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艺术-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墓猓√崆倮梅浅3錾剐垂√崆俣雷嗲!
音乐还可益寿延年。虽然没有确凿的科学理论证明,但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高寿钢琴家的例子。像我们熟悉的美籍波兰钢琴演奏家鲁宾斯坦?阿图尔(1887…1982),活了95岁,他在八十多岁高龄时仍坚持参加整场的音乐会,其机能的强健和惊人的记忆力绝非一般常人可比。此外,美籍乌克兰钢琴演奏家霍洛维茨和智利钢琴演奏家阿劳(1903…1991),都在古稀之年举办过独奏会,并亲临录音棚录制成套高难度的经典作品,像年轻人一样精力充沛地工作着,不知疲倦。而一般七、八十岁的老人早已颐养天年了。奥地利著名指挥家卡拉扬是一个个性强、自负、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常与乐队闹矛盾,这显然有损于他的健康。1989年,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时,业内人士都不约而同地惋惜道:太年轻了!怎么突然走了,不久前还登台指挥呢!殊不知,这个“年轻”的指挥家已是八十开外的人了,这对于一般人来讲也算长寿了。当今仍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华裔钢琴家傅聪、殷承宗等也都是六七十岁的人了,相比之下,他们只能算是“小字辈”。据我所知,钢琴家罕有患老年痴呆症的,因为从医学的角度来讲,弹琴是一种调动全身心的健康运动,甚至可以说是减缓衰老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还有一种现象十分有趣,凡是学习音乐,特别是学习器乐的人,都比较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自杀率和犯罪率都很低。音乐的美妙感人至深,人们能从音乐中汲取力量,获得信心,得到慰籍,从而找到克服困难的方法;同时人们可以在自己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宣泄情绪,平衡心境。所以,音乐是精神的良友。学习音乐的过程,不仅是增长技能、锻炼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同时也是美化心灵和加强修养的过程。
《穿越艺术》 漫话音乐器乐学习使人受益无穷(2)
另外,乐器演奏还可以培养一个人良好的心态。因为演奏不仅仅是一种自娱自乐、自我把玩的行为,还需要面对大庭广众,在很多场合亮相。这要求演奏者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及时调整心态,具备不怯场的素质,在众目睽睽之下从容不迫地表现音乐。
我们看到太多心理失衡的例子了。俗话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然而有些人明明练习时弹得娴熟精准,但一上台,就难以抑制内心的忐忑不安,表现与平时判若两人,来自众人的目光挤压着他们脆弱的神经,来自强者的压力映衬出相形见绌的不自信,使得他们平日的潇洒一扫而光,有的已经顾及不到表情,有的磕磕绊绊,甚至有的脑子陷入一片空白,骤然卡住弹不下去了。这种事情屡有发生。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歌手大奖赛中,一些歌手连一些最简单的问题也答不上来,大多是由于心理素质差,情绪紧张所致,结果坐失良机。
由于音乐连贯性的特质,在演奏中要求演奏者的大脑随着音乐的行进飞速地运转,不停顿地指挥着手指捕捉每一个音符。在演奏中不仅要完整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而且要顾及到触键的清楚、干净和均匀,以及在此基础上的音乐表现。这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曲子尤其不易做好。所以演奏者在演奏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够有丝毫、片刻的分神,无论是来自外界的干扰,还是自身的紧张、私心杂念,瞬间的走神就会使手的动作变形、乱了方寸。这就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极高的专注能力以及抗干扰能力,我一直认为,锻炼演奏者心理素质使之具备坚强的神经,本身就是乐器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这一点上,演奏有点像竞技性体育运动,比如跳水、体操等,在训练技巧的同时还必须训练心理,以应对比赛一刻,做到临阵不乱。
