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中国百科全书1 >

第7节

中国百科全书1-第7节

小说: 中国百科全书1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亮,边缘朱红或起红点,中央叶肉黄绿色,叶脉浅黄色,耐泡6…8次以上,假茶开始味淡,欠韵味,色泽枯暗。

   

 
 







 





泉州四大名山

    山川形胜对于每一个地方都是重要的。古人认为山川“非第以供凭眺”,也是“钟灵毓秀”之所本,所以人们历来重视对山川的品评并加以美化。“山川之美为东南最”的泉州亦然。很早以前,泉州就有四大名山之说。

    据文献记载,泉州四大名山,乃东北的清源山,西南的紫帽山,西北的朋山(一说葵山)和南边的罗裳山。因此,略叙这四大名山之胜概,谅能引起兴趣。

    四大名山,清源居首,乃泉州之主山。这座山也是自古到今最出名的,历来吸引了不少郡人和游客。这座山横跨十余里,周围四十里,有三峰三十六岩洞之胜。近年来,清源山得到初步整修,恢复和增加了一些游览点,是到泉州的旅游者必去的著名风景区。

    紫帽山次之。历来的评价是:“清源之奇以石,紫帽之秀以峰”,所以也是泉州另一个很好的游览地。因为这座山与清源山南北对屿,所以又名“对山”。这座山有十二峰,以及金粟洞、盘古洞诸胜,古人游紫帽山时用“山头绝顶舒眼望,万壑千邱一块青”和“顷刻云烟四起,浑浑沦沦太虚气”,来描写它的壮丽景色,可概其胜。

    朋山由大小相仿的两座山峰并列双峙,所以又名“双阳山”,其中略大的一座叫大阳山,小点的叫小阳山。古人用“若虎而蹲,若龙而奔”,来描写它的气势,用“横冈叠献总萦蟠,忽有双尖削翠峦,并蒂秋开金菡萏,连枝露浣碧琅干”来形容它的英姿,是十分恰切生动的。

    罗裳山离泉州稍远,其位置在晋江的青阳和安海之间。东有玉髻峰,下有“画马石”,又有“龙湫六井”之胜。据说六井泉脉相通,汲一井则五井之水皆动,也是极为罕见的自然景观。

   

 
 







 





世界古典园林三大体系

    18世纪以前,世界各国几乎都有自己的园林,各种不同风格的园林,形成了中国、西亚和古希腊三大体系。

    西亚的造园活动是从古波斯(今伊朗)开始的,影响到叙利亚、伊拉克、埃及、西班牙以及阿拉伯等所有伊斯兰教地区。西亚与北非气候干燥,干旱和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园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他们的心目中,水和绿荫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国乐园”(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美妙的乐声在庙堂里回荡。因此阿拉伯人习惯用篱或墙围成方直平面的庭园,便于把自然和人为的界限划清。园内布置成“田”字形,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并将轴线建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水池,以象征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并相互联系。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又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

    古希腊于公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在原有的果树蔬菜园里引种栽培了许多波斯的名花异卉,终于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整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艺术被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希腊的柱廊园发展成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方式,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形的花坛,以及由整形绿篱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方整端正,与园外疏落自如的天然环境判若两个世界,充分显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重台叠馆的建筑和中轴线是全园的主体和轴心,结合山势,从山上引水下山,用于纳凉。而且还建有雕像装饰的喷泉池沼,随阶降泻的叠瀑等。

    巴黎凡尔赛宫苑是举世公认的欧洲古典园林杰作 。 园林总面积广达1500公顷。相当于当时巴黎市区面积的四分之一。园的中轴线长达3千米,与地处高坡长达400米的宫殿主楼垂直相交。中轴的前半段为十字形水渠,两侧是星罗棋布的花坛、喷泉、池沼、雕像。园周不设围墙,使园内绿化与园外的田野连成一片,而园内一系列对景安排都与中轴线严格对称。凡尔赛宫苑是路易十四称霸全欧后于1661年始建的,历时百年之久,消耗全国赋税的十分之六。壮丽的凡尔赛宫苑无处不体现主权的至高无上,但也充分展示了法兰西园林简洁豪放的独特风格。

    以中国山水园林为代表的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截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因而形成了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的独特风格。

   

