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生命 作者absolut (第一部全)-第2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笆遣豢赡苁迪值模孀判碌姆衿骷芄沟慕ⅲ砺凵险飧鲇蜗房梢杂形尴薜耐婕壹尤耄飧鲇蜗返镊攘σ簿捅涞糜⑶苛恕1暇辜盖Ц鋈嗽谝桓龇衿骱图甘蛉嗽谝桓龇衿鳎耆皇且桓鍪考兜摹�
为了能让这个项目比较顺利地进行,吕振羽将公司刚刚建立起来的任务积分机制完全导入了网络游戏开发组,每个人都可以在各自领域里自由挑选自己认为能胜任的任务,或者找人合作接任务。而吕振羽为首的协调小组则只负责任务管理和提供支持,顺带开发组所在楼层的电梯对面,放了一个巨大的液晶显示器墙,显示着所有工作人员的积分排名,优秀评价数排名等等各种统计数据。
整个公司里,最挠头的则是要负责将开发的游戏的类型和游戏特征皮鲁给好奇的记者的彭汉年。最后,在新闻发布会上,每个记者手里拿到的都是一份200多页后的介绍,基本上就是按照小羽那份策划书中游戏的大致描述的那个段落进行整理弄出来的。7700页的完整版策划书,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看完的,整个公司也之后少数人看完,而随着各个小组开发的进展,这个恐怖的数字还在不断增加中。当这厚重的资料和几章专为发布会制作的高精度演示图片变成了报纸杂志上最大不超过1p的报道幅面之后,这个游戏赫然成为了最受玩家们期待的游戏。而玩家们的热烈反应给开发组巨大鼓舞的同时也将巨大的压力加诸其身,按照通常的开发速度来说,这种规模的游戏弄个3,5年什么的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再拖上几次票,那就更说不好是什么时候了。而数字图腾这一次的开发也是凭借强大的技术和资金支持加上一流的项目管理,才能将这个项目的开发周期缩短到如此程度。
五一长假过去之后没几天,5月11日的时候,一笔对网络游戏项目的专项投资改变了开发计划,这笔钱来自于任天行。任天行在欧洲蘑菇了几个月,并不是忙着什么贸易类的项目,而是洽谈收购了一个有良好声望和巨大影响力,但经营不是很好的cg工作室,这个工作室的设计和制作能力都非常强,但就是缺少了点运气,他们的作品能获奖但始终不好卖。任天行原本是想要通过这个工作室,进入动画和数码影像领域,而现在,当他看到数字图腾的这个项目的时候,他心动了。任天行敏感地认识到了这个领域的机会,他不到20小时内就将工作室连人带设备,还有各类杂物全部装上飞机运到了上海,约了吕振羽,在吕振羽手里签下了游戏内的全部场景动画的外包协议,同时,他手里这个工作室将进入数字图腾的网络游戏开发组工作,加上任天行另外向这个项目投资3000万欧元,任天行将在这个项目中占有35%,不过,任天行的这笔钱是有附加要求的。任天行没有认可吕振羽原先认可的方案,虽然这个制作周期已经不算长,但过长时间的等待还是会让玩家逐步丧失对这个游戏的热情,任天行投入的这笔钱,必须有相当一部分用于提高游戏的开发速度和宣传公关方面的活动。任天行实在是个精明的商人和投资者,当他说服了吕振羽接受他的提议后,公司高层开始重新审视这个新来的合作伙伴。当私下里知道这个投资者居然是上海黑道教父,刚刚上演了王者归来的戏码,如杭颖这样的胆子不大的人,看任天行的眼神都开始战战兢兢了。
既然做出了许诺,就必须拿出行动,而要有行动,则必须要有合理的计划。吕振羽决定在10月1日之前,开发出5个有特定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的场景进行测试和宣传,初步选定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甲午海战,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和渡江战役这5个历史事件。
