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社科电子书 >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5期 >

第27节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5期-第27节

小说: 长江文艺 2005年第05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荣了又枯 枯了又荣
  野火总也烧不尽
  寒冬总也冻不死
  春风拂过 一夜间
  便从根部绿到了叶尖
  那生机勃勃的新绿啊
  那绿遍天涯的新绿啊
  我知道 那是它们生命的宣言
  
  弯腰 点头 鞠躬
  一副憨态 总是那么
  谦卑 真诚而又自然
  它们知道
  大地的恩有多深
  阳光的情有多重
  清晨 那叶片上垂挂的露珠
  可是它们心灵的感言
  没有声音 却比声音
  更持久 更深刻 更生动
  你能听懂小草的语言吗
  
  海边的防风林
  
  命中注定
  与生俱来
  只为风暴而生
  
  从不在意海风的咸涩
  从不嫌弃沙土的脊贫
  打自扎根在这海岸线上
  就从未奢望过变换位置
  犹如一列列纯朴的土兵
  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被拦腰折断算不了什么
  狂风过后伤口
  便又长出新芽
  你看它亲自撒下的种子
  栉风沐雨
  已是一片葱笼
  
  当台风节节败退我看到
  它那身后的村庄果树和庄稼
  依旧安详如初
  在七月的阳光下


夕阳如虹
■  胡学庆
  报载:中国已有1.3亿人中进入老年期,是全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老年大国”,“关注夕阳”已成为社会热点。一些即将步人老年行列和年过花甲的老人,更是在急切问自己,我们将如何打发以后的日子,难道我们就没有法子走出这悲剧的宿命?夕阳的光辉美在哪里?
  面对这么一个严肃而急迫的命题,我访问了广东省湛江市朝阳太极健身团的创始人和他的一些团友。满头银发神情矍铄,被人们亲切称为师傅的杨万成不无感慨地对我说:一个人为自身、为家庭、为社会辛勤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以后,生活的各方面变化确实太多,太快,太强烈,如果不能顺势而变,去适应,去创造,就会自陷悲苦深渊,使自己身心受损,使家人和社会为之所累。人老了,要想不被生活抛弃,活得健康快乐,首要的是不要自己抛弃自己。
  朝阳太极健身团,以习练太极拳、剑健身为载体,把众多中年老年人聚集在一起,十数年如一日,无论春夏秋冬,队伍从来没散,活动从来没有间断。每天清晨五六点钟,人们从四面八方自动聚集到这里,到八九点钟带着满身汗水,堆着满脸欢笑散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人们在这里找寻他们健身需要,抚慰自己疲惫的心灵,寻找着他们的欢乐。朝阳健身团,除了坚持开展以太极拳、剑、扇等习武健身活动外,还根据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在杨万成和他的“智襄团”的精心组织安排下,开展了多种形式适合中老年人的文体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常办常新,这里成了老年人的精神乐园。
  喝早茶,是广东地区的一种传统生活习惯。在张永红等人的倡导下,他们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采取自愿参加、自由组合的宽松做法,由大家依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定期缴纳为数不多的茶钱,由专人负责统收统付,每周在一起聚几次。这就是现在被大家戏称的“AA喝茶公司”,也有人把它叫“友谊公司”。参与这一活动的每次都有30来人。大家聚在一起茶余饭后,交流学习心得,谈论趣闻乐事,海阔天空。
  朝阳健身团的钟惠芳、吴美光、梁雪华告诉我:要细说这些年我们所搞的活动真是数也数不清。我们除了每年春节、三八节、五一节、国庆节和重阳节,都要搞庆祝联欢,自办茶话会,办摄影展览等外,还经常组织大家到革命圣地、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让一般人不可想象的是,他们还利用自己的团服,比赛服搞具有自己特色的时装演示,拉着队伍到公园和近郊农村搞烧烤野炊。
  受大家敬重的年逾古稀的离休干部董延章,15岁参加八路军,在抗美援朝中立过战功。在过去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都是受人尊敬的“老黄牛”。为健身,他早年习拳练武,以往他在海滨公园也带有一帮弟子,在众多的健身队伍中有小名气。2凹0年,一次遇然机会使他走近了朝阳健身团。当他得知是老乡又是战友的杨万成,十多年来教了近千名弟子,不仅从来没有收过别人一分钱,还一直坚持每天早晨5点钟,带着自备音响设备,到练习场地带头打扫场地,拉线架机器。教学是那样认真,做得又是那样具体,他深深地被感动了。“你太累了,我来帮你一把。”于是带领他的弟子来朝阳健身团“入伙”了。从此以后,每天几乎是他来得最早,不知多少回,当他和林田旺等人,把场地清扫干净,将扬声器的线拉好,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安排就绪,才休息一会。
