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是与非得与失 >

第23节

是与非得与失-第23节

小说: 是与非得与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向他提意见的方法是否适合他。    
    


处事篇17、让所有的烦恼都沉入水底

    生活中不顺心的事十有八九,要做到事事顺心,就要做到不愉快的事不放在心上,乐于忘怀容易获得心理平衡。有一句话说的是: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错误,实际上深受其害的是自己的心灵,搞得自己狼狈不堪,不值得。乐于忘怀是成功人士的一大特征。既往不咎的人,才可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大踏步前进。    
    有一位企业老总,当有人问起他的成功之道时,他讲了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这几年来我一直采用忘却来调整自己的心态。我本来是一个情绪化的人,一遇到不开心的事,心情就糟糕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做好。我知道这是自己性格的    
    弱点,可我找不到更好的办法来化解。    
    大学刚毕业那段时间,是我心情最灰暗的时段。当时我在一家公司做文员,工资低得可怜,而且同事间还充满着排斥和竞争,我有些适应不了那里的工作环境。更令人难过的是,大学相爱三年的女友更是执意要离开我,我没有想到多    
    年的爱情竟然经不起现实的考验,我的心在一点一点地破碎。朋友的劝慰似乎都起不到作用,我只想一味地让自己沉沦下去。除了伤悲,我又能做些什么呢?到最后,朋友建议我去找一位知名的心理专家咨询一下,以便摆脱自己的困境。    
    当那位老专家听完我的诉说后,他把我带到一间很小的办公室,室内惟一的桌上放着一杯水。老专家微笑着说:“你看这只杯子,它已经放在这里很久了,几乎每天都有灰尘落入里面,但它依然澄清透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我认真思索,像是要看穿这杯子,是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这杯水有这么多杂质,但为何却很清澈呢?对了,我知道了,我跳起来说:“我懂了,所有的灰尘都沉淀到杯子底下了。”老专家赞同地点点头:“年轻人,生活中烦心的    
    事很多,有些是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它使劲摇晃它,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浑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胸怀去容纳它    
    们,这样,心灵并未因此受到污染,反而更加纯净了。”    
    我记住了这位老专家睿智的话,以后,当我再遇到不如意的事时,就试着把所有的烦恼都沉入心底,不要为那些不顺的事纠缠。当它们慢慢沉淀下来时,我的生活就马上阴转晴,从而变得快乐和明媚起来。    
    也许有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感觉了。比如,你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惹得路人哈哈大笑。你当时一定很尴尬,认为全天下的人都在看着你。但是你如果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件事只是他们生活中的一个小插    
    曲,甚至,有时连插曲都算不上,他们哈哈一笑,然后就把这件事忘记了。    
    人生路上,我们只是别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对于有些时候的失败,我们完全可以一笑了之,不要过多地纠缠于失落的情绪中。你的哭泣只能提醒人们重新注意到你曾经的无能。你笑了,别人也就忘记了。有句话说:“20岁时,我们顾    
    虑别人对我们的想法;40岁时,我们不理会别人对我们的想法;60岁时,我们发现别人根本就没有想到我们。”这并非消极,这是一种人生哲学——学会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    
    我们生活在现在,面向着未来,过去的一切都被时间之水冲得一去不复返。我们没有必要念念不忘那些不愉快,那些人间的仇怨。念念不忘,只能被它腐蚀,而变得憎恨和怨艾,甚至导致精神崩溃,陷自己于疯狂。    
    学习忘怀之道,让许多愤恨的往事放下,日子久了,激动的情绪也就越来越少,心灵和精神的活力就会得以再生,从而恢复了原有的喜悦和自在。    
    只要我们投入生活,难免会遇到来自外界的一些伤害,经历多了,自然有了提防。可是,我们却往往没有意识到,有一种伤害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为了一个小小的职位、一次微薄的奖金,甚至是为了一些他人的闲    
    言碎语,我们发愁、发怒,认真计较,纠缠其中。一旦久了,我们的心灵被折磨得千疮百孔,对人世、对生活失去了爱心。    
    假如我们能不被那么一点点的功利所左右,我们就会显得坦然多了,能平静地面对各种的荣辱得失和恩恩怨怨,使我们永久地持有对生活的美好认识与执著追求。这是一种修养,是对自己的人格与性情的冶炼,从而使自己的心胸趋向    
    博大,视野变得深远。那么,我们在人生旅途上,即使是遇到了凄风苦雨的日子,碰到困苦与挫折,我们也都能坦然地走过。    
    正因为那些荣辱得失和各种窘境都伤害不了我们,这就使我们减少了很多的无奈与忧愁,生活变得更为快乐。所以,不伤害自己,也是对自己的爱护,是对自己生命的珍惜。    
    不要伤害自己,也意味着我们需要自愿放弃一些微小的、眼前的利益,这无疑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超脱,从而使自己拥有平和的心境,从从容容、踏踏实实地走属于自己的道路,做自己该做的大事,进而走向成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    
    的东西。不妨说,不伤害自己,是使自己有所成就的聪明之道。    
    真的,在艰难的人生旅途上行走时,我们不妨时常自我叮嘱一声:别伤害自己。    
    


