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a5的好人系列6极端自我就是王简体中文 >

第26节

a5的好人系列6极端自我就是王简体中文-第2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有效,继续。如果没效,他才想:「咦?他刚才好像有这X反应,还有哪招是可能能够帮到他的?」想完后,再出招。有时候还会将不同的招式合起来的用。
太过于执着NLP技巧的步骤或方法的学员,看到大师出招,通常会眼花缭乱,而且心里还会问:「咦?为甚么你出手的和你教我们的有点不一样?」
执着了计划的下场
跟足计划的人只有两个可能性下场:一、跟不到而崩溃;二、可以跟到计划走却没有想象中那样好成绩。
这就好像你已经准备好一张清单,设定了在约会时跟对象要讲甚么话、做甚么举动,但怎知有意料以外的事情发生时,结果你的全盘计划将崩溃,因为你不知道该如何再讲下去。
或者在演讲时,若完全跟着自己所定下的讲稿去讲,那将是一个没有惊喜的讲座,而且一旦有参加者忽然抛出一个你没想过的问题或状况,你的整个演讲计划就会崩溃。
我以前的一个股东,他所定的计划是最完善的,从何日要花多少钱,到何月我们就会赚到多少钱,到何年我们的公司会有多少现金、资产、员工等等计算,他都可以一一的将细节拟定。哇!简直比算命的还夸张不知多少倍。
权谋法则
过度详尽的「计划书」就会变成「废话书」。
我从不定甚么长中目标与计划,因为我的方法是从每个小变化做起,我称这种做法为「街头策略」。
街头生活的抉择法
这种模式就好像一个身无分文、手无寸铁的人流落在完全陌生的街头上,而这个街头是三教九流、龙蛇混杂的地方。你要在这街头活下去,就每一分每一秒都要不断的做决定。
你必须要很快的就做难做的决定,如果决定一做错了,你得马上又从这个错开始,再做下一个决定。
街头上所做的决定,你不能投以太多的感情,更不能太过顾着自己或家人的感受,因为你「没有时间」去感受。所以,这些人会对情绪和感受不大看重,而且还会带有一点Psychopath的能量。
一个搞笑版的「街头生活抉择法」就是周星驰在《功夫》里面的其中一幕:他和伙伴假冒黑社会份子来到卧虎藏龙的功夫小镇,打算收保护费,结果没收到保护费,他还被众人包围时,他实时下决定说:「要一个对一个的打。」
然后,他看到人群后有一个弱质的瘦男人,于是挑战他,岂知这个瘦男人一站起来有七呎高,星爷只好马上又转换下一个决定,说对方这样瘦,不应该欺负他……
权谋法则
越竞争和变化越大的行业,就是一个很大的「街头环境」,这些业者就越需要明白「街头生活」的抉择模式。
所以,能在「街头环境」活下来的,一就是具有一点Psychopath的能量,再不然就是被环境磨练出来。
街头环境抉择法的第一个口诀是:先生存下来,然后再打算。
在台湾有趋势专家之称的詹宏志先生说过:「我对成功的定义就是做对的事情比做错的事情多一点点而已……事实上,我做决策,采取行动,往往都会出错,问题是出错时,我就想办法补救,将错的纠正成对的。成功与失败到在对与错之间的平衡,也都只是多一点而已,换句话说,错的比对的多一点,就是失败!」因此詹宏志做事是作最坏的打算。他告诉我们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办《明日报》,今天PC HOME的成功,还有以前的城邦组成,都是对与错之间的平衡。
换句话说,詹宏志也是「街头抉择策略」的能者。
活在当下的人如何做决定
我当年被宗教打击后,从香港回到马来西亚,由于脱离了社会三年,心感彷徨。当时我内心只关心一个问题—「生存」。
没有梦想、没甚么计划,更没时间去想甚么人生方向的问题。而且在这种情况下的人,通常也没有时间去想过去:谁对不起你、你有没有不愉快的过去、有没有创伤等。换句话说,当时的我只是「活在当下」。
(注:我还未去香港前,常常关心自己的人生方向,但偏偏那时是我人生中最脆弱的时刻,常想起自己不愉快的过去。)
我当时只想将目前的问题解决,而这种感觉就像香港人所讲的「煮到甚么来就吃甚么,吃了再打算。」
权谋法则
只有实在太空闲的人才会想「人生方向」,然后继续的被这问题迷惑得更深。
这段时间,「街头生活」磨练了我做决策的专注力,前让我可以很快的判断出目前最重要的事,以及要做甚么。
见步行步的思想
比如说,我们写好第一本书时,我不懂甚么印刷技术,也没有排版方面的知识,出书只是很单纯为了在某个场合的演讲,要卖我们的产品,当作是额外的收入,同时也当作是我们做讲师的一个履历,起码交出一本书的成绩单。我不知道其他人的看法,但写不成书、没能力整理出一套思想架构的讲师,我是没信心跟他学的,因为写书时的架构整理,远比演讲更细致。
结果我们印的书几乎卖完,你说我们的信心是否变大了?然后我们就根据这个据点再想:「可以交给书局吗?」就这样一直的做,然后在马来西亚的书市做出成绩,再从这个据点问:「能销到国外吗?」一直做到现在。(嘿嘿,我们现在还问了「能不能销到美欧日?」的问题。)
我们设目标的方法很单纯,就是把目标设在下一步。这种设目标的方法,看起来不太像我们这种「兴风作浪」者的风格,你们因此可能会问一小步一小步的走,走到甚么时候?
