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和人生膨胀的十倍速法则:蛇吞象-第1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础。这次的成功,使库克酝酿出发展旅游事业的计划。他认为:不但戒酒的人喜欢旅行,一般的人也一定会很喜欢。那么,自己为什么不设法来满足想到外面看看世界景物的人们的需要呢?托马斯?库克想到了就立即付诸行动。于是他成立了一个旅游服务处,代客人安排交通工具。刚开始只是安排短期的,随着交通的发达及旅游服务处的壮大,他开始安排长期的旅行。
库克在进行旅游服务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为旅客讲述旅途中的景物及历史的渊源,沿途有什么好看的风景,告诉旅客应该携带什么样的衣物食物,等。同时库克又是一位传教士,有相当好的口才,用亲切的语气娓娓道来,令人特别神往。
1872年正是美国各项事业开始起飞的时候,库克看准了这次发展事业的黄金时段,对于开发旅游事业有很大的潜力,他便把总公司由伦敦迁到美国。他动员全部人力和物力分别到世界各地观光。由此可以看出库克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让他把想到的变成了现实。那时的旅行团真正为观光游乐的并不多,因为内战结束后的美国人,大家都在一心一意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很少会想到去游山玩水,所以参加旅行团的人,大多数是为了到别处去寻找贸易机会。
库克了解了这一事实后,规定替游客服务的人员,要多了解前往地区的商务情形,随时提供给那些希望知道的人。库克想到将来旅游公司会大量增加,怎样才能让游客怀念他们的服务呢?库克规定公司的导游员,除了使游客旅途舒适、招待亲切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游客们多了解要去的地方的民情风俗和山水名胜。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库克规定每一位导游员,要在旅途中向游客做几次简报式的介绍,就像说故事似的,还用图表画片做道具以加强游客的印象。
第33节:第三招天道酬勤(14)
由于库克的做法处处都能使游客感到新奇,不到几年的时间,库克父子公司不仅在美国声名鹊起,就是在世界各地也逐渐建立起很好的名声。直到现在,库克公司仍能在国际旅游事业中居于领先地位。
托马斯?库克经营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在创业初期把自己想到的都一件一件地去做,并且把每一个奇思妙想都付诸于实践,把别人认为不可能实现的想法都变成了现实。他在创业中就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处处为旅客着想,他为尽可能避免发生问题做出了精心的安排,他与世界各地的旅馆、轮船公司和铁路部门关系密切,这就保证了他能够得到最佳的服务,游客得到了最佳的实惠,并且能为他所销售的旅行服务赢得低价位。托马斯?库克的创业和普通人创业是一样的,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把自己的想法变为了现实。托马斯的创业再一次验证了“只有人想不到,没有人做不到”的道理。
第二十三式 人生需要不断地雕琢
[郭台铭]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CEO。亚洲最佳创业家代表郭台铭堪称OEM之王。他所创立的鸿海精密工业公司几乎包办所有信息科技类产品的委托加工,并且在2001年成为台湾业绩最高的民营公司。他1973年在我国台湾省创办“鸿海企业集团”,1988年在祖国大陆创建“富士康企业”集团,共有员工10万余人,分公司遍布全球各大洲。他是亚洲企业家之星,4次蝉联台湾科技首富,名列亿万富翁之林。
人的一生是不断设计和雕琢的一生。由自己设计,也由自己雕琢。雕琢自己使生命富有意义,使人生灿烂辉煌。青松雕琢自己,扎根岩石,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小草雕琢自己,甘于寂寞,用绿色生命装点大地;大海雕琢自己,以博大的胸怀拥抱大山和小川。雕琢自己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胆识、远见和勇气。所以,雕琢自己需要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优势。台湾最大科技企业集团——鸿海集团的老总郭台铭就是通过不断雕琢自己的人生,从而走向辉煌的。
郭台铭出生于1950年,有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他是家中老大。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郭台铭进入台湾省“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1973年2月,郭台铭出资10万元新台币,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独资公司。
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地区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当郭台铭掘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时,他并未买房置地,而是从日本购买模具设备,建起了自己的模具厂。事实证明,郭台铭极有远见,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鸿海”陆续建立起来的电镀部门与冲压厂迅速拉开了与同行的距离,并在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工业起飞中,以成熟的模具技术进入个人电脑连接器领域。当时“鸿海”从模具打进电脑零组件代工,订单多如雪片。郭台铭什么都想代工,电脑主机板、电视游戏机、连接器等以“量大、低价”抢夺市场,郭台铭的连接器王国自此开始建立。1982年他把公司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继续投资1600万新台币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接着他又在美国成立分公司,首次在台湾之外开始自己的布局,并创立“FOXCONN”品牌。
