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宫生还传之七)酷吏(出书版) 作者:盘丝-第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年纪不大,过了这个秋天,也才二十四岁,还不到一个人一生的一半,却着实有些怕了。
怕会再度失去,更怕自己还会再有所期盼。
孙潜是个有分寸的人,即使是追求,也不会做令人困扰的事,他亲近,却不粘人,充满着让程盼儿动心的真诚。
正因为如此,她才会对孙潜此时的追求如此困扰。
明明早在得知他失去记忆之后,便打定了主意要将他当成路人,明明在他找上门来求助时,便决定了与他当朋友,甚至……当知己,哪知不知不觉间,这人再次用那无害的外表撒下不着痕迹的情网。
程盼儿自觉自己是个警觉性极高的人,却总是对这个人提不起防心。孙潜对她而言就像是春季的梅雨,总让人以为它吹不动你、淋不湿你,以为就是走在雨里也无妨,恍然回过神来,才发觉衣服湿透大半。
这个男人该说是……细雨润无声?
若是没有那句话,程盼儿可能会再次被他蚕食鲸吞,可孙潜无心的一句话,却正如一盆冰水兜头将她浇醒。
像她这样的人……还能求什么?
求到最后,又能留下什么?
以一个女人的身分来看,她年纪太大,以一个官员的身分来看,她恶名昭彰。讲一句难听的话,她一点也不认为孙家能够接受她。
她不知道孙潜为何还没成亲?他明明就是孙家长子,家中对他的期望颇深,会希望他早日留下嫡孙,也是理所当然之事,更何况他早已不是两人初识时的弱冠少年,成亲是迟早的事。
程盼儿早已不再是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十七岁少女,这些年的经历迫使她更加成熟,却也更加现实,更加明白所谓门当户对的意义。
可若是孙潜早已与另一名女子成亲,甚至连孩子都有了,她是不是就能够解脱?或者说,她是否真能眼睁睁看着他与另一名女子相亲相爱?
程盼儿不知道。
她向来是个果决的人,一旦决定了,就一路冲到底,可这个人却成了她这一生中唯一的迷惘。
长达两个月的秋狩终于到了尽头,程盼儿心不在焉地坐在自己的席位上,用手紧了紧宽松的衣袍。
过了这夜,明日便要回京了。程盼儿心想着,心口有丝丝空荡。
秋季日夜温差大,空旷的地方尤其如此,宴席到了子夜,寒意更深。程盼儿有些禁受不住这样的温差,原本就没多少血色的脸庞不只是白,甚至还带上几分青气,三分不像人,七分倒像鬼。
在程盼儿席边伺酒的是一名有了些年岁的宫女,这宫女品级低,生得也普通,才会被分派来这里。宫女原先就对要来女官席上伺酒有些不满,手脚便有些怠慢,见程盼儿心不在焉又脸色骇人,更是心升厌恶,索性偷起了懒,不晓得跑到哪儿开小差去了。
程盼儿冻得受不了了,也顾不上大夫的医嘱,就想喝点薄酒暖身,一回
头,才发觉身旁无人。无奈地自己伸手去拿炉里的酒壶,却没料到炉子无人看守,早已烧得过头,指尖才一触到握把,便烫得抽回手。
她摊开直觉握紧的掌,苍白指尖上一点艳红。
那天地苍茫间的一树红梅与你特别肖似,如果得空……
程盼儿像在躲避什么似的紧握住手,甚至以左掌包覆住右拳,指尖的那点热度却如星火燎原直烧入心口。
炙炎般,灼得人不由得心慌。
失神间,是一阵再熟悉不过的锣鼓声唤回了程盼儿的神智,转头往远处台上看去,方才吐火迭罗汉的杂耍已然结束,不知何时换了个戏班。
席间的位置是照品级排列,程盼儿官小,离舞台也就远了,除了几个小小人影,其实看不见什么,可她唱了那么多年的戏,就是一双耳朵听了前奏,也能准确分辨现在唱的是哪出戏。
心,渐渐沉静下来。
即便在大多数人心里仍旧轻看伶人,对程盼儿而言,唱戏仍是她最熟悉且安心的存在。
她曾在那样的锣鼓喧嚣中成长、入眠,乃至攀上巅峰,京戏对她来说就如同亲人一般熟悉而亲切。
台上演的该是「锁麟囊」吧?
