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青年文摘 2010年第04期 >

第5节

青年文摘 2010年第04期-第5节

小说: 青年文摘 2010年第04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医师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病患蜂拥而至。来不及筹建诊所;他把自己所住木屋边的鸡舍充当临时诊所;在狭小、闷热的空间和烈日的照射下开始工作。 
  心脏病、肺病、精神病、脱肠、橡皮病、热带赤痢、昏睡病、麻风病、日晒症、疥癣……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络绎不绝的病患还是令史怀哲吃惊。 
  疥癣这种皮肤病像梦魇般困扰着当地人;奇痒无比;寝食难安。医治并不困难;用硫黄粉末调入一些椰子油和肥皂;涂抹两三次就见效。 
  比起疥癣;热带溃疡就难对付多了。沙蚤常寄生在脚趾皮肤下;形成疤块;奇痒难当;一旦抓伤感染;极易形成坏疽。初到非洲时;史怀哲几乎看不到十趾齐全的当地黑人。如果溃疡蔓延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就难以治愈了。通常的做法是;将病人隔离在小木屋中;任其渐渐衰竭;在痛苦中死去。史怀哲治好一个病人常常需要几个月;仅纱布就要用去整整一箱! 
  昏睡病也是一种极难对付的热带疾病。一种比普通苍蝇大得多的采采蝇;叮咬人或动物;吸食血液;并将锥体寄生虫注入体内;引起病人高烧、全身疼痛、昏睡不醒;很快死亡。时至今日;非洲每年仍有6万人死于此病。唯一办法是穿上白色衣服;白色使采采蝇不敢靠近。 
  危险无处不在。去兰巴伦之前;有人告诫他:“非洲的阳光是人类的敌人!”亲身经历之后;史怀哲才知此言不虚。一个人在房间缝隙中的阳光下待几分钟;就高烧发病;另一个人在独术舟上帽子掉进水里;他很快用上衣遮住头部;可就这片刻工夫;已经患上日晒病;昏了过去。由于太阳辐射直接作用于头部导致脑组织充血而引起的日晒病;可以让患者剧烈痉挛;迅速死亡。 
   
  仁心仁术 
   
  史怀哲的诊所完全免费;连病人就医期间的食宿日用也免费。 
  非洲高温炎热;药品必须装在用软木塞密封的瓶罐中;否则很快变质。虽然反复叮嘱;但病人还是常常将瓶罐遗失或留下不还。病人用药;叮咛再三;还是会搞错。他们总是自作主张将分几天吃完的药一口气灌下去;要不然就是把内服的药末涂在身上;或者将外贴的膏药吞下肚去。 
1 

   





2




  黑人很少吃药;因此往往见效神速;令他们备感惊奇;把史怀哲尊崇为“欧刚加”(巫师或神人)。史怀哲的名声迅速传播开来;有人甚至花一星期从三百多公里外划着独木舟赶来看病。从早到晚;史怀哲已经无法停下来。 
  带来的药物两个月就用完了;史怀哲不得不紧急求援。筹款并不是容易的事;吃闭门奠;遭到委婉或断然拒绝都是常事;而史怀哲的过人之处在于;他将拒绝和挫折视为正常;也把自己不懈的坚持和努力视为正常。此后50年里;他13次进出非洲;在欧洲等地巡回开办管风琴音乐会、四处演讲;募集经费。 
  妻子海伦·布勒斯劳与他共同承担着生活和工作的重负。除了日常家务;她还要管理药品;协助诊疗。非洲严酷的环境和长期劳累;严重损害了她的健康。 
  那时非洲的欧洲殖民者们普遍对黑人抱有偏见;认为黑人懒惰、偷窃成性而且没有责任心。史怀哲并不同意这种看法;但他必须面对遇到的问题。一次;史怀哲发现诊所的一只木箱有白蚁;急忙叫工人丢到河里;否则会殃及整个诊所。工人答应了。等史怀哲忙完回头查看时;木箱却赫然与扩建诊所用的木料放在一起! 
  扩建医院时;史怀哲请了几个黑人帮工;工程进度非常缓慢。一位工人安慰他:“先生;别生气;要怪只能怪你自己。如果我们工作时;你在一旁监督;我们便会做得很好。” 
  充当翻译的黑人约瑟夫提醒他;即便离开几分钟;也必须把药房的门锁好。实际情形是;稍一疏忽;必遭偷窃。只要有工人在房间工作;史怀哲夫人就要留在附近。甚至每天厨房所用材料;米多少;油多少;也必须当面交付清楚。 
  然而;这些并没有让史怀哲对黑人土著心生轻贱;他把这看做文化差异的表现。因为当地人没有国家、法律、职业、储蓄观念。在非洲;作为主食的香蕉和其他食物都不难获得;因此他们只是不得已才去工作;而对工作的意义;其实也并不了解。他们的财物观念也与自人有很大不同。约瑟夫这样解释当地人的偷窃行为:“对于不上锁的人;偷他的东西无所谓;这是他自己的错。” 
  史怀哲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从不把白人社会的道德评判强加于人;而是以更加宽广博大的胸怀接纳生活方式与行为规范有极大不同的黑人。他对非洲土著的爱是不存偏见、真心尊重的。他说:“我始终坚信;生活在大自然怀抱中的黑人的生命力;要比自诩为文明世界中的人来得强韧;也更能忍受疾病的煎熬。”他甚至发出这样的控诉:“白人带来的酒与病;给原始居民造成极大灾难;这难道是公平的吗?如果把白人对有色人种的种种残虐行为一一列出;无数悲惨的事实;将使自诩文明的白人绅士淑女无地自容!” 
   