将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吕振羽自己却不得不离开上海,将在5月20日开始的中韩联合军事演习中,在军事观察组的专家中,有他的位置。“青鸟”,这种有史以来最恐怖的反舰导弹即将展露在世人面前。
第三十二章青鸟
在海军最新一代的驱逐舰上给导弹的主控程序进行最后检验,顺带着看看资料的吕振羽这才知道,原来这个“青鸟”竟然被搞出了那么多花样。除了原先岸基发射单元和舰载单元外,有个技术员前几周提出过一个用战斗机进行高速盲射的方案,好像空军蛮感兴趣的。原本青鸟导弹的射程就相当远,300多公里的射程非常适合中远距离的导弹战,而且,青鸟是真正做到了发射后不管,就算发射前,也几乎不用怎么管,只要输入目标,其它的完全自动。按照原先的设计,青鸟本来就考虑了空射型号,可以在高亚音速的状态下发射,而那个疯狂的技术员提出的则是输入目标后抛射,因为飞机的高速,导弹可以在空中滑行一段距离再点火,这平抛出来的距离就是多出来的射程了。以前的导弹做不到这一点,因为多数还要飞行员继续观察,为导弹指引目标,但青鸟就可以,飞行员输入目标后扔下导弹,然后转头就走。甚至还有更极端的用法,就是针对航母集群,输入一个大致的海域,高速平抛后导弹一直到目标进入目视距离,再开雷达进行末段导引,由于青鸟本身还是电视和红外制导的,哪怕不开雷达也没问题。这些极端的用法让吕振羽乍舌不已,这帮人还真敢想啊。不过,现在的吕振羽顶着的是青鸟导弹设计小组的主程序师的头衔,这些修改也不算很难,吕振羽也就顺手作了修改方案。
和韩国的联合军事演习并不是搜救或者反潜之类隐晦的主题,而是挑明了是舰队战,尤其是针对具有应对饱和攻击能力的宙斯盾级别舰队的反制措施,还有,就是反航母集群。至于针对谁……这个不说也罢。这次的演习第一阶段是中韩海军的联合演习,第二阶段则是中韩海军模拟对抗。韩国海军虽然舰队的吨位并不高,但由于他们并不是生活在中国这种长期被控制军售的环境里,舰队是相当先进的,除了宙斯盾,其它该有的都有了。而这次中国海军也是精锐尽出,从俄罗斯购买的现代级,自己研发的中华神盾舰和隐性导弹快艇悉数登场,而最吸引多方军事专家目光的,则是所有的舰上,反舰导弹位置都改装了全新的发射架。
现在的军事专家眼睛都是很毒的,一看发射架的体积,长度,就能大概知道导弹的实际长度,从而估算出一个射程。可是,现在的导弹射程也已经并不太重要了,更重要的是其它方面的特性,比如制导方式和突防手段。这一次中国海军似乎很大方,任凭演习海域周围好几个国家的军舰和观察船之类的在游荡。
吕振羽被安排在作为旗舰的中华神盾2型驱逐舰上,据说是年初刚下水的新舰,连油漆味道都没消散干净。在舰上的,还有青鸟导弹研发组的其它几个人,吕振羽从来没见过他们,还有一个则是中华神盾的相控阵雷达的研发组,他们将负责监控舰上相关设施的运行,希望从这种极为接近实战的演习中获得进一步的数据。享受着军官待遇的吕振羽在舰上过得十分舒适,而且少部分的工作也很轻松,只要用专用接口接上电脑,拿到数据就可以了。至于飞行路线数据,这种东西对于青鸟导弹根本没有用,青鸟导弹的弹道从来不重复。
在第一轮的联合演习的第二天,青鸟导弹在世人面前第一次试射了。吕振羽站在舰桥上,拿着望远镜看着不远处的173舰射出了青鸟导弹,洁白细长的弹体拖着长长的橙蓝色火焰腾空而起,在极短时间内就加速到最高,朝着280公里外的靶舰飞去。这一次的靶舰,两国也都下足了功夫,都是两国海军濒临报废的,或者是已经报废的旧舰,甚至还装了些密集阵和反舰导弹之类的新装备,不过只能从远程遥控而已。反正,真的要把军舰重新变成钢铁的拆船费用比起改装费用还高,大家都没什么顾忌。青鸟导弹完全没有给拦截设施以机会,2艘舰陆续发射了6枚,全部命中,而且都是命中水线位置。以青鸟导弹的威力,基本上如果是命中现在世界上任何级别的1万吨以下的舰只,舰长就可以直接弃舰了,连损管抢救的必要都没有。
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吕振羽可没有像其他领域的专家那么兴奋,因为从这些数据里是很难推断导弹的控制程序方面的情形的。反正对吕振羽来说,反正既然导弹命中了,那控制程序肯定是正常运行着。
