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的好人系列6极端自我就是王简体中文-第1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敢正视任何人,只等众人都开始吃了,他才小心翼翼的夹一小块菜。在那之后,如果他跟区域经理同桌吃饭,就算是鸡腿摆到他前面,他也不敢夹。
当他看到我从一个达不到业绩的销售员,一跃而成为全公司的顶尖销售员,他便每晚拿着睡袋,长途跋涉的过来我和老胡的宿舍,向我们取经及学习销售招数。
老胡初见陈同事,曾经问我觉得他如何。由于我私底下见过陈的一些极端行为,所以我觉得他不是一个普通人,绝非池中物。所以就对老胡说:「他应该是个可造之材。」
陈同事就这样成为我的徒弟,而当时我们「师徒孙」就常常三代同堂的一齐吃喝玩乐和商讨销售手法,感情非常好。
祖师爷的抱怨
直到我们离开药厂,陈加入了国际大公司,成为主管级人物,至今还经常出国。当我打电话给他时,他一定会在呱呱大叫:「朋友,我在科威特」或「我在杜拜」,总之就是在中东回教国家一带。
目前我们三人的友谊状态是:我和老胡是一两年才见一次面,每年电话联络一两次;我和陈是一年见面六七次,电话联络无数次;而陈和老胡已经超过四年没见面,他们的电话联络是……完全没有。
让老胡最生气的一次:陈换了电话号码,他通过短讯将新号码传了给我,却没有传短讯通知老胡,最后搞得我很尴尬。事源有一次我和老胡见面时,他问我为甚么打了电话给陈,但却发现该电话已经不再服务。在我们互相查阅陈的电话号码时,我才知道原来陈并没有通知老胡他换了电话号码。
因此,老胡向我抱怨,问为甚么陈会不断联系我,而对他就像断了线的风筝般,完全不打电话给他。他很后悔认识陈这种朋友,因为自从陈成功之后,他竟然没有打过一通电话给他,他说陈不会感恩图报。
交朋友的经济效益观
我和陈谈起这件事时,他坦然承认自己是以现实主义来交朋友,他说:「我交朋友并非为钱,但却要看那个人的思想有否进步。我发现跟老胡聊天时,他退步了。」
我笑笑说:「是你进步得太厉害,所以才会感觉到他退步吧?其实,更正确的结论是老胡的思想见地仍停留于十多年前的境界。」
老胡到现在还是在马来西亚的「Pleasantville」(只有一街之长的小镇)中郁郁不得志,尤其是看到我和陈的成就时,他的抱怨就更多了。
要知道两个事实:一、人是不可能不改变的,而且每个人改变的速度大有不同;二、人有阶级观念是必然的。
我所指的阶级观念并非指歧视一个人,而是指很现实的经济效益。
权谋法则
「自我」的强者必须用「朋友阶级观念」来设界限,管理有限的资源和时间。
因为人的青春、精神、时间、资源都是有限的,所以需要做好管理。我虽然不歧视一个人,但并不表示我就会跟那个人很亲近。要我与一个无聊、无钱、无权兼无样貌的人在一齐,除非是拿鎗逼我,要不然我宁愿看看书和写写作,甚至睡睡觉、上上厕所。
而我们的人生中通常有三种阶级的朋友。
「盟友」的利益导向
第一种朋友是「盟友」,意思即是你经常必须见面,就像你的同事老板,你的生活需与他们保持某程度的「温度」。
盟友的意思是你不需将这个人当作是你的要好朋友,但因为彼此需要,彼此有互相利用的价值才一起。换句话说,一旦合作关系结束,双方可以交流的火花可能也不会很多。
权谋法则
动机上是为了各取所需,行为上的付出对你有利,可定之为「盟友」。
「脑友」的思想共鸣导向
第二种朋友是「脑友」,意即你需用「感情」与「思想」来保温,这之中又以思想为先。
为甚么我会说这种「脑友」一定要以思想为主?