程盼儿听出戏码后,心中暗道。这出戏讲的是善有善报的故事,此刻拿出来登台,倒也算不功不过,只是没想到锦文帝的爱好居然如此软柔?
她好奇地往中央正对着舞台的位置看去。
那里架了个高台,上面铺满了御用的黄缎,中间坐着的身影却略显臃肿,自然不可能是锦文帝。虽然那里也是远得看不清人影,但程盼儿却知道上面是谁。
之前便听说太上皇也带了几位太妃一起参加秋狩,只是从没见他们出现在猎场上,想来是嫌骑猎太过血腥,另寻乐子去了,况且,能代替锦文帝坐在那个位置上的人,自然只有太上皇。
太上皇左右各坐着一名身着华丽宫装的女子,三人并未做出什么破格之事,但仍看得出举止间透露着亲近。
程盼儿眼神极利,便是隔着这么远也能看出两女身材苗条,身段窈窕,有少女的灵巧,亦有少妇的风韵,年岁大致二十上下,至多不超过二十五岁,想来应是目前最受宠的容太妃与华太妃。
据说太上皇的个性较为……咳咳……平和,「锁麟囊」这戏码若是锦文帝来看,确实软柔了,但若是给这三人看,倒是适合不过。程盼儿在心中暗忖。
收回心神,台上已经唱过一段,程盼儿不再分心,拉长了耳朵,细细捕捉那绕到自个儿跟前时,已经变得细碎的乐声。
人总是对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事物感到安心与亲近,程盼儿自然也不例外。
她是天生合该生在舞台上的人,听着听着,眼神便透露了向往。
多么想要再次踏上那舞台,多么想要再次拉开嗓子唱戏,可这些都再也办不到了……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真说出去,怕是没人信。对程盼儿而言,做戏子可比做官快乐得多,所以跟一些一旦飞黄腾达,便想与过去彻底切割的人不同,程盼儿从不曾想要隐瞒自己曾经是个戏子的事实。
她不偷不抢,凭着苦学而来的本领吃饭,有什么可羞愧的?
此时开不了口,心里哼哼倒也一解。
这「锁麟囊」的故事内容是一贫一富两名新娘在破庙里躲雨,富千金听见贫女哭泣,遂命人去问,得知贫女出嫁无嫁妆,一时心怜,便交代下人将一支锁麟囊送给贫女,且交代不可告知对方自己名姓。
多年过去,富千金落难,成为别人的家仆,一日意外看见锁麟囊,不禁泪如雨下,原来此间女主人便是当年的贫女,两人相认后认作姊妹,结局欢喜。只听得戏台上身着婚服,扮相美丽的伶人正唱着:
耳听得悲声惨心中如捣,
同遇人为什么这样缘啕?
莫不是夫郎丑难谐女貌,
莫不是强婚配鸦占鸾巢……
伶人扮相美丽,嗓音更是清脆无比,花腔耍得一个花巧漂亮,将一个知书达礼、悲天悯人的千金小姐演得唯妙唯肖。
饶是这码戏已是看过多次,程盼儿仍是看得专心。戏班大都是行走班子,若不是有人为了祭典、过寿等等请来戏班,想看就只能凭运气。
程盼儿在外地当县令时,倒是听过几次,回到京城后,却还是第一次听到,想来是与看戏的方式有关。
行走班子都是露天搭台表演,看客随意找个板凳什么的坐在空地上,一地瓜子壳是常有的事。京城里的人非富即贵,自是不肯做这等有失身分的事,因此看戏一般被归类为较为民间的活动。
一戏终了,程盼儿还在细细品味,突听得一个男音道:「程大人不也能唱两句吗?不如让她唱上一段助兴。」
程盼儿抬起头,见身前不少人回头望她,霎时觉得自己像是好生走在街上,无端被泼了一身洗脚水。
再往前,隔着几个人的孙潜也正回头望她。今日众人皆依序而坐,他不方便靠过来,此时已经急得涨红了脸。
程盼儿虽然曾为伶人,如今好歹也已经是个官,居然要她当众献唱以资娱乐,这不是摆明了折辱她吗?
