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一课经济学 >

第17节

一课经济学-第17节

小说: 一课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其他很多地方,现在却被套牢在铁路上。对于那些已经投资下去的资金,铁路工
会可以迫使投资人接受较低的投资回报。只要收入高于经营成本,投资人就会继续
让铁路公司运转,即使投资回报率只有0。1%。 

如此一来,会产生一个难以避免的结果。如果投资人已经投到铁路业的钱,现
在创造的收益比不上投资其他行业,投资人就不会再多投一分钱给铁路公司。他们
也许会只更换已经耗损的设施,维持起码的运转,以保护现有投资;但是长期而
言,他们不会追加投资去搞更新改造。要是国内的投资回报比不上投资海外,他们
会把资金投到海外,如果投资人找不到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项目,他们会暂停投
资。 

因此,劳动剥削资本只能是暂时现象。这一过程很快就会结束。实际上,它的
结束并不会像我们假设性的说明那样结束,而是令所有的边际公司破产出局;令失
业升高;迫使工资和利润重新调整,直到正常(或者非正常)的获利前景重现,就
业和生产得以恢复。但是在此期间,由于劳动剥削资本,失业增加和生产减少会使
每个人都更穷。尽管劳动者收入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率会一度提高,但收入的绝对
数量却不如从前;劳工相对获益,不仅是短期胜利,而且是得不偿失的胜利,因为
全体劳工的实质购买力也可能下降。 

 4 

 我们因此得出最终结论:工会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为会员争取到货币工资调涨(雇


主为此牺牲一部分利益,非工会劳工则牺牲更多),然而工会却根本没有办法长期
为全体劳工提高实质工资。 

还有不少人认定工会已经办成了这件事,那是由于一系列错觉的存在。其中之
一是“在此之后,因此之故”(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的巧合谬论,他们认
为过去半个世纪以来,工资大幅升高,应该归功于工会,因为在此期间,工会不断
成长壮大。其实工资上涨主要的原因是资本投资增长和科技进步。但是造成错觉的
根本谬误还是在于,只考虑工会要求提高工资之后,特定受聘劳工短期内受到的影
响,却没有去追踪工资上涨对所有劳工(包括迫使工资调涨的劳工)的就业、对生
产和生活费用所造成的影响。 

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个结论出发,进一步对工会提出质疑:长期来说,工会是否
阻碍了全体劳工的实质工资上升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如果工会造成的总体影响是降
低了劳动生产率,那么工会肯定是阻碍工资上涨、甚至是降低劳工工资的一股力
量;我们可以问工会:你们是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谈到生产力,不少工会政策还是可圈可点。在一些行业中,工会坚持订立标
准,帮助劳工提升专业技能。在其早期历史中,工会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会员的
健康。在劳动力过剩的地方,个别雇主为了短期利益,不断要求员工进行高强度、
长时间工作,而不管这样做对工人健康的伤害,因为雇主可以随时换人。甚至有的
雇主骄横一时,让员工操劳过度造成伤病,雇主赔钱反而因此损失了不少利润。针
对所有这些情况,工会通过订立合适的标准,常常能够改善会员的健康和福利,同
时使他们的实质工资得以提高。 

但是近年来,随着工会权力的增长,以及民众的同情用错地方,工会的一些反
社会的做法被民众容忍或支持,工会的行为已经超出了合理的目标。每周的工作时
间从70小时减少到60小时,不仅对保障劳工的健康和福利有益,长期而言对提
高生产也有帮助。工作时间从60小时减为48小时,对劳工的健康和休闲生活有
帮助。再从48小时减为44小时,对劳工的休闲生活有好处,却不一定对生产和
收入有好处。每周的工作时数缩减为40小时,对劳工的健康和休闲生活不会增加


