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顺驰-第3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永远的悬念
我们总能看到,芸芸众生中,有那么一小撮不甘寂寞的人,构成了社会组织最不安分的一股气质,在搅动滚滚红尘里深深蕴藏的热情。正是这样的人,在改变格局,改变世界,改变历史。顺驰的争议,不是一时一地的产物。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顺驰的颠覆性带着与生俱来的烙印。它性格里的挑战欲、发言权,都是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极为抵触的成分。而且,顺驰的争议性,不仅仅代表一个个案,而是带有趋势性与方向性的东西,甚至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中国的大环境是处在一个冲突与矛盾层出不穷的社会转型期,新势力与旧势力的抗争绝非朝夕之功。现在的中国面临方方面面的课题,社会要进步,经济要发展,企业要成长,无一不需要一种进步的、向上的推动力。这种推动力来自何方,怎样去实现,实现到什么程度,现在没有人能够下定论。而顺驰、华为、华晨、海南航空这样一批挑战者、野心家的出现,它们所带来的争议,折射的就是这种冲突和趋势,带有深深的社会根源。
顺驰的挑战对象,就不再是同行,也不再是行业规则,而是一个范围更广、时间更长的交锋。假如一定要总结出顺驰现象的特殊性,那就是顺驰企业文化的强势与偏执,将注定了在与那种范围广大的社会保守势力交锋的时候,在程度上可能更剧烈,更持久。这种文化上的交锋,带来的是看不到终点的争议,是永远的悬疑。
克服僵化
当顺驰的战舰有惊无险地驶过了企业扩张的危险期,下一步所面临的就是精深化课题,比如,在企业内部需不需要多样化的思想,太过一致的声音会不会导致思想的僵化?都是做大后的顺驰需要深省的内容。
今天的顺驰,企业思想和语言有着惊人的一致,孙宏斌其人形同企业的大脑和指挥官。这一点,与权谋型领导柳传志形成大大的不同。有人这样评价“联想教父”:他练就一番洞察世事应对八方手腕强硬的功夫,对上能够与政府妥善周旋赢得支持,对下还要平定企业内部不断滋生的在野势力,能够党同伐异赢得万众一心。然而对照顺驰的情形,似乎只有外患,没有内忧。一位曾经供职于顺驰的业内人表达了这样的看法:“也许是过于强调用一个声音说话,也许是包括领导在内的压力都太大,会议上说话说得漂亮在顺驰似乎非常重要。在平常的工作中,用所谓的顺驰语言喊高目标,更是体现你认同企业的关键,甚至是你获得迅速提升的南山捷径。可是,如果会议中都不提倡争论,不反映真实问题,开那么多同质的会议真的有用吗?”
应该说,企业的确不是自由论坛,否则会议而不决,企业需要的是快速统一的思考和行动,才能有结果。但是另一方面,活跃的思想则是引发和促进变革的一种源泉。任何好企业,都要有一个把握平衡企业基本价值与应对变革的能力。在企业中存在两种互为制衡的力量,就是基本价值与变革。为追求二者平衡,企业会面临很大的紧张和压力,在回归基本原则与价值的同时,时刻要追求持续创新与改善,以应付瞬息万变的形势。一方面,需要遵循诸如诚实、正直、公正与信任等基本价值;另一方面,要坚持勇敢创新,鼓励新的思想,能够真正实施变革,欢迎甚至热爱创新性思维和多样化声音。
担当榜样形象
众所周知,顺驰的口号是做行业的领导者,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除了企业的扩张能力,产品的销售能力,团队的管理能力之外,在企业行为方面还要形成一种风范,一种标杆作用。
对于一个优秀企业,在快速扩张的同时,作风上能够大气而不失严谨;在产品火爆销售、满足自身回款需要的同时,能够带给同行更多操作环节的启迪和感召力,能够给行业贡献更多的经验和智慧;在内部管理指挥自如的同时,能够沉淀下来更多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规章、制度和体系,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给中国企业界创造可以共享的理论财富;在建设和顺利销售无数高楼大厦的时候,能够给一个个城市的建筑文化留下经典手笔,给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城市文明缔造一座座时代的象征。
