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闲女当嫁 作者:艳娇兰(起点vip2013-04-02完结,种田) >

第104节

闲女当嫁 作者:艳娇兰(起点vip2013-04-02完结,种田)-第10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黎氏知道阿胶和人参养荣丸的贵重,也不敢想郁小闲会这样大手笔孝敬她,立刻从身上拿了五十两的银票给郁小闲带着买药。郁小闲接了银子,说到:“婶婶放心,我一定找商队,给婶婶拿最实在的价钱,再带一些上等货给婶婶试着给别家的夫人太太用,婶婶给她们什么价钱,是婶婶说了算,也许那些人能孝敬婶婶一二。”

    黄黎氏是个很精明的人,她意识到了郁小闲的意思,于是会心一笑,这种孝敬,她还是受得起的。

    到了举人家的大门,黄黎氏下了车之后,坚持要用自家的马车送郁小闲回竹山,郁小闲谦让了一番,还是接受了。她让马车去了一趟钱庄,把三百贯的铜钱票据兑换了两百贯现钱,再让黄家的车夫驾车回山里,这一趟是很体面的,所有拦路的狗腿子都对着马车毕恭毕敬地迎送。到了地方,郁小闲丢出一贯钱打赏车夫,家里的家奴便七手八脚地把大筐的铜钱抬上了山。

    郁小闲看看天色,估摸着梅管家也该回来了,她喊上老姜头的车子,送她去了李四子家。她要把李四子做出的灵芝盆景,还有一些小东西都取来。现在身上的本钱基本是够了,明天去一趟宣城,后日就正式开始跑商路,许多事情要准备打点,事情不是一般的多。

    李四子自从郁小闲把这个大号灵芝送来之后,足足是干了两天两夜没有怎么合眼,还真是打造了一个一平方尺的石头盆景,取名福寿献瑞。一个寿星老头捧着寿桃,带着一只小鹿,小鹿嘴里叼着那支灵芝,其余的山石和祥云都是大理石雕琢而成,花草就是用染色的布壳僵化而成。整个盆景看上去就十分顺眼,郁小闲决定试着卖出一百两银子的高价。

    徐香草也没闲着,她带着李家的女人和孩子做出了几十串熏香的佛珠和十来把梳子,要是太太能让她和四子早点去治病,她就是再辛苦也没什么要紧的。

    郁小闲得了这些宝贝,趁着太阳落山赶紧回了家,这时候梅管家也回来了,带回来了好些工具。郁小闲把得来的铜钱和两百两银子叫到梅管家手中,说到:“那些借来的金子还没有换银子吧,你把这些银两先用着,拿金子给我当本钱。不然实在是太招人注意了。”

    梅管家也是这样想的,他赶紧把那些金锭子还给了郁小闲,郁小闲把这些收好,又开始指挥着家奴们做准备了,明天所有东西必须在午时前运到丁家镇的杨家客栈,杨家就是两位柳嫂子的娘家人,这次跑商,他们也要郁小闲带货。

66宽心

   当天晚上,山城是一片繁忙,所有东西都要打包运出山叟次日靠着柳家人的帮助,郁小闲手底下的人把预备贩卖的所有东西都陆续运到了丁家镇的杨家客栈,那些东西估摸要装五车才能成行。三车是药材,一车是精选的山珍,还有一车是李四子等人做出来的工艺品。

    按照郁小闲的安排,梅管家已经在县城要开发的土地附近租下了一处农家小院,这是留给锦娘等人居住的。山里的上寨也是多年没有修缮,郁小闲打算这次重新翻修一番,加盖一层。那些工人过来之后,原先的盖竹棚子住的法子可不行,山里太冷了。

    竹舍要腾出来雇工住,梅管家等人就住上寨,那间祠堂也要改建在二楼,郁小闲要单独在南坡的密道口处盖自己的居所。所有值钱的东西,郁小闲会提前藏在密道里,其余的就由着梅管家安排。

    郁小闲一早就去确认宣城的车马情况,七辆车,加上自己家,大罗小罗各赶一辆车,九辆车也算是一个不小的阵容。金世莱那边到底有几辆车马,郁小闲决定落实一下,她很想金世莱在短途跑商的路上有所长,将来可以依靠他,打通山里和芜湖之间的商路。

    郁小闲如约出现在金斗观,已经和刘家大小子守了两天道观的姚先生看见观主出现了,赶紧带着妻儿来拜谢。郁小闲已经不在意自己帮助过多少人了,在这个时代帮助别人就等于帮助自己,生产力低下的时代,没有人力的储备,很多事都做不来。

