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

第8节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第8节

小说: 31个坏习惯毁了孩子的大未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老师的小叮咛

  当孩子出现的某些异常情绪或行为,除了疾病方面的原因外,还可能与挑嘴、偏食等不良习惯有密切关系。

  由于偏食或挑嘴,会造成孩子体内某些营养成分过多或不足,最后可能导致他们生理或心理产生异常现象。

  孩子可能喜欢吃一种食物而不爱吃另一种,有些是因为不喜欢某些食物的味道或者只是习惯性的不爱吃。孩子对食物的不同喜好因而挑剔、拒吃,状况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和发育,我们通称这种状况为挑嘴和偏食。出现挑嘴、偏食的情况,一般与以下原因有关。

  一、受大人的饮食习惯所影响

  孩子的少年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在饮食习惯、饮食行为成形的过程中,主要是模仿家中成年人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如果家中成年人有挑嘴、偏食的习惯,孩子自然很容易养成同样不良的习惯。有时候父母不经意说出自己不喜欢吃什么食物,仅仅是这种说法就可以对孩子的饮食习惯造成影响,对大人所提及的这些食物,产生同样不喜欢的想法。

  一旦发现孩子有挑食的倾向,父母就要加以教育和引导,否则孩子的饮食行为就很容易进一步形成挑嘴、偏食的习惯。要教导孩子对每一种食物都要吃一些,避免不爱吃的食物吃得少,爱吃的食物吃得多。

  二、饭前不要让孩子吃零食

  饭前吃零食会影响到孩子吃饭时的食欲和胃口,这也是养成挑嘴、偏食的一个因素。

  三、饭前或者在吃饭时不要喝过多的果汁或含糖饮料

  父母要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行为影响孩子,教导孩子如何安排吃零食的时间、数量,以及在饭前或吃饭时不要喝含糖饮料,养成孩子定时吃饭的习惯,不要强迫孩子吃某种食物。

  在合理的时间内,可以允许孩子选择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在教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过程中,切记,千万不要用威胁或者哄骗的方式,否则有可能导致反效果。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孩子之所以挑嘴、偏食也可能是因为感冒发烧,或患有缺铁性贫血或体内缺少铁、锌等元素所造成的。因此,如果孩子挑嘴或偏食的情况过于严重时,也可以先带到医院做检查,排除可能由疾病所引起的挑嘴、偏食习惯。

  由均衡饮食的原则中得知,人体需要的各种营养素来自各类食物,想让孩子可以正常地成长发育,就要让孩子摄取各种食物的营养,挑嘴、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很容易造成营养素不足,严重时还

  会出现营养缺乏症,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

  有一些孩子喜欢哭闹、躁动不安且任性、闹脾气,原因除了父母的娇惯、溺爱和教育方式不当外,还与平时的饮食习惯有关。孩子食用过多的糖类,大量的糖在体内代谢,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体内一旦缺乏维生素B1,会蓄积丙酮酸、乳酸等代谢产物,特别是在脑组织内蓄积过多时,就会出现情绪不稳、容易激动、好哭闹、脾气躁动等莫名其妙的乖戾行为,也就是一般俗称的过动儿。

  过动儿现象主要发生在五至七岁的男孩身上,任性、好动、爱说话、注意力不集中等为特点,让父母十分苦恼。专家学者研究发现,食用过多含有酪氨酸、水杨酸盐以及大量调味品、人工色素和铅污染的食物,会让具有过动症遗传因子的孩子发生过动症或使症状加重,但只要限制这类食物的摄取,便可以逐渐好转。

  因此,有过动症的孩子应该忌食含有酪氨酸的面食、糕点及乳制品,不吃含有甲基水杨酸盐成分较多的西红柿、苹果、橘子等水果,也不要在食物中添加过多的辛辣调味料,更不宜多食贝类、大红虾等  含有铝成分及铅污染的食品,平时可多吃含锌、铁较多的食物。

