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蒙牛内幕 >

第41节

蒙牛内幕-第41节

小说: 蒙牛内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屁股上,危机来了,连长一声大喝:“给我上!”他缩在后头。一个是“跟我上”,一个是“给我上”,一个诚信地将自己的生命与部下捆在一起,另一个就缺乏这样的诚信,所以,一个打了胜仗,一个打了败仗。

  从方法论角度看,诚信也要有制度设计。且看经典故事“分苹果”。一个苹果,两个孩子分着吃。如果让哥哥切,就会给自己切得多些,给弟弟切得少些;反之亦然。怎么办?母亲想出一个办法:一个孩子切,另一个孩子挑。结果,不管让谁切,都会切得很均匀。分配不公是一种不诚信,分配公平是一种诚信。制度设计合理,人就不容易偏离诚信的轨道。在窗口部门中,人即公司,公司即人。要让诚信水准各不相同的员工都不偏离诚信的轨道,制度设计绝对必要。在一些诚信体制发达的国家,一个职业经理人如果有不诚信的记录,那么,他的经理生涯可能就从此终结了;一个企业如果在银行有不诚信的记录,它可能在所有的银行就再也无法贷出款来了。如果一个公司对它的员工也建立一套“诚信档案”,发生不诚信的事就记录在案,那么,诚信意识就可能贯穿到每人每天每事了。

  二、经营人心

  人是最大的生产力。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心”:“抓眼球”、“揪耳朵”,都不如“暖人心”。未来的竞争,最后都会聚焦到“人心”(方寸)之争上。

  千古圣贤总结治乱之道,王道、霸道、无道,归根到底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人心向背犹如磁铁之于群针,有磁则向,无磁则背。

  2002年,两位客人到伊利去办事,离开时大为感慨:牛根生已经离开4年了,同车的两位伊利人依然一口一个“我们牛总”。

  如果说,在伊利是“余音绕梁”,那么,在蒙牛则是“万佛朝宗”(《力量》特刊在记述“2003~2004年度最值得记忆的100个事件及其背后的人物”时,写牛的一节取题为《牛根生:万佛朝宗》)。在蒙牛,牛根生就是“正义的化身”。员工有可能对干部产生怨恨,却没有可能对公司发生背叛,即便他们抱怨的时候,我们也会听到这样一个附加句:“牛总肯定不知道。”

  正如一些接近蒙牛的官方人士所言,蒙牛如果发生什么危机,一定不会出现在上层。但基层会不会出现呢?这点就连身在其中的笔者,也真的不敢保证。从高层到基层,蒙牛文化的效应毫无疑问是呈递减之势。但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这大概是世界上所有公司都会面对的难题——治国姑且命之为“水晕难题”:一颗石子击到水面上,激起层层水晕,越扩越慢,越传越弱,最终无限趋零……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传播与此颇为相似。

  牛根生与管理层也有霸道的时候,但他们从来都是为“道”而霸,不是为“己”而霸。一个人一旦侵犯了蒙牛的“道”,并且被揭露出来,他在蒙牛的职业生涯就有可能走到了终点。

  绝不能把“经营人心”误解为一团和气,“兵不斩不齐,将不斩不勇”,“小慈”乃“大慈”之害。要是只图融洽,那么家族企业是首选;如果只求“父子兵效应”,那么一个部门里的人全部由亲戚构成可能是最佳组合。

  公司不同于家庭。把“家庭制”搬到“国家制”上,害了中国几千年;现在,中国企业同样不能再把“家庭制”那一套搬到“公司制”上。经营人心是要把心“营”向事业,而不是单纯比赛谁最受欢迎;它是一种强势气流,要把“心云”抚去,露出“心日”。

  1。蒙牛“上礼下”的显规则

  在蒙牛,请吃饭、送礼物、拜大年,是有规矩的。这个规矩就是: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职位高的送职位低的,当官的拜当兵的……反之,则被视为违规,有搞不正之风之嫌。