  81岁的梁大姐,三十多年前,丈夫去世,她含辛茹苦,好不容易将三个儿女拉扯大,又将几个孙辈带大了,现在子女都要忙他们的事业,孙子们也远走高飞到外地读书去了。过去她一个人在家,坐不是,站也不是,没法打发日子。自从加入到健身团后,晨练从不缺席,团里组织的活动一次也少不了她。经过几年的练习,几套拳剑也和她的师弟师妹一样打得有模有样。一次梁大姐不慎摔坏了腰骨,住进了医院。破例几天没来晨练,引起了团友们的关注。杨万成和钟惠芳、张权夫妇等十几个人,买了一些水果营养品去医院看望。当他们一行人来到病床前,一下子将这个80多岁的老人惊呆了。她紧紧地拉着杨万成等人的手,激动得泪流满面地说:你们真比我的亲兄弟姐妹还要亲。
  在朝阳健身团,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有谁几天没有来,团友们都互相牵挂着;有人生病,一些团友主动去看望;哪家儿女结婚或喜迁新居,大家自动上门祝贺。有人过生日,也会多收到一份祝福。这样一群同在一个不大的城市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人们,他们过去或在同一单位,或是同住一栋楼,很多人却是相邻而不相识,是朝阳健身团把他们凝聚到一起。在这样一个特别的群体中,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被大家称为“大师姐”的梁秀莲,跟杨万成习武健身时间最长,是全团基本功最扎实的团员之一。十几年来,每当团里来了一批新学员,总是杨万成在前面教,她在中间帮助辅导,既耐心又细致。在全团中,第一个学会编剑穗的是她,第一个摸索着缝制练功服的是她,第一个演练杨万成自创《朝阳花剑》的是她。十多年来,她为别人编剑穗500多对,缝制各种练功服数百件。因为她功夫好,替人办事热心,前两年有人想拉她去收费教练拳剑,她硬是不走。当别人不解地问她时,她总是那样简单干脆地回答:朝阳健身团就是我的家,我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
  朝阳健身团有十多对夫妻、兄妹团友,他们或是妻子说服丈夫,或是姐姐带着弟弟来的。在他们中间,黄尧得、梁贵桂这对老夫妻的故事的确值得一提。他们是8年前参加朝阳健身团的,现在都已是古稀老人了。他们的家住在离健身团最远的海滨,每天一大早,都是由老黄骑着自行车搭着体重100多斤的老伴穿街过巷赶来,风里来雨里往,坚持8年多从未间断,在杨万成的精心教练下,老黄还练就了一身好功夫。2003年,在广东省第一届传统武术比赛中,他一人夺得24式太极拳、56式太极剑两项第2名。
  一贯待人宽厚的梁姬建,生就一副慈祥的面容,在家里是贤妻良母,在几十年的工作和与人相处中,是被大家一致公认的“大好人”。参与朝阳建身活动后,经过多年来的刻苦努力,不仅在团里成了一名运动骨干,而且对太极拳、剑的攻防要领也颇有心得,但她一直谨遵太极以健身防身为本的师训,从不惹事生非。2003年4月的一天,当她一个人漫步街头时,她脖子上的金项练被歹徒盯上了。趁她不注意,歹徒的手向她伸了过来。当她意识到歹徒抢劫时,很自然地左手“亮翅”一拨,右手一个“穿梭”朝歹徒击去。20来岁膀大腰圆的歹徒,竟被这个五十多岁的女人一下子推出一米多远,跌坐在地上。
  快言快语的黄陈秀,生就一副大大咧咧的性子。退休前在学校当了几十年“孩子王”,虽然也是“桃李满天下”,可现在年纪大了,奉献了,自己累了。2004年初,当她走近了朝阳健身团,一下子被这里的氛围吸引住了,加入到这个群体虽然还不半年时间,很快就成了一个受大家欢迎的“快活人”。
  朝阳健身团以传统的太极功夫为载体,以中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在这个队伍中既有离退休老干部,也有普通工人、居民。在这个群体中没有上下左右之分,人与人的关系平等和谐。他们虽然没有什么组织机构,没有任何约束机制,但在杨万成的带领下,却有一大批热心为大家办实事的骨干队伍,他们没有职务有分工。,团里每天活动该怎么安排,对内对外有哪些关系需要协调,梁雪华都把它记在心上,一桩桩一件件,安排处理得既十分得体;团队外出表演比赛,一些事务性的工作需要有人打理,孙玉芝主动自己掏差旅费陪同前往;练习活动场地大,人员复杂,围观的群众多,为了保障团友的安全,曾当过多年派出所长的林车贵无时无刻都把这些事挂在心上,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为了搞好教学,提高训练质量,梁秀莲、张权、张永红、梁姬建、林田旺、吕碧玲等十几个老团员主动担当小教练,常常是师傅在前面一招一式的地教,他们在中间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示范。朝阳健身团在杨万成的带领下,得益于这样一群热心人任劳任怨地为他人服务,使其形成了一个极富活力的团结群体,使这样一个特别的团队一直保持着人员自由流动,队伍始终不散,活动常创常新。
  