    郁小闲仔细打量了一下姚夫人,是一个极为干瘦的女人,虽说现在四十岁还不到,可郁小闲觉得她头花白的头发,看上去像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妇人。大约是因为自己的丈夫遭难,生活困顿地连女儿的婚事都保不住这个女人显得格外内疚,心情郁闷,加上什么好吃的都留给孩子,连累地自己成了小老太婆。

    郁小闲再打量那两个女孩子,那个和自己同年的女孩,长相还算周正,只是眼睛里完全没有少女的光耀,凄然地如同一个怨妇。那个十二岁的虽然长得单薄,可眼睛里还有少女的稚气。家里唯一的男孩确实一脸喜气,也许是大人把所有的压力都背在了身上保留了这个孩子的童真。

    姚家母女到了道观就忙起针线活了,郁小闲对着初次见面的人不好说什么,她让母女三人拿来了她们做的衣服被褥,手工针脚都是不错,特别是那个大些的女孩姚红玉,手艺和锦娘不相上下。郁小闲觉得救人命,不如救人心,于是她分别和姚家的几个人谈话。

    郁小闲对姚夫人说到:“往日的苦难已经是过去了,你何苦为难自己,弄得人如此苍老。你看现在你们一家在我们这里吃穿不愁,每年还有五两银子的进项。以你们母女的手艺,我拿些针线活给你家做家里就多了一份收入,将来也能存些钱置办嫁妆,再帮女孩子们寻到合适的人家。过几年,女孩们出阁去了,你们一家三口住着,存下的钱能买些田产,这根基和家底就慢慢有了。照这么下去,日子会越来越好。你就放宽心过活吧。”

    姚夫人听郁小闲这么说眉头倒是舒展开了她对着郁小闲就想下跪,郁小闲赶紧拉住了她又小声说到:“姚先生还不满四十岁,虽然跟错了大老爷惹到了些官非,不过,我看他那个人是个有后福的人,将来肯定能出头的。你那儿子也是福相,你将来的福气是打了包票的。要是你不爱惜身子,孩子没拉扯大了就走了,姚先生再娶一房,你这个没成年的儿子就遭殃了。就算你熬到等到他们能让你享福的时候,你的身体垮了,将来的好日子还是会便宜别的女人。所以相通了,你从此就是要放宽心过日子,吃饱睡好,莫要苛待自己了。养好身子,等着儿子给你赚凤冠霞帔。”

    这些话真正打到姚夫人心里了,给两个女儿攒点嫁妆,不过一两年的事情,将来她们都是男方的人,吃苦享福都是各人的命。可她的男孩子还要很多年才能长成,做娘的看见他成家立业才能闭上眼。再说了,哪个女人愿意熬完辛苦,让别的女人坐享其成。

    姚夫人咬着牙说到:“仙姑说的很对,我以后想到这些也要放宽些心,好好过日子。我这一年间就像老了二十岁,现在就有人当我是老爷的娘了。要是我还是这样,日子好了,老爷说不定就要往家里领一个狐狸精。男人没有几个好东西,要是曹老爷不是败了,陈老板早把他家的丫鬟抬进我们家了。”

    郁小闲见姚夫人听进去了她的话,就安慰姚夫人说到:“姚夫人请放心,要是你家老爷敢在我观里起这个念头,我就赶他出去,不让其他人家收留他。还有一个事和你商量一下,红玉小姐的针线活不错,我打算雇她去别处做事,你看合适吗?她可以每一件绣品都赚到一份工钱,也可以被包工。以她的手艺,一个月除了吃喝,我再给一贯钱的零花。那处地方大都是女眷,不会影响她的名声。”

    姚家夫人听到这么说,很高兴,对郁小闲说到:“那感情好,不如我家的小女儿也跟着去,有三百文给她就行。我在观里做些针线,也不会吃闲饭,就是我家小儿也可以帮助做些小事。”

    郁小闲答应了,姚夫人跟两个女孩子说了,她们也是愿意的。郁小闲看了看姚家的两个女儿,说到:“你们收拾一下东西,明天就跟着我离开,等到过年的时候,我送你们回家见父母,年后要是你们愿意去那位施主家干活,每个月让你们回家一趟。现在你们父母的手头紧,听说你们秋冬的衣服被褥也不是很够,我就连你们爹和你们两个干活到年底的工钱都先发了,一共给九贯钱吧,等一会儿就拿给你爹去。”

