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

第239节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第239节

小说: 大家认为爹太抢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说池脩之这货,本来就有萝莉控的倾向,还特别喜欢可爱的、毛茸茸的生物、非生物。这个又是他亲闺女,他有好些年没见过直系血亲了。闺女会说话了,真是普天同庆啊!太开心了!一定要让闺女学会叫爹。

却不知池小萝莉最近过得很坑爹,初为人母的郑琰看自家闺女是怎么看怎么好,女儿会叫娘了,她就迫不及待地显摆。她娘家没有小姑娘,一群男人、女人、小男孩儿齐刷刷地想逗小萝莉喊自己。小萝莉天天看着一群蠢毙了的长辈、晚辈,手里拿着各种玩具零食逗她说话,开始是很新鲜啦,越逗越烦有木有?

现在她那个蠢爹又来了!小萝莉嘴巴一撇,摆出一张哭脸来。池脩之慌了手脚,抱起女儿来:“这是怎么了呀?不舒服么?”颠着女儿,就怕她真的哭出来。

郑琰扶额,她现在可以嘲笑池脩之的不熟练了:“她这是累了,你让她自己玩一会儿就好了。”完全忘了闺女长牙的时候自己哭得像个猪头。

池脩之遗憾地看着女儿在榻上爬来爬去,吧唧,还磕桌子上了。郑琰颇有先见之明地把家里的棱角的东西能换的全换了,不能换的统统给包上了角。小丫头没磕伤,却疼得泪眼汪汪。小夫妻心疼得不得了,一齐上来哄孩子。小孩子就这样儿,你越哄,她越委屈。手忙脚乱了好一会儿,才抽抽噎噎地坐了起来,瞪着大大的眼睛,左右瞄了一下,特么果断地伸出双手冲池脩之道:“爹——”

发音标准得一塌糊涂。

池脩之心里像被春风吹过,柔软得一塌糊涂,温柔地抱起女儿:“我的亲闺女哎~”

郑琰嘲笑道:“你可真是‘孝女’了!”语气里酸酸的。

池脩之不以为意:“难道你又不是了?咱乐意。”

“美的你!要不冬天给她包成个毛团子好不好?”包自己,郑琰略有心理障碍,包闺女,这个必须有!

池脩之两眼放光,继而遗憾地道:“明、后年吧,她还小呢,绒毛会呛着她。”

“……”你要不要比我还仔细啊?“你近来依旧很忙?”

“还好,习惯了。”

“在鄢郡都没有在太府这样累。”

“那是,”池脩之小心地把女儿交给阿宣带去洗脸,“鄢郡有事,我全都能做主,太府这里,我只是个少卿。”

郑琰叹气:“只盼这场乱子早点儿过去。”

池脩之中恳地道:“难!从来像这样的战事,哪怕只是一场大仗,没个两年是过不去的,现在还有内乱。对了,师母门下是不是也有粮商?”

那还是郑琰介绍过去的呢:“放心吧,出了荣安长公主的事儿之后,我就梳理了一回,据说是没有。若是有,我第一个不饶了他们!”

池脩之伸了个懒腰:“陈美人生了?你去看过了没有?”

说到这个,郑琰不得不为徐莹的运气哀悼:“又一个皇子,徐九肚子里的那一个还没出来就先有了三个哥哥。陈美人这个,满月的时候再生也来得及。不知道陈庆成会不会改主意?”

池脩之笑道:“怎么会?国赖长君,陈庆成还没傻呢。”不明说,所有人都已经心知肚明了。等不到出头鸟,就得一起动手打倒萧令先。然后呢?这样的内忧外患,不得给全国人民一个信心吗?再说了,小男孩夭折也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得啦,我明天还是去宫里看一看吧。”

宫里陈美人生了个儿子正在坐月子,居然没一个人提给她晋升的事情。萧令先对陈美人印象尚可,也没到逮个理由就给她晋升的程度。徐莹关心自己的肚子都关心不过来,也不想自己的儿子还没出生的时候就给竞争对手添份量。徐少君就更不用说了,陈美人一晋升,就跟她平起平坐了,这种事情怎么可以发生?

没人说,没一个人说。

郑琰看到徐莹的肚子已经很大了,算一算月份,不得不担心地道:“这要是不巧,可不得在迁回去的时候生产么?却是不太方便。”

怀孕越到后边越辛苦,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上厕所的越来越频繁,睡觉也睡不好,徐莹又要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自从庆林大长公主走后,宜和大长公主接替了妹妹的工作,却也是跟妹妹一样,不肯多担事情。徐莹过得比一般孕妇还辛苦。

“这个时候,我是不能再闹了,他就是容得别人闹,也容不得我提一点儿要求。”

郑琰默,徐莹的脾气越发地古怪了,当了皇后的人,任起性来是很要命的,不但要别人的命,还会要自己的命啊!