处事篇18、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

    生活中,有时你可能受到过极大的委屈、极深的伤害,而且这一切似乎是不可原谅的。但是,如果你的心中充满仇恨以及复仇的幻想,那你只会深陷于受伤害的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此时,你必须强迫自己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只有这样你才能转移你的注意力,不至于沉溺于怒火和仇恨之中。    
    还有一些人心理不平衡,完全是因为他们处处与人争斗,使得自己经常处于紧张状态。其实,人际之间应和谐相处,只要你不敌视别人,别人也不会与你为敌。    
    小林今年24岁,在一家银行当职员。对小林来说几乎每一天她都处于各种信息的轰击之中。而每一次轰击都会给她带来一次心理上的骚扰,甚至震动,搅得她心神不宁。    
    某天她听说大学里的一个同学出国了,马上渴望自己也能到外面镀镀金,遂想报名学学外语。某天她又得知昔日一个好友嫁给了一个大款,心里立即羡慕起来,于是目光又盯紧了征婚栏。今天单位的一个同事获得了提升,她的内心嫉    
    妒得要命;明天她见一个同事应聘到了一家高科技企业,又开始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也该跳跳槽……在这种躁动不安的心态下,她一会儿一个想法,内心充满了盲目的欲望和矛盾冲突,令她时常有一种心累之感。    
    小林的心态,反映了存在于她内心中的抑郁、焦虑与苦恼。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在生活价值观上的困惑与迷茫;另一方面又是由于各种心理压力的累积所造成的。在社会上种种信息的冲击和观念的不断变换下,使得许多像小林这样的人    
    越来越多的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把握力,不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什么和明确地做些什么。    
    在巴勒斯坦有两片海,一片是活水,鱼儿在水里游;贪玩的水花点缀着海岸;海边树木枝繁叶茂,饥渴的树根伸进海里,吮吸滋润的海水;约旦河用山间亮晶晶的溪流造就了这片海;于是海水在阳光下欢歌;人们在海边建房,鸟儿在    
    海边筑巢,所有的生命都因为海的存在而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    
    约旦河继续南流,流进另一片海。这里没有游动的鱼儿,没有飘舞的树叶,没有鸟儿的鸣叫,没有孩子们的欢笑;行人改走别的路,除非事情紧迫;水上空气凝重,不管是人还是走兽飞禽都不喝这里的水。    
    两片海相距不远,为什么差别竟如此之大?这不能怪约旦河,注入到两片海里的约旦河水是一样的;也不能怪海水所在的土壤,或者海边的乡村。区别在这儿:加利利海接纳约旦河水,但并不守着河水一滴不放。约旦河每流进一滴水    
    ,加利利海就流出一滴水。接受和付出以同样的速度在进行。另一片海则十分“精明”,它把河水储存起来,无论你怎么利诱,它就是滴水不放。    
    加利利海懂得付出,所以能活下来。另一片海丝毫不肯付出,被人们称之为“死海”。    
    世上有两种人,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这两片海:一种愿意付出,乐于奉献;另一种则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起来,不肯奉献或牺牲自己哪怕一点点利益。    
    


