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第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这一命题的提出,吹响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在正确分析我国国情、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基础上,作出了
中国目前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论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三大制定和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作了比较系统的概括,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初步形成。
1992年初,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南方谈话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姓
资
姓
社
等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中国经济和改革开放从此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南方谈话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的基本路线,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要解放思想、勇于探索,以
三个有利于
为标准,大胆地进行试验;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抓住机会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他深刻指出: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南方谈话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思想理论准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党的十四大深刻阐述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历史意义,从九个方面作了全面系统的概括: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社会主义建设外部条件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政治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建设战略步骤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在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依靠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创造性构想。至此,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体系。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进一步的概括和论述,正式将其定名为
邓小平理论
,并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载入党章。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意义的理论成果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三十年》章节:解读 收集:东风书城(24。43。3。33)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面对十年
文化大革命
造成的危难局面,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彻底否定以
阶级斗争为纲
的错误理论和实践,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吹响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阔步前进。
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启示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这是推进改革开放的先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精辟阐述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中央和地方,汉族与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与非,中国和外国等十个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正确处理的指导原则。
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我国发生的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全称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也常被称为
十年动乱
或
十年浩劫
。
文化大革命
是我党历史上
左
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受到极大削弱,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残酷迫害,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1976年10月,以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为首的
四人帮
集团被粉碎,
文化大革命
结束。
拨乱反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我们党纠正
文化大革命
的混乱和错误,正本清源,使党和国家的工作走上正轨的一项工作,包括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拨乱反正,妥善地解决了党内和人民内部矛盾,极大地调动了积极因素,促进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人民公社
1958年后,我国农村建立起的集体所有的社会主义经济组织,同时又是政社合一的农村基层政权。人民公社初期片面追求
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上万户的人民公社,规模越大越好。所谓公,就是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有制越纯越好。后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
一大二公
的错误,建立了公社、大队、生产队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
的人民公社新体制。实践证明,人民公社不能发挥农民的积极性,也不适合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983年10月,全国开始撤社建乡,人民公社被废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指我国农村实行的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生产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包括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联产到劳等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个人劳动与收入直接挂钩,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1999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为
家庭承包经营
。
乡镇企业
中国乡村和小城镇兴办的、非全民所有制的、从事商品生产或经营的经济实体。乡镇企业由社队企业演变而来。社队企业兴起于人民公社建立初期,1984年后统一改称为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经营灵活,适应性强,能容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有效形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特区
指一个主权国家和地区,在其管辖范围内专门划出一块区域,实行减免关税等特殊优惠政策,提供安全、良好、可靠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解决劳动就业,以达到促进本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主要包括自由港、自由贸易区、过境区、出口加工区、科技工业园、自由边境区等。
三资
企业
指在我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方独资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它们是经我国有关部门批准,遵守我国有关法律规定,由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国外或境外投资方与我国投资方共同经营或独立经营,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改革开放以来,
三资
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扩大出口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的6次政府机构改革
1982年,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从100个缩减为61个;
1988年,第二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部委由45个减为41个,第一次提出
转变政府职能是机构改革的关键
;
1993年,第三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从原有的86个减少到59个;
1998年,第四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除办公厅外由原来的40个减少到29个;
2003年,第五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28个;
2008年,第六次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组成部门减为27个。这次机构改革的关键是实行大部制。
小康和小康社会
小康,是指我国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生活殷实、社会稳定的理想社会生活的描述,是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一个生活发展阶段。小康社会,是建立在小康生活基础上的社会状况。邓小平用小康和小康社会,描绘了我国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后的社会发展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本国或地区范围内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本国或地区公民在国内外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等于国内生产总值加上从国外获得的劳务报酬、投资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和利息等)。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重要指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