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永宁-第1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二十多岁而已。
可是在送走了高阳公主之后没多久,她便一阵阵地心悸,脑海里不时地闪现出李治颓然倒地的景象,及至李治回来之时,她也隐隐从李治周身气场中发现了几缕代表着不祥的灰黑光环。从心而论,永宁并不喜欢这种模糊预见的天赋,明知道有危险,却没有办法规避的感觉实在是差极了
即使李治看起来像是有所触动,可是永宁却并没有能够放松下来,因为她心里很清楚,危险并没有过去。孩子们中的毒,已经被孙思邈设法解去,只是长时间的持续高烧,到底让他们有些虚弱,即使是孙思邈这样的高人,也没有能力让他们立时便活蹦乱跳的,怎么也得好生将养三两个月,才能痊愈。
不过只要毒素已清,那么将养身体什么的,实在也算不得什么大事,永宁每天虽然多数的时候都是留在配殿之中照看李琮、沁华和李钰,可是她心里时时惦记着的,却依旧是李治。
李琮和沁华年纪大些,多少也能明白了这次他们生病的事并不单纯,每天看见永宁轻蹙着眉头的样子虽然心里也跟着操心,却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永宁,只是安静地或躺或坐,兄妹俩悄悄地说话、游戏,并不去打扰永宁深思。可是李钰那么大点的一个孩子,却是半点不通人事的,时不时地号啕大哭,或是尖叫着发脾气,总之不是永宁抱着就不行,只要睁开眼,就要呆在永宁怀中,很是折腾了永宁一番。
日子一天一天平淡地过去,李治的各种举措也缓和了下来,任永宁怎么观察,都发现大唐处于一个极和谐的状态之下。于是,她那种莫名的心悸虽然还是时有发生,但是她人却渐渐地放松了下来。
卢夫人的身体状况在房永安回到长安后,有所好转。李敦继承韩王爵位之事,还算顺利,虽然其间侧妃所出的庶长子惹出了一些事端出来,但是李敦毕竟占着嫡子的名分,其母又是出自房家,背后又与永宁这个宠妃牵着关系,所以王府署官们倒是一多半都站在了李敦这边。虽然李韩王病重之时,对几个庶子和他那几个放在心上的庶妃多有安排,可是最后到底还是李敦占了大头儿,母子同心倒是把韩王府收拾得滴水不露。
本来房玄龄去逝之时房永安便是要赶回长安的,可是谁承想却偏偏得了场重病,没能成行。不过,她身体好了些,能赶路了,便还是一路急行地回来了。
房永安这次回来,一个是担心卢夫人,另一个却是有心想在皇帝这里探探风声,看看能不能让李敦回长安长住。他们母子这些年来的安生日子,几乎都是在长安过的,比起潞州那个地方,长安这边倒更像是个家,而且只看着先韩王这一辈子过的憋屈日子,他们母子也是没心再跟朝廷较劲,反正头上顶着王爵,有产有业,衣食无忧,也实在不必非靠着那块封地提心掉胆的过日子,如果可以设法回长安定居,倒是比在潞州更自在些……
永宁与房永安却真是多年未见了,曾经好容易培养出来的那点姐妹之情,如今却也只剩下了客套,生疏的让人难以理解。永宁一直都知道,房永安对她似乎有什么心结在,可是这么些年来,她却也没能问出个究竟,但是她对于房永安到底还是关心的,知道了他们母子的想法之后,便应承了下来,答应替他们去探探李治的口风。
其实这口风根本就不必探,永宁很清楚,李治对于此事必定是乐见其成的。只是事缓则圆,就算是真做如是想,事情也只能一点点地来,一步步地办,才能得到最佳效果。于是李敦上疏,李治批复,李敦再上疏,李治再批复……如此往复了三四趟,李敦回长安的事终归是定了下来。
房永安此次回长安,并没有住在韩王府,而是直接住在了房府,一则在房玄龄牌位前守孝,二则却是存了开解照顾卢夫人的心思。房玄龄此时也算是看明白了,她年少早嫁,与下面的弟妹并不是很亲近,如今房玄龄已经不在了,若是卢夫人再有个三长两短的,房家这边他们母子日后若想再借力,怕也是不易了。