演习进入24日的时候,气氛就不一样了,因为已经进入了中韩海军的模拟对抗阶段。所有军舰上的青鸟导弹都换成了染色剂弹头,而且导弹会在距离对方足够远的地方引爆,免得让一根3倍音速飞行的金属棒扎进对方的舰身。虽然有技术兵作调整,但在舰队指挥官的要求下,吕振羽还是搭乘直升机将所有舰只跑了一遍,重新检查一下程序。吕振羽没有想到,他这么受累一次是因为舰队司令的狂想。舰队司林并不了解所谓的智能程序,人工智能是怎么回事,只知道据说现在青鸟导弹上的人工智能相当于鸟类了,既然相当于动物的智慧,那在使用前让主人来安抚一下没什么坏处……
回到旗舰之后,吕振羽已经累趴下了,重复的直升机海上起降确实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不过反复刺激就不好玩了。
在之前的联合行动中没有太出彩的表现的韩国海军本来想借助先进的舰只,尤其是先进的电子设备在模拟对抗中挽回面子,但是,没有任何人想到,这次模拟对抗在双方舰队同时出现在对方雷达屏幕之后2分钟就结束了,中方舰队一共射出了16枚导弹,保证8艘韩国军舰一艘两枚,而韩国军舰也差不多以同样的数量汇集,双方的反导手段都全部启动。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韩国的8艘军舰上安装的防空导弹也好,密集阵火炮也好,并没有拦截住青鸟。在距离目标500米的地方突然急速升高然后空爆的青鸟导弹,将整个韩国舰队染成了一片荧光绿色。清除的工作十分繁琐,估计这些舰只回去要重新上油漆了。
两分钟啊,一支舰队就这样消失了,韩方的指挥官和所有将士们气得乱跳乱骂,但又从内心感到深深的恐惧。他们并不是没有做出拦截,舰上能采用的拦截手段都用了,从防空导弹,密集阵近防火炮一直到各类干扰装置,在同时拦截两个目标距离饱和攻击强度差太远的时候,这些舰只上的手段并不比那些最先进的宙斯盾级战舰差多少,而现在,16发16中的成绩,绝对是相当让人尴尬的。
由于对抗演习出乎双方意料地那么快就结束了,联合演习总指挥部只好将安排在之后的双方均官和技术人员的研讨会提前。在韩国釜山的海军基地,当他们这个青鸟导弹研发组从军舰上踏入韩国的海军基地的时候,吕振羽明显感到为他们带路的军官眼神有点仓皇。
吕振羽则没什么感觉,还用熟练的韩文和那个带路的军官聊天。吕振羽聊的都是韩国当地的物产和食品之类的,并不涉及任何技术问题。但饶是如此,还是把随同研发组的安全局人员吓得不清,资料上没说吕振羽会韩语啊。他也只好紧紧跟上,仔细听着吕振羽和韩国军官拉家常……
第三十三章另类技术支持
在和韩国的军官们和技术人员们进行交流之前,所有会参与其中的人都被召集到旗舰上开会,再次重申各项保密事宜。而原本没有交流方面任务的吕振羽,则莫名其妙被布置了一次“人工智能与导弹控制工程”的讲座。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讲这种讲座?吕振羽眉头就纠结成了一团,他会被那些技术专家们弄死的。他和在座的其他专家们不一样,来自军方各个实验室和研究所的专家们大部分都是在那些专业机构里工作了十几年乃至几十年,业务极为精熟,而吕振羽在这方面的资历,可能连新手都算不上。导弹的主控程序虽然是以他的智能核心为基础,但信息处理和端口控制方面他只是看了一遍别人编写的东西,修改了很小一部分而已,虽然因为和小羽的长期交流,让他对底层的i/o方面非常熟悉,对程序的理解也有了相当水准,但距离专家这个级别还有相当距离。不过,这也没办法,韩方看到了中国新型智能反舰导弹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让中方加那么一场讲座,本着中韩友好和双方增进交流合作,中方总指挥官常林海中将还是同意了。
会后,吕振羽被常林海中将单独留了下来。在常林海的舱室里,副官给两人端上了精心冲调的咖啡。在新一代的军舰上,军官们的生活条件已经相当“奢侈”了,毕竟这艘8700多吨的驱逐舰,舰员只有110人编制,空间还是相当充足的。
“小吕,我这么叫你不介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