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管理思想探源-第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社会系统工程,包括经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领导科学、军事系统工程、企业系统工程,等等。(4)文化系统工程,包括科学研究与发展系统工程、教育系统工程、人才学、文化发展学,等等。(5)综合系统工程,包括环境科学、城市发展系统工程、国家发展工程、未来学、国际发展战略工程、空间科学系统工程等。
198系统管理学与管理科学之间的演变关系
管理科学与系统管理学的演变
199关系分析
MC杰克逊与英国赫尔大学的Paul Keys,于1984年创制管理科学与系统管理学的演变关系图。该图简单易懂,纵、横两轴共同描绘可能存在的“典型”的问题。横轴表示与问题直接相关或受影响的人的价值观的差异大小。“统一关系”是指参与者享有同样的价值观及利益。“合作关系”,是指参与者虽然价值观及利益有所不同,但因为共同点还很多,故仍能成为组织中合作并存的成员。“强制关系”则是指组织中参与者的价值观和利益根本对立,其中某个或某些群体居于统治地位,而其他人的意见则受到压制。
200一般系统理论创始人贝塔朗菲
奥地利籍的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冯·贝塔朗菲,于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最早提出了“一般系统理论”的概念。1945年以后,他陆续发表文章和著作,介绍一般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1950年以后,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物理学与生物学的开放系统理论》的文章,阐述了一般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1954年,美国成立了“一般系统学会”,并出版《一般系统年鉴》。1968年,贝塔朗菲在《一般系统理论的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中把“系统”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动态的开放系统的理论。
201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
维纳是一位神童,他11岁上大学,学数学,但喜欢物理、无线电、生物和哲学,14岁考进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动物学,后又学哲学,18岁时获得哈佛大学的数理逻辑博士学位。1913年,刚刚毕业的维纳又去欧洲向罗素和希尔伯特这些数学大师们学习数学。正是多种学科在他头脑里的汇合,才产生了控制论这颗综合之星。1943年,维纳与别格罗和罗森勃吕特合写了《行为、目的和目的论》的论文,这是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
202信息论的创始人申农
信息论的创始人是美国贝尔电话研究所的数学家申农。他为解决通讯技术中的住处编码问题,突破老框框,把发射信息和接收信息作为一个整体的通讯过程来研究,提出通讯系统的一般模型。同时建立了信息量的统计公式,奠定了信息论的理论基础。1948年,申农发表的《通讯的数学理论》一文成为信息论诞生的标志。
203耗散结构的建立者普利高津
普利高津1917年生于莫斯科,1945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校工作,两年后被聘为教授。他主要研究非平衡态的不可逆过程热力学。耗散结构理论是物理学中非平衡统计的一个重要新分支,普利高津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由于这一成就,普利高津获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
204协同学的理论创始人哈肯
1973年以后,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理论管理学教授赫尔曼·哈肯通过非平衡相变与平衡相变以及非平衡相变之间的类比,得出了“协同”的概念,并且进一步指出,一个系统从无序向有序转化的关键并不在于热力学平衡还是不平衡,也不在于离平衡态有多远,而在于只要是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它的子系统之间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就能够产生时间结构、空间结构或时空结构,形成一定功能的自组织结构,表现出新的有序状态。
205突变论的创始人托姆
突变论的创始人是法国数学家雷内托姆。他于1972年出版《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阐述了突变理论,荣获国际数学界的最高奖——菲尔兹奖章。突变论的出现引起各方面的重视,被称之为“是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微积分300年以来数学史上最大的革命”。
206系统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一
理查德·约翰逊、弗里蒙特·卡斯特和詹姆斯·罗森茨韦克于1963年共同撰写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比较全面地阐述了管理的系统理论。1970年,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又合作出版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一书,进一步充实了这一理论。
系统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二
詹姆斯·格黑尔·米勒是实用系统理论的代表人。其生物学系统观——把系统及其部分划分为有机确定的子系统,被称为“生命系统论”、“社会技术系统学”。比尔的“组织控制论”(1979年)和米勒的“生命系统论”(1978年)清楚明确地运用模型来帮助设计复杂的应变系统,以提示什么是系统设计中必须包含的、经久的应变因素。
系统管理理论代表人物三
梅·萨洛维奇是数学系统理论的代表人物。萨洛维奇、塔卡哈拉和他们的同事发展了演绎法。用这种方法,当系统概念作为一对有序集合引入后,通过映射概念研究系统之间的关系。这个方法的优点在于可通过对集合M或集合R或两者增加更多理论条件,来加以验证所获系统的丰富程度。
207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思想
系统管理学派从系统观点出发,认为工商企业是一个由相互联系而共同工作的各个要素(子系统)所组成的以便达到一定目标(既有组织的目标,又有其成员的个人目标)的系统。并且工商企业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同周围环境(顾客、竞争者、工会、供货者、政府等)之间存在着动态的相互作用,并具有内部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地自动调节,以适应环境和自身的需要。
208企业子系统
