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杭州坊巷录 >

第3节

杭州坊巷录-第3节

小说: 杭州坊巷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助圣庙巷 
  助圣庙前,东起助圣庙巷北端,西至新华路北段。宋时就有助圣庙前地名,有助圣庙,祀前贤褚遂良。后东端南延伸,谓助圣庙巷,明称冯道巷,南起威乙巷,北至助圣庙前。姚靖《西湖志》:“助圣庙,以祀唐仆射褚遂良者。” 
  岳官巷 
  东起新华路,西至六克巷。明代称小打铁巷、学官巷,民国时叫岳官巷。岳'官巷8号吴宅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相传前明中叶,孝廉殳云桥与从弟殳龙山并官司训,曾居此地,因以学官名巷。其屋明季为高文清所得,后又转让给翁开之,乾隆年间又售屋于孙葑,孙氏建松寿堂,藏收甚富。咸丰间,屋归云贵总督吴仲云,故称吴宅。吴氏后代科举不绝,时人誉学官巷吴家为武林门第之冠。 
  饮马井巷 
  营门口往东,有饮马井巷。明代进称张司马巷,清代称饮马井巷。明代时有张司马住在巷内,后因读音上的误传,“司”先解为“希”,又解化为“义”,“义”又解化“饮”,而巷里恰有一口井,才形成“饮马井巷”一名。 
  青云桥 
  在贡院前南、登云桥东为青云桥。所在地近贡院,取“青云直上”之意名街。《杭都杂咏》:“旧有陈云杓刻石,林云楼装池(装裱古籍或书画),沈茂才笔,许虚白笺诸市,每值科场赶者皆聚于此。”应试者跨登云桥,过青云街,进入贡院蟾宫折桂。 
  直大方伯 
  宋代时名中班街,与金鸡岭相机对。与南班巷同为宋宗室子弟所居。明仁宗时布政使应朝玉在巷内建大宅邸,布政使又称方伯,因名大方伯里。宅邸跨越横、直两条巷,故又有横、直大方伯之称。 
  直吉祥巷 
  宋名夹墙巷,因其巷处于南宋东城墙与德寿宫墙之间,故名夹墙巷,元沿用,也叫达达城上路。清代时为上吉详巷。巷旁有清道光二年(1822)建造的栖流所,为收养无家可归的贫民,收殓倒毙殍尸等的慈善机构。光绪五年(1879)改为迁善公所,为关押人犯之所。凡无业游民、讹赖匪徒及掏摸小窃各犯,由府县暨保甲局审明,并无重情者,即送该所收管。 
  机神庙巷直街 
  东对羊坝头巷,西至饮马井巷口,因巷内有机神庙而得名。庙建于清雍正中,祀黄帝臣伯余,后毁于火,乾隆四十年(1775)九月重建,咸丰十年(1860)又毁,同治年间再次重建。宣统年间,杭州绸业工会在庙中开办观成简易小学堂,后改为饮马井巷小学。 
  林司后 
  在贡院前东、新华路西的林司后,宋时为翰林司营所在,故名。翰林司属光禄寺,主办果实茗药,进冰雪。翰林司营保护翰林司。 
  花楼牌巷 
  元代有沙子中居此,其二子同登进士第,郡守为建牌坊,曰联桂坊,花牌楼之名源此。 
  松木场 
  位于体育场路西端的曙光路与保?路北段交汇处的松木场,宋进为柴场,亦名棕毛场。有松木场河连西溪、余杭塘河,通运河,原来舟楫如梭。元明以降,每年二、三月间嘉(兴)湖(州)两郡及苏南等地的农妇村姑,乘船来杭进香多泊舟于此,故松木场河有香荡之名。明徐霞客游杭亦在此处登岸。香客云集,茶馆、旅馆、杂货铺因运而生,形成松木场市。 
  板儿巷 
  南宋时,此地为东城外,南宋皇帝在此建富景园,俗名东花园,又称东御园。园近处有百花池,张士诚拓杭城时圈入城内,故元末有百花池上巷之称,讹传为“白花蛇散巷”。明朝时,巷内多木材作坊,改名板儿巷。清时,分段称上、中、下板儿巷。民国34年(1945)杭日战争胜利后,上、中、下板儿巷统称建国南路。 
  武林门 
  在武林路北端偏西,地处下城、拱墅、西湖三区交界,相传有虎林山,亦名虎陵山,吴音讹为武林山,高不过三丈,广不足百步,乃北山之余脉。自隋唐起,此地为京杭运河南端码头、贩米、运货、进香之人昼夜不绝,渐成闹市。元休有“北关夜市”之誉,魏标《湖墅杂诗》卷下:“栉比居 物价昂,北关夜市验丰穰,更深尚未入烟散, 应须用驻防。”足见商贾辐辏之盛。 
