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重返大隋 >

第237节

重返大隋-第237节

小说: 重返大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谣言止于智者!”杨坚轻笑,“更何况,我这不过是欲擒故纵,为的就是要引出那些幕后煽动之人。”杨坚虽然老了,可却依然老练,京中谣言一起,他就立即已经知道这件事情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杨坚没有第一时间去问责那些传言者,是因为他知道关键其实是那些幕后的煽动者。这就是杨坚的厉害之处,从不为表象所迷惑,直指事情本质。

    “我绝不许有人如此污蔑皇家,至尊查出谁是幕后煽动之人了吗?”

    谁是幕后煽动者?皇后啊,以前你是多么的聪慧之人,若是从前只怕你早就已经看出这件事情幕后的本质了。杨坚心里暗自叹息,事情其实并不复杂,谣言一起,杨坚就立即派人秘密调查,虽然表面上没动声色,可实际上很快他就已经查到了想要知道的消息了。最初散布谣言者,是几个地痞游侠儿,而这些人的背后却是一个汉王府的管事。顺藤摸瓜,杨坚很快就已经弄明白了前因后果,事情果因最小的儿子阿客而起,是他派人暗地里收买那些闲汉地痞到处传播须弥的谣言。当然,也顺带发现了一些意外的结果,除了汉王府那边的人外,京师还另有一些势力在暗地里推波助澜,其中甚至还有东宫的人。

    “这次的事情我已经查明,主要是老五胡闹,另外老大家的云氏也有推波助澜。”

    “这事怎么跟阿客有关?”独孤皇后有些不愿意相信,杨谅是她最小的儿子,因此一直留在京师,直到去年才出京就藩。而杨林是她的嫡长孙,自己的幼子和长孙之间,就算关系不太亲密,可起码也不应当这般僵硬啊。何况,他们之间以前又不认识,怎么会起冲突?她倒是更愿意相信这件事情是大儿子的那个妾云氏搞的鬼,当初那个狐狸精勾搭了太子,使得太子和太子妃元氏不睦,甚至后来云氏还蛊惑太子一起谋害毒杀了元氏。现在元氏的儿子重回京师,这云氏肯定是最难安的。“我看肯定是云氏女做的,当初就谋害了元氏,现在又想要谋害须弥。”她越想越是如此,毕竟就算不提当年云氏和太子毒害须弥生母太子妃之事,现在须弥一回京,那就有可能成为皇家嫡长孙,如此一来,对云氏威胁最大,她生的庶出长子,可就立即从太子的继承人变成什么都不是的庶子了,也就只能是个郡王而已。

    杨坚却不为这么想,他想的更深,也知道的更清楚。五儿子在京的时候,承欢膝下,确实很得他喜欢。可是外出就藩这近两年来的表现,却让一直暗中关注的杨坚极其失望。空得了偌大的北齐旧地,关东五十二州,可到现在都还没有真正掌控并州总管府,今年的东征高句丽,更是表现让人极其失望。兵败不说,最后却还没有半点承担责任的勇气,只知道一味的推卸责任。这次他闹这一次,原因他也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竟然是因为派人去怀荒向杨林强行索要一座酒坊不得,而背后使出这样的阴招,真真是狗肉上不得台面,阿斗扶不起。不管他也知道皇后对这个儿子的喜欢,因此也没有跟她细说。

    “云氏确实越来越不像话了。”杨坚对于太子妾云氏也是印象十分不好,这个出身于贱籍工匠之女的云氏,除了长的狐媚动人外,没有半点值得称赞的地方,出身卑微,心机歹毒,甚至生的四个儿子,也没有教养好一个。这方面,比起老二家的萧氏真是天差地别。晋王妃萧氏出身后梁皇室本身就是公主,而且贤淑温柔,和二儿子也是相敬如宾,把晋王府的后院打理的非常和谐,特别是为晋王生养了两个儿子,一个个都还教养的十分听话懂事,不论是河南王杨昭还是豫章王杨暕,都极得他和皇后喜欢。

    独孤氏不耐烦道:“这个心黑肠烂的贱婢云氏,当初她敢毒杀元氏,现在又敢造须弥的谣,越来越无胆无天。若由着她这样,等须弥入京后,说不得又要遭她毒手。至尊,让我直接派人去东宫赐她一杯金屑酒好了。”

    “此非明智之举!”杨坚叹了口气,“须弥即将进京,这个时候你杀了云氏,那以后让须弥如何与见地伐相处,又如何与云氏四子做兄弟?”