所有这些,对一个行业领导者来说,不能算苛刻,只能说是任何一个“榜样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天,顺驰毫不遮遮掩掩地走向了公众的台前,如果不是出于轻率和莽撞的话,那就是在展示一种自信和实力。我们也看到,它正在各地陆续获得的认同和赞誉。比如郑州的郑东新区项目,在当地打出了响亮的口号和广告语——“建筑榜样中原”、“给你一个榜样生活”等,由于工程进度和销售业绩都很突出,受到了当地政府官员的表扬,政府领导还亲自带队率领其他开发商到顺驰工地参观学习。假如在更多的城市里,顺驰也能够无可挑剔地获得广泛赞誉,成为“中国房地产发展的榜样”,想必一切流言都会不攻自破。
当然,作为一个行业的明星企业和标杆企业,在受到公众广泛关注、拥有了极高知名度的时候,它就再不能套用通行原则为自己辩解,它注定了要遵从一个超越一般化标准的评价体系。人们甚至会动用道德范围的原则,如同对待社会上的明星人物或者美国总统这样的公众人物一样。这时候,舆论和大众就像聚光灯和放大镜,会对任何瑕疵都充分放大,使其无从躲藏。
走出颠簸:能否修成正果(2)
顺驰已经认识到,业绩上的领先和市场的领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优秀的企业不能眼睛仅仅盯着销售额,盯着利润,要想在市场上做领导者,就要影响市场,改造市场,给市场带来新文化和新气象。有一个葡萄酒的广告,——“于繁华深处,有纯净至极的表达”,表现了那种绚烂至极的完美境界,这句话用到成功企业的身上也并无不当。人们对成功的要求总是完美到极致的,希望它纯净而清澈。虽然顺驰已经带给这个行业一种别样的新风,但我们仍期待更多的新气象。
守江山难
顺驰还年轻。顺驰正处于上升的成长期,离真正的成熟肯定还有很大差距,企业的发展潜力、管理潜力、水平潜力、规模潜力、盈利潜力等各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有人认为,顺驰的强项在于思想工作做得好。的确,从整体上看,顺驰对管理制度的建设讲得相对少,虽然有一个不错的架子搭了起来,但从外人的评价来看,还是粗放有余精细不足。所谓道器双修,顺驰怎样实现从优秀的无形管理,再进一步加强有形管理,还是很有必要。特别是在企业规模达到泱泱近万人,而且大部分是对企业缺乏了解和理解的新员工的时候,如何把这些具有各种各样思想的人统一起来,再操作环节上实现环环相扣,的确是这个年轻企业的当务之急。
尤其一个企业在急速做大的时候,特别需要一个成熟的团队,一套成熟的操作,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也能够把控和胜算。即便是对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极其重视,但是要企业里成千上万的人做到100%的认同和肯定,也是不现实的,至少在一年半载的时间里有难度。何况要进一步做到长时期的坚持和纯粹,也需要大量的教育、培训等工作。这一点,应该就是对善于主抓企业文化的顺驰提出的最高挑战。
在过去的几年里,顺驰靠激情、速度、投入和狂热,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高目标。但是一个企业只靠激情和速度是不行的,未来的长足发展还要靠体系的搭建和成熟,流程的科学和规范,工作的高效和细致。一个企业在不断前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去做一些方法论的沉淀,要求企业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专业流水线,它最起码应该包括统一术语的工具、各级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各环节的标准模块等。这些基础平台将保证企业的专业特色和一贯性,保证企业队伍的不断强大。忙于跑马圈地的顺驰在走过规模扩张的阶段之后,面临的就是这种“打天下易守江山难”的技术课题。
