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在中国[1].2]-郎咸平-东方出版社2010-纯文本-第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三、从孔子学院看中国文化差距何在
说起孔子学院,也是一样,我们又把孔子拿出去,建了孔子学院。中国的文化人一受伤,就会到老袓宗那里寻找资源,发现孔子是我们共同维系的一个纽带、一个标识、一个招牌。
其实世界各地都在推它们自己的“孔子学院”,像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学院,德国的歌德学院,英国的文化协会,法国的语文学院。大家都在推,但是你看我们的形象,就是一个作揖行礼的老者,实际上西方人是看不懂你这个动作的。但是你看歌德学院在中国推广德国形象的时候,它用的是歌德一个什么形象?手里拿一个手机,而且还是智慧手机,膝盖上放了一个笔记本电脑,然后旁边是一些经典古籍。这么一个歌德,就是一个数码化的歌德,这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形象语言。拿我们和别人一比,这里边存在巨大的反差。但有意思的是,其实现在德国大学里的很多教授和学者是特别讨厌用手机的。德国的教授,尤其那些哲学的、社会学的教授,他们会认为用手机是一种耻辱,是对他们的人格,包括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侮辱。但是在推广他们的文化、推广他们的语言的时候,还是用到了流行语言。
而现在学者们对于孔子学院的评论是,它仅仅还处在教汉语和太极拳的阶段。如果中国文化有“术”跟“道”的区分的话,那就是迄今为止,孔子学院还停留在教“术”这个技术层面上。汤一介就直接评论说,对于全球开花的孔子学院,最大的问题就是只教语言,而文化教得太少。而且这些“术”,包括太极拳、汉语,都是我们老袓宗留下来的。我们就不太明白怎么输出和解读我们自己的观念,《孔子》这部电影对中国人都没法传递这套思想。而孔子学院则是在对外输出的时候也很失败。你觉得,在美国能有多少人知道孔子呢?你想想看,如果美国要在中国建立“苏格拉底学院”或者“林肯学院”,能做过新东方吗?最简单的例子,你去看看雅思考试,这个背后的机构就是英国大使馆下设的英国文化协会,可是他们有自己去开办什么“英国学院”吗?没有!反而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环球雅思这类中国本土的英语培训机构。
据新华社报导,截至2009年12月,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282所孔子学院和272个孔子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有成效是吧?可是你知道真实的处境吗?
首先是成本,新华社报导说,每个孔子学院的成本就是10万美元。换句话说,不算在中学里开办的孔子课堂,仅仅是孔子学院的成本就有2 800多万美元。在财政部网站中标公告中的“网络孔子学院网站”,中标金额则高达3520万美元。
但是平心而论,要是真能提升中国形象,促进中外交流,这钱花得也算值了。可是现在孔子学院在海外的处境却非常尴尬。孔子学院主要就是在三个地方——东南亚、欧洲,还有北美。东南亚把这个当成了孔教,北美当成了情报机构,欧洲就完全没当回事儿。
东南亚一些国家对孔子学院存在着警惕和防备的心态。2008年,在越南国内就河内大学要不要建孔子学院引起了公开的大规模辩论。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孔子学院在当地被视作“孔教”,而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对外来宗教组织的建设和传播非常谨慎。后来虽然越南大学也达成了办学意向书,可是越南教育部就是不同意,直到2009年,越南大学校长阮春旺当上越南教育部高管这事儿才定下来。孔子学院在印度尼西亚的处境更糟糕。为什么呢?因为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文化非常浓厚的国家。就算是万隆玛拉拿达基督教大学,作为排名靠前的私立大学也在教育部的严令禁止下,不得不停止挂牌。而玛琅国立大学作为印度尼西亚教育部直属大学,更是不肯挂牌。最后只能找个民间的雅加达汉语教学中心来挂牌。
2008年,加拿大各大报纸均转载了一则“惊人”的消息——“中国利用孔子学院在全世界笼络人心”。据加拿大新闻社报导,2008年5月底披露的一份加拿大保安情报局的解密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设立孔子学院目的就是施展‘软功’,争取全世界的民心。”加保安情报局负责人贾德甚至还承认,他们花费了大量精力监控中国方面的活动。
在欧洲人看来呢?“孔子学院”是没有法律保证、没有校舍、没有教师的“三无学院”。所谓“没有法律保证”是指“孔子学院”没有国家间条约或协议的保证。所有的“孔子学院”都只是在人家已有的单位挂块牌子,无一例外。“汉办”总是使用“挂牌”这个词,倒也恰当。我们本来要抄袭德国“歌德学院”的模式,可是歌德学院共有3000多个员工,而“孔子学院”可以说一个教师也没有。“孔子学院”的实质性工作是:中国大学的对外汉语院系向国外有汉语教学的地方派汉语教师或专家,这些教师或专家在那里从事教学、教材、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工作。现在,中国设立对外汉语教学的学校有几百所,它们都与国外院校(院系)有校际交流关系。只要双方达成协议,中国的学校随时可以派教师出国教学。这个工作,中国已经做了几十年了。以往出国教书,只要带上必要的数据就行了,现在则可能还得扛块“孔子学院”的牌子。
现在我们知道,所谓的“孔子学院”和汉语教学方面的校际交流根本没有区别。不对,我差点儿忘了,“孔子学院”和校际交流有一个重大区别:在校际交流中,中国派教师,洋人往往要付工资的;“孔子学院”是我们付给洋人钱——毕竟人家挂了我们的牌子!