多少好处,而产出和收入将明显减少。但是现在工会却在谈论和推动每周工作35
小时和30小时的提案,有的甚至已经开始付诸实施,并且否认这会减少产出和收
入。 

削减每周工时并不是惟一的妨碍生产力增长的工会政策。事实上,这是伤害最
小的一种工会政策,至少由此而产生的得失一目了然。我们看到,许多工会坚持实
施僵化的细部分工制度,不仅导致生产成本上升,而且引发代价高昂且荒谬的“地
盘”之争。它们反对按工人的产出和效率来支付工资,坚持要求所有的会员小时工
资标准一视同仁,而不不管劳动生产率的差别。它们坚持论资排辈,而不是论业绩
来晋升。它们刻意怠工,以鞭打快牛。它们谴责那些劳动产出超过其他同事的员
工,要雇主解雇他们,甚至殴打泄愤。它们反对引进和改良机器。它们要挟雇主
说,如有任何会员因为安装使用机器而遭到解雇,这些被解雇的会员必须无限期领
取“保障收入”。它们坚持依照“制造工作机会”的规则行事,要求用更多的人力和时
间去完成指派的工作。他们甚至强迫雇主留用根本不需要的员工。 

工会之所以采取这些政策,大多是基于一个假设:世界上可做的工作是有限
的。这就好比有个 “工作基金”,总数只有那么点儿,必须想方设法分摊给尽可能
许多人去做、分散到更长的时间内去做,避免这个“工作基金”用得太快。这个假
设荒谬绝伦。世界上能做的工作,数量其实没有止境。工作会创造出工作。某甲所
做的事情,会形成对某乙的工作需求。 

由于有这个错误的假设,由于工会的政策建立在这个假设之上,工会造成的总体影
响是导致生产力下降到低于本来应有的水平。长期来说,用能买到的东西来衡量,
工会的确阻碍了全体劳工的实质工资上升到应该达到的水平。他们完全忽视的是,
上个世纪实质工资大幅上涨的真正原因,是资本累积和科技进步带来的。 

但是资本积累和科技进步不会自动进行。在坏的工会政策和坏的政府政策影响
下,在过去十年中,这种动力已经处于停滞状态。请看私营部门中非农业产业工人
每周的平均总收入,账面数字的确从1968年的107。73美元,上涨到1977年8
月的189。36美元。如果我们考虑消费者物价的涨幅,把劳动统计局的通货膨胀因


素算进去,将劳工的收入以1967年底币值换算,那么每周的实际收入是,从
1968年的103。39美元下降到1977年8月的103。36美元。 

实质工资涨幅停顿,不是工会的核心功能造成的,而是那些目光短浅的工会政
策和政府政策造成的。现在要改变这两类短视政策还来得及。 

 

 

 

 

 

 

 

 

 

 

 

 

 

 

 


第21章 “有足够的钱买回商品” 

 业余的经济学作家总是呼吁订立出“公平”价格和“公平”工资。这些有关经济
公平的含混概念是从中世纪流传下来的。古典经济学家所提出的概念则是功能价格
和功能工资。功能价格是指能够鼓励最大产量和最大销售量的价格。功能工资是指
能带来最大就业量和最高实质总薪资的工资。 

功能工资的概念,被马克思主义者和盲从的信徒(也就是购买力学派)以歪曲
的形式接受。他们不再停留在关心目前的工资是否“公平”这样的天真问题上。他们
关心的是,真正的问题在于目前的工资能否可行。他们声称,惟一可行的工资,要
能让劳工“买回他们所生产的产品”,这是惟一能够防止经济立即崩溃的工资。他们
将以往的每一次经济萧条,归咎于此前没能支付这种工资。并且不论什么时候,他
们都认定工资还没有高到足以买回产品的地步。 

这套信条在工会领袖手里被证明特别有效。他们深知自己没有能力去激发民众
的利他心理,也没有能力去说服雇主这类邪恶的人“公平”对待劳工,他们抓住功能
工资这根稻草,刻意迎合民众的自利动机,危言耸听,进而迫使雇主接受工会调增
工资的要求。 

但是,我们怎么才能准确地知道,在什么时候劳工真的“有足够的钱买回产
品”?或者是否已经超过了这一标准?我们怎么才能确定这个标准?倡导那些信条
的人似乎没去想过为我们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只好试着自己来寻找答案。 

