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生存手册-约翰·怀斯曼 1334 >

第17节

生存手册-约翰·怀斯曼 1334-第17节

小说: 生存手册-约翰·怀斯曼 133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会飞行的鸟:鸵鸟(非洲)、三趾鸵鸟(南美洲)和食火鸡(澳洲)。它们体型巨大,不会飞行。对付它们也得小心——尤其是鸵鸟,被它踢中会使你骨折。这些鸟儿种类和数量都相当稀少——但鸟蛋很大,也很易贮存。蛋壳是有用的容器。
  3 、5  昆虫类  昆虫是野外求生者能获取的最可靠的动物性食物资源。尽管体型小,但它们分布广、数量众多,能保证你采集到饱餐一顿的数量。
  同重量的昆虫比蔬菜所提供的营养要高得多。昆虫体内也富含脂肪、蛋白质以及疏水性化合物,它们也许会成为救命之物,尤其是幼虫——肥厚多汁的蛴螬。你会很快克服那种恶心和欲呕吐的不快——要记住有些人还把它们看作上等佳肴呢。一定要把它们看作当然的食物,然后才会自觉地食用。
  采集:最有利用价值的是白蚁、甲虫、蚱蜢、蝗虫、蟋蟀、蜜蜂、毛虫以及各类水生昆虫等。
  多数昆虫在天气炎热时不活动,不过雨后会外出采觅雨水和湿气。在树缝、角落和各种隐蔽阴暗的湿地可以找到它们。蚁巢附近常会显现易于辨认的特征性松土。
  甲虫的蛴螬长三对小腿,体色苍白,体型多变,小至刚孵化的极微的幼虫,大至长15、5 厘米的多汁“香肠”。在树皮和残枝上都能找到它们。
  采集那些鲜活的种类,弃去已死或病弱者。气味刺鼻难闻者或者手捡时刺激皮肤有不适反应的一切幼虫都不要。
  搜寻昆虫时要小心,它们的栖身之所常是一些不受欢迎生物的隐身之处,比如蝎子和毒蜘蛛,或者体型更大的毒蛇。
  警告:不要收集那些以弃物腐肉或动物粪便为食的蛴螬——它们很可能会使你染上疾病。
  牢记:颜色鲜艳的昆虫——包括它们的幼虫——通常是有毒的。那些纤细无异味的种类可以用作鱼饵。
  当心:大甲虫有着强有力的口器,捡起它们时要小心。
  多数昆虫可以弄净生吃,这样可能更有营养,但经过烹烧之后,味道会更美。沸煮是最安全的,可以彻底杀灭细菌和寄生虫,但如果没有合适的容器在手,烤着吃会更方便些——只需把你的晚餐放在晒烫的岩石或火边烤一烤就可以了。
  食用前要除去大型昆虫诸如蝗虫、蚱蜢和蟋蟀的小腿及翅膀。腿毛会刺激甚至阻塞你的消化道。某些种类幼虫的纤毛会引起皮疹。如果你要吃带毛的幼虫,可以通过榨压挤出肉质内含物——别吃它的外皮。甲虫装甲式的外壳也要去掉。
  诸如蚂蚁、白蚁类的小昆虫可以先捣碎成糊状,通过烹烧或烤干制成精粉,可用来作食品添加剂,也能贮存保质。对于不习惯于食虫的人们来说,虫粉也许更易接受,尤其是制成汤或与其他食物混合后食用。
  白蚁分布于全球气候温暖地带。白蚁富含营养且味道不错。多数种仅食植物,但大白蚁有尖利的口器,可以咬食任意物品。用嫩枝插入蚁穴,轻摇慢搅,白蚁会咬住嫩枝,被你牵出来。但用这种方式你不可能收集到许多。
  白飞蚁和白蚂蚁在雷雨交加的日子里长出翅膀,大量落于树叶和嫩枝上,便于收集。
  在食用之前除去大白蚁的翅膀。可以沸煮或油煎,但生吃会更有营养。蚁卵营养价值也很高。
  采集:白蚁群能垒起很大的土堆,常高达几英尺。充满孔状通道的蚁巢里四通八达,分隔成无数小室。尽管坚如岩石,用石块或木棒还是能将之捣碎成土块,放入水中,白蚁会被迫爬出来。这样的蚁巢土块放入火堆中会烧烤出芳香气味,可以驱走蚊虫。也可以闷熏,用来保存火种。
  蜜蜂与黄蜂蛹、幼虫和成年蜂都可以食用。蜜蜂还能提供蜂蜜,这是自然界上好的馈赠——易于消化且极富营养。可惜不易采集,蜜蜂会誓死守护蜂巢。