应该说,早在2002年的时候,孙宏斌曾经跟公司讲,顺驰的问题出现在缺乏基本的流程和制度,应该标准化和应该制度化的事情上无章可循。时至今日,我们看到,这个企业在这些基本平台的建设上仍显薄弱。顺驰现在站在与以往不同的高度上,再固守原有的工作方式已经行不通了,新的阶段要求企业在观念、思路、理念上创新,在产品设计、管理方式上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这一点,将成为顺驰进一步长大的瓶颈,是目前需要这个企业全力经营的所在。
核心价值观冲淡
一个房地产企业在跨地域发展的时候,如何真正地实现本地化是成功的关键。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顺驰,在扩大版图的时候,在实现本地化的同时,还要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进行不变形、不变味的复制,难度就会更大。
所谓本地化,不完全等同于“本地人化”,但还是不可避免地需要吸收本地人员。而以中国之大,南北民风迥异,各地风俗、风气差异巨大,如何保证人们对顺驰做法的认可和接纳?豪放、粗放、工作高强度的顺驰作风,在一些追求闲适生活的城市,在一些偏于斤斤计较的市民文化那里,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冲突。还有某些地方的人员基本水平不高,很难独立完成一件令人满意的工作,与顺驰本部的人员形成了较大的落差,在工作协作上也会难以协调。这恐怕是顺驰扩张中人才问题难以短时间解决的瓶颈。
对于每个在异地被吸收的员工,都必须尽快适应顺驰鲜明的企业文化,变成一个符合严格要求的顺驰人,这种过程可能就是一次脱胎换骨。但是在顺驰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会不会发生顺驰血缘的冲淡和基因优势的衰减呢?
再看看那些大量地派往外地的天津员工,在长时间、长距离地异地作战之后,会不会产生事业与家庭的冲突?俗话说,军心不可涣散,而那些组成了各地公司领导层的天津员工,都是顺驰军团的骨干力量和核心层,他们的心态稳定与否关乎顺驰战略的成败。有的年轻员工与恋爱对象无法保证经常沟通,导致疏离或者分手;有的是成家了,有孩子了,更容易思乡心切、归心似箭。
顺驰本身具有很好的企业文化、管理理念、运营模式和风气氛围,但是在一层层地向下执行过程中,在天高皇帝远的异地他乡,会不会偶尔出现贯彻难以彻底的情况?比如“尊重并信任每一个人”,是外界人才对顺驰文化最为倾心的一条,但现实中确实存在个别领导人重用亲信、排挤新人的情况,因为这样做的确用着顺手、舒服、放心。结果是损害了集体的利益,导致真正的人才离开顺驰。再比如“脑袋长在脖子上”这种运营模式,前提是保证地方公司的负责人拥有一个好用的头脑,假如脑袋不是那么富有决断的,总部必须及时发现并进行人员调整,而“临阵换将”的结果又会导致一系列短暂的混乱。
走出颠簸:能否修成正果(3)
这种核心价值观被冲淡的结果,与大企业病非常相似,是伴随着规模扩大、人员增多、机构臃肿而出现的诸多症状,包括信息不畅、反应迟钝、协调困难、安于现状等。中国企业在追求高速成长的同时,应该谨防大企业病,从追求创新、强化细节和执行、完善信息管理制度等措施入手,保证企业组织的高效和活力。
当然,我们在看待和分析任何一个企业、一个事物的时候,都需要一种辩证的、分清主次的视角。几年来,顺驰的战车一直在颠簸中前行,它对高目标的渴望,它在行动中的强势和偏执,注定了这是一条不平坦的发展之路。但是,它的所有问题也一直被把控在适度的范围里,不会轻易翻车;顺驰仍然不失为一个在不断纠正、不断调整中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
可圈可点:舆论的风雨
这是一个焦躁而焦虑的传媒时代,互联网的作用不仅仅是来找MM的,它从本质上改变离我们的交流方式。如美国学者提出的,这是“第二媒介时代,是双向的反中心化的交流,任何人都得以发表意见”。顺驰的争议和传言,通过互联网的路径无限扩大,难怪在顺驰事件中有时候一个小小网友打喷嚏,全国的地产网站就感冒。
互联网时代为平民的话语权提供了一席之地。在近一两年来,企业界的飞短流长成为了
常态,成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华晨汽车、海南航空,以及通信业的华为、保险业的平安,都曾经是挑战行规的异类,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