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挣钱巧开支-企业出纳手册-第1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盘点人签章 出纳人员签章
另外,对有价证券(包括国库券、重点建设债券、股票等)的盘存,也
可按照现金盘存的方法进行。
2。银行存款的清查
对银行存款的清查,主要方法是与银行核对帐目。根据银行的对帐单,
与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帐逐笔进行核对,用以查明双方的帐目是否相符。
由于办理结算手续和凭证传递之故,银行对帐单上的存款余额常常与本
单位银行存款帐面余额不相符。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未达帐项。
未达帐项,是指一方已经入帐,另一方因尚未接到有关凭证而未入帐的
款项。
在存在未达帐项的情况下,企业、单位帐面的存款余额不是大于银行帐
面的存款余额,就是小于银行帐面的存款余额。具体情况是:
(1)企业、单位已入帐,而银行尚未入帐的收款款项;
(2)银行已入帐,而企业、单位尚未入帐的付款款项;
(3)企业、单位已入帐,而银行尚未入帐的付款款项;
(4)银行已入帐,而企业,单位尚未入帐的收款款项;
上述任何一种情况发生,都会使企业和银行之间产生未达帐项,而导致
双方的帐面余额不相一致,在 (1)、(2)两种情况下,会使企业帐面的存
款余额大于银行帐面的存款余额;而在 (3)、(4)两种情况下,又会使企
业帐面的存款余额小于银行帐面的存款余额。为了消除未达帐项的影响,应
… 页面 42…
根据双方帐面余额和发生的未达帐项进行调节。企业调节未达帐项通常采用
的是余额调节法进行调节。余额调节法是在双方帐面余额的基础上,采用各
自补记加上对方已经收款记帐,本企业尚未收款记帐的数额;减去对方已经
付款记帐,本企业尚未付款记帐的数额,使双方调节后的余额达到一致的一
种调节未达帐项的方法。采用余额调节法进行调节时,要由财会部门编制“银
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按下列公式计算:
□货币资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货币资金的清查是财产清查的一项重要内容。企业、单位通过财产清查,
必然会发现会计工作、财产物资管理工作以及整个经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
题。认真、妥善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是财产清查的重要环节。财产清查的结
果,必须以国家有关政策、法令、制度为依据,认真处理。
对在财产清查中确定的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应通过进一步调查研究,
查明原因,明确经济责任,分别处理。
属于定额之内或自然原因引起的盘盈、盘亏,可根据规定手续及时转帐;
属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损失,应追究经济责任,报请有关领导决定;
涉及贪污盗窃行为造成的损失,应会同有关部门或报送有关部门依法办
理;
对清查中发现的不需用固定资产和超储积压的材料物资,报经审批后,
应及时调出、出售或作其他处理;
对清查中发现的财产管理制度和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认真总结经
验教训,及时加以改进。
下面着重就货币资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问题作一说明。
货币资金清查过程中,对于货币资金的帐面盘盈、盘亏及差异数,会计
部门应及时根据相应的会计凭证进行帐面调整,达到帐实相符,为编制会计
报表提供准确的核算资料。
1。现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1)处理步骤。①根据财产清查小组填制的“现金盘存单”等资料中确
定的现金盘盈、盘亏及损失数,编制会计凭证,据以登记帐簿,使帐面数与
实存数达到相互一致。②接到上级有关部门审批的清查报告之后,按照产生
差异的原因和性质,在帐簿中转销盘盈、盈亏及各种差异。
转销的原则是:现金的盘盈数冲减本月“管理费用”;现金的盘亏,可
以收回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将其计入“其它应收款”,剩下净损失,
其中属于非常损失的部分计入本月“营业外支出”,属于一般经营损失的部
分计入本月“管理费用”。
(2)会计处理时设置的帐户。要反映、监督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各项财产
的盘盈、盘亏、毁损及处理情况,应该设置一个“待处理财产损益”帐户。
“待处理财产损益”帐户属于资产类帐户,用来核算、监督企业在清查财产
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盘盈、盘亏和毁损净额。“待处理财产损益”
帐户下应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益”两个明细
… 页面 43…
帐户。现金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要运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帐户。
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时,“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帐
户的核算内容及结构如表3。12所示。
表3 .12
(借) 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平时流动资产损益 (贷)
发生额—— 发生额——
(1 )各项流动资产的盘亏、毁损数 (2 )各项流动资产盘亏、毁损的转销数
(4 )各项流动资产盘盈的转销数 (3 )各项流动资产的盘盈数
借方余额:尚未处理、转销的流动资产盘亏、贷方余额:尚未处理、转销的流动资产盘盈净额
毁损净额
(3)会计处理。
一是现金盘盈的核算。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现金盘盈100元。
①在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之前,根据“现金盘存单”,编制调整现金
帐实相符的会计分录:
借:现金 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00