  非洲之子 
   
  数十年间;史怀哲一直坚守着他的丛林医院。其问;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战火也燃烧到非洲丛林;医院曾被迫关闭;他本人也被关进俘虏营。而一旦获得自由;他就开始重建医院。他不仅要做医生;护士;也要做泥水工、木工的工作。 
  医院逐渐有了起色。他几度扩建;增加病房;一切都经过精心安排和设计;保证在低成本条件下为当地提供最大限度的医疗保障。一次;一群热心人准备捐助9万法郎添置一台x光机。这的确是医院所需;但他怎么建X光室?又去哪里找专门的x光医师呢?最后;他说服捐助者;改用这笔款项购买医院更急需也更切实际的药品。 
  最困难是二战时期。外援中断;医院几度濒临绝境。在给友人的信中;他这样自述心境:“我受尽种种煎熬;已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孤独而长久的坚持;让史怀哲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当戴高乐的“自由法国”与维希政府军队在兰巴伦附近激战时;双方都有默契;不伤及史怀哲的医院。 
  1945年1月14日;英德两国军队进行最后决战。而英国的广播里;传出的却是为史怀哲博士——一位敌国的丛林医生——庆祝70岁生日的节目。 
  到1947年;医院已经拥有45栋病房;除他本人外;还有3名医生、7名护士。 
  1953年10月30日;史怀哲在兰巴伦听到了自己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他把奖金全部用来改善医院条件;并建立了“麻风病区”。 
  80岁以后;除了为禁止核试验而短暂外出演讲外;他一直在兰巴伦工作。直到86岁;凡有大一些的手术;他仍然守在手术台旁给予指导。 
  1965年;90岁的他说:“上帝啊!当跑的路我跑过了;尽力了;我一生扎实地活过了。”9月4日;充满博大爱心的史怀哲博士逝世;葬在位于医院的夫人墓旁边。简朴的墓前;经常有黑人前来献上鲜花。 
2 

   