    “那你倒是说说看,我们该怎么做?”独孤皇质问。

    “什么也不用做,由他们去说去,谣言止于智者,过不多久自然烟消云散。只要等须弥入京后,让须弥认祖归宗,到处再授官封王,又还有谁敢再传播谣言呢?”杨坚对皇后道,不过有一件事情他并没有告诉皇后的是,他先前已经直接派了两拔人分别去见太子和汉王,向他们宣读自己的口谕,让他们收敛。(未完待续。。)



第284章 同盟

    曙光洒在房间厚厚的窗帘上时,易风就已经醒了。

    前天易风就已经到了洛阳,杨广前脚离开,他后脚就到。为了避嫌,易风没有马上离开洛阳,而是一呆就是三天。

    洛阳城里迎接杨广的人还没有散去,又来了更多的人,大多都是来拜见易风的。其中,有许多河南的地方豪族以及豪商巨贾,都是因为如今怀荒商贸利益的巨大慕名而来。洛阳地方官府还有许多大族都邀请易风上门做客,不过易风最后选择了入住元文都府上。

    元文都是洛阳元氏家族的当家人,其祖上是北魏宗室,汝阴灵王拓跋天赐的玄孙,元修义的曾孙,安昌平王元均的孙子,安昌郡公元则之子。易风一到洛阳,元文都立即带着洛阳元氏家族举族来迎,之所以如此,原因就是元文都是易风的舅父。已故太子妃元氏的父亲元孝矩,和元文都的父亲元则是亲兄弟,元氏是元文都的从妹,因此易风是元文都的从外甥。元氏家族自魏后,一部份继续留在洛阳,一部份则迁往长安。元孝矩四兄弟,老大元则这一支长房就是留在洛阳,其余三支迁往长安。做为北魏宗室,后来又是站到北周宇文泰一边,隋建立前后,又正确的选择站到了杨坚这一边,因此这一支元氏家族可谓是富贵不断,荣宠不衰。元孝矩兄弟四人皆封公,元孝矩女儿更嫁给了杨坚嫡长子,后来成为太子妃。若不是后来元氏省亲路上车祸。孩子没了,元家当在本朝富贵更炽。

    后来太子和太子妃不和,元家跟东宫的关系自然也不好。虽然还有天子这边的信任,但终究不如开始。等到元妃突然暴毙宫中,后来元孝矩、元则兄弟等纷纷年老及逝世,元家地位更见下降。今年,突然传出当年太子妃的孩子没死,并且出现的消息时,元家上下着实震惊了许久。等事情渐清。易风如同耀眼新星般升起时,元氏家族上下都高兴莫名,激动万分。就在前不久。天子和皇后突然降临京师元氏府第,让整个元氏家族都激动万分,有种时来运转的感觉。

    而就在天子降临京师元氏府第不久,元氏家族子弟也纷纷获得了天子赏赐以及加官。本来在京师中担任太府少卿的元文都。就被天子亲自新授尚书左丞一职。相比起太府少卿一职。尚书左丞不仅仅是正四品的官职,而且这还是尚书左仆射的佐贰官,真正的权势之职,中枢要员。

    元文都接到这个诏书后,马上就清楚了这突然升此要职的原因。这都是因为外甥杨林的原因,若非外甥重回帝室,元氏的没落是不可避免的,更不可能突然之间。重振家族门楣。

    易风对于元氏这门母族亲戚并没什么特别感情,说不上反感也没有特别喜欢。毕竟。他自己并不是真正的杨林,就算披着元妃之子的身份,可也与元家没太多感情。不过他对于元氏对他的这份热情倒也理解,在这个时代,母族舅家这样的关系,那是极重要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要是自己荣耀了,能够带显这些亲戚,一起发达。要是你惹出了大祸,亲戚们也是逃不掉的。律法中最严酷的株连罪,母族那边也是占了一份的,想撇都撇不开的。再说了,元家渐渐没落,如今易风的出现,却让元氏重新成了皇亲国戚,得了这么大份好处元家岂有不高兴,岂有对易风不亲切之理。

    一番认识后,易风对于元氏家族如今的地位倒也有了很直观的认识。虽然说如今的元家不如二十年前时那般煊赫一时,也却也并非真的就没落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元氏家族依然是关陇贵族中那些汉化鲜卑胡人中的大族高门,特别是元氏是北魏宗室一支,与其它北魏宗室的分支,依然是有着盘根错节的关系,再加上早年联姻结下的关系,元氏家族的潜力依然十分庞大。能够得到元氏家族的支持,对于易风目前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

