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

第326节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第326节

小说: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愿癖玖焯∈堋

正如郑靖业算是李神策的恩人,李神策对池脩之也有提携指点的情份,又有楚椿、赵静这样高规格的人当媒人。池脩之先是有点不安地道:“这……有些仓促了吧?”继而道,“阿汝又比我家大娘年纪小,这个……真的没关系吗?我娘子那里,还没商量过呢。”

楚椿道:“你相看女婿,觉得妥当了,告辞娘子就是。”

李神策看出池脩之的犹豫,难得耐心地问:“可有不妥?”

你家孙子太受了啊!你儿子也很呆,你儿媳也很呆,你李家环境太复杂!池脩之为难地道:“乍一提出来,我有些没想明白。婚姻结两家之好固然不假,若孩子们不投脾气,岂不要失其本意?”

楚椿道:“由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门当而户对,各依礼而行,岂有过不好的呢?”

李神策深思了一下:“脾气不投?你娘子活泼你文静,也挺投的。”

池脩之有点想吐血,明摆着不好拒绝了啊!池脩之也不怎么想拒绝,受是受了一点,只要乖乖听话,也是可以的。虽然李神策有强买强卖的嫌疑,考虑到他的一惯作风,这样也算是比较礼貌的了。

斟酌着开口,池脩之也没把话说死:“须与内子商议。”

楚椿虽有些不太痛快,倒也点头:“应该的。”又失望于不能马上把事情搞定。

三人正待告辞,李神策已经决定回去请庆林大长公主出马了,郑琰却使人过来看池脩之:“郎君……”附耳过去,“周王太妃想定下咱们家大娘哩。”

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池春华从个人素质到姓氏到嫁妆到爹娘亲戚样样都很好?

周王太妃在郑琰问一句:“他们去与郎君说话了?”之后,就放下心来把自己的意思透露了出来:“男人们说他们的,咱们说咱们的。”

郑琰道:“您说。”说这话的时候,她再没想过周王太妃会提亲。

周王太妃道:“我中意春华,想为阿容求娶。”

郑琰下巴都要掉到地上了:“春华可大三岁,还有些活泼淘气。阿容才九岁,懂什么呢?他又不用躲公主!”

周王太妃道:“好女儿就要先求来,晚了就要被人抢走了。你若许了,我回去就邀庆林作媒,宜和作保,安康为证。如何?”三人皆与郑琰有亲有故。

郑琰道:“事出突然,怎么也得问问长安的意思。”

这一问,就扛上了——“李相公正央楚、赵两位提亲呢,郎君说要问一下娘子的意思。”

周王太妃也傻眼了:“怎么这样巧?”

李神策则神速地对池脩之道:“这么说,就是你娘子还没应下来?你早作决断,事情就算定了。春华聪慧,阿汝亦不算太差——差了我也不拿出来结仇。”

楚椿亦言:“池氏李氏,门当而户对,何苦结姻寒门?”

赵静道:“周王太妃家门庭孤单。”

池脩之也是被世家挑剔过的,事关女儿,却不能赌气。他一生中也许下过无数个决定,这一个无疑是到目前为止最揪心的一个。终于,池脩之点了点头:“我夫妻之本意,令女自择婿,不意今日成此危局。”

楚椿想说,那是郑靖业家的歪风,表学坏了。念及事情未办,闭了嘴巴,巴巴地等池脩之说一个允字。

池脩之的话还没问到,周王太妃杀到了,她老人家深谙“不拿到手的脑补再多、形势再好也不是自己的”的道理,亲自过来了。由于是个年纪不算小的寡妇,双方也不避讳见面,在池家前厅就碰上了面。

双方大眼瞪小眼,李神策嘴巴虽毒辣,周王太妃却有着“中老年妇女可以不讲道理”护身符。争婚不是什么好事儿,都是来结亲的,不是来结怨的,闹将出去对春华名声不好。互瞪了那么一阵儿,郑琰先对楚、赵笑道:“两位却是我家稀客,我与太妃正说话,郎君招待二位,有不周处,还请包涵。日已近午,可愿留饭?”最后一句是对双方说的。

周王太妃惦记孙子,却又不肯轻易松口,还是李神策带着人先走了。周王太妃也赶紧回家搬说客去。

留下郑琰与池脩之面面相觑,最后还是决定,请教一下郑靖业和顾益纯,听取双方的意见。

最后连庆林大长公主和杜氏也参加了讨——周王太妃原想寻庆林大长公主做说客的,不想庆林先被邀到了送家。

杜氏道:“李家规矩是大些,可是人丁兴旺,春华也还机灵,倒不难应付。”