②上述盘盈现金,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冲减本月管理费用。编制会计
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100
贷:管理费用 二是现金盘亏的核算。100
[例]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现金200元。
①在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之前,根据“现金盘存单”等原始凭证,编
制调整帐实相符的
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益——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00
贷:现金 200
②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盘亏现金由出纳员赔偿,编制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出纳员 200
贷:待处理财产损益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益 200
2。银行存款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对企业银行存款日记帐与银行存款对帐单核对时发现的 未达帐项,在
会计处理时跟前面不同,不需通过“待处理财产损益”帐户,而是在调整帐
簿记录时,企业将银行入帐而企业未入帐的帐项,补充编制会计分录,并据
以登记银行存款日记帐。
这有两种情况:
(1)银行已收款入帐,而企业尚未接到收款通知没有入帐 的款项,编
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
贷:有关帐户 ×××
(2)银行已代企业付款并已入帐,而企业尚未接到付款通 知,没有入
… 页面 44…
帐的款项,编制会计分录:
借:有关帐户 ×××
贷:银行存款 ×××
□结帐
结帐就是当期 (本月、本季或本年)的记帐凭证登记完毕后,按制度
规定和管理需要,结计出各个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以总结出在一
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情况。
出纳员将本期内所发生的所有资金收付业务全部登记入 帐并核对无误
后,为了了解本单位在本期内货币资金的全部收付情况和期末结存情况,为
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依据,应通过结帐的方式计算出本期内现金和银行存款的
收入总额、付出总额和期末余额。其中,期末余额的计算公式为: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收入—本期支出
结帐应按期进行。会计期间一般实行日历制。各单位应于月末、季末和
年末结帐,其中月末和季末结帐称为结算,年末结帐称为决算。另外现金日
记帐和银行存款日记帐应当逐日结出帐面余额。
结帐以前,出纳员应首先查明本期内 (包括当日、当月、当季和当年)
所发生的所有款项收付业务是否都己取得原始凭证,是否都已编制收付款凭
证并已经登记入帐。对于在对帐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应及时处理了结之后
才能结帐。
(1)每日业务终了,出纳员逐笔、序时地登记完现金日记帐和银行存款
日记帐后,应结出本日结余额,现金日记帐应与当日库存现金核对。
在分设“收入日记帐”和“支出日记帐”的情况下,出纳员在每日终了
按规定登记入帐后,结出当日收入合计数和当日支出合计数,然后将支出日
记帐中当日支出合计数转记入收入日记帐中的当日支出合计栏内,在此基础
上再结出当日帐面余额。
(2)办理月结,应在各帐户本月份最后一笔记录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
示本月结束;然后,在红线下结算出本月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和月末余
额 (无月末余额的,可在“借或贷”栏内注明“平”,并在余额栏内填“0”
符号),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最后,再在摘要栏下面划一
通栏红线,表示完成月结工作。
(3)办理季结,应在各帐户本季度最后一个月的月结下面划一通栏红
线,表示本季结束;然后,在红线下结算出本季发生额和季末余额,并在摘
要栏内注明“本季合计”字样;最后,再在摘要栏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
完成季结工作。
(4)办理年结,应在第4季度的季结下面划一通栏红线,表示年度终了;
然后,在红线下面结算出全年12个月份的月结发生额或4个季度的季结发生
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合计”字样;在此基础上,将年初借(贷)方
余额抄列于“本年合计”下一行的借(贷)方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年
初余额”字样,同时将年末借(贷)方余额,再列下一行的贷(借)方栏内,
并在摘要栏内注明“结转下年”字样;最后加计借贷两方合计数相等,并在
合计数下划通栏双红线,表示完成年结工作。需要更换新帐的,应在进行年
结的同时,在新帐中有关帐户的第一行“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或“年
初余额”字样,并将上年的年末余额以同方向记入新帐中的余额栏内,新旧
帐有关帐户余额的转记事项,不编制记帐凭证。
… 页面 45…
在办理结帐时,为了避免计算错误,以保证结帐工作的质量,出纳员可
用铅笔填写发生额和余额,然后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正式用蓝黑墨水填
写。
… 页面 46…
《能挣钱巧开支——企业出纳手册》
出纳业务(三)——现金出纳
结算是结算货币和货币结算的简称。
一、现金结算
□结算的概念
结算是货币结算或者说货币清算的简称。它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
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和其他单位,以及个人之间在进行商品交
易、劳务供应、信贷存放、资金调拨等经济活动过程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