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历史小说] 大唐盗帅 作者:盗帅二代(起点vip2012.5.15完结)-第37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反正异味、瘙痒、湿疹、溃烂,四个步骤以中其二,余下两个不检查也不打紧。
于是乎,辩机悲剧了。
一个好端端的处男,让一个庸医诊断成了花柳病。
辩机激动的拉着方亦清的手,带着哭腔道:“大夫,求求你……救救我吧……”辩机对于花柳病没有什么研究,大夫说是也就是了。他一个和尚,若是被传出有了花柳病,那还有谁会相信他的无辜,尤其是在发生了纳言这件事情以后。
他情绪激动,猛摇着头,突然斗笠从他的头上滑落,掉在了地上。
辩机是个和尚光头,而斗笠的主人却不是,辩机的头也不大,自然两不相配,斗笠戴在头上松的很,很容易就滑下脑袋。
辩机注意着并不碍事,但他情绪激动,那里顾得了那么多,斗笠从他头上落下,露出了一头亮晶晶的脑袋,头上显眼的九个戒疤,表示这辩机的真实身份。
方亦清神色一呆,想起这几日闹得沸沸扬扬的yin僧,贪僧事件,眼中闪过一丝鄙夷,细细一看,忽然惊呼出声来,“辩机大师?”
辩机未免身份败露,特地选择远离弘福寺、会昌寺的城西偏远之处。长安城规模雄伟,是现在西安城面积的十倍,汉长安城的二点五倍、北魏洛阳城的一点二倍、大都的一点七倍、明南京城的一点九倍、明清北京城的一点四倍,是古代规模最大的都会。城南、城西相隔近十公里,在长安城里的居民,便是有人一辈子也没有逛过整个长安城的都大有人在。彼此相隔太远,原以为只要来到城西,便可避免遇到熟人。
他却料不到,方亦清原来便是住在会昌寺附近的,只因师傅驾鹤西去,他是所有徒弟最没出息的一个,不好意思与一干师兄弟争饭吃,一个人来到了城西。他在会昌寺附近当学徒的时候,曾经远远的见过辩机几面。他记性不错,一下子就认出来了。
辩机面如死灰,他好名重名,并不甘心就这样被逐出长安这个花花世界,经过反复思量,已经将当前的情况,视为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机会。如今长安有道高僧,几乎被一网打尽,在名气上能够胜他的以找不出几人。
现在的他固然是臭名远扬,但却是唯一一个无罪释放的人。只要利用这点,大做文章,未必就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毕竟在法律上他只是一个受害者。
他现在的情况就如一个无辜的人,到一个大盗家里作客,大盗用抢来的金钱热情的款待他一样。他确实享受了这些肮脏钱,但本人与这些肮脏钱无关。只要跨过这道坎,他相信自己能够凭借着一张嘴,重振声威。
但如今他却悲剧的得了花柳病,此事传开,纵然他有苏秦、张仪的口才,也不能将死的说成活的呀。
眼看自己即将身败名裂,辩机心中突的横生杀机,将眼前的人杀了,那就神不知,鬼不觉了。
他那死灰般的脸,突然转为苍白,连他自己也为这个突如其来的想法吓了一跳,不敢再想下去。
方亦清并不信佛,他穷得自己都险些养不起,也没有余钱去接济神佛,心底鄙夷辩机这个道貌岸然的yin和尚,却也没有什么怨念,生搬硬套的从医书上抄下花柳病的医治药方。
辩机将身上的钱全数给了方亦清,让他好好的提自己保守秘密。
方亦清掂量着手上的碎银子,见钱眼开一口答应下来。跑这一趟,可比他几个月的收入还多。
方亦清兴匆匆的走着,在大堂遇到了李凡,乐呵呵得道:“李兄弟,遇到一个有钱的主,赚了一笔,晚上来我家喝酒,让你嫂子给你做几个下酒菜。”
李凡眼中一亮,一口应了下来。
傍晚。
方亦清、李凡聚在一处,你一杯,我一杯的大吃大喝着,方亦清的妻子甄氏在一旁伺候,不住的给李凡夹菜,让他以后遇到这事,多多关照一下自家丈夫。
李凡看着一桌的好菜好奇的问了一句:“方哥,那个农民样的穷家伙,真的是只肥羊?”