●【挑嘴、偏食、爱吃零食(2)】ǎ|ǎ|ǎ|ǎ|ǎ|ǎ|ǎ|ǎ|ǎ|ǎ|

  有些孩子平时只吃肉类,很少吃蔬菜,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不良影响。专家学者发现,游牧民族比其他民族好斗,其实与生活饮食习惯有关。他们以肉类食物为主食,因而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变高,这种物质浓度变高,会使脾气暴躁。相反地,出家人多半性格温良,少思寡怒,与世无争,这虽与身心修养有关,但长期素食也是主因。

  长期吃素可导致血中血清胺(5羟色胺)浓度变高,使人心境平和,性情温顺。由此可见,偏爱吃肉类的孩子同样会产生暴躁易怒、好动、爱打架、不听劝阻等不良表现,饮食应以荤素合理搭配为宜。

  此外,贪睡不醒、整日昏昏欲睡,有可能是因为过分爱吃咸食所致,饮用太多的咖啡,则会让体内累积过多的咖啡碱,因而引发沮丧感。因此,在排除某些可能的疾病和遗传、环境因素后,父母不妨以调整饮食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教育、纠正孩子挑嘴、偏食的  习惯,逐步改善这类异常的心理状态,进而改变行为模式直到消失为止。

  父母不仅应及时发现孩子是否有异常心理状态或行为,还应时常变化家庭食谱,借此纠正孩子偏食、挑嘴的习惯,细心安排日常  饮食,以利于孩子健康的身心发育。

  孩子们有吃零食、挑嘴、偏食的习惯,一方面与他们自制力不足有关,同时也与父母溺爱、缺乏营养知识以及父母忽视教导孩子营养知识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就对食物的味道、温度、色彩、形状等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自我主张,对于食物本身的喜好也不断在改变,这正是他们自主意识的开始。

  但很多父母对于自己孩子的饮食习惯及内容改变常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自己的饮食模式及行为已经影响到了孩子却还不自觉。为避免孩子的偏食,父母需注意自身的行为,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发育和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两岁时就已开始学习周遭人物的  行为举止。偏食、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用餐礼仪,往往可能就是在他们不自觉的耳濡目染过程中所养成。基本上,饮食是一种学习经验。父母、祖父母、保姆的饮食习性,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饮食习惯。因此大人应以身作则,让孩子了解吃东西和用餐礼仪的重要性。

  也许某段时间内,孩子的表现无法符合大人的要求,但只要持续性的示范,孩子最后还是会接受这些良好的行为模式。

  一、父母尽量不要在幼儿面前批评食物

  即使自己不喜欢,也应该给孩子食用,不要让孩子对某些食物留下不好的印象,以免造成日后偏食的问题。

  二、烹调方式丰富多变,混合多种食物但口味清淡

  对于一些容易被幼儿排斥的食物,父母可利用适当的方式来吸引孩子。也许可以设计成色香味俱全及造型独特的餐点,混合在孩子喜欢的食物中,或用孩子可接受的理由来做引导。

  三、为孩子准备各类营养均衡的菜色,避免含高糖、高脂肪、无营养的垃圾食品与零食

  四、吃什么,应由孩子自己选择

  如果父母的限制太多,反而会损害孩子的自动调节功能,影响日后饮食习惯。孩子不吃的时候,通常大人会逼着孩子一定要吃,而且必须吃完,甚至不惜用条件交换。

  于是,吃变成了孩子和大人交换条件的筹码。吃一旦变成筹码,那么问题就无法消失,也不能彻底解决,更会让孩子认为大人在求他吃。

  五、不要威吓逼迫孩子进食,改以鼓励和开导的方式

  父母对于孩子吃太少或不吃的焦虑,主要是担心孩子营养不良、长得比别的小孩瘦小。事实上,每个人的高、矮、胖、瘦各有天性,父母要教导孩子拥有自信,学习接受真实的自我,不要因为自己比较瘦、比较矮,就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

  六、让孩子了解什么是健康饮食

  例如,多喝牛奶既健康又可以长高。可乐虽然好喝,但是会长胖,也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含糖饮料很好喝,但是味道太甜会影响食欲,也容易造成蛀牙,所以,不妨试试有益健康的新鲜果汁。