除了前辈的言传身教,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锻炼心理素质还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多参加实战,积累比赛经验。军事上讲“一将功成万骨枯”就是说纸上谈兵是不行的,真正的将领是靠真刀真枪地练出来的。而有些人比赛经验丰富、心理素质好、成熟老练,其实也都是在实战中摔打出来的。演奏也是同样的道理。要想练就临阵不乱的大将风度,就要多创造机会展示自己,敢于在人多、场面大的地方亮相。比如多参加常规的演奏会和各种比赛,其目的并不一定是角逐名次,而是在每一次的演练甚至是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获得真知,以便不断成熟,不断进取,向着成功一步一步推近。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演奏者需要有意识地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找到演奏中练得不够扎实、容易受到情绪因素影响的薄弱环节,以便有的放矢地改正和完善;如何承受住来自众人审视和挑剔的目光和强者带给自己的心理压力,并且摆好自己的位置、调整好心态,不受到它们的影响;如何在挑战中逐渐缩短不适应的过程,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找到状态,面对压力熟视无睹、“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一般年龄小的孩子适应能力比较强,不容易受外界影响。在还不懂得什么是紧张和害怕的时候就开始上台表演的孩子,等长大以后,因为有了“经风雨、见世面”的童子功,在舞台上面对观众往往能从容自若,超水平发挥,甚至表现得很亢奋,有点“人来疯”。在比赛中,即便开始时紧张也能很快地控制自己,发挥出应有水平。相比之下,起步晚,已经“懂事”的孩子,就拘谨得多,要想在舞台上战胜自我,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心理素质不仅仅体现在竞技、表演中,在学习、工作、生活这些人生的大舞台上也处处会体现出来,一个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让自己紧张的时刻,如何把握和控制自己的状态,使生理和心理松弛下来,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才智,可能是很多人都梦寐以求的。所以,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是所有人一生的课题。因而如何锻炼我们结实的神经,去面对压力和挑战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我认为演奏正是一门锻炼控制自己、驾驭自己的艺术,而登台演奏是锻炼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方法。
紧张和畏惧之情不仅仅常流露于一些重大关键的场合,有时也会反映在一些小事上。比如,很多初学钢琴的孩子,为了能够弹好,在弹奏过程中由于紧张反而会使身体的某些部位僵硬,钢琴老师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放松”,强调学生在弹奏中将肩、臂松弛下来,将手腕和手掌放松,体会和感受什么是松弛的状态。因为人的紧张有时是下意识的、不自觉的,所以老师就会随时地反复提醒,来训练和巩固学生“放松”的概念和方法。
学会放松的人,懂得使身体部位保持松弛状态,表现在演奏中就是弹奏得干净、均匀而且速度快。相反,如果不得此要领,由于手僵,不仅很难弹匀、弹快,无法应付高难度的曲目,而且时间久了手就会酸疼,甚至落下职业病。“放松”在这里其实已不仅仅是一种状态,而且是一个学习秘笈,如果弹奏水平想达到一定的高度,掌握“放松”的方法是必经之路。
不仅是弹琴,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一紧张,或者仅仅是看书、打字,甚至全神贯注看电影、电视时,就会不自觉地耸起肩来,肌肉紧绷。有一种中老年病叫“五十肩”,指的就是50岁以上的人很容易患肩肌劳损。弹琴的人虽然局部肌肉活动量比一般人大很多,但那些正确地掌握了放松的方法、劳逸结合的人,反而不易劳损。
有一次我和青年钢琴演奏家郎朗谈起前辈赵屏国老师,郎朗告诉我,赵老师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他回想起恩师从小慈父般的呵护和精心栽培,在给老师打去第一个越洋慰问电话时,百感交集,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一再重复:“赵老师,您一定要放松!放松!一定不能紧张,千万要放松……”这句过去老师常嘱咐的话这次被学生用上了,我开玩笑地说这真是教学相长,你竟然教起师傅来了。郎朗调皮地说:“他教了我一辈子放松,我终于也教了他一回……”的确,只有放松才会使身体进入一种积极、自然的恢复状态。
懂得放松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张弛有度,这对健康大有裨益。我在前面已举例,说明中外钢琴家里,不乏八九十岁的寿星,这固然与这个职业的手脑活动及自制能力有关,同时也与懂得放松,张弛有度密不可分。