  忠清巷 
  忠清巷地名始于明代,《成化杭州府志》:“升平坊,本名忠清里,入褚家塘。以明正德十六年(1521)里人胡世宁请御只唐凤仪为王琦、项麒二公建坊,以旌其清,并唐褚公遂良之忠,故名。嘉靖二十六年(1547),布政使李默并勒世宁名于上。” 
  国货路 
  在见仁里北侧,东出青年路,西抵延安路,路长372米,路宽8米,两侧人行道宽狭不一。清时为“八旗兵营”营内道路,以泗水坊桥而取名泗水坊巷。民国初易名泗水路。20年代末随着“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又改称国货街。1981年改名为国货路。 
  金衙庄 
  是解放路东端与环城东路交叉处一带地域的区片名。明隆庆二年(1568)进士、福建巡抚金学曾在此建别墅而得名。清顺治时,其中一半归户部右侍郎严沆所有。沆事母至孝,取“皋 鱼风树”之意,故又名“皋园”。皋园曾自称“古树当轩,流泉绕户”,有“杭州第一好园林”之称。园内华屋山丘,点缀井然,芭柳瘦石,相映成趣。内有梧月楼、小沧浪、墨琴亭、绿雪轩、芙蓉亭、怡云亭等构筑。当时为东城八景之一的“太湖垂钓”亦有其中。嘉庆道光年间,另一半归文渊阁大学士章煦。章氏子孙守此业达百年之久。后为六合县令舒晚山得之,改名舒园。不久又转让给江南河道总督严少农。严死后,园归颜姓所有。太平天国后,园由吴晓帆、万芭轩、濮少霞、许缘仲集资赎归,称为四间别墅。民国以后日渐衰败。 
  金钗袋巷 
  金钗袋巷,南起镇东楼东长400米,宽4米,宋称保安巷。南宋时榷货务部茶场、杂货场,杂买务均设在此。“榷货务”相当于现代的“专卖局”。 
  金鸡岭 
  指直大方伯、金鸡岭一带的地域。金鸡岭,是南宋京城旧城基。“金鸡”殆为“京基”之讹,又以城基较高,故以岭来形容,称金鸡岭。 
  金祝牌楼 
  在松木场东南,今体育场路的西段。明时有灵卫庙,在松木场小溜水桥东,俗称朱金祝庙。宋建炎四年(1130),金兵南下,高宗弃城出走。钱塘县令朱跸,县尉曹金胜、祝威组织军民率部迎敌,在葛岭北麓湖上编竹覆泥为途诱敌,敌骑不知,至此纷纷“蹄踺而踣,折者鳞叠,横尸山委”。后来金酋完颜弼得奸细为导,由南边进入杭城,金、祝寡不敌众,被俘后慷慨就义。百姓感其忠义,收尸葬于近郊,并立祠祭祀。宋淳?年间赐庙额为“灵卫”,俗称金祝庙。后人又在庙东一里处建牌楼,称金祝牌楼。 
  闹市口 
  又名闹市口巷,民国时改称为营门口。南起涌金路(今西湖大道)中段,北至开元路中段。解放后成区片名,泛指人民大会堂南侧、营门口与涌金路东段一带。宋名妙心寺巷。明有游击府。清顺治五年(1648)圈地建旗营,地为来薰门口,故称营门口,满营进出森严,市民去西湖必在此绕道(涌金路)才能出涌金门,而旗人去西湖亦由此门出入,故热闹成市,遂有闹市口之称。 
  河坊街 
  河坊街东起佑圣观巷,西至南山路,长1571米,宽8米,穿越中河和中山中路,此街在南宋时是横穿御街的繁华街道。早在五代吴越国时代,河坊街西段开流福沟、涌金池,引湖水进城;又在吴山脚下凿井,得甘泉,自是生齿日繁。北宋时,此地已是邑屋华丽,民物阜繁。南宋定都杭州,升杭州为临安府,徙府治于街西端净因寺故址。德寿宫则建于街的东端,御史台、秘书省等中央重要官署则分布于朝天门西北街的中段;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府第遍布后市街、清波门一带,此街商铺林立,更加繁华,成为当时行政、经济、文化中心。清河坊??河坊街??大井巷这块三角地区,历来被称为“金三角”,特别是晚清至民国初,其区域内涌现出一批名店名产闻名遐迩,为张小泉剪刀、孔凤春的香粉、张允升的丝线、宓大昌的旱烟、王星记的扇子,并称为“五杭”,还有胡庆余堂的药丸、朱养心的膏药、万隆的火腿、翁隆盛的茶叶、边福茂的布鞋、方裕和的南北货、王润兴的盐件儿、状元馆的面条、西乐园的烧卖。久而久之,清河坊的“四拐角”成了这些名店的代名词。清河坊这条街,阅历近千年的变迁,沉积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油局桥 
