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一课经济学 >

第13节

一课经济学-第13节

小说: 一课经济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产品来说,被淘汰出局的农民的是那些能力最差、或设备最差、或耕地最贫瘠的生
产者。在最肥沃的土地上耕种,能力最强的农民,根本不用限制产量。相反,如果
价格下跌是平均生产成本下降促成的,这种好现象会通过增加的供给表现出来,在
边际土地上耕种的边际农民被淘汰出局,真正有助于在好土地上耕种的能干农民扩
大其生产。所以从长期来看,农产品的产量可能不会减少,而且是在长期以较低价
格生产和销售。 


若真的出现这种好现象,那么该商品的消费者将会获得的和以前一样充裕供
给。同时由于价格更加便宜,他们得以节省下更多的钱,转而用于购买其他东西。
显然,消费者会过得比以前更好。他们增加购买其他产品,会增加其他行业就业;
以前的边际农民会被这些行业所吸纳,新职业能让他们的劳动更有价值、工作更有
效率。 

回头再看政府干预的情形。一刀切限制生产的结果,意味着效率高、成本低的
生产者不准以低价供应其全部产量,同时意味着效率低、成本高的生产者仍将被人
为地保留在业内。这就使得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下降。因为土地、
人力和资本这些资源被无效率的边际生产者继续占用,就无法转移到收益和效率更
高的地方,。 

有人还是会固执地搬出购买力说事,他们说,实施限产至少让农产品的价格提
高了,“农民拥有了更多的购买力”。但农民增加的购买力都是从城市消费者那里转
移过来的。(在平准价格那一章,我们已经做过充分说明。)贷款给农民,要他们
限产,给予农民补贴,要他们限产,都无异于强迫消费者或纳税人向无所事事的人
支付报酬。在任何情况下,这种政策的受益者肯定都得到了“购买力”,同时,总有
其他人会因此损失相当的购买力。因为可以不劳而获,谁也不思生产,整个社会的
净损失必定是产量下滑。由于每个人能买的东西变少,可以供应的东西减少,工资
和所得一定在实质上是下降的,要么是实际金额减少,要么是生活费用升高,或二
者同时发生。 

要是我们强制抬高某种农产品的价格,同时并不实施人为的限产政策,那么价
格过高的农产品不仅卖不出去,并且随着产出而越积越多,直到那种产品市场走向
崩溃。政府不干预还不至于产生如此严重的后果。另一种情形是,其他不受限产计
划管制的生产者,在人为高价的刺激下,会争相大幅增加其产量。在英国的橡胶生
产限制计划和美国的棉花生产限制计划中,都发生过上述这种事情。这两个计划都
导致价格最终暴跌,与其陷入灾难还不如不实施限制计划。一开始急吼吼制定“稳
定”价格和稳定经济的计划,结果反而造成价格不稳定,相反,市场的自由力量根


本不可能造成那么极不稳定的后果。 

然而,不断有新的国际商品管制计划被人提出。他们宣称,这一次,我们会避
免一切过去犯过的错误。这一次,设定的价格不仅仅对生产者“公平”,对消费者同
样“公平”。这一次,生产国和消费国都会理性地来对待这个计划,并对设定的价格
协商一致。尽管一些人对此抱有怀疑,甚至冷嘲热讽,但我们在设定价格时,一定
会“公正”分配各国的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后,一定会出现伟大的奇迹:这个实施超
级国际管制和强制计划的世界,也会变成“自由”国际贸易的世界! 