权谋比喻
人是会长大的,小孩子的一步和大人的一步,以及和巨人的一步,其实是不同距离、不同境界。
我当年从港回马后,所用的「街头生活」计划模式及我们进入出版业的模式,其实就是邓小平「摸石过河」的思想。
权谋法则
「摸石过河」就是走了一步,才看下一步,看到了一步,再走一步。
邓小平没有勇气,也不需要勇气
邓小平「摸石过河」的心法就是:不要被未来远景和长期目标所骗,把眼光放在可看到的「下一步」。
千万也不要迷信需要万事俱备才开始去挑战自己,这就是「普通家」的见地。
在「普通家」眼中,「摸石过河」的人(如邓小平)好像很有勇气、胆量,他们看到「极端人」在没有准备之下,竟然敢放手一搏。不过,这个判断是错的。
邓小平当年「摸石过河」,根本不是靠赌的勇气,他靠的是「接受事实」。
安全感的假象
「极端人」看穿了「计划」的真面目,所以不被「计划」所骗;他看破了「万事俱备」的真相,所以不迷信「准备好」的那种安全感。
他接受了「计划」和「准备」都是幻象,请问,他还需要「勇气」吗?
权谋法则
「普通家」的安全感来自于完善的计划和准备。「极端人」的安全感来自于不相信有安全感这回事。
所以,「普通家」眼中看「极端人」很大胆,其实是有偏差的。因为如果你是以「普通家」的见地来做「极端人」的行为,你确实是「赌」,确实需要勇气。
不过,「极端人」完全看透了迷惑住「普通家」的幻象,所以在他的眼中,他根本不是「赌」,也不需要「勇气」,他只是要接受事实。
权谋法则
「极端人」肯不断的实践,不能靠勇气,因为勇气会时有时无,所以他靠的是见地。
不是胆量的大胆
曾经有人问江老师一个问题:「你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讲师,之前甚么都没有做过,你没有职场经验、没有做过销售、没有做过传销。为甚么你一出道却会有胆量到传销公司演讲?甚至到大企业做销售培训?」
—确实,江老师在九八年回马之前,完全没有打过任何工。虽然在加拿大曾做过收银员、餐馆带位和清理员(Host and buss boy)、搬货的苦力,但在他的定义中,这些都不算是甚么工作,只是帮他赚取生活费的劳力付出而已。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讲师」,第一份事业也是「讲师」,当时他开始做讲师时,他已经三十岁了。在一般人眼中,三十岁才出来工作,已算是迟熟型了。
一九九九年,他办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堂销售课程,训练一家传销公司的经销商,之后还到过跨国大企业训练他们的销售员,而在那之前,他完全没有从事过任何销售业,也没有卖过任何东西,但他却教他们如何销售。
所以这个学员才会问:「为甚么你有这个胆量?」
他的答案是:「我根本没有想过胆量不胆量的问题。」
这就是「极端人」和「普通家」的分别了……
各位,「你」……被迷惑了多久?