或许是同病相连,又或许是看到长女的境遇更为凄凉几分,卢夫人倒还真是又多打起了几分精神,身体也缓慢地恢复了起来。只是虽然身体渐好,也毕竟不比常人,进宫却是多有不便的,于是房永安几次进宫,卢夫人都是拜托了高阳公主,或是由杜氏陪同,在这种情况之下,倒还真是缓和了永宁和房永安姐妹之间的尴尬气氛。
等到李敦处置好潞州的事务,举家搬回长安的时候,李琮、沁华和李钰三人的身体也都康复如初了,只是永宁到底是心有余悸,再不肯让李琮单住,又重新搬回到了永宁的身边,将紫宸殿的偏殿出来做为他的居所,沁华和李钰也被永宁强制性地分开,虽然并不禁止他们姐弟玩在一处,可是却也是各有各的居所,再不许沁华任性地挤在李钰的住处。
经此一病,沁华倒是懂事了许多,对于永安的告诫和安排,都不曾反对,反倒是上心地与永宁学起了管束身边宫人的方法,对身边的庶务也上心了许多,就连李琮和李钰身边的事,她也是时时地留心着,倒让李治和永宁安慰了许多。
李敦的妻子出身很普通,这门亲事却是当初房玄龄替他定下后,又求了李世民下旨赐婚的,所以虽然母显,但是这位新上任的韩王妃在诸蕃王妃中倒还是有几分体面的。永宁见过一次之后,便明白了房玄龄当初替李敦选了这样一个妻子的用意,母族不显,不会为帝王忌讳,而且因为是高嫁,便也只能以夫为尊,对房永安这个婆婆自然也更是恭敬有加……
李治很满意李敦的知情识趣,也有意抬高他,所以永宁这边几次设宴,房永安婆媳都是座上宾不说,而且永宁还话里话外地对着韩王妃夸了又夸,又貌似无意地转述了几句李治称赞李敦的话,倒是让许多人私下里琢磨出了许多。
房遗直的嫡长子房俨,本来因为要为祖父守孝的缘故,打算三年后再参加科举,可是李治却是装出了一副一时兴起的样子,特旨让他这科便下场历练一回,只说是少年人多些经验总是好的,便是不中,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谁知房俨倒也争气,过五关斩六将,硬是经、策全通,中了进士科的甲第
李治都没想到房俨能考出这样的成绩出来。他当时之所以会给房俨这样的方便,也不过是想从房家再拎出来一个能借力的,房遗直眼看着他是掰不动了,房遗爱那里又有许多事是靠不上的,至于房遗则,只一座致知书院便已经忙得他四脚朝天了,数来数去也就剩个房俨或可一试……他原先还只是想着房俨能挂个榜尾就行,谁知房俨却给了他这么大的一个惊喜。
永宁却担心是阅卷的考官给了房俨人情分,要是这样把孩子给捧了上去,怕是将来难免有跌下来的时候,于是明示、暗示地催着李治调了房俨和前几名的试卷阅看,这一看永宁才算是放心了。虽然限于年纪阅历,房俨看问题的角度还有很大的限制,思考的方向却是能把握的住的,从这方面看,把这孩子放进官场,倒也可行。
李治本是歪打正着,这会儿却表现的得意洋洋的,一副慧眼识英才的样子,得意之下竟是赏了房俨一个正九品的书吏之职,亲自带在身边教导。
这皇帝身边的书吏,简单来说干的就是秘书的活儿,要说起来还真是个锻炼人的好地方,尤其是皇帝身边配备的是一整个的秘书团,平时人员的基本配置在二十人左右,各自分摊一部分事务,半年轮换一回,在这儿干上五年再出去,放到六部做个侍郎是绝对能拿得下来的。
永宁对于李治的这个安排倒还算满意,只是忧心房俨于人际关系上拿捏不稳,不仅让人带话回房家提醒了几回,更是在房俨入职前特意让他进宫见了一面,将她收集好的如今“秘书团”成员的来历、性情等内容都交待了一遍,又嘱咐了他一些为人处事之道,才放他离开。
第二六八章相看
永宁和房遗直等人都在担心着未及弱冠的房俨,能不能在李治身边那个人精堆儿里站稳脚跟的时候,卢夫人和杜氏却在操心着房俨的亲事。
再有一年房玄龄的孝期便要过去了,孝期一过,房家第一件事自然是房遗则那桩拖了又拖的婚事,可是房俨如今年纪也不小了,房遗则娶妻之后,自然便轮到了房俨。虽然如今并不好定下婚事,却并不妨碍她们在某些场合里相看姑娘。
