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穿越艺术 >

第21节

穿越艺术-第21节

小说: 穿越艺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蹈盖缀芊炊运蓝潦椤G∏苫泼鲿F也学习钢琴,并且达到较高的水平,所以对我学生的演奏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高考是学习生涯中最苦的一站,但她告诉我,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她一直坚持练琴,甚至在高考期间也不例外。不知是弹琴刺激了她大脑的灵活性,还是使她得到了放松和调整,她认为弹琴不仅没有增加她的负担、影响学习,相反还有帮助。    
    无论哪一门学科,浓缩在课本中的都是基础知识,是最重要和首先应该掌握的精读内容。同时,在每门学科、每个问题的背后都蕴藏着更加丰富的背景知识,在各学科之外更是存在着色彩斑斓的知识世界。就像写作仅仅写了一个提纲一样,它的庐山真面目远远没有看清。学习语文,不读文学作品不成;学习自然科学,不了解科学家、不做实验也不成。所以家长有责任帮助孩子进行取舍,调整好课内、课外知识之间的关系,在精力允许的情况下、保证课堂学习的基础上,放宽孩子涉猎知识的范围,根据他们不同的志趣允许和鼓励孩子涉猎更多的知识,构建出属于自己的立体的知识网络和体系。而不是仅仅为了一时的成绩,将时间和精力都耗费在形形色色的补习班中。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要有学习的精神更要有学习的方法(4)

    尽管很多人对应试教育深恶痛绝,但是不管在哪个国家,考试这种选拔制度又都是无法躲避的,都是学业、升迁必过的关卡。据我了解,与我们高考制度不同,美国高考是在一系列成绩的考核基础上,再参照自荐信、特长奖励、社会活动、面试等综合考察进行,良好的考试成绩仅仅是考核的基本条件之一,不仅最终的SAT成绩很重要,而且平均累积成绩也是重要的评判标准,所以,有些华裔孩子抱怨,觉得与其每一个阶段的考试都不能放松,不如一锤定音的考试轻松。总之,尽管我们寄希望于应试教育的改革,能够使考核更加合理、准确地考察人才,但也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在没有找到其它更好的办法之前,考试仍旧会长期地存在。    
    应该说,考试并没有错,只是在教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它的价值被过分地高估了,以至于成绩显得比知识来得更加重要,学习的目的在无意中转向了,在分数的要挟下,学习成了应对考试的僵化、狭隘的学习。虽然考试技巧也很重要,如果通过总结考试经验和规律,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成绩,也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适得其反,成天钻研技巧、琢磨着怎么偷奇取巧,为了考试而学习,那就背离学习的原则、本末倒置了,无益于真正地获得知识和本领。    
    考试就像长跑的冲刺,需要把握好节奏,不仅要有平日的积累,使自己始终保持在前列方阵、不能掉队,同时还需要在最后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在相当一段紧张的时期内保持旺盛的精力,集中一切力量,拼出最好成绩。说实话,我就挺喜欢考试,在学生时代,考试是为自己赢得自信、体现自身价值的时刻,而工作以后,每一场演出、选拔、直播都是考试,都需要集中精力、绷紧了弦严阵以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考试虽然要全力以赴,但学习是持久的,如果长期超负荷运转、天天都如同冲刺,也是不能持久的。    
    我用学琴的例子来说明学习中一些通用的规则,其实很多事物道理都是相通的,希望通过我的亲身体验和大家分享从弹琴中悟出的一些道理。学习的道路上只有勤奋的态度和良好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用头脑去思考、去分析,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合理地分配和利用时间,采用得当的学习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间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偏不倚,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岁月中,别人能做成的事,我们究竟做了多少?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借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1)