 
 







 





全国各地的五十种面条大全


    01 岐山臊子面
    岐山臊子面具有3000年的历史,最早始于周代。制作时以大肉“臊子”(即肉丁)加豆腐、黄花、木耳,烹汤浇面而成。岐山臊子面以“薄、盘、光、酸、辣、香、煎、稀、汪”的特点而闻名遐迩。
    02 杨凌蘸水面
    面白薄筋光、油汪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口越香。杨凌蘸水面的面和汤是分开的,吃的时候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拉到碗里的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着吃。
    03 鲍鱼翅面
    面中溶入鲍鱼翅粉、鸡蛋,面体通透、筋道,营养丰富。
  04 biang(音)biang(音)面
    biang(音)biang(音)面流传千年,久负盛名。面“筋、光、香”,用炒锅炒好肉丁或肉片及辣子、笋片、菜瓜等与面共同翻炒,是色、香、味、形俱全的特色小吃,是很地道的秦地风味。
    05 户县摆汤面 
    有点像过桥米线。最重要的就是那碗老汤,越是陈年的越好,黑黑的酱油色,上面漂满切碎的韭菜叶。吃时,夹一小箸面条,放入汤里摆一摆,然后再吃,故名“摆汤面”。 
    06 蒜蘸面 
    一小碗干辣椒面、切好的蒜瓣、浇上煮沸的油,吱拉一声,金黄色的油层慢慢盖住辣椒面,碗边浮起油沫,然后加些陈醋和少许盐,宽大的面条捞出来倒进一个大碗里,放入青菜即成一碗蘸着蒜汤,酸辣鲜香的蒜蘸面。
    07 华县洋芋面
    源自于华县的一种民间面食。
    08 荞面
    陕西名小吃之一,已有600年的历史。尤以陕北、韩城、西安校场门白荞面最为有名。制作时选用新鲜荞麦现做,一般凉食,亦可加羊肉臊子热吃。特点是清香利口、条红筋韧。 
    09 关中凉面 
    多味调和,清爽利口,面条有筋力,为夏季佳品。 
    10 蓝田饹面 
    是一道用料考究、独具特色,已有千年历史的风味面食。初以荞麦面为面料,配以熟羊肉、葱花及茴香、八角、辣椒、花椒、胡椒等熬制的羊肉汤,吃起来香而不腻,味道鲜美。 
   11 宫廷罐罐面 
    罐罐面又称寿面,流传此面是唐朝宫廷宴品,是专为皇帝和杨贵妃特制的。配料经过切、碾、滤、烘、炒、爆等工艺。面色感鲜艳、气味香醇、面筋汤浓、无腥不腻。 
  12 田庄羊肉面 
    羊肉面是田庄的一大饮食特色,到田庄不吃羊肉面就如同到西安没有吃羊肉泡馍。纯纯的羊肉汤、地道的田庄手工面,热气、香气、辛辣气扑面而来。 
    13 韩城羊肉糊卜 
    讲究的是原汁原汤。先将蒜片、辣椒面、香菜略炒,再下羊肉片,加肉汤。最后放入切好的面饼丝,出锅前浇入辣椒油,再烹以香醋。一丝一丝,甚有嚼头。 
    14 礼泉烙面 
    烙面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食品。烧一锅开水,将面盛在碗中,反复用开水浇之,称之为“泖”。然后调上佐料,即可食用,佐料的调配比较独特,用上等的猪油调和辣椒面,配以葱花、韭叶、盐及当地酿造的香醋,可加汤食用,亦可干吃。 
    15 春节臊子面 
    陕西当地别具一格的春节食品。 
    16 卤肉菠菜面 
    将卤制的肉品加入菠菜面中,别具特色。 
    17 扯面 
    扯面是关中地区的传统面食小吃,陕西八大怪之一,宽如裤带。用烧热的油泼后搅拌食之,其特点是色泽协调、光滑柔韧、淡雅清香。 
    18 油泼面 
    手工擀制的又粗又宽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先配上葱花、肉丝、花椒粉、盐等配料,再撒上一层厚厚的辣椒面,滚沸的油锅里舀出几乎一勺花生油,猛地浇泼在辣椒面及面条上。面条经油泼烫,表皮焦黄,食时焦辣香脆柔韧兼而有之。 
    19 西红柿鸡蛋面 
 