或许是天底下所有当母亲、当祖母的通病,不管是杜氏,还是卢夫人,留意的几个女孩子都是那种高门大户出身,背景一个比一个复杂……房遗直虽然能告诫杜氏,可是对上卢夫人却也只有擦汗退散的份,于是,跟这两位解说房家下一任宗妇入选准则的任务,便被他极不负责任地推给了永宁。
其实房遗直还是小看了卢夫人,卢夫人会有这样的举动,却也只是还没有习惯身边没了房玄龄把关的缘故。以往的时候,虽然在外人看来房家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卢夫人一个人说了算的,但是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卢夫人遍地撒网,然后最后做决定的人却是房玄龄。
替嫡长孙选正妻,卢夫人也只是按着旧着的习惯,凭着自己的喜好在相看,每次回到家后才发现,原来再也没人会被她气得脸红脖子粗的,还要无奈地替她下决定、收拾残局了……房遗直只是敏感地察觉了他一提及相看之事,卢夫人的心情便会立刻恶劣起来,却没去深究细想其间的根由,才被难在了这里。
永宁却是从卢夫人细说这些事情的时候,从她眼中的那点怀念、留恋多少猜出了些,于是很果断地将卢夫人提出的几个人选都给否定了,还很大气地将此事包办了下来,让卢夫人和杜氏都不要再插手,才算是将事情描补了过去。
杜氏对于这样的结果自然是满意的。虽然她也知道,这样任由永宁做主,多半选中的不会是她想像中的那种对儿子前程能有助力的妻族,可是永宁插手,便也等于是皇帝插手,能得了圣心,岂不是比妻族更有利吗?还省得日后有人在背后非议房俨,真正的一举数得
房遗直看了永宁让人捎给他的信,才明白了卢夫人的心结,于是在卢夫人面前倒也渐渐地改变了作风。他态度强硬了,卢夫人反倒是正常了,而且整个人都像是放松了下来一般,和缓了许多。
永宁虽是大包大揽地将事情揽了下来,可是对于该给房俨选一个什么样的妻子,她却还真是没个正经主意。一连为难了好几天,手上收集的闺秀名单也有一尺长了,她也是左看不妥当,右看不合适,总之就没一个能让她看得上眼,当得起房家未来宗妇的女子。
李治本来还想着,由着永宁自己做主,等她选好了人,他只管下旨赐婚就是,但是等他一连几天都对着永宁那张悬疑难决的苦瓜脸后,也只能长叹了一声,把那份长长的名单接了过来。
“阿房呀,你这还只是在挑侄媳妇儿而已,便已经为难成这样,若是等到再过几年,轮到五郎的时候,你得为难成什么样呀?”李治一边审阅着名单,一边笑话永宁。
他虽然不知道名单上那些姑娘的容貌性情,可是对着她们背景描述的文字,能看到的东西却是比永宁多些的,等他挑选一轮之后,名单上的人已经少了一多半了,能留下来的,自然都是从背景而言极适合、也足够担得起房家嫡长媳身份的人。
再往后,那就真的是永宁的活儿了。借着各种各样的名义,邀请了各家女眷进宫,然后从容貌、性情,甚至是其母的风范等等方面去考量、观察之后,她才相中了一个姑娘。
那姑娘姓陈,是正经的书香世家出身,其祖与房玄龄倒还有着一份同窗之谊,其父也是科举出身,如今在史馆,修国史,官职不显,只是个小小的起居郎,可是风评却佳,与房遗直也有三分交情。
房遗直对他们一家也是赞不绝口,知道永宁相中了他家的千金,喜不自持,若非顾忌着房玄龄的孝期未过,怕是当下就要下聘了。杜氏却心中多少有些失落,虽然她多少都猜到了房俨妻子出身不会太贵重,可是也没想到永宁居然会替儿子挑了八品小官家的嫡女,只是房遗直对这门婚事表现的极为热衷,倒是让她没敢再多言。
房遗直这边一表态,永宁便暗自松了口气。这位陈家小姐容貌只算中上,并不出众,可是那副沉稳大气的性子,却极得永宁心意,而且家教出众,外柔内刚,配上如今少年得志、锋芒显露的房俨,倒是极合适的。不过“好女不愁嫁”,他们这边是相看好了,但是人家姑娘家里却是一点准备都没有的,若是这一眼没看好,人家另订了亲事,那可就麻烦了。
但是房家这边却是不好出面说些什么的,明示、暗示都不合适,最后还得永宁帮衬。她趁着又邀了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