    有一次,我去总政歌舞团给青年演员上课,其中有一个演员,声音、形象都非常突出,我在肯定了他的长处后,直率地提出他在音乐表现上的问题,并讲:浪漫派音乐家肖邦,无论他的音乐外表是多么华丽优雅,他都坚持认为音乐的最高境界是纯朴。艺术和做人一样,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返璞归真,任何华而不实、矫揉造作都是艺术表现和做人的误区,是处在幼稚阶段的表现……在讲课的过程中,我看到总政歌舞团张继纲团长始终在不停地记录着,歌舞团的政委问其中几个演员:“你们怎么不抓紧做笔记?”他们回答:“张团长已经记了。”话音刚落,张继纲便严肃地说:“我是为自己记的,不是为你们记的。”    
    回家的路上,我不断地思索一个问题:看上去很小的一件事情,张团长和一些年轻演员的态度却如此不一样。一些年轻人该学习的东西太多了,但却恍恍惚惚地全然不觉,浮躁的心态让他们很难静下心来向别人虚心讨教,有了一点点成绩又容易沾沾自喜,这样的心态是难成大器的。大海处于低势,却吸纳百川汇成汪洋,浩瀚广阔。而大家之所以能够成就事业,也是因为他们像大海一样,永远以一种低姿态敞开胸怀汲取知识,才形成自己的知识海洋。    
    战国时期的荀子曾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我常用这句话告诫自己和学生,一个人坐井观天、闭门造车只能固步自封。即使是再聪明的天才也有局限,没有人能超越自然法则,抓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起来。    
    由于人的性格、能力差异,以及成长背景、环境、经验等条件的局限,所以每个人在以各自的视角看待事物时,都难免存在偏差和误区。同时,不管哪个领域都有能人,所谓术业有专攻,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细想来生活中我们有多少老师?真是俯首皆拾。    
    我的主业是音乐,在这方面显得如鱼得水,但这不等于我在其他方面都能应对自如。生活上,我经常会陷入窘境,有时甚至表现得很幼稚,比如电器出了什么小故障,我总是束手无策,要向岳父讨教;再如常因开车记不清楚路线而被夫人笑话;还有若不是由阿姨将小菜园打理得井井有条,要是交到我手里,别说夏秋季丰盛的纯绿色蔬菜,怕连菜籽钱也收不回来……这些虽然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无伤大雅,但据此可以看出,一个人不可能样样精通,重要的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只有心悦诚服地向他人学习,才能把不知变为知之。    
    不管是兴趣使然,还是出于生存与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总是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充实自己,才不至于落伍,只有那些拥有学习精神、善于学习的人才有可能走在时代的前面。而历史上,那些有成就、经得住历史检验的伟人,无不是善于广泛学习的人。    
    大家熟悉的音乐家,德国的三B——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在音乐史上都是举足轻重的大音乐家,然而他们当中竟然没有一个人受过正规音乐学院的教育。在追寻他们成长足迹的时候,我不由得想起孔子的高徒子贡对孔子的评价:“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就是说,孔夫子哪里不能学习,哪有什么固定的专门老师呢?对于善于学习的人来说,社会中的老师无处不在,三位乐坛巨匠,也都是以社会为课堂,以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做教材,自觉而广泛地摄取学养,厚积薄发,成为音乐大家的。    
    近代西方音乐的奠基人巴赫,虽然从未走出过国门,但从他所创作的《英国组曲》、《法国组曲》和一些初级教材中,我们不难听出那些源自英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波兰等国家丰富多彩的舞曲元素——阿拉曼德、库朗特、萨拉班德、波罗乃兹、加沃特、缪赛特、小步舞、基格等等。他创作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更是在刻苦学习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的集大成之作。    
    “乐圣”贝多芬,家境贫寒,18岁就肩负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深知自己知识匮乏,在学习音乐的同时,还去波恩大学旁听哲学等课程,并发奋学习古典文学、历史及艺术史,深入研究文学大师莎士比亚、莱辛、莫里哀等人的作品,这些学习构建了他广阔的知识基础,也拓宽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创作的内涵,使他的创作再上一层楼。他的巅峰之作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第四乐章《欢乐颂》,就是采用了德国大诗人席勒的诗歌,用音乐语汇表达出来,两位大师的联袂造就了不朽的传世之作。对其他领域的成果,贝多芬始终饶有兴致,他不仅关注当时德国文学界的“狂飙突进”运动,也深受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学习历史和当代的进步思想,使他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上,这正是他的作品,之所以能充分代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进步和民主思想的基础所在,也是这些作品具有不屈的战斗精神和顽强的生命力的最重要原因,贝多芬的不朽也正在这里。