一些支持者的言辞似乎在暗示,每个行业的劳工领取的工资,都应该足够买回他们
所生产的特定产品。但他们的意思肯定不是指,生产廉价服装的劳工的应得工资,
要够他们买回廉价服装,而生产貂皮大衣的劳工的应得工资,要够他们买回貂皮大
衣;福特汽车厂劳工的应得工资,要能买回福特汽车,凯迪拉克汽车厂劳工的应得
工资,要能买回凯迪拉克轿车。 

不过,回顾一下20世纪40年代汽车工会的情形,我们或许可以从中得到启


发。当时汽车工会大部分会员的收入已经跻身全美国工薪族的前列,根据官方统计
数字,他们周薪已经比制造业平均周薪水平高出20%,几乎是零售业平均工资的
两倍。他们却要求进一步调资30%。工会发言人表示,只有这样才能“拉动我们正
在迅速萎缩的购买自家产品的能力”。 

既然这么说,那制造业工人和零售业劳工的平均工资应该涨多少呢?如果在这
种情况之下,汽车业工人需要调资30%,才能阻止不景气,其他行业的劳工仅仅
调资30%就够了吗?他们的工资甚至需要调高55%~160%,平均每人的购买力
才能与汽车业工人具有的购买力相当。现在和以前一样,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水平
存在着很大的差异。1976年,零售业劳工的平均工资每周只有113。96美元,全
体制造业劳工的平均收入为207。60美元,承包政府工程的建筑业劳工周薪为
284。93美元。 

(翻开工资谈判史,甚至查阅个别工会为工资讨价还价的资料,历史告诉我
们,要是其他行业的工会要求大幅调高工资,汽车工人肯定坚持维持目前的工资差
距。工会会员不是慈善家和圣人,靠工资吃饭的劳工也不是。我们都渴望获得经济
公平,但这种所谓的公平其实是,渴望自己拥有东西与比自己过得好的人一样多,
而不希望比自己过得差的人拥有与自己一样多的东西。不过,我们现在不去关心这
种人性上的劣根性,我们现在所关心的,是特定经济理论是否合乎逻辑和合理。) 

 2 

 劳工应当获得足够买回产品的工资的说法,只是一般“购买力论调”的一种特殊
形式。认为劳工的工资就是劳工的购买力,这种认识没有错。但是每个人的收入,
包括杂货店老板、房东、雇主所取得的非工资性收入,是他用于购买别人所售产品
的购买力,这种说法也不应该有错。对于那些为商品寻找买主的人来说,最重要的
是他们所能提供的劳动服务。 

而且,上述所有这些,都有其相对应的另一面。在商品交易经济中,对于一方
来说是收入,对于交易的另一方来说就是成本。小时工资每次调升,便会使产品成


本上升,除非或直到能从每小时生产力的等量增长中得到补偿。如果政府管制价
格,禁止产品涨价,生产成本的增高就会减低利润,迫使边际生产者破产倒闭,这
将意味着表示生产萎缩,失业增加。即使价格可以调高,但更高的价格会使买方望
而却步,市场会因此萎缩,同样会增加失业。如果所有劳工的小时工资普调
30%,使得物价上涨30%,那么劳工能购买到的产品不会比从前多;经济运转就
像旋转木马那样,被打回原地,然后又从头开始。 

有人会立即站出来质疑工资上涨30%会使物价出现等比例涨幅的说法。的
确,这种假设是建立在长期的基础上,并且是在货币和信贷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如
果货币和信贷缺乏弹性,也就是当工资被强行提高时(也就是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
加),货币和信贷并没有增加,那么工资率上升的主要影响,将使失业率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总工资都可能低于从前,从货币金额和实质购买力来看都是如
此。就业率降低(工会的政策造成的,不是科技进步转型造成的),必然意味着人
均拥有的产品数量减少。即使从业人员占有的产品相对增加,也不可能弥补产量绝
对值减少的损失。美国的保罗。道格拉斯(Paul H。 Douglas)通过分析大量的统计
数字,英国的庇古(A。 C。 Pigou)通过纯理论推导,各自独立地得出同一结论——
劳动力的需求弹性介于3和4之间。通俗地说,这表示“实质工资率每下降1%,
将使对劳动力的总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