻归零”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超越了很多人。
如联想刚刚成立不久,副研究员胡锡兰就主动去站摊位,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架子,却迎来了向优秀经营者的迈进,后来成为柳传志的得力助手;
再如联想刚创业时,由于没有经验,大部分资金被人骗掉,一方面,他们不得不去卖白菜、萝卜,以挽回损失,另一方面却总结出“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的理念,从制度建设和文化提升方面对公司进行了全面的改造;
当联想颇具影响力、迅速发展的时候,客户对联想极力夸赞,而柳传志却谦虚地说:“我们联想只是一家小公司……”因此赢得客户的加倍信赖,也促使了企业更大更快的发展。
而让我们最难忘的,恐怕还是现在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的“归零”经历。
进入联想后,由于工作出色,杨元庆很受柳传志器重,不少人已经隐隐看出来,他已经被柳传志作为接班人在培养。
面对工作上的成就和领导的支持,杨元庆虽谈不上很骄傲,但难免有些自以为是,当自己的看法和别人不一致时,不太懂得让步,结果与其他一些领导之间矛盾加剧,而他还并没有觉察到。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