'人物'
巴皇叔




  一个笑话是这样的;说是某人周一那天泡进了水里;周六才反应过来——因为他是个巨人。 
  这就是普通人口口相传的所谓“傻大个”;篮球运动员想当然作为“傻大个”的典型;常常会被认为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六月份的时候;曾经去上海的《十月围城》剧组探过一次班。在一堆星光熠熠的演艺明星当中;巴特尔显得很醒目;除了个头;他也是众多大牌当中唯一的一个运动员。 
  《十月围城》是香港著名导演陈德森导的一部大戏。当中云集了众多影帝影后级别的大牌巨星。累得每天只能睡几个小时的大巴对此甘之如饴;不仅导演对他赞赏有加;他也很快就和一众圈里人士打得火热。 
  和大巴聊天;才知道;原来他现在都有了演艺圈的经纪人。和大巴拼酒拼至酣处;香港著名影星曾志伟也发出邀约:希望下一部有机会和大巴拍个类似龙兄虎弟之类的戏。 
  一个篮球运动员的演艺生涯仿佛自此展开。 
  从这里开始总结似乎有些绕弯子;未来的星光大道有多光明;谁都说不清楚。当巴特尔出生在内蒙古一个偏僻遥远到地图上都很难找出来的地方时;很少有人知道他会走上一条篮球的道路;当他一次次从北京队的大门溜上火车逃回家的时候;也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天会站在NBA的舞台上。 
  篮球这条路;不知不觉竟然走到了34岁。从N年前开始;国家队的名单上根本就找不到大巴的名字;又因为膝伤彻底被NBA“抛弃”后;大巴一度境遇凄凉。就连关系最好的朋友都打不通他的电话;那是一种英雄迟暮;却又不愿意照见白头的心境。 
  就是这个在cBA的今天算得上相当超龄的老球员;几年之后效力新疆队;去年居然一路冲到了总决赛的巅峰。用娱乐圈的比喻;就像是一个三流的老戏骨;大家都以为他的人生也就到此的时候;却又峰回路转;抱上了金马奖;来了个咸鱼大翻身。 
  其实很早以前姚明就颇为调侃地说过:“我们三大中锋当中;大家都以为大郅最聪明;其实他们不知道;这当中为人处世最聪明的是巴特尔。” 
  从内蒙走出来的大巴;永远给人的感觉都是宽厚有加;宽厚得似乎有些冒傻气。三大中锋当中;他是前进路上阻碍最少的一个。年少气盛的大郅在美国折腾了几年;姚明也因为“兄弟反目”的消息差点栽了个跟头。 
  倘若不是个人魅力超强;巴特尔从北京队转会到新疆队;不可能顺利到几乎没有障碍。整支国家队远赴美国集训;他的朋友会从加拿大自费过来;仅仅只为了陪他打牌——中国男篮里有这个魅力的唯有巴特尔。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一些退休的运动员;比如纪敏尚;比如余乐平——曾经叱咤一时的他们;现在都还好吗?更别说是那些繁若星辰的全国冠军、亚洲冠军;谁会想到他们当中还有人会沦落到有的搓澡、有的按摩、有的只能住进工棚。 
  著名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荣格曾经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因为没有做过娱记;不知道演艺圈的生存法则;只是以大巴这种“一切皆在酒中”的蒙古性格;从体育圈杀向娱乐圈;居然很快就和曾志伟、胡军、陈德森、陈可辛、谢霆锋、刘嘉玲、范冰冰这些性格各异的大牌们打得火热;确实有些刘皇叔的本事。 
  私底下的大巴;其实也是个口才了得的人;他的长项是那些需要拐个弯的冷笑话;当他用那种真诚的蒙古人的眼神望着你;嘴里滚动的却是北京痞子们的臭贫——那是相当具有舞台效果。记得有一次酒至酣处;他模仿某个篮球圈内的大姐大;从声音到动作;以及惟妙惟肖的细节刻画;把我们一桌人都笑翻在地。 
  身为一个在女人当中个头也不低的我;至少想替大个子们辩护一句:其实在篮球场上;要即时作出判断;取得比赛的胜利——仅仅靠肢体是万万不够的。 

   






'情感'
让每个人都认识你




  从大四下半年开始;我就穿梭于各种人才招聘会;到每一个摊位送上应聘材料。令人失望的是;基本上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肯回信的公司寥寥无几;偶尔去参加次面试也都是陪太子读书;不是竞争对手过于强悍;就是岗位人选早就被内定了。 
  半年奔波下来;已经毕业了;饭碗还没着落。眼看着几个家庭颇有背景的同学在宿舍里稳坐钓鱼台;却都已经签订了就业合同;我打心眼里对“中国就是一个熟人社会”这一灰色论调有了切身的体会。 
  父亲打来电话;说大城市就业竞争压力自然比较大;还是实际一点;回到咱们小城里试试吧。 
  没有办法;我只好听从父亲的建议回到家乡。我的家庭只是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亲戚朋友也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父亲是名公交车司机;他一辈子的工作场所就是狭窄的驾驶室;虽然因为工作出色曾被评为公司的劳动模范;但这在帮我找工作的问题上恐怕起不了任何作用。一切;还要靠我自己。 
  每天我都买来报纸看招聘广告版;但是金融危机祸及全球的情况下;每个单位对应聘人员的苛刻程度超出了我的预期;更何况我学的本来就是冷门专业。后来我找了家快餐店送外卖的工作占着手;一有时间我还是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上。 
  让我意外的是;在去齐鲁春酒厂应聘的时候;他们的人力资源部主管竟盯着我看了好一会儿:“如果我没猜错;你姓乔对不对?”我有点惊讶:“是啊。不好意思;我还真记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您。”他呵呵地笑:“你当然记不起来;因为我们根本没见过面。我知道你姓乔;只是因为你跟你父亲长得太像了。”“您认识我父亲?”他点点头:“当然。” 
  虽然最终因为专业相差太远;我又一次遭到了淘汰;但父亲也有熟人这一事实让我对前途陡然有了希望。回到家里我问父亲:“你再想想;是否有能帮上忙的熟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