虽然“鸿海”在我国台湾地区已经具备了技术实力,但最终得以壮大的根本原因,与郭台铭投资祖国大陆的决策密不可分。1988年,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投资祖国大陆,在深圳成立了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即得到了丰裕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资源,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历程。到20世纪90年代,富士康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如今,“鸿海”在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专业生产电脑接插件、精密零组件、机内线缆、精密模具及电脑整机。正是靠着在祖国大陆的投资,郭台铭得以实施“扎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策略,达成建立全球最大的电脑整机和零组件生产企业集团及全球个人低价电脑的主要制造基地的经营目标。
第34节:第三招天道酬勤(15)
郭台铭称“鸿海”是“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设备、一流客户”,他要做的首先是选客户。为了达到目标,他在美国曾经自己开车,住12美元一夜的汽车旅馆,跑了美国的32个州,跟世界大厂商做生意。进入个人电脑领域,鸿海的客户就锁定了IBM、英特尔、康柏、戴尔等国际一流大厂。为了拿到康柏公司的订单,郭台铭索性在康柏总部旁投资建了一个成型机厂,康柏只要有新设计,当天就能看到模型,最终获得了康柏的长期订单。为巩固与这些大厂商的关系,郭台铭坚持不做自己的品牌,只做零件供应商,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厂的订单成就了鸿海今天的格局。据说,现在全世界每5台电脑中就有一台装有鸿海的零部件。
但光有客户还不行,郭台铭背后依靠的还是自身的硬功夫。自创业后,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郭台铭认为,他应该是第一个上班、最后一个下班的人,因而他每天坚持至少工作15小时。即使晚上下飞机,他也会马上赶到公司,加班到深更半夜。
“将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放在首位”是鸿海职工时刻谨记的厂训,也是鸿海成功发展的秘诀。为了在竞争激烈的世界高科技产业中求得生存与发展,郭台铭创造出CMM的运作方式,从“自制零件、零件模块化、快速物流”的组装,再加上e化的信息流联结全球客户,从而达到“交货准时、品质好、成本低”的境界。
如今,“鸿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郭台铭凭借自己的霸气、大胆、自信与努力从一个“新手”直至跻身国际舞台。每一个见到他的人,都很容易感受到他旺盛的精力与好强求胜的意志。
拥有几十亿美元身价的郭台铭为人十分低调,一直恪守不接受采访、不参加公开演说、不任意拍照的“三不”原则,每年只在6月一年一次的股东大会上露一次面,为记者、投资法人、外资企业上一堂“电子业未来前景与布局”的年度大课。
作为一位商界强人,郭台铭每天都在拼命地工作着,好像永远也不知道疲倦。对共同奋斗的兄弟,郭台铭有福同享;但对竞争对手,他则一律以敌人视之,难怪台湾科技界都称他为“枭雄”,并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来形容他。
从创立“鸿海”的第一天起,郭台铭的目标就很明确,即把公司发展成为台湾第一、亚洲第一、世界第一的企业。现在,郭台铭依然在努力雕琢自己的人生。他说:“阿里山的神木之所以大,4000年前种子掉到土里时就已决定了,绝不是4000年后才知道的。”
第35节:第四招激发创意(1)
第四招激发创意
这个世界上,创新就是成功之门。敢于怀疑;不断创新;跳出惯有的思维习惯,想别人所不想,干别人所不干;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来思考问题;往往事半功倍;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二十四式 成功源于一念之间
[英格瓦 坎普拉德]全球著名的家具大王,宜家的创始人。1926年出生在瑞典。他把瑞典的一个小家具公司,带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即今天著名的家具公司——“宜家”(IKEA)。调查显示,宜家为全球前50名最知名品牌之一,名列第43位,其品牌价值为560亿克朗(约合70亿美元)。英格瓦?坎普拉德2004年以185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13位;2005年以230亿美元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第6位。
坎普拉德出生在瑞典首都南部的一个商人家里。受到家人的影响,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5岁时就曾用火柴盒与小伙伴进行价格谈判、10岁就卖手表和尼龙袜子,他发现成批买进,然后再分零卖出,即使很便宜的价格也可以获得很大的利润。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一名商人,他的优先顾客全是他的家人以及亲戚,一些生意上的业务都有家人给予帮助和支持。家成了他的办公室,爸爸每天负责记账,妈妈每天负责三顿饭,他就成了董事长。
1943年,年仅17岁的坎普拉德在瑞典注册了一个很小的公司,名叫“IKEA”——“宜家”,是他成长的村子与农场的首字母。从此,他开始了缔造一个商业王国的历程。
坎普拉德在开始经营的过程中,一切都比较的顺利,虽然没有很大的资本,但是还不至于亏损。但是他不满足于现状,几年后,他去了巴黎。这次巴黎之行,让这位小伙子长了不少的见识,大开了眼界。回到瑞典后,这位年轻人很快就开办了自己的一家从事电话邮购业务的公司。他在当地报纸上大做广告,自己印刷产品目录并利用乡间的送奶车将广告发送到邻近的地区以及火车站,很快他的公司就经营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同时也有了不小的知名度。1950年,坎普拉德开始开展邮购家具的服务。他邮购的家具是由附近的一家家具厂推出的,这家家具厂推出的家具,很受消费者的欢迎,经常是供不应求,并且有很丰厚的利润。坎普拉德由此看到了家具市场的巨大潜力,决定放弃所有的其他业务,专门从事低价位家具经营。
不过在“宜家”刚开始的阶段,他在事业上并不十分顺利。当时瑞典国内家具市场被制造与零售商卡特尔垄断,他们靠彼此间的订货合同排斥新的竞争对手。于是,为了对付国内各类家具展对“宜家”产品的封杀,坎普拉德寻找到一处被废弃的旧厂房,并把它改造成第一个“宜家”仓库兼展厅,从此第一间“宜家专卖店”正式诞生。那时的他被称为“长七只脑袋的怪兽”,在经营商品的同时,他还开始琢磨怎样设计家具和降低家具的成本。
1955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促成了“宜家”家具用品独特的风格。当时,为了装运一张又大又长的长腿桌子,“宜家”的一位雇员建议将桌子的长腿卸下来绑在桌面下运输。精明的坎普拉德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因为这种平板式的运输能有效地降低运输成本,并且还可以使家具的设计独具风格。由此衍生的念头在他的脑子里面迅速地生根发芽,便成为“宜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