政府规划官员在这里所说的自由贸易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弄不清楚,但是他们
的言下之意不包含哪些事情,我们倒是相当确定。他们的意思绝对不是说,平民百
姓可以自由地从事买卖或者借贷,自由谈判价格或利率,自由出入他们觉得收益最
大的地方。他们的意思绝对不是说,平民百姓可以自主决定产量、可以自由移民、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资本和财物。我怀疑他们的意思是说,由官僚来替平民百姓决
定这些事情,并且告诉平民,服从计划奖赏将是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如果规划官
员将国家主宰、控制全民经济生活的观念,绑定到国际合作的观念之中,那么未来
的国际控制很有可能会像国家控制的情形:一般人民的生活水平,随着他们的自由
的缩减而每况愈下。 

 

 

 

 

 

 

 


第17章 政府管制价格 

 我们已经谈过了政府把商品价格限定在自由市场水平之上的做法,看到了由此
造成的一些影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下,政府将商品价格限定在自然水平之下的做
法及其结果。 

这种限定价格的做法,各国政府在战时几乎都实施过。战争期间,整个经济由
国家来掌控是必须的,我们在这里不会去探究战时管制价格的学问,要去探究就必
须考虑战时的复杂状况,这会使我们远离本书所关注的主题。不过,不管战时管制
价格的做法明智与否,几乎所有的国家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在实施价格管制,
即使当初启动价格管制的理由已经不复存在。 

战时通货膨胀压力是政府启动价格管制的主要理由。本书撰稿时,大多数国家
安享和平,每遇到通货膨胀压力升高,各国政府总会萌发管制物价的念头,即便有
的国家并未立即实施。虽说管制物价在经济上一定有害(无论破坏还是损害),不
过对于政府官员至少具有一项政治上的好处——管制价格等于暗示物价上涨应归咎
于企业家的贪婪,官员们往往只字不提政府实行的货币政策才是造成通货膨胀压力
的主要原因。 

我们先来看看政府以低于自由竞争市场的价格,限定单一商品、或者一小部分
商品的价格时,会发生什么事。 

政府准备只管制一小部分商品的最高价格时,通常会选择那些关系到民生的必
需品,官员们会说,确保穷人能够以“合理”的价格,买得起他们必需的面包、牛奶
和肉类,这比什么都重要。 

压低生活必需品价格的说法,往往是这样提出来的:如果我们任由市场去决定
牛肉的价格,价格会被争相购买的消费者推高,这样一来,只有富人才买得起。人
们得到的牛肉只与他们的购买力成比例,而与他们的基本需要不成比例。如果我们
压低牛肉价格,每个人都能得到公平的一份。 


请注意,如果搬出“基本需要”来说事,那么政府完全可以把价格降到底。例
如,政府打算把牛肉价格从每磅2。25美分降到1。50美分,若借口是前者由购买
力决定,后者由基本需要决定,这就说不通。因为,只要牛肉还需要拿钱去买,所
谓“由购买力而非需要决定”(purchasing…power…rather…than…need)的论调,
把价格定在哪一档都说得过去。只有在牛肉免费奉送时才不适用。 

政府出台限定最高价格的措施时,往往强调是为了“维持生活费用不再上涨”。
这个说法预设了有个 “正常” 的或神圣不可侵犯的特定价格存在。这个特定价格或
以前的低价格,被视为“合理”,比它高的任何价格都“不合理”,而不去管特定价格
设定之后,生产或需求状况所发生的变化。 

 2 

 在讨论这个主题时,我们必须假设市民的购买力大于商品的供给,并且政府限
价低于自由市场价位。因为,要是假设政府把价格刚好限定在自由市场价位,那就
和根本不实行价格管制没有两样。 

当商品价格被人为限制在它的市场价位之下时,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两个结果。
第一是导致受控商品的需求增加。由于该商品变得便宜,图便宜的人会更多,人们
也买得起更多。第二是导致受控商品供给减少。由于人们买得更多,该商品势必供
不应求。但是生产积极性却遭到打击,降价致使该商品收益率降低,甚至做不出利
润。边际生产者被迫出局。即使最有效率的生产者也可能亏本经营。这种事情就曾
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过,当时的屠宰场在美国的物价管理部门要求下,以低于
购买活牛和雇用屠宰加工工人的成本的售价,持续屠宰和加工肉制品。 

如果政府暂不采取其他措施,价格限制将造成受控商品缺货。这恰好与政府价
格管理部门的本意背道而驰。因为那些被选定的限价商品,都是政府最希望其保持
充足供应的商品。然而价格管理部门的做法却有问题。价格限制直接限制了生产者
能赚取的工资和利润,间接限制了受控商品的产量。当受控商品只包括生活必需品
而不包括奢侈品或其它非必需品时,政府其实是在鼓励厂家放弃生产必需品,转向