四、如何推广中华文化的理念
我们自己作个总结,我们自己的文化招牌做得不是很好,但是西方呢?美国把咱们的一些文化要素拿过去,把它拍成影片,比如《功夫熊猫》、比如《花木兰》,反而会再席卷我们,倒过来摧枯拉朽式地搞垮我们的票房。
卡梅隆的《阿凡达》这部片子,说是反人类,我觉得它是人类自己跟自己的战争。它表现的那个星球,恰恰就是我们远古时代地球的样子。
那棵大树轰然倒塌的过程非常壮观,那个壮观,压缩了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实际上我们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在做摧毁这个大树的事。这个过程,用高科技的手段压缩成了短短的3个小时。
一部片子所以伟大,不是靠3D,不是靠简单的主人翁,不是靠故事情节,而是能不能够打中这个时代的灵魂,或者叫做“集体人格”。那么这个片子可贵在哪里呢?大树倒塌的那一刹那,我相信每一位读者朋友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心里面那种痛会油然而生,会想到什么呢,哎呀,我们的环境被破坏了,我们的文明破坏了多少东西?这些坏人又在破坏一个原始社会,一个美丽社会,一个大树。这不是我们正在干的事吗?这就是击中了我们这个社会的集体人格。因此整个《阿凡达》的成功,就是 “三位一体”击中了我们的灵魂,击中了我们的集体人格,塑造了一个伟大的《阿凡达》。
所以我们要让我们的导演们去做经典阅读,真正去读我们最根本的那些东西,而不要去看这些所谓流行的东西。你去跟,那永远跟不上。你要超越,怎么超越你知道吗?我觉得我们的导演以后要开始把你们的理念用形象化的方式表现出来,击中这个社会最关切的话题。你不要直接讲,哎呀,不要污染,不要怎样,讲这个就太差了。如何像《阿凡达》一样,透过一种形象的表示,击中我们的集体人格,这才是我们该努力的方向。
延伸阅读
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
《功夫熊猫》之所以所有的观众都欢迎,一定是因为它刺激到了整个中国人的集体人格,或者叫做文化。中国人的文化有两面,一个是隐藏的爱,一个是黑暗面。黑暗面大家都看得很透彻——自私无情,就是以大龙为代表;另一面是熊猫阿宝,虽然解读的水平不如阿Q精神那么透彻,但是也批评到了一部分。我认为最感动的地方就是,师父对于大龙始终不变的爱和阿宝在成功以后依然渴望得到爸爸的赞许,这一点隐藏性的爱的突出,使得我们更加认同这个电影。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这一生拍的所有电影里面,在每部电影的结尾,他一定会显示出人性的光辉。我以《拯救大兵瑞恩》为例,到最后那么多人牺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为了完成国家给他的这一份对同胞的爱,把大兵瑞恩解救回来。《功夫熊猫》这部电影,到了最后它所展现的爱呢,是表现在熊猫的爸爸身上,以及师父对于大龙小时候那种难以割舍的爱。可是我告诉读者,梦工厂拍的这部电影并不是想突出我们中国人的爱,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他们只是用这部电影的结尾来展现出他们过去拍电影一贯展现出的爱,而不是针对中国人。那么这种中国人隐性的爱,什么时候才被展现出来了呢?那就是在汶川大地震之后。
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种文化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地,你不觉得大家会对我们中国人有一个全新的看法吗?因为从这个电影里面,依然能够看出来,我们中国人隐藏的爱和全世界各国人民都是一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文化层次上和各国达成共识的话,才是我们文化传播真正的成功。
我认为,就目前我国这些导演的水平而言,他们都还没有认清楚这个道理。例如,张艺谋导演的奥运会开幕式就没有达到我期望的水平。这个开幕式并没有完整地表达出我们中国人的集体人格,也没有把这种大爱的精神通过开幕式表现出来。开幕式就像我在以前的电视节目中所预期的一样,是一个以“术”为主的开幕式,就像《英雄》或其他电影一样,场面搞得非常大,颜色槁得非常绚丽,以为泱泱大国就该让大家有这种感觉,什么都是大的,什么都是华丽的。但是,这不是文化,奥运开幕式所显示出来的就是“术”。
本文摘选自郎咸平的《郎咸平说:谁在谋杀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