庆林大长公主怏怏地道:“终究不如王府快意。”

杜氏道:“那府里只有周王太妃和周王妃不假,可周王妃不是个顶事儿的,郡王年纪又小,成婚也要五年之后……”

“正因如此,才说阿容好,”庆林大长公主断然道,“小三岁呢,他刚懂人事儿,春华就能嫁了,从头上掐得死死的,跑不手掌心去。且周王妃是吴家女儿,与你们家四娘有亲,这样的婆婆好处。”

郑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郡王似乎也不错。”庆林大长公主说的她还没想到,她只是觉得王府人口简单,自家环境并不复杂,春华到了李家要应付的事情太多。

杜氏恨恨地扯过女儿道:“五年之后太妃多大年纪啦?还能帮得上手吗?王府岂不是事事都要春华操心?她连生孩子的功夫都没有了!”郑琰婚事唯一的缺点,杜氏不想在外孙女身上重演。

池脩之一低头。庆林大长公主想说什么,想到郑琰当初确实艰难,而自己婚后那段时间也多得郑家照顾,也觉得萧容确实有这么个大缺点。

顾益纯道:“两家遇上了,可都不好答应呐!应了一家,另一家处就要有个说法。”

郑靖业道:“有什么说法?我外孙女又不是为他们生的,乐意不乐意的,与他们何干?”

“又说傻话,”顾益纯轻责一句,“孩子还要长久过下去呢。”

郑靖业问池脩之:“你怎么看?”

池脩之苦笑道:“说来郡王家简单,然而李相公一门也是和谐。”他在这里就不说什么门第的话了。

郑靖业道:“没长进!你与李神策家结了亲,他在朝上说什么话,你要怎么应对?”

“!!!”郑琰瞪大了眼睛,“现在朝上最大的事儿就是袭爵了,李神策神色暧昧,这个……”真不如周王太妃这样朝政上插不上嘴的,“我又恐圣人会多想啊。”

第四百三十六章 恢复得彻底一点

池脩之道:“既然是他们两家自己撞上的,情形尴尬,咱们不妨心照不宣地拖它不拖。都是聪明人,只要时日不长,还是不会声张出去的。”闺女嫁给萧十一的亲生儿子神马的,真是虐心!池脩之不太容易接受这个设定。

池春华的婚事就这样在几方心知肚明之下停顿了几个月,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周王太妃与李神策都暗中找了说客,最苦逼的是庆林大长公主,她跟两边都沾边儿,都让她帮忙说话。朝上则继续风起云涌。在正直草根的坚持与萧复礼的偏心之下,萧复礼作出了一个非常符合他名字的决定:“依旧例。”

你们不是要恢复吗?那就恢复得彻底一点,千百年来的旧例就是无子国除,这个子只能是嫡子。

由于提议人韦知勉的身份略敏感,顾氏相当坚定地站在了萧复礼一边。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就要扯到奇奇怪怪的事情上去了。逆袭不成,只好依了萧复礼。爵位降不降等,就成了重头戏。

有爵派提出:“既依旧例,旧例无降等之说。”制度都是成系统的,通过各种条件达到一个平衡。无子国除对应的就是爵位不降等,在最初是严格执行的,后来发展出了过继这种变通,就有庶子承业与之相抗衡——这是臣子,国君家则是先血缘后亲缘宗法。

正直之士也不肯退步,硬是拿国家实际情况来说话。

朝上复开始了唇枪舌箭,最坑爹的是在这个时候,又传来两件刺激人的事情。一件是萧复礼后宫之夏美人先于顾皇后有了身孕,另一件则是“大娘与李家小郎君把徐家小郎君给打了。”

确切地说,是杞国公家的孙子掐李汝,池春华把杞国公家的孙子打成个猪头。

这位被打的孙子乃是德妃的堂弟,比德妃小两个月,堂兄弟排行第六,刚从崇道堂退学回家。在郑琰与徐莹关系很好的时候,在杞国公家觉得需要与郑党、池党保持良好关系的时候,在皇太后系需要拉拢郑琰的时候,思忖再三,杞国公家把孙子给送到了崇道堂。待双方交恶,徐家恐孩子不自在,又把孩子给接了回来。

从崇道堂退学之后,也说不清楚是个什么滋味,一时觉得在家学里有仆役小厮伺候着比上学舒坦多了,一时又觉得家学没学堂有意思。又因杞国公家过得不如意,一家上下都有些怨气,一脚迈进叛逆期的少年经常从家学里逃学,四处闲晃鬼混——家里长辈正满脑门官司,也没心思管他。