《穿越艺术》 漫话音乐器乐学习使人受益无穷(3)
很多人虽然知道学习乐器的好处,但因当时不具备条件而错过学习最佳时间,这固然遗憾,但如果真想学习,任何时候都不能算晚。不少喜爱音乐的人是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钢琴的,而且更加令人钦佩的是他们中还有人通过了钢琴考级的最高级别。我有一些中年朋友,虽然工作和家庭的双重重任在身,但一直坚持不懈学习弹奏,几年下来达到七八级的水平。他们说,学习过程中不仅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甚至对做好本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身心愉悦,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了。
我在这里讲了很多学习钢琴的好处,而乐器学习是彼此相通的。不同乐器各有各的特点,学习乐器要因人而异,因势利导,量力而行,不必一哄而上,见人家学什么乐器自己也要学什么。要根据自身条件,可投入的精力、财力,以及师资水平和乐器的难易程度,可掌握的时间等客观情况,来选择乐器学习。
现在很多孩子参加学校组织的乐队,这样不仅学习了乐器的演奏技巧,收获很多学习乐器的益处,还锻炼与乐队中其他声部的配合,体会音乐中的交响性,同时,增加演出经验,这些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有很多促进。
《穿越艺术》 漫话音乐演奏中的音乐表现与演奏技巧(1)
每当我们欣赏音乐家演奏的时候,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这个人技术很好,但感觉差了点”。或者是“这个人音乐感太好了,可惜技术跟不上”。甚至于将这些上升到审美的高度:“他的舞台效果不错,但太过于炫耀技巧了”。
音乐表现和技巧一向是评价演奏水准的两个重要标准,同时也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话题。
其实,音乐学校的学生经常会有这两种倾向:以钢琴为例,有的学生偏重于音乐的表现,他们的乐感很好,理解乐曲的味道是什么,懂得音乐美在什么地方,所以在演奏时就很有感觉,能用自己的理解来诠释音乐内在的美,去感染观众。这是一种天赋,是很宝贵的。但矛盾的是,这样的学生往往不喜欢弹练习曲,尤其不喜欢枯燥的基本练习,他们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练习一些乐曲来提高。虽然,应付一般的乐曲还可以,但要驾驭那些尖端技巧的艺术性练习曲就力不从心了,虽然也能弹下来,但颗粒性不够,不均匀,速度和力度都不到位,特别是由于缺乏扎实的基本功,肌肉僵硬,小臂、手腕、手掌总是下意识地紧绷着,明显地感到技术上的吃力,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艺术表现,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在面对很多希望表现的东西时只能望洋兴叹。这类学生如果在16岁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有机会弥补,一旦过了16岁后就不太乐观了。一是年纪已近成熟,身体发育已趋定型,机体练习的效果远不如少儿时期奏效快;二是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已经不是侧重于手指技术了,而是要向知识的纵深发展,逐渐了解音乐的历史,了解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甚至要了解相关的艺术门类等等。这样的学生其实很有天赋,能够心有灵犀地领悟指导老师的点化和启廸,然而他们永远达不到钢琴文献的最高层面,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大的遗憾。我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学生,回想起来仍觉可惜。
还有一些学生,他们有很好的机遇,家庭条件优越,有正规的指导教师指导,自己的先天条件也非常好,从很小就接受了严格的技术训练,这些学生在技术上比起同龄的其他孩子优越很多:均匀而清晰的颗粒性,结实而松弛的八度及和弦,演奏速度飞快却表现得轻盈自如,技术上很稳定。但是,正如大家常说的一句话:上帝是公平的,从不轻易地让一个人把好事占全。这些孩子虽然先天后天都不错,他们令人炫目的演奏也让一些旁观者赞叹不已,然而,他们往往容易陶醉于自己灵巧的双手,满足于演绎音乐华丽的表象,而缺乏理解音乐中的灵魂和精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很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孩子还小,一时分辨不出海顿、莫扎特、贝多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