    姚红玉低着头,淡淡地说到:“谢谢观主,我这一生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嫁给一个锄地的农夫,还不如剪了头发当姑子强。要是观主可怜我,就收了我,我做些手工,帮着家里过了这一关,就一心跟着仙姑修行。”

    郁小闲看了看这个满心幽怨的少女,说到:“人生在世哪里有不苦的,农夫走卒就没有好人?能让你心甘情愿地和他过一生。

    你平日里没有读过书,不知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人的命数是可以改的。你先去做工,报了父母恩,再跟我说出家的事情。世上的苦都没吃过多少的人,祖师爷是不让他修行的。”

    郁小闲觉得姚红玉这姑娘就是从小没吃过苦,骤然遭了难,才变得如此,这样的人就是要让她知道一下世上的艰辛是如何的,她就知道此时的困苦是多么单纯的困苦。郁小闲想,等把她送去了锦娘那边,她要让锦娘狠狠修理她一番,让她彻底断了她悲观厌世,瞧不起劳动人民的心态。郁小闲如今是家财万贯的太太,依然是每天劳作不止,要是像她那样思维,现在黄家人不是死了,就是讨饭去了。改变命运的人,永远要有挑战命运的心。

    姚红玉对郁小闲的高见是不能理解,还好她的小妹是个老实的,大胆地看着郁小闲说到:“观主,我也不想将来嫁给种田的人,你帮我好不好,你教我什么,我就学什么。”

    郁小闲摸摸她的头发,对她说到:“种田的人有什么不好,不种有粮食,我们大家吃什么。种田做买卖的人里面有不少好男儿,一生就娶一个老婆,一家人快快乐乐过日子。那些读书做官的人,不是娶小,就是沾花惹草,一辈子只娶一个的你们见过几个。即便是做女人,也要学着能干,学会留住男人的心,学会没有男人也一样过活,不然这辈子也不会真正幸福。你们现在也许不懂,等出去做了事,就能明白这些道理。”

    两个女孩都不做声了,郁小闲让她们去准备行装了,自己单独有和姚先生谈了谈。姚先生做人,应酬的功夫是有的,郁小闲让他当账房,管理观产是没有问题。郁小闲同时也给了他机会结交财主和一些有权势的人,有一天机遇也会因此而来,到时候郁小闲也不会挡着姚先生的前途。姚先生是师爷出生,被郁小闲一点就透,他表示一定会做好这份差事,还可以让附近的孩子跟着他学写字认字,也是一件积德的事情。

    郁小闲在宣城县城的钱庄开了一个金斗观的户头,要求但凡有香客捐了一两银子以上的香火钱,就必须存在钱庄里,支用银子要账房和香头同时到场,超过十两要经过郁小闲。所有进出账目公诸于众,要是被人揭发,哪怕就是贪污了一文钱,郁小闲都不会放过他。如此一来,金斗观就不用郁小闲超太多的心。

67金郁商队

    在金斗观里耽搁了一个时辰,老李的车也正在宣城跟着刘洪生办事,幸好姚先生找了另外一辆骡子车,送郁小闲去了县城的西街。金世莱昏天黑地地忙了两天半,看着刘洪生把他金家的地盘当成了招工所,就有种说不出话来的感觉。什么时候仙姑的势力变得这么大了,他金世莱居然成了仙姑的手下,连生意都让仙姑瓜分了一块出去。可他也没吃亏呀,那个店中店确实是生意兴隆,可他酒肆的收入也因此上升了不少,说起来是双赢。

    刘洪生是个不忘本的人,他认真执行着郁小闲的安排,才两天功夫就收揽了一百五十多号人,有六十多个是他村子里的穷弟兄。他可是和这些远亲近邻说好了,仙姑是个实在的人,过去干活,就要好好干,用心干,要是被仙姑收下长期做事,将来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是肯定的。刘洪生一家的经历就算活广告,刘家村里的人都在羡慕刘洪生家的好运气,才二十天的功夫,刘洪生全家都穿上了新衣服,住上了好房子,管着一大摊子事情。人要是走起运来,是黄土都要变成金。

    刘洪生看见自己的主子过来了,赶紧搬了凳子,在老婆那边端来了热茶和一叠子杂菜饼孝敬。郁小闲确实有点饿了,她吃着杂菜饼,喝着热茶,听刘洪生报告。现在一共收了一百五十三人,其中男壮丁一百二十人,壮年妇人三十名,都是男壮丁的老婆,孩童三人,都在九岁以上,还都是男孩子。

    郁小闲对刘洪生的工作比较满意,然后又说到:“找人的事办得不错,那些骡子车又如何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