去生产非必需品。 

政府价格管理部门迟早会认识到这一点。为避免产生上述结果,他们接下来会
采取其他各种办法和管制措施。这些措施包括配给制、成本管制、补贴和全面管制
价格。我们来一一讨论这些措施。 

当限价政策致使一些商品出现明显的短缺时,多占多得的人肯定会遭到围攻。
例如,有钱人被指控得到的必需品“超过公平份额”;要是受控商品是生产用的原材
料,就有公司会被指责为“囤积居奇”。鉴于此,政府会推出一套规则,规定谁有优
先购买该商品的特权,或者由政府机关决定分配给谁,分配多少,如何分配。如果
实施配给制度,就意味着定量供应,每位消费者最多只能得到自己那份定量,想多
购买都不行。 

总之,一旦采取了配给制度,就意味着政府采取的是双重价格体系,或者是双
重货币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每位消费者除了持有一定数量的钱币,还必须拥有一
定数量的票券或“额度”,才能买到东西。换句话说,政府限价市场试图通过配给,
去执行自由市场通过价格所做的部分工作。之所以说只是“部分工作”,是因为配给
只限制需求,并不刺激供给,而价格上涨即能限制需求,又能刺激供给。 

为了保证受控商品实现持续供应,政府可能扩大管制受控商品的生产成本。比
方说,为了压低牛肉的零售价格,政府可能限定牛肉的批发价格、屠宰场的牛肉价
格、活牛的价格、饲料的价格、农场工人的工资。为了压低牛奶的价格,政府可能
限定牛奶送货司机的工资、奶品包装的价格、农场的牛奶价格、饲料价格。为了压
低面包的价格,政府可能限定面包房工人的工资、面粉的价格、粮食加工企业的利
润、小麦的价格等等。 

当政府继续扩大受控商品范围的时候,无非是扩大了我们在前面所指出的价格
管制的后果。假使政府有魄力有能力去限定受控商品的成本,成本控制也只会导致
受控商品的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工、饲料、小麦等等)出现短缺。这么一来,政府
不得不继续扩大受控商品的范围,最终走向全面的价格管制。 


为避免陷入上述困境,政府也可能采用补贴的办法。例如,政府可能发现,当
把牛奶或黄油价格限定在市场价位之下,甚至与其他受控商品价格相比较都偏低,
短缺就可能发生。因为生产牛奶或黄油的工资及收益率,还比不上生产其他商品。
政府为了补救这种现象,对牛奶和黄油的生产者进行补贴。我们假设补贴已被顺利
批下来,并且假设补贴刚好足够确保牛奶和黄油得以持续生产,很明显,虽然补贴
付给了生产者,但真正得到补贴的却是消费者。因为,生产者拿到补贴后的收入,
与受控前按市价销售的收入差不多;而消费者却能买到便宜。两者的差价,正是他
们获得的补贴金额——也就是政府表面上付给生产者的补贴金额。 

现在,除非接受补贴的商品也实施配给,否则购买力最强的人会买得最多。这
意味着,他们得到的补贴会比购买力较低的人更多。到底谁补贴了消费者,取决于
政府如何征税。如果既是纳税人又是消费者,便是自己补贴自己。若接受补贴的商
品很多,要辨别谁补贴谁就让人晕头转向了。请不要忘记补贴的钱必须由某人来买
单,因为我们还无法让整个社会都享受补贴。 

 3 

 价格管制往往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尤其在战争时期,它会一度运作得很
好,其间因爱国意识和危机感使价格管制获得支持。但是时间越长,实施难度就越
大。当价格被政府强制压低后,需求会长期超过供给。我们已经看到,要是政府为
了防止受控商品供应短缺,进而去降低其生产成本,即压低其劳工、原材料和其他
生产要素的价格,就会使这些生产要素的供给也出现短缺。照这样下去,政府不仅
会发现沿产品线“纵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