从企业子系统的作用来看,可以分为:(1)传感子系统,用来度量传感企业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2)信息处理子系统,如会计和数据处理系统。(3)决策系统,下达接受输入的信息,做出决策并传达贯彻下去。(4)加工子系统,利用信息、能量和物资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5)控制子系统,保证企业按原计划进行,通过反馈获知偏差,并纠正它们。(6)记忆和存储信息子系统,可用来记录事件、编制手册、制定工艺规程、设计电子计算机程序等。
企业子系统一——目标和价值子系统
根据研究问题的需要系统可以分为不同的子系统。如系统管理学派将企业的子系统分为目标和价值子系统。目标和价值子系统是企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通过该系统从外界社会文化环境中取得信息并确定企业的社会价值观,以便企业履行某些社会大系统所确定的目标和职能,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所不能回避的。也就是说,由于企业又是社会系统的子系统,所以企业必须为社会目标而尽相应职责。
企业子系统二——技术子系统
技术子系统是由企业按任务要求由技术要素构成的,它随着活动特点而改变。同时,它将影响组织结构子系统和社会心理子系统。
企业子系统三——社会心理子系统
社会心理子系统是由企业成员的行为动机、地位角色关系、团体动力、影响力等组成。其发展变化又受到外界环境力量、企业任务、技术及内部组织结构的影响。
企业子系统四——结构子系统
结构子系统是由组织图、职位说明、作业说明、规章、规程等决定的,它为技术子系统和社会心理子系统提供正式联系的渠道。当然,技术子系统和社会心理子系统之间,还存在着不通过结构子系统的非正式联系。管理子系统及各子系统即整个组织,它使企业同外部环境联系起来制定目标,进行计划、组织、控制等管理职能的活动。
企业系统的运行
管理子系统中的计划管理委员会作为企业系统的中心决策机构,综合企业内外部情况,对本企业的产品方向、工作规划、作业子系统、人事等做出战略决策。财务部门、规划研究、发展部门和市场研究部门负责对计划决策机构提出建议及提供协助。资源分配和经营管理部门分别执行决策。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统一体,负责企业主要经济活动的输入—转换—生产全过程的管理。
企业系统的分工与组织
一般的企业都存在着明确的三级分工或三级组织:第一级,从事企业系统计划、控制等职能的计划管理部门。第二级,主要负责分配人力和设备,并协助第三级组织的工作。第三级,主要是负责经营管理的业务部门,它们旨在满足第二级计划要求作业的计划。这三级通常是稳定的,但在这个结构下的企业活动是灵活的。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这样的组织结构模式能更好地实现其基本职能。系统管理学派认为,在一个复杂的管理制度中,还存在着执行不同法律任务的三个子系统——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和作业子系统。要把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运用于上述三个子系统,才能取得应有效果。
209系统动态学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福莱思特和罗伯茨等创立了系统动态学,这是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解决以下问题:(1)系统结构、管理政策和时间延误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系统的动态特征。(2)和系统结构及所取政策有关的系统增长性预测定量化和实践问题。(3)如何确定一个基本结构以便有利于各种管理职能的有机结合。(4)在企业、公司、国家经济部门或其他系统内,信息、货币、订货、材料、人员和设备等各种流程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5)如何更有效地设计工业和经济等复杂的大系统。(6)如何把人的判断力、经验和严密的逻辑推导结合起来。
210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观点、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都是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它们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图表所示:
系统观点系统分析系统管理观点概念的优化的实践的方法思考建立模型综合组织子系统战略的作业的协调的任务把组织同环境结合起来有效利用资源并实现目标把组织内部各项活动结合起来
211系统观点一
整体是主要的,其余各个部分是次要的。
系统观点二
系统中许多部分的结合是它们相互联系的条件。
系统观点三
系统中的各个部分组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系统观点四
各个部分围绕着实现整个系统的目标而发挥作用。
系统观点五
系统中各个部分的性质和职能由它们在整体中的地位所决定的,其行为则由整体对部分的关系来制约。
系统观点六
整体是力的系统结构或综合体,作为一个单元来行事。
系统观点七
一切都应以整体作为前提条件,然后演变出其各个部分及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系统观点八
整体通过新陈代谢使自己不断地更新。
212系统分析一
系统分析的含义。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的或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加以分析比较,进而选出一种最优的方案。
系统分析二
系统分析的准则。一是在对各种备择方案进行分析和选择,应紧密围绕建立系统的目的;二是要从系统的整体利益出发,使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三是在进行系统分析时,既要考虑到当前利益又要考虑到长远利益;四是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五是抓关键,不要限于细枝末节。
213系统管理
系统观点和系统分析可以应用于各种资源的管理,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经营时,就叫系统管理。其特点是:(1)以目标为中心。(2)以整个系统为中心。(3)以责任为中心。(4)以人为中心。
214系统管理学派的管理方法
该学派的管理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采用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时,要遵守一定的程序:确定目标——收集资料,拟定对比方案——建立分析模型——对比各方案的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综合分析或试验确定最优方案——实施方案和信息反馈。
215系统管理学派的特点
系统管理学派对管理的定义是:用系统论的观点对组织或企业进行系统分析、进行系统管理的过程。系统管理学派认为,要进行成功有效的管理,就要对企业系统的基本问题进行系统地分析,以便找出关键所在。系统分析要求有严格的逻辑性,即在拟订方案前先要确定方案的目的、实现的场所、地点、人员和方法。现在任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