  经营人心的含义是向下经营,而不是向上经营。

  几个人坐到一桌,谁是“掏钱人”不言自明,掏的人义不容辞,吃的人心安理得。

  逢年过节,领导送你礼物是正常的,你送领导礼物就意味着你俩是一对“黑人”。

  有一位驻外干部两年前出国,顺手购回一些化妆品,回来后给总部的几位好友(平级或比他级别高)每人送了一份。结果,今年“事发”,收的人如数退款,送的人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牛根生提出一个“关心下三层”的规则:关心你的下级、下级的下级、下级的下级的下级。他自己每次散出的财动辄几万、几十万、上百万。关于牛根生给“下三层”常送礼、广散财的故事,我们专门有一节将作盘点,这里按下不表。

  干部们所采取的散财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一位主任,2003年初向助手送了一套房子,这位助手过意不去,象征性地返了2万元。还是这位主任,2004年初,从个人红利及年薪中拿出钱,向每位部下发放了3000~5000元不等的奖金。

  一位部长,2004年初给每位部下发了1000元奖金。

  一位副总2004年拿出5万元给部下买衬衫。

  一位副总2005年提出将个人期权的五分之一分给手下。

  ……

  人心齐,泰山移;人心散,事业瘫。一个团队有没有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关键取决于上级;一个上级有没有吸引力、号召力、影响力,关键取决于人格魅力。古代思想家认为,视人为“土芥”者,人必视之为“寇仇”;视人为“手足”者,人必视之为“腹心”。没有“爱护”就没有“拥护”。关心下属,以人为本,这正是蒙牛事业成功的基石之一。

  当然,用对称和谐的观点来看,“有什么样的将军就会有什么样的士兵”和“有什么样的士兵就会有什么样的将军”,都是真理。单纯的上对下或下对上的“单向论”并无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上下双向匹配论”,例如:放手的领导必得有自主的部下来匹配,激进的部下必得有周全的领导来匹配。

  在蒙牛,除了“上礼下”的主流,当然也存在着一些“潜流”。由于蒙牛生产基地已经分布到全国14个省级行政区,个别地方难免出现“文化盲点”:亲戚悄悄拉来了,结婚偷偷收礼了,客户送来的好处收下了……对此,纪检部门查实一起,处理一起。

  牛根生则用辩证法来教育这些人:

  我为什么要散财?难道我不知道享福?难道我的家人不需要照顾?难道我的亲戚不需要接济?事实上,连我自己都是“负债人”,为了支撑企业的门面,买车又买房,欠着银行几百万!但是我称来称去,我们一家子怎么也重不过任何一“民”,也重不过任何一“军”。那么,您那一家子呢?

  往外拿钱真的就是吃亏吗?往里捞钱真的就是便宜吗?财散人聚,财聚人散。聚的时候,先聚心,后聚人;散的时候,也是先散心,后散人。你把人心搞散了,企业垮了,到时你还有啥?你的利益还能“可持续”?等到实根变成了虚根,虚根变成了烂根,大变局到来时,再像那个“骄傲的将军”一样仓皇应战,那不是以卵击石吗?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啊!这里面是一个“大无”与“大有”的战略关系,而不是眼前一时一势的简单“无”与简单“有”的关系。

  2。你准备给我高薪,而蒙牛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2002年末,蒙牛的维修工李生茂在上海参加了一个大型设备培训班。培训班即将结束的时候,和他一起参加学习的两个企业的设备部经理,先后找到李生茂:“小李,你的学习成绩不错,跟我们干吧!”“不行,我不能去。”“我给你高薪!”——接受有关媒体的记者采访时,李生茂说:“我当时没有回答他们,扯开上衣让他们看我胸口这道疤。他们很惊讶……我说:人不能为钱活着,不能违背良心,我的命是蒙牛给的,哪能离开蒙牛!”