你别误会我的意思,以为「脑友」就是喜欢思考、习惯用脑,或者相互讨论政治、宗教、科学、文化、历史、哲学的人才叫「脑友」,其实教育水平偏低的人,也可以互为「脑友」。
肯常花时间见面或联络的朋友,如果不是因工作关系,必定是觉得在见面联络时,会有脑袋火花的激荡。换句话说,只要大家的水平不相上下,又有共同话题的话,就很容易能成为「脑友」。
我不认为我老妈是知识和思考水平高的人,但她也有其婆婆级「脑友」,大家会在电话上评论政治和时事。当然,这些评论对时事评论员来讲,不能算是甚么精湛的分析。但我听我老妈在与「脑友」们讨论时的声调,知道她的脑袋正在激荡着。
信息网络站
当然,我较倾向的是找所谓「信息站」的朋友,这当然也跟我的价值观有关。我相信信息的易变性高,它可以随时变成钱,可以随时变成操控他人的权或色,更可以变成自我成长的基础。
我的好朋友中,能够长谈的都是「信息站」(当然,我本身都是一座「信息站」),所以,我选朋友的「阶级观念」就是看对方有甚么信息。当然,你选朋友可以看对方所拥有的钱、地位、样貌、品德等。别以为你选朋友是看品德,才叫做高尚,这只不过是价值观不同而已,并不代表你的价值观比「看钱交友」的人高一等。
权谋法则
价值观是很主观的口味,并无高低之分。
极端脑友
脑友重思想、听感情,它可以发展成一种很特别的关系。我有数字谈宗教或修行话题的朋友,我们互不关心对方的生活或工作,只关心对方有没有新信息以提升自己的脑袋,我们的关系有时就像陌路人,有时又像有朋自远方来的那种不亦乐乎。
在旁人眼中,这是一种很极端的相处方法。我们从不会刻意联络对方,而是等到「有这个需要」才会联络,或者是因机缘巧合而走在一齐,但走在一齐时又滔滔不绝,如同长江和黄河撞在一齐,彼此间的话题是相通又撞击着的。甚至,我们相处多年,却根本互不知道对方的生日,更不要说送甚么生日礼物之类的东西。在喜庆之日我不会传短讯问候或祝贺他们,他们也不会刻意问候我。
题外话:
我是个不庆祝生日的人,因为我在任何时候,只要感到心情好的话,就会去大吃一顿,这不就庆祝了吗?为甚么等到一年一天的生日、过年或情人节才庆祝?
脑友的关系,可以极端到这个地步。
「虚友」的可有可无
第三种朋友是「虚友」,他们就像旧照片,久久看一次、久久才怀念一次,属于记忆中存盘的虚拟朋友,你可能三五年才开档一次(open file,见一见面),甚至见面不如不见,因为只要我知道脑中有这个file name即可。
如果我以计算机来比喻,这第三种朋友的档案库存量是最大的,你很多的大中小学的朋友、工作上的盟友,甚至人生中的好朋友,都有机会换档而成为你的「虚友」。
在我的朋友中有位叫阿发的对我很好,可以说是好得不得了,而且很关心我。我每一次见他,他就跟我讲马来西亚民间信仰中的各种关于乩童的灵异故事。每次见面我都试图转移到其他话题,但不一会他又将话题拉回乩童如何帮人济世,然后还劝我吞符水,加入他们的乩童教派……
哗!每次我回想彼此的相处,就问自己:「难道就是为了尽讲些这类的话题吗?」他虽不觉得闷,但我的感觉就像一个跟我性取向不同的人,在滔滔不绝的跟我分享肛交的乐趣般—话不投机半句多。
朋友如衣服
自此,我越来越不想见阿发。到了今天,他骂我致富发达了、成功了,已经不想他这个朋友了!
老胡和我见面的次数亦越来越少,我如果不是顺路经过他居住的小镇,是不可能主动抽时间去拜访他的。现在他也骂我、诅咒我,但只要我顺路,我还是会拜访他的。
权谋法则
动机上是对你好,但行为上浪费你的时间,就设限将他变成「虚友」。
像陈氏,他处理的是国际事务。一个处理国际生意的人,你认为他的时间不宝贵吗?陈除了要见盟友,还需要见脑友,甚至要陪女朋友。一个上进的人哪还有时间应酬一个不上进的朋友?