  丰乐桥由北为油局桥,宋名新桥,因有油蜡局设此,又名油蜡局桥。明代始称油局桥。南宋时此地有柴场市肆,设兵防于此。 
  宝善桥 
  位于体育场路东段,跨东河。为乾隆二年(1737)茅静远等创建,同治八年(1869)又经濮贻孙重修。茅静远工书画,晚年皈佛,法名宝善,因以名桥。 
  草芝巷 
  东出泗水坊桥,北为虎头牌,西及延龄门直街(坍墙口),民国时称慈幼路,现名人民路。此地相传为南宋韩(世忠)蕲王故第,其址元代时为蒙古协领署,清咸丰年间毁。 
  祠堂巷 
  祠堂巷南北贯穿高银巷,原为南新街,为南宋后新辟的街巷,明民族英雄于谦宅在此,后其宅改为忠祠,巷名改称祠堂巷。(22钱)于谦幼年居此,就读于吴山三茅观,每日清晨从大井巷环翠楼登山,风雨无阻。从小就聪明过人,七岁时,僧兰古春见而奇之,曰:“此救时宰相也!”自23岁入仕途,至60岁被害,官至极品,一生清正廉明。被害时抄家,除朝廷赐给的以外无他物。连诬陷他的权奸都目瞪口呆了,皇帝也后悔杀错了忠臣。遣人送他的遗体返乡安葬在西湖三台山麓,平反昭雪后,建旌功祠于墓旁。 
  城隍牌楼 
  东起中山南路北段、西接四牌楼。南通大马弄,北接十五奎世。长330米,宽5米。宋称吴山庙巷,属保民坊,明代称城隍庙街;清称城隍牌楼;民国称城隍牌楼巷。《西湖游览地》卷十三:“保民坊,即城隍庙街,西通金地山。宋有司农寺,太府寺,将作监、军器监,诸司、诸军审计司。”清时康熙、乾隆南巡来杭,多次登吴山,此为上山辇道。《仁庙五巡江南日录》:“康熙四十四年(1705)乙酉(农历)四月初四日,皇上乘轿,皇太子、宫眷出行宫,由大街过鼓楼,进城隍牌坊,上吴山,幸紫阳山,各处游玩。午后仍幸城隍牌坊,回行宫。”现从此巷上吴山之石板铺设的台阶,平整、宽敞,可见当年御驾辇道气派。 
  奎垣巷 
  在开元路与浣纱河相交处有一条仅300米长的奎垣巷。奎垣巷北至开元路中段,宋时称石榴园巷,因巷内有石榴园而得名。巷内兴安里38号,有一古庭园,名丁家花园,为宋时石榴园遗址。此园于清乾隆时巡抚王?占为别墅,后王家败没,改为宁绍、嘉松两分司署。园之一半为山东盐运司丁阶寓所得,改名为丁家花园,后又归旗人固鲁坚,曾更名为固园。园内古木参天,奇石拔地。现花园比原来缩小,有奇石嶙峋的假山,有池塘约半亩,有古珊瑚朴一株,树干可两人合抱,已有四百多年树龄。民国时,园内增建现存的西式别墅,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家陈其采(陈英士胞弟)在杭任职,一直居此。丁家花园现为杭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柳营路 
  柳营路南端与开元路相交。涌金门,北宋开宝年间建柳洲寺。据《西湖新志》载:“南宋时自涌金门至钱塘门,沿城五里,洲堤遍插垂柳。”故名柳洲。清时,路在清旗营西南隅,近柳洲。民国时拆营筑路,便从“柳洲”和“旗营”各取一字拼成路名,故名柳营路,又名柳莺路。 
  柳翠井巷 
  钟公桥北是柳翠井巷,亦为吴越抱剑营故址。南宋时名妓柳翠住此,柳尝开一井,遂有此巷名。 
  孩儿巷 
  东起中山中路,西至武林路。宋称保和坊砖街巷,又名泥孩儿巷,巷内多泥孩儿铺,七夕卖“摩目侯罗”,披以彩服,饰以金珠,斗巧争奇。解放前后,此种“摩目侯罗”市井还有兜卖。元称孩儿巷,清袭称。宋陆游寓居孩儿巷和山子巷间,明万历间兵部侍郎宋应昌曾居孩儿巷。巷西原建有经略华夷坊,俚称西牌楼。(46钱)孩儿巷的重要历史文化价值,还在于南宋爱国诗人陆游曾写下了名闻遐尔的不朽诗篇:“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通江桥 
  黑桥北有通江桥。通江桥,南宋时属裕民坊;明称保安桥;曾名庆元桥;清称通江桥。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