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概论-第6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一,党内斗争必须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在工作中错误总是难免的,帮助犯错误的人,必须具有团结的愿望。只有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才能达到新的团结;否则,乱斗一通,会把事情搞坏,无法达到团结的目的。
第二,党内斗争必须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批评者与人为善,摆事实、讲道理,被批评者则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第三,对待历史上的错误要采取分析的态度,不要过分追究个人的责任。要使干部在思想上彻底了解犯错误的原因、社会环境及改正错误的详细办法,如果太重于个人责任,则不能团结更多的人共同工作。
第四,对于人的处理应持慎重态度。毛泽东针对王明在党内斗争中采取“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错误方针,提出了对人的处理问题要持慎重态度,既不含糊敷衍,又不损害同志,这是党兴旺发达的标志之一。延安整风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也是五四运动以来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使广大党员从主观主义特别是王明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下解放了出来。整风运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一个创举,是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的建设教育的好形式,是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重大发展。此后,党曾多次运用延安整风经验,解决党内矛盾,在全党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五,高度重视作风建设,积极培育优良作风。党风建设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党风建设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党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能否贯彻执行,而且关系到党的指导思想、性质和宗旨,关系到党的兴衰存亡。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建党初期,就把接受马列主义指导,密切与工农群众的联系写进了党的章程。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针对党内作风出现的问题,强调深入调查研究,反对瞎说,强调说话要注意政治,批评要有证据,使党内生活政治化、科学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总结了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良作风,第一次提出了“党风”这个概念,并系统地论述了党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基本途径。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了党的三大作风。在阐述三大作风的时候,毛泽东特别强调,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联系,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作风之外,毛泽东还要求全党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作风,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和民主的作风,并对这些优良作风作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由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和培育,党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了党的三大作风以及其他许多优良作风。广大人民群众也从中认识了党的正确性、革命性、先进性,从而使党在人民群众中具有崇高的威望,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获得了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困难的强大力量。正是这些优良作风,保证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最大信任和最真诚的支持。
阅读书目
1.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
3.周恩来:《论统一战线》
4.朱德:《论解放区战场》
5.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思考与练习
1.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有哪些理论与实践意义?
3.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该如何处理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如何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些历史经验对新世纪坚持党的先进性有何意义?
5.试述党的建设与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的关系。
第4章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苏区、边区、解放区创建的农村革命政权,是新中国的雏形,走向社会主义的第一步。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就满怀豪情地指出,共产党人从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即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去的。要实现这个无限光明、无限美妙的理想,每个党员在入党时心中就悬着这个崇高的目标。但是,中国的现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的实现目标是要摆脱这一悲惨命运,建立一个“孙中山先生革命三民主义性质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中国”,在这个共和国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些纲领充分体现在新中国的临时宪法——《共同纲领》中,为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基础。
第1节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一 新民主主义政治纲领的提出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发生过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关系的争论,其要害问题是两个革命的衔接,即民主革命之后紧接着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如果两者都不是,那么,民主革命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社会?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回答了这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近代中国革命处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中国这场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成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其发展前途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因此,在步骤或阶段上,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民主主义革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建立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毛泽东把这两个革命阶段比做写文章,分为上篇和下篇,认为只有上篇做好了,下篇才能做好。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设想,既反映了对国情和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又体现了对当时世界格局的把握,同时也融入了他那代表广大人民利益、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意志。毛泽东还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就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规定,在这些根据地和解放区里,中国共产党实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的核心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民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一方面,和旧形式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式的共和国相区别,因为那种旧民主主义共和国已经过时;另一方面,也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式的、社会主义式的共和国相区别,因为那种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不适宜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在新民主主义共和国里,社会各阶级处于不同的地位。毛泽东指出:“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乃是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他们必然要成为“国家构成和政权构成的基本部分,而无产阶级则是领导的力量”。工人阶级领导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是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它反映了中国社会阶级构成的特点,因而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形式。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毛泽东认为应采取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即通过实行无性别、信仰、财产、教育区别的真正普遍平等的选举,选出乡、区、县、省直至全国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并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大政方针,选举政府,以行使人民赋予的职权,体现各革命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民意和新民主主义的精神。同时,各级政府又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因为“只有民主集中制的政府,才能充分地发挥一切革命人民的意志,也才能最有力量地去反对革命的敌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77页。)
总之,以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为国体,以民主集中制为政体,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它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
二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建设
中国革命的前途命运如何?应该建立一个什么类型的国家政权?一直是国内三种政治力量(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三种建国方案(大资产阶级独裁、新民主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共和国)进行较量的焦点。
自近代以来,代表反动势力的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独裁统治,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这个政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对外卖国求荣,甘当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二是对内实行专制,维护封建独裁统治。三是进行军阀混战,割据地盘。四是增加苛捐杂税,盘剥劳动人民。以上表明:北洋军阀和蒋介石集团的政权是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政权。在其统治下,社会阶级矛盾更加激化,严重地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摧毁它们的反动统治,是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政坛上的中间力量,标榜要在国共两党之间,走所谓“第三条道路”,以实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初期建立起来的民主党派,就是这种主张的代表者。他们提出了比较系统的主张:在社会制度方面,都声称要以英美资本主义国家为样板,建立一个“十足地道的民主国家”,实行多党的议会制。在经济方面,提出在确保私有制的基础上, “尽量利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各种优点”,同时实行类似苏联“计划指导下的充分企业自由”。在外交方面,主张对苏美“采取同等亲善与协作”,“使英美与苏联双方都可以放心”。这种中间立场,在建国问题上则表现为“中间道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认为,“两头小、中间大”(即处在两头的无产阶级和统治阶级的人数都少,而以农民为主体的中间阶级人数最多)的中国社会阶级关系,决定了中间势力的政党最能代表民众利益。他们向国共双方施加压力,并自信在标榜“民主”的国际政治力量的支持和国民党政府的让步下,能以“第三大党”的地位发挥调停、缓冲作用,进而成为左右中国命运的大党,建立既非国民党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亦非共产党人民民主专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发展,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政治危机日益加剧,变本加厉地推行其法西斯独裁统治。1947年10月,国民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致使民盟总部被迫解散,在客观上宣告了“中间道路”(即第三条道路)的失败。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直至蒋介石集团都不允许,国际社会主义不支持,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不赞成,面对这种现实,各民主党派只能放弃“中间道路”的幻想。后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聚集在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旗帜之下,与共产党合作筹建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要争取一个光明的前途,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中,它不断地加强苏区、边区和解放区的农村革命政权建设,为过渡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第一阶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苏维埃政权建设。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号召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开始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是俄文COBET的音译,意为会议或代表会议。它是俄国无产阶级在1905年革命时期创造的一种政治组织,并在1917年二月革命中建立了工农兵苏维埃。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它又成为新型无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组织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