普通人的愚蠢就是你的商机
凡眼尝试看圣境
曾经有个女人问我:「成功的女人会有幸福吗?」
(其实,如果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背后的问题,正规的方向应该是:先将这个「成功」的定义厘清,然后再去定义何谓「幸福」,接着才问成功的女人有没有幸福。)
由于我不想玩逻辑思考,也觉得这个问题是浪费时间的,所以我反问:「你为甚么要知道成功的女人没有幸福?」
她很认真的讲:「我要看到这样的例子啰!我想证实一个女人可以是既成功又有幸福的先例。」
我告诉她:「浪费时间!你找到证据又怎样?」
她说:「找到了我就全力去做啰!」—我敢武断兼主观的担保,就算这个朋友找到了证据,一样做不来,因为她内心真正的问题并非成功女人有没有幸福。
权谋法则
普通人等到觉得安稳,才开始去挑战自己;极端人不管安全问题,就直接地挑战其障碍。
她是处于「普通人」的内在境界、见地,去看「赢家」的外在成就。
悬挂于两个悬崖中间
常问「成功的女人到底有没有幸福?」、「有钱人到底会不会活得快乐一点?」、「有钱人真的快乐吗?」之类的问题的人是很凄凉的,他们通常都是两边不到岸的人。
他们就好像走在万丈深渊之上的绳索,忽然间绳索一断,他们的右手捉紧一端的绳子,左手也捉住另一端的绳子,整个人就吊在深渊的中间。
这种情况就是:那女人既不成功,也不幸福;既没钱,也不快乐。有钱又快乐的人,不问这种问题。你见过快乐的人间自己快不快乐吗?
有钱而不快乐的也不问,因为他已经知道了答案;没钱但快乐的人也不问,因为都讲明是快乐,哪有空闲去问要不要有了钱才快乐。
所以这个世界上,只有没钱又不快乐的人会问这类「浪费人间资源」的无聊问题。
有能力的话,就追求钱和快乐;没有能力的话,起码追求到钱或快乐其中一样。不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和资源去想:「有钱会快乐吗?」
权谋法则
「想」是最安全的,「做」就有风险。不过,「想」是永远不知道「做」的滋味。
寻找「先例」的都是庸才
甚么叫眼光?需要寻找先例的人,都属于没有眼光的人,他们都被恐惧蒙蔽了眼睛,他们都无法看得远。
有眼光的人,不一定是最聪明的人,也不一定是看得最远的人,但很可能是最有胆识的人。俗语说,豁出去一身胆,敢把皇帝拉下马!
英国一间电视台的决策人,被赞誉为一个有眼光的人,他们将安乐死直播之后,人人都说他们为媒体创造了一个模仿的先例!
这家电视台开始策划的阶段,想直播一个瘫痪的病人要求送到瑞士安乐死的过程。因为从未试过有电视台会播放这样的节目,于是他们就收集「民意」,结果电视台淹没在一大的反对声浪中,电视台的编导和行政人员遭受极大的压力,最后连英国首相布朗亦站出来反对,指责这间电视台违反传媒道德,只有一个导演支持,觉得即使人要死,也要死得有尊严。
最后,电视台的决策人想:「妈的,直播与否非你们的权力,这是电视史上没有人做过的创举,就是没有先例,因此我才要打破先例,如果没有人敢颠覆这直播安乐死的思想,就由我来颠覆吧!」
换了怕船头有鬼,船尾有贼,又怕首相布朗反对的声音会影响收视,也怕爸爸的「爷爷集团」示威抗议的话,接着「怕死」的聪明人就会到全世界的图书馆收集有没有「先例」的证据,然后才敢模仿……请问,如果是这样,这电视台会否直播出这引起轰动的超高收视电视节目?
奥巴马的眼光
你想象一下,如果奥巴马思前想后,要求进入小叮当的时光穿梭机,飞到未来世界看看有没有黑人在美国当过总统。请问,会有今天的黑人总统奥巴马吗?
当美国出现了奥巴马时,奇怪的马来西亚人就会写社论高唱「无语问苍天」吶喊地说:「香港、中国、台湾、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何时会有自己的奥巴马呢?」
为甚么你不学奥巴马的胆识?要等到你看到奥巴马的先例,然后才胆小如鼠的想当第二、第三、第四的奥巴马呢?
真相是,就算出了一个奥巴马的先例,不敢跟的人始终不敢跟!
入对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