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一晃二晃的,大清早跑崇道堂门口去了。还没到上课的点儿,学生也还没来齐。李汝被祖父叮嘱:“用心读书,早到晚退。”到得比寻常人早。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早起的虫子就只好被鸟吃。杞国公家里没少骂李神策,这个死宰相,背信弃义把他们家给坑惨了!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徐六一卷袖子,干起了欺负学生的勾当。李神策的家法,男孩子出行,不许带过多的奴仆,除了体力活,不许让仆役帮忙。读书也不是体力活,李汝骑了马,就带了两个小厮。徐六则里带着一帮人在京中做恶少的。

一顿乱殴,李汝方吃了不小的亏。因靠近学堂,学堂里有保安,一看情势不对,跑出来劝架——被徐六手里的折扇,打到了鼻子上:“起开!”学堂学生不多,保安还记得徐六,也不敢妄动。急忙跑进学校请示,留校的双宅住得靠后,把保安跑出一身汗。

门外徐六还在追打李汝,冷不防脑袋上被盖了一块包袱皮儿,人还没看清,就被兜头一顿暴打!脸都打肿了,扯下蒙头布,视线都模糊了。

话说,自从婚礼上发现了壮婢很好用,郑琰就在家里准备了数十女打手,池春华家学渊源,出门带着一群暴力女壮士。她到学校也早,一看有人在她家学校门前闹事儿,被打的那一个还穿着校服,欺负我家没人是吧?

池春华眼见这打人略眼熟,原来是他!挑挑眉毛,车里捞了块包袱皮儿一扔,神准地把人脑袋给罩住了,接着就是一顿暴打!打完了还不算,她还派人去找她姨父告诉去了:“有个无赖在学校门前打学生,让我给制服了!”又拉李汝做苦主,要求京兆给个说法。

吴熙头疼地发现,被打的是李神策的爱孙,打人的是杞国公家的小郎,打人打得最残暴的是他的外甥女,这一刻,吴熙想死的心都有了!你们这时候内讧个毛线啊?难道不应该精诚合作,先把世袭的事儿搞定再说吗?

池春华打完了人还不算完,“哭着喊着”告状去了。先是后一脚到学校的外公,然后是派人回家告诉她娘:“徐氏欺人太甚!肄业者心怀怨恨居然打到学校门上来了!必要入宫控诉才好!”

郑靖业没全听外孙女的话,而是拷问了保安人等,又问了吴熙,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挑挑眉毛:“去保慈宫里说一说吧。”

池春华眼珠子一转:“就是就是,皇太后家也不能随便打人啊,还打的是宰相的孙子。便是圣人,也不能随意欺辱臣子,何况外戚!”

郑琰听说她闺女跟人开片了,也急忙赶了过来,听着父亲和女儿的对话,一时无语凝噎。

池春华下手很快,没等杞国公家决定是兴师问罪还是入宫告状,先一步把徐六告到了保慈宫和大正宫。李汝身上有伤,比起徐六来那就是轻的。奈何李汝生得极好,皮肤白嫩,一打就留印儿,一看就像苦主。

萧复礼倒是想公正:“徐六郎未免鲁莽,打了人,还是要赔礼致歉的。”

徐莹却说:“怎么这般麻烦?小孩子打打闹闹,偶有不慎也是常有的,何必这样讲究?我这里倒还有两瓶子伤药,给受伤的擦一擦罢。你们无事就退下罢,国事烦忙,别在这里干耗着了。小题大做,未免太娇贵。徐莹看李家,比看郑琰还不顺眼,池春华又掺和了起来,徐莹自然偏帮——她被这两伙人坑惨了!”

“智商是硬伤。”郑琰都不忍心看下去了,“你觉得你侄子能在我闺女手下讨得了便宜啊?还袒护行凶的人!”

萧复礼非常不忍心地看了李汝一眼,又对郑琰投以抱歉的眼神,前尘旧怨,皆因他的婚事而起。郑琰在萧复礼的目光下扭了扭头,李神策一直一脸冷笑。徐莹最讨厌他了,摆手道:“此事休要再提了,你们走罢。”李汝长得可爱啊,徐莹讨厌他家大人,可一看李汝的长相,也忍不住有些怜惜。硬起心肠护着侄子之后,她也看不下去了。

敌意这么明显,萧复礼忍不住道:“娘子。”

“难不成还要锁拿问罪吗?我还没死呢!就要这样作践我娘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