    西红柿与鸡蛋炒熟,浇到煮熟的面条上,红艳多汁,味道鲜美。 
    20 酸汤面 
    亦称“细长面”,特点是“薄、光、煎、稀、汪、酸、辣、香”。柔软耐嚼,汤香扑鼻,做法精细,别具一格。 
   21 刀削面 
    以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22 西府干拌面 
    把面条放进沸水锅烫热后捞出,用好的酱油,加上猪油,不用汤,拌以醋、花生酱等调味品,特色:香辣多味。 
    23 韩城大刀面 
    大刀面全在技术,使用传统大刀,切时右手提刀,左手按面,边提边落,案随刀响,刀随手移,面搓成絮,木杠压,成硬块,擀成一毫米薄厚,叠起成半圆形。面切细如丝,水开下锅,两滚即熟。 
    24 翡翠面 
    即菠菜面,绿色的面条辅以笋丝、鸡丝、火腿、青菜等彩色“浇头”,色彩鲜艳,味道可口。 
    25 捞面 
    捞面是北方常见的大众面食,用杠子压成一尺宽的长幅面片,叠起来用刀切成细条。煮熟后辅以炒虾仁、溜鱼片、焦炒面筋等。 
    26 菜面 
    菜面是地道的“素面”。面条煮熟后过冷开水、沥干,用适量熟油拌匀,放于大盘中,拌以时蔬菜品,辅以各种佐料。 
  27 乾县浇汤面 
    前锅下面,后锅调汤。在凉水里冰一冰,更光更筋,口感更好。之后放入加了臊子的滚汤。 
    28 龙须面 
    龙须面是传统风味筵席面点品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面细如发丝,犹如交织在一起的龙须,故名龙须面。 
    29 烩面 
    烩面特点是碗大、面筋、肉烂、汤醇、味美,以羊肉烩面最为正宗。 
  30 炒面 
    以瘦肉、冬笋、香菇为配料,切成丝炒过,放入上等手工面条炒熟,口味独特。 
   31 旗花面 
    “旗花面”也有叫“奇花面”的。因面上五颜六色似花非花,故曰“奇花面”;也有叫“七花面”的,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故得名“旗花面”。 
    32 腊八面 
    用八种蔬菜和肉制成臊子,包括豆腐、胡萝卜、白萝卜、核桃、花生米、莲子等,与面同煮。 
  33 苞谷糁面 
    细包谷糁稀饭中下入韭菜叶宽、长10厘米的面,炒葱花、调辣子即可,为了正宗起见千万别放醋。 
    34 拌汤面 
    汤和面各占一半(菜一般是:豆腐、红白萝卜、黄花、木耳、肉、韭菜、西红柿、菠菜)。 
  35 耀州疙瘩面 
    将面擀成挂面粗细,煮熟放入凉水中,用筷子将面卷成圆团形,即成疙瘩面。放入臊子汤、辣椒油、蒜泥即可食用。 
    36 箸头面 
    细细的“箸头面”,碗内放入盐、酱油、醋,再捞入面条,放少许青菜在上面。 
    37 耀州蘑菇窝窝面
    将加入鸡蛋和好的面切成筷子粗细的条,再切成方丁,用筷子将面丁掀成窝形。备料包括蘑菇、核桃仁、海参、鱿鱼等。 
    38 蕞面 
    擀好的面,切韭菜叶宽,长10厘米;菠菜、豆腐、蒜苗炒熟,倒入下好面的锅内。 
    39 耀州咸汤面 
    面条拌油,各种调料如盐、辣子,放入汤锅,煮沸化开。食用时将汤浇在面上,放葱、姜、豆腐丝。 
   40 汉中梆梆面 
    汉中风味食品,将很薄的面片切成1…3厘米宽的面条。汤里加酱油、醋、盐、辣椒油、胡椒粉、葱花,最后加少许猪油。
    41 合阳页面 
    制作页面和煎饼相同,食用时调入盐、五香粉、醋、麻辣油、韭菜、蒜苗,淋入熟猪油。 
    42 猴头面 
    将面条扯成小手指粗的长条,揪成三角形的面片,形状像猴头。 
    43 定边荞剁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