    隋唐时的洛阳,是天下的中心,世界的名都。到达洛阳之前,易风也一直在想象中洛阳会是如何的繁华模样。

    只是真的身处于洛阳城之中时,易风才发现并不如想象中的那样。

    在元文都的带领下易风仔细的逛了逛洛阳城,最后满是失望。

    此时虽然已经是隋立国十八年,但洛阳城却并非都城,连陪都都不是。洛阳做为隋东都,得等到将来杨广即位之后,才会开始营建东都洛阳城。花费无数人力物力,又有匠作大师宇文恺的设计,最终的隋唐洛阳才成型。现在的洛阳,实际上属于北魏洛阳城。始建于西周初年,一直用到了如今,前后已经延续使用了近一千六百年时间。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数朝先后以此做为国都,都城史长达五百余年。

    这座北魏洛阳城的占地面积甚至超过了东汉洛阳城,和后来的隋唐长安城以及隋唐洛阳城的规模,甚至还超过了明清北京城的规模,据说是世界历史上面积最大的都城。

    北魏太和十九年,也就是约一百年前,孝文帝迁都洛阳,对汉魏故洛阳城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和扩建,到宣武帝时终于建成规模宏宠大的北魏洛阳城。

    但这座宠大的洛阳城并没有存续多久,迁都洛阳后不到四十年,东魏迁都邺城,拆毁了洛阳宫殿。而在六十年前的东、西魏邙山大战中,这座北魏洛阳城更是化为废墟。

    这座曾经规模宏大,人口多达六十余万的都城,到了此时,最不复当年繁华。元文都提起洛阳曾经的繁华时,也是不胜唏嘘。当年北魏分为东西两魏。都城也就变成了东魏迁都邺城,而西魏建都长安。到北周代西魏,隋代北周。以关中为本位的这几朝,更是把天下中心立于关中。

    不过易风知道,当年不论是北魏从平城迁都洛阳,还是东魏迁都邺城,西魏建都长安,其实都有着特定时期的特别原因。每当动乱之时,都城一隅。都更容易防守,汉时的关中本位,以及西魏、北周、隋等先后定都关中。都是因为如此。当时天下动荡,或分裂,或诸侯势强,朝廷只能依拖于一隅。不管是东魏的邺城还是西魏北周隋的长安。都是如此。但现在大隋结束天下四百年混乱。一统天下也已经近二十年,太下太平,承平日久。关中人口也越来越多,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管理万里江山也不如从前只统治半壁江山时那么方便了。

    历史上后来杨广营建东都,也并非全是好大喜功,而是出于长远和全面的考虑的。后来的李唐,也继续经营东都洛阳。

    不过比起当初东魏迁都邺城。以及后来的邙山大战对洛阳的毁灭性破坏,大隋建立后。天下一统,中原休养生息十几年,洛阳也依然恢复了几分元气。

    “洛阳十万人家!”元文都有些感叹的道。洛阳在北魏最繁盛的时候拥有六十万人口,而现在洛阳城中只有十万人口了。当初宇文泰等在关中建立西魏时,长安不过是个几万人的小城,而现在长安却拥有四十余万人口的大都城。反倒是曾经繁华的洛阳,几十年后,已经只剩下了十万人口。

    不过易风倒是仍然对洛阳城的十万人口十分赞叹,在这个时代,一座城能拥有十万人口,而不包括城郊乡村的人口,这个数量已经相当了得了。易风甚至可以说,洛阳城依然能算的上是眼下大隋的第二大城市,就算是江南的扬州城还有河东的太原城以及河北的幽州城,全都无法拥有如此重多的人口。

    而且洛阳又处于天下的中心,黄河边上,易风对于洛阳城可是相当看好的。

    “我在怀荒有一家银行,做的是存款、贷款还有抵押、保管、异地取款、汇款等多项生意,我觉得洛阳不错,想在洛阳建立一家分行。不知道舅父可愿意参一股?”易风对一早就来喝茶聊天的元文都道。银行的诸多个业务都是很赚钱的,当然易风准备在洛阳开分行,并不仅仅是为了钱。就如同现在他邀请元文都参一股一样,易风的打算还是让更多的人加入到他这边来,哪怕一开始只是一起做点生意一起发点财,可只要以后这生意做大了,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