却不知徐莹这是在担心,宫里已经有三个皇子了,她这一胎,生下来就是皇四子。年龄上已经略占劣势,虽是嫡出,可萧令先明显更喜欢徐少君的儿子,而徐少君品级既高,人还得宠。虽然与娘家闹翻了,徐梁却是实实在在杵在朝堂上做侍郎的。更何况,她还不确定这是不是儿子!

她已经在很努力地去做一个皇后了。公平地说,她的表现已经达到了历届皇后的平均水平。后宫到目前为止没有出乱子,外命妇也都颇为规矩。她既没有带头奢侈,也没有纵容浪费。可这些又有什么用?如果不生一个儿子,别人的儿子做了太子、做了皇帝,自己将如何自处?萧令先心心念念追谥生母,徐莹心惊不已。

最终,在大部队迁回京城之前,徐莹在翠微宫产下一女。郑琰得到消息赶到的时候,徐莹已经很顺利地生完了,完全没有头胎产妇那样的痛苦。顺产!放哪里都是个好消息,到徐莹这里,完全是无语。她需要一个儿子。在顺产之后,痛苦才来临。徐莹的母亲郡主萧氏也有些手足无措,幻想了千百遍,嘴上说的都是皇子,一下来了个皇女,这……大家没有心理准备。

徐莹明白地看到,萧令先的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她比萧令先还失望。

郑琰只做没看到:“很可爱的小娘子,长大了一定好看。”

徐莹声音里带着痛苦:“可惜不是个儿子。”

郑琰深觉今天来得不是时候,只好硬着头皮道:“下一个就是了。”

萧令先意识到失态,也跟着说:“正是,这孩子就叫招弟吧。”

第三百二十章 耐人寻味

唔,这也算是安慰了。萧氏笑道:“这个名字好。”徐莹对这个名字也很满意:“就叫招弟。”

郑琰嘴角一抽,池脩之要是敢给她闺女起这么个名字,她一准跟他闹翻。低头看了看一无所觉的小婴儿,打破了这三个人诡异的高兴:“快要返京了,娘子还在月子里,也不能把产妇扔在翠微宫里,这也凄凉了。那这一路要怎么办呢?”

自从郑琰向徐莹提出了返京的问题,徐莹就跟萧氏商议过了,这时候徐莹便道:“我自然是带着孩子跟圣人一起回去的。”

萧氏道:“车子盖得严实些也就行了,一路上道儿也平坦,并不很颠簸。”

萧令先这才意识到,他老婆是产妇,来回折腾对身体不好,处理这样的事情他也没有经验,更兼徐莹说:“宫里不能没人主事。”只得满怀歉疚地向徐莹道辛苦。

徐莹有气无力地道:“这是应该的。”

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宫里依旧喜气洋洋地庆祝小公主的降生。依旧准备着回大正宫之后给小公主庆祝满月。

唯有皇后系有些愁眉不展,宜和大长公主很够意思地安慰徐莹:“我也是先生了女儿再生了儿子,娘子还年轻着呢,有什么好愁的?运气再坏,难道还能比我坏了?”

萧氏考虑得更深一点,严肃地告诫女儿:“牛牛你还是要一如概往地关心。”

运气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却每每表现在人一生中的经历之中。比如郑琰,就是除了偶尔自己吓唬吓唬自己,其实生活挺顺溜的一个人。再比如郑靖业,一路杀到最高层,跟开了金手指似的。又比如萧令先,每每自己安慰安慰自己,其实越来越一个人。

与郑氏父女一比,萧令先这个杯具简直就能成倒霉蛋里的典范了。大臣不跟他一心,身边紧跟着的唯有一梁横,也很难说是不是利用他的权势满足私欲的打算占了上风,利用就利用吧,还跟他傲娇,一点也不配合。把荣安长公主这个凶残的女人给得罪了个死!