  白天工蜂飞离巢房外出觅食,但夜间都聚在巢中,这时有利于捕捉。用野草制成火把,燃着靠近蜂巢,使巢内充满浓烟,再封堵巢房出口,就可以杀死它们,很安全地取得蜂蜜,外加一顿美餐。除去蜜蜂的腿和翅膀以及尾刺。沸煮或油炸后食用,可以改善口味。
  蜂蜜可从蜂巢内抽取,即便蜂蜜变干发硬,也能贮存好几年。饮用蜂蜜会立即增强体力。由于它能极快地被人体吸收,所以蜂蜜是精疲力竭时最有效的恢复剂。蜂房能食用,其中的蜂蜡是很好的防水材料。缓缓熔化后可制成蜡烛。
  在有些地区,蜜蜂体内含累集的植物毒素,会使得直接食用变得有点冒险。这种情况常发生在蜂类仅依赖单一种类植物存活的地区,例如杜鹃花分布密集的喜玛拉雅山区。特征性气味会提供某种线索,若有疑问,可用鉴别食用植物的方法与程序辨别它们。
  黄蜂比蜜蜂更具有危险性。不过它们属于另一种群,而且不产蜜。收集与食用方法与蜜蜂类似,但更要小心。有时你还能遇到无蜂巢的蜂群。
  蜂巢位置:黄蜂的巢穴常位于树枝上,外形类似一只足球,也有的呈圆锥形,进出口在基部。蜜蜂的蜂巢多数位于中空树洞或悬于岩石之上。
  大黄蜂属于黄蜂家族的一种。如果你在成年蜂没发觉之前先找到它们的巢穴,就有食物了——幼蜂和蛹都极富营养。要当心,大黄蜂会誓死保卫自己的巢房。它们腹刺锋锐,刺在你没遮掩的皮肤上,引起的剧痛刻骨铭心。除非你已经陷入绝望——事实上有大黄蜂出没之地食物一般都很匮乏——否则还是先找一找有无更安全的可食物。
  大黄蜂有两大类群:白天活动型和夜间活动型。白天活动型可用捕捉蜜蜂的方式夜间捕杀,夜间活动型在白天也许可以捕杀,但被它们蜇中则非常不幸,所以最好还是别惹它。
  蚂蚁蚂蚁能迅速收集残余废料,你也可寻迹找到它们或者它们的巢穴。当心,大多数蚂蚁口器都有蜇刺,被大型丛林蚁咬中会剧痛至少24小时。可以捕捉那些小型蚂蚁。
  有些蚂蚁,例如飞蝗种,膨胀的腹部充满琼浆玉液,被称为蜜蚁或糖蚁,肉味也不错。
  警告:被有些蚂蚁咬中犹如被荨麻刺扎过一般,有些种能喷射蚁酸。必须烹煮至少六分钟方能去除毒性,这样食用就很安全了。
  蝗虫类所有蝗虫都有肥厚的身体和强健的肉腿。有些种体长达15厘米。某些地区中分布众多。
  用多叶树枝或衣物拍打捕捉,除去翅膀、触角和腿刺,洗净后就可以生吃或者油炸了。油炸既可以杀死可能存在的寄生虫,而且味道会更加鲜美。
  水生昆虫淡水中会有水甲虫、蜉蝣、石虫、球虫及其他一些水生昆虫的成幼虫生活,可以收集食用。
  用一衬衫或其他较能透水的衣物立入水中作“网”,如有必要可用木棍支撑。从水的上游开始搅动,这会使水流带起水底的浮游昆虫向下游的“网”上奔去。如果你不想下水,可以用棍棒搅动水面,也会有收获。
  最好将从水中收集到的昆虫彻底沸煮,以免去水源曾受到寄生虫之类污染所带来的危害。
  3 、6  蜗牛  蠕虫类蜗牛、蛞蝓、蠕虫以及体型类似的软体小生物也不应该受到忽视。许多美食家把蜗牛肉称作佳肴,大多数人愿意吃水生软体动物,例如*#、蚌、章鱼等。蠕虫肉似乎有点令人讨厌——但是你可能看到鸟类是如何喜欢这类美食的吧。只有鲜活的水陆生蜗牛以及其他种软体动物才值得捕捉收集。但是有几类软体动物本身具有毒性,会给食用者带来危险。另有些种尽管自身原本无毒,体内可能也累集了许多对食用者有害的毒素。所以食用前需要将毒素清除干净。
  蜗牛类生活在淡水、咸水甚至于荒漠地带。在非洲有长达20厘米的巨型蜗牛。蜗牛体内富含营养蛋白和矿物质。避免采集那些外壳色彩艳丽的种类——它们可能会有毒。海蜗牛,尤其是在热带水域,喜欢玩些花样,如果不能确保安全,就别去碰它们。例如,太平洋及菲律宾海域中生活着一种锥贝,具有能分泌剧毒液的毒刺。有些种甚至能够置人于死地。活着的蜗牛被饿上几天,或者仅喂食一些无毒绿叶,可以将体内的毒素排泄干净。在沸煮之前将蜗牛放入盐水中可以促使其吐净内脏中的脏物,沸煮10分钟,加一些药草作辅料,肉味会更加鲜美。