方亦清酒喝多了,随口道:“哪里是穷家伙,那是一个大人物。”
李凡是个跑堂的,最喜欢收集小道消息,这一听按捺不住,拉着他追问缘由。
方亦清道:“这个不好说,我答应人家了……”
李凡脸露不悦。
甄氏见了生怕得罪了李凡,以后就没人拉生意了,忙踹了丈夫一脚道:“李兄弟又不是外人,隐瞒什么?”
方亦清起先有些犹豫,但听老婆怎么说了,也低笑着将辩机的事情说了出来。
李凡、甄氏认真的听着。
于是乎,第二日,辩机得花柳病的消息以神速传扬开来。
辩机如老鼠一般躲着,欲哭无泪的悲愤大叫:“我是处男……我冤枉,我无辜……”
第十一章写不来,直说嘛
第十一章写不来,直说嘛
约束佛教的条款因为得到了李世民这位皇帝的重视,在第一时间颁布下去。各地州府,纷纷展开了对于佛教的管理。
历史上的灭佛行动,引起了天下所有佛信徒的不满,他们虽然不敢掀起什么风浪,但却能使一个王朝离心离德。而杜荷总结的这些条规条款,却让天下的佛信徒支持。
只因佛家讲究超然,超脱一切生死。虽然释迦摩尼说上天下地,唯我独尊,表示人人都是世界的主宰,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但那些轮回因果的理念,神乎其神,给人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灵寄托。
这一点是道教不具备的,也因如此,便是道教在如何发展,也比不及佛教这个外来教派。
在大多佛信徒眼中,高僧都是超然的,他们有着无上的佛法,有着无与伦比的禅心,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就如达摩一样,是能够面壁九年,不吃不喝的主。
面对这种高僧,杜荷所提的那些条件,根本就不算什么了。
佛信徒还是很支持的,不过在云云僧人中,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佛家为了广收门徒,打着普渡众生的旗号,表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只要有悔悟之心,任何错都可以原谅。这种荒谬的思想,早已成为了那些好吃懒做的地痞流氓的福音。
当和尚多好,不用纳税,有饭吃,出入自由,可以打着和尚的旗号,行遍天下。想要成家立业了,一句还俗,就能摆脱身份,这种好事,哪里去找。
而杜荷的约束佛教的条款无疑给他们带了一个孙悟空的紧箍咒,任凭孙猴子在如何的神通广大,也奈何不得手无缚鸡之力的唐玄奘。
在律法面前,一个个和尚强行还俗。
对着这野蛮的做法,天下的百姓信佛的信徒,却没有一个有持有反对意见。
不会佛法、吃不了苦、受不了累、做不到四大皆空的人,又有什么资格当和尚?
政策实行了一个半月,初步统计,被强行还俗的僧人高达二十万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壮男。
需知这天下方定不足二十年,正是百废待兴,正是需要劳动力的时候,二十万的劳动力在后世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经过隋末大动乱的唐朝,那是一笔无比巨大的财富。
从这几日李世民脸上带着的笑容,即可看出。
这位大唐帝国的皇帝,心底是如何的高兴。
有如此成果,满朝文武都意料不到,不明所以。
其实这正是歪打正着,佛教繁衍与五代达摩,盛行于隋唐。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在采取各种政治措施的同时,提倡佛教,把佛教作为重要的工具。
他即位之后,诏令在全国范围恢复佛教:“听任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而京师及并州、相州、洛州等诸大都邑之处,并官写一切经,置于寺内,而又别写藏于秘阁。”一条命令致使天下之人从风而靡,竞相景慕。民间佛经,多于儒家六经数十百倍。
史书记载,杨坚在位二十年间,共度僧尼二十三万人,立寺三千七百九十二所,写经四十六藏,一十三万二千八十六卷,治故经三千八百五十三部,造像十万六千五百六十座。
杨广在历史上以暴君著称,但为了掩盖他凶残暴逆的真实面目,也对佛教采取扶持利用的态度。佛教也是万金油,屈服于王权,得到了杨广的器重。
杨广晚年横征暴敛,散发高丽,强修运河,致使引发隋末动荡。那时人口流失极其严重,百姓为了躲避徭役战祸,纷纷出逃,他们有的藏于深山,有的干脆当了和尚,以和尚的身份避难。前不久,大唐清点黑户,从山林中请出了那些为了躲避避徭役战祸的百姓,却忽视了那些藏于佛教的百姓。
如今这一搜查,尽得二十万劳动力。