华人常说:「朋友如手足。」但如果你童年时情同手足的好朋友,还是保持童年时的想法,而你已经是大公司的策划人,你会逼不得已的把「手足」变成「衣服」—太旧就不要再穿,破旧丢掉就算。
所以,有时候你觉得当你的朋友上到一个位阶,其想法和需求都不同了,他与你的互动是肯定会改变的,他的这个改变不只是用来保护自己,有时还是为了保护你。
阶级不同,不得不模棱两可
我认识一个前保险界前辈,他是一个已经上了岸的有钱人。(上岸的意思是:他在二零零八年花了两国月时间到缅甸全日修炼静坐,二零零九年打算花六个月时间在缅甸闭关修炼,不过,生意已经上了稳赚大钱的轨道,拥有大量现金,随时可以出国旅游一两个月以上。)
我以前还在做销售员时,他从没向我透露过任何关于「钱」的心事。甚至在过去,若他花了很多钱在一样东西上,我问他实际数目时,他也只是轻描淡写的说「忘记了」或「总之不便宜」之类的话带过,从不「明数实码」的告诉我。
当我开始与他相约到纽西兰自助旅游二十一天时,他才开始对我另眼相看,不但会间接的用其储备现金向我示高价,还告诉我他内心许多的秘密。你知道为甚么吗?
他可能「错觉」我已经接近他的位阶,对我开始表露他的真信息、真性情。我的女友本来跟他太太没任何话题,但现在她们的话题可多得很,无论要去哪里旅行、买贵重的东西,她第一时间找我女友做伴。
而当年我还是销售员时,我并不了解这种想法,后来我的生活改变了,我开始明白这种想法是必然的。比如说,我准备明年到西班牙旅游一个月,然后又要到澳洲旅游一个星期,我没有理由找江老师谈,因为他不喜欢旅游,跟他谈旅游就像跟他宣扬男同性恋的乐趣般。
我更加不会找一个位阶还不能像我般自由的朋友谈,他会觉得我在炫耀啊!
权谋法则
炫耀一次就叫做炫耀;炫耀多次就等于提醒对方他的「无能」。
提醒朋友自己的改变,必定加速朋友的流失
最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超重的美国女人施了一个手术,结果一共减了超过两百磅的体重,最后她身边几乎每一个朋友(都是超重的)都离她而去。
原因是她每一个月渐渐瘦下来时,她就会将这个月瘦下来的照片电邮给她所有的朋友。同时她还在亲友面前埋怨自己要买新衣服,或者怎样不习惯新的体重等。
她的朋友几乎皆是「重量」级人马,你可以想得到她们心中的感受。
(注:人与人交友都会有阶级观念,不重的不在一齐,不是我类的就难常相处。所以,你们一看到我们两位作家的照片,就可以看到为甚么我们会在一齐:因为我们都是天生靓仔难自弃之士也。)
你可以想想,如果你是男的,每个月进行一次男根驳接增长手术,这让你每个月增长半吋,然后每两个月你就自拍,将照片电邮给众多的男性朋友来update他们了解你「建筑工程」的近况;又或者你是女的,要进行隆胸手术,把自己的「杯量(cup size)」从A…Cup逐步增加到F…Cup,然后每半年你就对着自己新的「杯量」自拍写真照,再电邮给所有的女性朋友(包括寄给「飞机场」、「萍萍」和「太平公主」),本着有开心的事情,就要大家齐齐分享。
但你认为你的朋友会真的为你开心吗?
不嚣而张
江老师在离开马来西亚九年后回国,他尝试见回以前中学时期的老同学(大家还曾经一齐做过童子军)。不过,思想不同了,就是不同了。
在他们眼中,江老师是一个吊儿郎当的人,他们则全部都结婚生子了;江老师是一个为自己喜欢的事业活着的人,他们则是为了活着而有事业;他们认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该有固定的工作时间、被大公司聘请,而江老师则是自由的工作,并在咖啡厅写书,然后用眼睛「欢迎」进来喝咖啡的美女;他们由于在大公司工作,所以发型要不是短就是整齐,穿长袖衬衫、打领带,而且讲究专业形象。不过,江老师则在大公司里留着长而乱的头发演讲,而从二零零零年起,江老师在大公司演讲时,就不再打领带,也不再用名片(Business Card)。
你说他们和江老师容易有共同的沟通话题吗?只要江老师一出现在他们之中,就算他不讲话,他们也隐约觉得江老师是一个不同世界的人。
若江老师很不识趣的不断向他们说:「我现在的工作只是写书,有时间就讲读课……我今年花了一个半月在美国上课,年中花了一个月完全闭关不见人,年尾要去印度三个月……但我的工作是自己作主的,我在印度还是可以写书……」
你认为他们会给江老师有诚意的反应,还是应酬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