处事篇19、有一种伤害叫同情

    七个旅行者和一个生物学家向导,结队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岛,他们想实地观察一下幼龟是怎样离巢进入大海的。    
    上岛时已近黄昏,他们很快就发现一只大龟巢。突然,一只幼龟率先把头探出巢穴,却又欲出而止。一只鹰突兀飞来,它用尖嘴啄龟的头,企图把它拉到沙滩上去。旅行者紧张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对向导说:“你得想    
    想办法啊。”向导却若无其事地回答:“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    
    向导的冷淡,招来了旅行者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责备。向导极不情愿地抱起小龟,把它引向大海,然而接着发生的事却使他们极为震惊——向导抱走幼龟不久,成群的幼龟从巢口鱼贯而出——那只先出来的幼龟,原来是龟群的    
    “侦察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会返回龟巢。现在探路的幼龟被引向大海,巢中的幼龟得到错误的信息,以为外面很安全,于是争先恐后地结伴而行。滩上无遮无挡,很快引来许多食肉鸟,转眼间,数十只幼龟已成了鹰、海鸥、鲣    
    鸟的口中之物。    
    有一只小猴子在森林中不小心被树枝戳伤了胸部,于是它捂着伤口摇摇摆摆地回家。一路上遇到其他的猴子就出示伤口,以博取它们的同情。猴子们为了表示关怀,也都拨开它的伤口仔细地检查,并且七嘴八舌地建议它如何治疗。于    
    是原来的小伤口逐渐变成了大伤口,并且严重到感染发炎溃烂了。经过这三番五次的折腾,小猴子承受不了,终于气绝身亡。其他的猴子不相信它竟因如此小伤而死,一再地拨弄它,希望能使它起死回生,一直到小猴子的尸体发臭,    
    才黯然地把它埋葬了!    
    很多时候,看见别人的痛苦,我们总想表示自己的怜悯之情,可是,我们不知道,有时候,我们的同情反而使问题变得严重,如果没有旅行者的同情,幼龟们不会成为鹰食,没有其他猴子的关心,小猴子也不会因一点小伤而身亡。    
    同样,当你心中怀有挫折感或受到伤害时,不要总想着向他人倾诉,因为别人的同情也许会给你带来更严重的伤害。    
    何况,痛苦并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不值得拿去示人,你所要做的应当是淡化它。活着,谁没有痛苦?很平常的一件事,如果一味地强调它,自怜自怨,那么,生活中就会有数不清的痛苦,能说出口的、不能说出口的,大的、小的,远的、近的,从前的、现在的、将来的,这些痛苦会把你牢牢地钉在十字架上,逼你走上绝路。你还怎么自由?    
    还怎么能找到生命中美好的东西?还怎么活下去?    
    由此可见,爱自己是来自于真正的自我承担与自我尊重。接受过多的同情正足以显现一个人的失败与脆弱,我们一定要有活得比谁都快乐的勇气!    
    布迪兹是西班牙的一位富翁,1986年被摩洛哥王室授予“哈桑国王勋章”,因为他曾连续10年捐款给他的故乡——摩洛哥北部的索里曼人,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    
    对这么一项来自家乡的至高无上的荣誉,布迪兹没有接受。其原因一直众说纷纭。有人说,他对王室不满;有人说,他认为自己不配接受那枚勋章。直到前不久,摩洛哥《先知报》的一位记者去采访布迪兹时,人们才从布迪兹口中得    
    知真正的原因。    
    他是这么说的:有一次,我回索里曼,下榻在地中海金兰湾的一栋别墅里。晚上,我到海滨散步,一不小心,踏进了沙滩上的水洼里,伴随着溅起的水花,一群小海蟹纷纷窜动起来。它们或爬入石缝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