大唐如今缺的正式劳动力,在各地府衙的安排下,二十万劳动力先后分配到自己的岗位上,利用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之余,给唐朝带来财富。
这日,偷得浮生半日闲。
李世民找来了同样空闲的杜荷,与他一起研究书法。
当然这“研究”不过是李世民好面子的举动,说白了就是请教。
李世民是一个全才皇帝,他不像刘邦、朱元璋一样,平民出身,浑身都是草莽之气。他有着极高的文化修养,是那种琴棋书画、骑马射箭,领兵治国,样样精通的贵族公子。他兴趣广泛,最爱的便是书法,尤喜行书与杜体字,闲来无事,都会练上几笔,充实一下生活。
杜体字融合了颜真卿与苏轼两大书法家的精髓,又有杜荷个人的风格,非常难写,但李世民却是当世少有的能够写好杜体字的人物,已得笔法三味。最近他在抄写一本汉朝流传下来的古籍时,遇到了一个生僻字,笔画很多,非常难写,怎么写也写不好。自知功底不够,便想到了杜荷。
李世民好面子,想要向杜荷请教,但开不了口,灵机一动,就随便找了一个借口,以研究书法为由,不动声色的让杜荷指点他一二。
“爱婿啊,朕今日随意翻了翻《战国策》,对于这本书,你可有看法……”李世民若有所指的问道。
杜荷顿了顿,答道:“是纵横学的名著吧,记得是汉朝的刘向编写的,有三十三篇,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原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刘向校录群书时在皇家藏书中发现了六种记录纵横家的写本,但是内容混乱,文字残缺。于是刘向按照国别编订了《战国策》。这本部是我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最完整的著作,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记载的都是战国时期七国的风云变幻,合纵连横,战争绵延,政权更迭,有谋士献策、智士论辩等等事例,非常的有研读价值。”
他整理了脑中的些许资料,一一道来。
杜荷有今日,与长乐的督促分不开的。
长乐以身作则,每日鸡鸣时,起床读书。杜荷作为丈夫,自然不好意思偷懒,跟着起身。这种情况已经两年多了,两年时光,足以让他阅书千卷,累积了丰富的知识学问,能够在这一刻与李世民对答如流。
《战国策》确实是一部奇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著名的寓言就有“画蛇添足”、“亡羊补牢”、“狡兔三窟”、“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这些寓言包含了军事、政治、生活等等,有着极高的研读价值。
这些年,杜荷也翻了几遍,记忆犹新。
“嗯”李世民满意的点着头道:“那朕在考考你,《战国策。燕策二》里说的是什么?”
“呃……”杜荷傻眼了,《战国策》三十三篇,共分东周、西周、秦、赵、魏、燕、韩、齐等国,一篇一策,哪记得那么多,更何况杜荷读书,只求甚解,从不死记硬背,哪里记得下来,自能道:“小婿愚昧,记不住了……”
李世民洋洋得意得道:“那朕给你提个醒,《燕策二》有段记载,‘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
杜荷经此一点,恍然道:“说的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讲的是当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劝谏赵惠王,让他审时度势,纵观战国风云,权衡利弊得失,三思而行。面对雄心勃勃意欲伐燕的赵惠王,苏代不是直陈赵国攻打燕国的是非对错,而是婉转的让赵惠王自己认识到错了。正是纵横家所具备的最高超的语言艺术。”
李世民眼睛一横道:“这经典的例证,你都不记得,该罚,该罚,朕罚你抄写这一段三遍,不得有误……”鹬蚌相争的鹬字,正是李世民怎么写也写不好的一个字。
杜荷眨了眨眼睛,苦着脸心道:“我……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没法子,天大地大,皇帝老子最大,杜荷被罚的一头雾水,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抄写。而李世民则闲庭信步的来到杜荷的身后,瞪大着眼睛,当杜荷写到“鹬”字的时候,看的格外仔细。
书法不但讲究笔法,还要讲究整体的结构,比如说“一”字与“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