●【挑嘴、偏食、爱吃零食(3)】ǎ|ǎ|ǎ|ǎ|ǎ|ǎ|ǎ|ǎ|ǎ|ǎ|

  七、营造愉快用餐气氛,改变用餐习惯,消除偏食倾向

  如果你不希望孩子将来面临无法挽救的问题,请多花些时间了解幼儿营养的知识,以轻松与理解的态度支持孩子正常发展过程中  的饮食行为模式。

  与食物的选择。在配合身心发展的状况下,提供丰富多变化的菜色,使孩子的营养摄取达到均衡,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

  ☆ 习惯便利贴

  1。爱吃零食是每个人的通病,可以选择健康取向的零食,让孩子解馋。

  2。不要让孩子单独用餐,欢乐的用餐气氛,再简单的食物 都能变得津津有味。

  3。找出孩子喜爱的食物,以健康取向烹调、料理,让他们三餐定时,也就能远离挑嘴、偏食、爱吃零食的诱惑。

●【太过好动(1)】ǎ|ǎ|ǎ|ǎ|ǎ|ǎ|ǎ|ǎ|ǎ|ǎ|

  孩子都是好动的,父母要仔细区分孩子好动和过动两者之间的差异。

  孩子好动不一定是过动症,患有轻微过动症的孩子,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无法受管束,父母只有先查明孩子过动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纠正过动症。

  ☆ 张老师的小叮咛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好动?其实是孩子的好奇心。伴随着孩子好奇心而起的,其实是丰富的想象力。

  好动、好奇和想象力,是孩子身心发育和成长的需要,根本谈不上是优点还是缺点,而是孩子的特质,要加以重视、保护。

  孩子都是好动的。俗话说:“七岁八岁讨人嫌。”这间接说明了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

  有些父母说,一双新皮鞋穿不到一个礼拜,就会磨出洞来;有些说,家里沙发没有一张是好的,全让孩子给弄坏了;有些孩子爬水管、打破玻璃窗、扯破衣服,更是稀松平常的事。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好动?其实是孩子的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不仅表现在“提出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问题”,还表现在“动手动脚”上。你会发现,无论是什么,他们都忍不住要看一看、摸一摸,甚至把好好的东西拆开来看个究竟:看看玩具手枪为什么会发出声音?闹钟又怎会响个不停?

  伴随着孩子好奇心而起的,其实是丰富的想象力。男孩把扫把夹在胳膊下当枪玩耍,自己就成为冲锋陷阵的战士;女孩把布娃娃抱在怀里,自己就变成妈妈;把一张板凳翻过来假装开汽车,就又成了司机;他们玩当医生的游戏,给病人量血压、把脉、开处方、打针……每一样都做得无比认真。

  这些游戏都表现出孩子具有非常丰富的想象力,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又再度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

  这就是孩子,他们往往在好动甚至过动的过程中熟悉了世界,对社会结构有了初步的认知,并在冥冥之中累积了知识。

  生理学告诉我们,孩子时期是智力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必然会  产生对知识的渴求。这种知识,不是一般我们所理解的课堂里所教  导的知识,而是人在一生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广义的知识,也就  是智能。  例如,基本的生活技能、了解外在的世界、人际交往的方式、  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解决疑难杂症等问题的能力。因此他们就在过程  中逐渐学会语言、文字、模仿大人的行为方式……通过这类“形象  思维”,最后发展成“逻辑思维”。

  要在短短的几年之间,完成如此繁重的学习,对成年人来说,极端困难,但是孩子却因正值身心迅速发育成长的阶段以及好动、好奇和丰富的想象力的驱使,因而得以轻松地完成,能在最大范围内了解自己周遭的世界,学到自己所需要的智能。

  一旦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特别顽皮、好动,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就以为孩子得了过动症。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孩子好动并不一定是过动症。好动的孩子,只是在某一场合,进行某项活动时才显得好动,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一定会集中精神去做,如可以安静持久地做手工,看喜欢的书、电视节目等。这类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目的的,有秩序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的。

  而患有过动症的孩子则不分场合,一味地好动,总是无法安静地坐卧,不能专注任何活动,做事常虎头蛇尾,他们做任何事情经常是杂乱而没有目的,有些行为举止更是很难让人理解。

  另外,患有过轻微过动症的孩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