孙潜满满的维护之情写在脸上,程盼儿就怕他做出什么殿前失仪之事,一个极为凌厉的眼神扫去,张口无声地说了句「不可」。
太上皇与身旁一名妃子交谈了两句,又说了些什么,一名小太监立即传来口喻让她上前。
程盼儿又做了个手势让孙潜少安勿躁,起身绕过众多官员,几乎是每往前走几步,品级便大上一些,直到来到太上皇面前,她恭恭敬敬行了礼。
「微臣程盼儿参见太上皇万岁万万岁,两位太妃千岁千千岁。」
「程爱卿平身。」
「谢万岁。」
「朕听曾爱卿说你会唱戏?你不如就给众人唱上一段吧。」太上皇道。程盼儿一面想着太上皇还真是……嗯,与传闻名实相符,一面悄悄偏过头,望了那名曾大人一眼。
程盼儿自认记性不错,也肯定自己并不认识那位曾大人,为何那人要针对自己呢?
程盼儿再天真,也不认为这位曾大人的提议没有人指使,怕是有人想借着太上皇的手打她的脸。
太上皇长年不管事,镇日镇夜尽是与妃子们厮混在一处……
程盼儿略一细想,心中便有了计较,拱了手,尽可能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道:「启禀陛下,非微臣不肯为,而是办不到,微臣早已倒嗓,怕是唱不了大戏。」
能够吹动太上皇的,莫过于枕头风,而后宫之中唯|与自己有交集的,便是当今最受宠的宠妃之一,容太妃袭非然。
程盼儿知道袭非然虽然表面上没说什么,其实对于当年屈居自己之下,只得了个探花,非常不满,觉得输给自己脸面无光,没想到都已经这么多年过去,她居然还念念不忘,只是……
她程盼儿人微言轻,甚无重要之处,看不惯了,要往死里整也没什么,锦文帝才不在意,但那是台面之下的事啊!
程盼儿心中暗道:袭非然,你讽剌我是戏子,表面上是当众打我的脸,可我程盼儿再怎么不堪,也是锦文帝当众钦点的,锦文帝这个人最是好面子不过!你这么做,锦文帝心里会怎么想?陛下她会认为你在讽刺她睁眼瞎,最好的例子就是高世昌那群人暗地里整治她,锦文帝没说半句话,联名上疏的女官最后却没半个吱声,就知道揭锦文帝的脸面是多么不智。
太上皇显然也没心细到去顾忌女皇的脸面,大手一挥道:「程爱卿唱两句便是。」
程盼儿在心中冷嘲热讽,表面上却是恭恭顺顺地道:「微臣恭敬不如从命,只是微臣多年不曾唱曲,过去所唱之戏文早已生疏,不如就唱两句『锁麟囊』可好?」
「准奏。」
「曾大人既然对下官的歌声如此好奇,不如让下官站近一些,好让曾大人听得清楚。」程盼儿眉眼含笑,神态友善,缓步走到那名曾大人三步前。
程盼儿很清楚该做出什么样的表情,才能让自己看来温和无害,可若是熟悉她的人在此,绝对不会这么认为。
说到底,程盼儿这个人还是极傲气的,不可能当众被赏了巴掌还不反击,她没傻到去招惹皇室之人,可要给这个让人当枪使的傻鸟一巴掌还是办得到。
在出仕为官之前,她的确曾是一名伶人,这点众人皆知,只是这么多年来,她不曾开口唱过一句,是以在场根本没有人知道她原是非常少见的「坤生」,而且她擅唱须生,拿手剧码是「包公怒鲗铡陈世美」。
程盼儿气一吸,开口便是:
怜贫济困是人道,
哪有个袖手旁观在壁上瞧!
她刻意用上了包公斥问陈世美的唱腔,生生将这两句闺门旦的戏词唱得铿锵有力,正气凛然。
她平时说话声音与一般女人无异,只是略略低一些,谁也没想到她一开口唱戏时,会是如此浑厚有力的男音。若说刚才唱千金的伶人声音是黄莺啼唱,那她这两句便如铁帛金戈。
幼时学戏,师父曾说她的嗓子浑厚洪亮,不带半点雌音,指着她的鼻子告诉她,她是万中备一的「祖师爷赏饭」,让她务必认真学习。
诚然她的嗓子倒了,没有全盛时期透亮,那充满爆发力的音色仍有惊天怒
雷之威,骇人的魄力足以轰得在场之人都震上一震,旁的不说,那被怒雷正面直击的曾大人脸色都白了,若非原就坐在座上,怕不是要摔倒。
原本热络的宴席似被瞬间冻住,倏地静了下来,一片鸦雀无声,直到一声喝采划破寂静,众人才纷纷回过神来。
「好!」喝采伴随着浑厚内劲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