  原来,2001年,刚到蒙牛工作几个月的李生茂,被确诊为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费用46万元。李生茂家境贫寒,父母狠下心说:“孩子,家里实在没法子,你自己看着办吧。”李生茂走投无路,找到了液态奶事业部经理白瑛。

  蒙牛公司党委发出倡议:挽救李生茂的生命。

  牛根生带头捐出1万元,员工们纷纷解囊,一共捐了3万多元。

  李生茂的手术非常成功,病愈出院时,医生、护士和病友们都拉着他的手嘱咐:“病好了,要好好工作,对得起公司。”

  像这样被救助的员工,几乎每年都有。

  2003年,一位员工出了车祸,公司对其关怀到底。有位因为责任事故而离职的原部门经理,去探视这位员工时,慨叹“天下难得”。他说,他对蒙牛的确有过计较,但这么多年,走了这么多公司,像蒙牛这样关心人、爱护人的企业,还是他遇到的“头一个”。

  蒙牛能有李生茂这样忠诚的员工,可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善得福。

  3。别开生面的集体婚礼

  蒙牛员工平均年龄为24岁。2001年末,集团党委发现,很多年轻人在开结婚介绍信。能不能举行集体婚礼,移风易俗?党委发出了倡议,有35对青年员工响应。

  婚礼那天,由公司领导亲自驾车迎娶新人。总裁牛根生与党委书记卢俊是“总家长”。工会办公室主任郭强是参加集体婚礼的一名新郎官,他说:“那天,总裁牛根生亲自为我开车,其他30多辆喜车的司机也都是公司各部门的领导。公司还给我们每对新人送了一束水晶玫瑰。”

  除了水晶玫瑰,集团还向每对新人赠送了贺金,拍了结婚照,录制并发放了记录婚礼全程的纪念光碟。

  此外,集团还向每对新人赠送一桌酒席,并用班车接送新人的亲朋好友赴宴。

  白君回忆说:“当时的情景真令人感动,一共40多辆车浩浩荡荡。从呼市到和林,一路都有行人驻足观看。和林县蒙牛工业园区的集体食堂里张灯结彩,50多桌酒席摆满大厅,主席台99个酒杯摞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塔。从领导到员工、到新人、到家人,大家互相祝贺、致谢,场面异常热闹。很多家长说家里穷,没能力给孩子们办事,现在企业给操办,一定让孩子在这里好好干!”

  一场集体婚礼,集团共花费20余万元。一场集体婚礼使员工找到了家的感觉。大家说:“值!”

  4。领导坐在地上

  冰淇淋销售部琼粤市场的业务代表李建英写过一段自己的感受:

  2004年销售部集训大会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有军训、业务培训、文艺汇演及述职报告会等,让我兴奋不已。就在第一天的企业文化培训中,我看到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使我在兴奋之余颇受震动。

  那天,由于参加培训的人员(区域经理、业务主管和业务代表)较多,而会场座位较少,怎么办?这的确是一件比较尴尬的事情。这时,会议组织人员做出了一个决定,先让业务代表坐座位,然后让领导们全都坐在地上。

  当时我真的很吃惊,哪一个企业在培训时,能让领导坐地上、员工坐椅子?而在蒙牛冰淇淋销售部的培训会上,就发生了这一幕。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5。劳模头像上了“成长大道”

  2003年1月16日,蒙牛“成长大道”命名剪彩仪式及蒙牛集团2001~2002年度劳模表彰大会在和林格尔盛乐经济园区隆重举行。

  “成长大道”为园区内的—条大道,长3000米,宽28米。在“成长大道”的两旁有65个灯箱,每个灯箱正面为60×80厘米,65名公司劳模的头像及他们的座右铭展现在灯箱中……它代表了蒙牛公司的另一种成长——企业员工的成长。

  这也是尊重人的品德、重视人的智慧、承认人的价值的企业文化的具体反映。

  不过,蒙牛在评企业内部劳模时,也有“不公平”的地方:向一线劳动者极度倾斜,基层干部很少,中心主任以上干部更是“有劳无模”、“与模无缘”。

  类似的是,评国家级劳模时,集团总裁牛根生也“与模无缘”:2004年,“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副总裁杨文俊;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获得者也是副总裁杨文俊。

  6。给企业安装一颗感恩的心

  2002年底,蒙牛举行了“三喜同庆”:荣获中国成长企业百强之冠,摩根、鼎晖、英联加盟蒙牛,“全球样板工厂”落成投产。行政总监雷永胜任总指挥,孙先红任总策划,为大典确定了“世纪蒙牛,世界蒙牛”的总主题。

  “三喜同庆”之前,蒙牛首先想到了消费者,想到了内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