  采访朝阳太极健身团,人们说得最多的是被他们称为师傅的创始人杨万成。用他们的话说:杨师傅是我们健身团的举旗人,是我们这个团队的领头雁,没有他就没有朝阳太极健身团。的确,朝阳健身团不能没有他,他也离不开这些天天在一起的兄弟姐妹。杨万成的儿女为了让年迈的父亲好好安度晚年,专门在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购置了一幢花园式小别墅,硬是要将他接去那里居住。可他在那里怎么也住不安稳,即便是逢年过节去那里与儿  孙团聚,心里也是惦记着他的朝阳健身团,放心不下他的这些拳剑朋友们。每隔三两天,不是打电话给张永红询问张大姐病情,就是问小吕的花剑技法可有长进。
  说起杨万成和他创建朝阳太极健身团,不得不追朔一下他的人生经历。杨万成的家在东北松花江畔,1947年,当解放战争正处在战略转移阶段,19岁的他,毅然甩掉了给地主扛活的扁担,参加了人民解放军。他曾经历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和湘桂剿匪等数十次大大小小的战斗。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多次立功受奖。1976年转业到湛江市商业系统工作后,无论是在工厂当书记,还是在公司当经理,他一直保持军人本色,发扬紧密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干什么都要做到最好,都有要争先的精神,与职工一起苦干实干。那些年,他所领导的企业,曾创造了当时湛江地区商业企业为人羡慕的骄人业绩。
  1984年机构改革时,杨万成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安排提前退居二线,当时还不满55岁的他曾想:好好的一个人,突然变得无事可干,难道只能呆在家里,坐着只看四面墙壁,躺着只看一块天花板?不能!尤其是对他这样一个一辈子都和士兵、工人滚在一起的人,只要自己的生命还没终结,就想着还要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什么。经过一番认真思索,他很快作出了选择,习练太极拳、剑,到中老年朋友中去寻找自己的队伍,同他们一起探索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之路,去寻找晚年的快乐。
  对于他这个大半辈子只知道扑在工作上,没有一点练功基础的人,要学会一套拳,练熟一套剑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开始,脚该怎么站,拳该怎么出,剑该怎么刺,总是抓不住要领。为了尽快掌握拳、剑套路,他每天早晨5点钟就早早地到海滨花园、人民广场去,等待那些常到那里去晨练的人们,跟着他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学,虚心向别人求教。他还从自己为数不多的养老金中挤出一些钱来专门买了一部录像机,放各种教学录像带和武术教材,在家里日夜揣摩,悉心练习,硬是凭着在长期军人生活中养成的“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顽强精神,把几套太极拳、剑、扇练得娴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