这种一眼就能看到的坏事就不必多言了,还有一些事情,看起来是好事,弄到他头上,又成了件坏事。

家里添丁进口是好事吧?陈美人又给他生了个儿子,多子多福?孩子妈你要怎么办啊?人家给你生儿子了,你有什么奖励没有?没有奖励,陈氏心中做何想,就很耐人寻味了。

老婆生孩子是好事吧?徐莹偏偏生了个闺女。正妻无子。

这还不打紧,回到大正宫里,徐少君在儿子满周岁后没几天,又被诊出再次怀孕。

于是,萧令先长子生母出身卑微,正妻数年无子,次子生母出身较好,本人却非嫡非长。三子生母出身最好,可惜本人排行靠后,生母又不幸不是正妻。这事儿放哪个皇帝那里,都要好好安排一下,何况是萧令先这个脑子不太够用的?

萧令先却没有觉出这其中的不对劲来,在他看来,徐莹对庶子也关心,很有正妻范儿,人又年轻,生出儿子来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就算生不出来,二郎也日渐肥壮,他也不是后继无人。一连三个儿子了,虽比不上他爹,比起史上许多的皇帝来,也算及格了。何况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儿子。

在最初的失望过后,他又欢喜地迎接嫡长女的诞生了。

接着,萧令先觉得自己的好运来了。继清剿乱民首战失利之后,宗室军的领军也许是年高也许是被亲戚拖了后腿,不幸战死。但是,就是在这一战,一个强人横空出事,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这个人就是萧正乾。

当时情势危急,是他挺身而出,带着一队人马稳住了阵脚,杀退了残敌还抢回了亲戚的尸首。至此,方显出他平日与士兵多接触,打好基本功的益处来了。他带的一支队伍,临阵不乱,遇乱不慌。还能进行反击,还打赢了。赢了之后,萧正乾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出了安民告示,接着,又劝降,同时进行了甄选,识别了真降与假降,迅速地平定了叛乱。

萧正乾此人,大好青年一枚,事事依礼而行,本人还颇具才干。本来以为他只是有些文采,上了战阵却颇有大将之风,一圈儿蹓跶下来,居然是个风度翩翩的儒将。要形象有形象,要气质有气质,要出身有出身,要能耐有能耐。

如今还有了功劳!

萧正乾是个很君子的好人,难得还不显虚伪,更妙在颇有担当,又有一颗仁心。这样的一个人,任谁也挑不出毛病来,想不让他升官都要昧着良心才行。昧良心还不顶用,他爹萧菉也不是吃素的,此人是一点亏都不肯吃,有什么好事都想揽到自己家里。辈份奇高,跟江阴大长公主是平辈,寻常人都要卖他一个面子。

萧令先大喜过望,终于来了个小概率!

连梁横也从焦头烂额里解脱了出来,一笑得瑟地恭喜萧令先:“圣上得人矣!”

却不知,萧正乾是道催命符,这道催命符还是萧令先自己画出来的。

秋高气爽,避暑的人们回到了京中。

京中也不见有什么大变化,花草树木未见枯萎,秋菊还开了。除了物价上涨了一些,小民的日子还是得照过。对一等的富贵人家来说,些许上涨不过九牛一毛,影响不到生活。贫苦的人苦日子过得惯了,实在过不在下还有投到权贵门下做奴婢这条路可走。受影响最大的却是原本的一些小康人家,原本过得尚算富足,现在却要更加精简地过日子,略有不适啊略有不适。

总的来说,看起来是一片平和,丝毫不见什么外有边患内有民乱的迹象来。更因有皇后生下了公主这样的好事,还隐隐透出几分喜气来。接着,民乱渐次有了平定的迹象,京中就更加欢腾了。

不管是哪一个势力当政,都不希望自己治下的首都一片人心惶惶的模样。不要讨厌“维稳”这个词,换了你在台上,也会这样做,差别只在于能力与手段,是解决问题还是饮鸠解渴而已。至少,一个和平安定的首都,能够起到稳定民心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看到的人不会跟着慌乱,不至于惊惶失措地带来本不会发生的恶劣后果。

徐莹的女儿要满月了,郑琰知道她失望于这不是一个儿子,也不往她那里多凑。徐莹毕竟初为人母,在最初的失望过去之后,对这个不在期望之中到来的女儿也还是尽心的。再不期望,自己的女儿也要比别人的儿子强三分。只不过,她近来越发喜欢与生母萧氏见面,郑琰也就趁机退后一步——她自己家里还有忙不完的事情呢。

先是,庆林大长公主一家要回来了,郑琰要忧心忡忡地准备迎接远行归来的师父师母一家——顾益纯病了。

人生七十古来稀,顾益纯明年三月正好要做七十大寿。在他这个年纪上,哪怕一直身体健康,如此长途奔波也是一件劳心费力的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