《穿越艺术》 漫话学习与教育借用别人的知识和智慧(2)

    我们从勃拉姆斯的《摇篮曲》、《五月之夜》、《徒劳小夜曲》等能够深切感受到他那既有德国的质朴、亲和的气质,又有浪漫的华美婉转和深情。而他另外一些作品中的晦涩、学究气、学院派的主观、内向等,又让我从小印象中就把他想成是那种在音乐学院的学习环境中泡大的人。其实,勃拉姆斯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十分贫苦,为了生计,他13岁就到酒店弹琴,15岁已经自谋生路了。好在父亲是个专业乐师,使他从小受到很好的音乐熏陶,加上他一贯刻苦勤奋,点滴积累,终成大家。勃拉姆斯怀着对祖国民间音乐的特殊感情,一生都在搜集、整理、改编民歌,而且还孜孜不倦地吸收匈牙利、奥地利、捷克等国家的音乐及吉卜赛的民间音乐。他一生写下21首匈牙利舞曲,每首曲子风格迥异,但个个都是精品,时至今日仍是音乐会上经常上演的曲目。我上学时,课间常播放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大家屡听不厌,都很痴迷,以至于我们潜意识里都以为勃拉姆斯就是匈牙利人呢,可细想想,又有哪一位真正匈牙利作曲家所作的匈牙利舞曲能比勃拉姆斯的影响更深远呢?而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和系统学习的勃拉姆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博览群书,向前人和当代人学习,向本国及其他国家的民间学习,成为了一个大音乐家、大学问家,一个具有深厚文化修养、道德高尚的人,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家声誉。1877年和1881年,他相继获得剑桥大学和布累斯劳大学名誉博士,1886年成为柏林艺术学院院士。    
    这三位音乐家生活的时代从17世纪到19世纪,整整跨越了三个世纪。尽管他们的经历各不相同,但学习精神是一致的:在专业领域中,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不仅向前人学习也向当代人学;广泛涉猎与文学艺术有关的其他学科,拓展学识,全面提高修养;重视汲取民间音乐艺术的养分;注重采集、吸收各国、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为我所用。三百年间,德国的音乐学校培养出了数以万计的毕业生,而三位音乐家之所以能从众多的音乐人中脱颖而出,我想,除了艰苦的环境造就了他们坚强的性格和顽强的生命力以外,刻苦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是他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知识不仅要通过学习来获得,还需要通过沟通、交流来更新,一个人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善于向他人请教,借用别人的智慧。这对于一般人可能还不算什么,但如果身居高位,遇到自己不懂或解决不了的问题,能做到不耻下问就不那么容易了。有的人为保持自己的威望、尊严和面子,放不下架子;有的人居高临下、自以为是;甚至有人嫉贤妒能、压制别人好的建议……可想而知,这样的结果不仅会有损大局,而且自己也会成为抱着牌位的孤家寡人,走到这一步是可悲的,也是可怜的。    
    什么样的人能做到不耻下问?胸襟开阔、豁达而又充满自信的人。而心胸狭隘、自以为是、嫉贤妒能的人是不可能向别人学习的。一个人是这样,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这样。    
    大家知道我国封建社会,有两个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达到高峰的时期,一个是汉朝一个是唐朝,而这两个朝代恰恰又是最自信、胸襟最阔达,最善于向其它民族、国家学习的时期,汉高祖刘邦曾坦言:“我之所以能成功全在于用人。”在他任用的人里面,行政管理方面的萧何,制定政策、谋略方面的张良,战略、战术方面的韩信等,都是独当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