  假如壳口没有张开,冬眠的蜗牛也能食用。
  蛞蝓蛞蝓无壳,外形类似蜗牛。捕捉及烹煮方法也与蜗牛类似。
  蠕虫类富含高比例的营养蛋白成分,含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也很易于收集。食用前先饿上它们几天,或挤榨蠕虫身体以排出它们体内的废物。可以晒干或风干——一种方法是将它们晾在晒烫的岩石上晒干揉成粉。若必需,食用时可混入一些其他食物,这样也许更易于被食用者接受。晾干后也可以保存一段日子。
  3 、7  危险性疾病传染源  蚊子、扁虫和另一些昆虫携带有大量病原菌,食物或水中会有许多寄生虫或者它们的卵。大量的水传染疾病甚至比动物的攻击更可怕。
  对付危险的策略直接被动物攻击的几率可能还是较少的,但与大型猛兽相遇还是比较危险。避开它们。其实相遇之时,它们也会同样感到吃惊。必须很好地自我控制,否则你可能会无意中唤醒动物的攻击意识。
  与猛兽突然间正面相遇——你很可能会倒吸一口冷气。但记住,要缓缓后撤,口中念念有词。多数情况下猛兽也会同样后退的。不要突然间移动,记住动物能感觉到你心存的恐惧——许多忘记这一点的猎手因此葬送了生命。竭尽全力保持平静。
  许多接受挑战的猛兽是由于你堵住了它的退路,那么就主动让开吧。
  如果猛兽成心要和你过意不去,而你又没被吓傻,逃跑时选择“之”字形路线——猛兽攻击时取直线,它们的视野也狭窄得可怜。
  经验丰富的肉食性猛兽,如狮子和老虎,对于运动中的物体有着极敏感的视觉,尽管它们对色彩的分辨能力很差,而且难以分清静止不动的物体。如果你没被发现,那还不如乘机潜伏不动。
  大叫和夸张的骚动可能会吓跑肉食性动物。
  朝大树跑去是很好的选择——但如果动物追到面前,你可能会在被逼无奈之时爬上树冠,而且不得不呆上一段时间。别碰巧选中多刺的树木。惊慌失措可能会使你受到更大的伤害,那可就极其痛苦了。
    

  转自军事书库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下一章 回目录
  第四节  陷阱及其布置
  对付大多数野生小型动物,设置陷阱比追逐狩猎要有效得多。即便猎枪已瞄上一只小动物,可是由于体型过小,很难一击便中。布置陷阱反而更容易一些,同时可省出时间搜寻其他食物。
  人们设计了许多复杂的陷阱,真可谓煞费苦心。这些陷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构建。对于求生者,需要的是相对容易记牢和构建的简单实用型陷阱。但是,由于每种动物都有各自独特的习性,许多有针对性的独特陷阱类型还得掌握。如果某种陷阱不适用,再试试其他的——这是一个不断从失败和错误中获取新经验的过程。
  求生者必须超越博爱主义而优先考虑自身保命。不幸的是,某些很简便的陷阱就会给动物带来相当大的磨难。某类为捕获特定类型动物而设置的快速致死型陷阱,比如勒死型,要是碰巧套住了其他种类动物的翼或肢腿,可能会使它们痛苦好几个小时。定时查看是必须的,否则会无端延长猎物的痛苦,也增加了被其他肉食性动物偷食的可能。也有可能猎物在经过长时间痛苦的挣扎尝试后重新获得自由——动物本能地咬断一翼或肢,或用其他自我伤残法成功地逃离陷阱。
  仔细研究动物身体特征及生活习性可以使你避免许多错误。诱饵和设置位点的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要不断尝试,要耐心等待,给陷阱以时间。猎物初次遇到新鲜事物会很狐疑,慢慢便会逐渐接受——这时也就更容易上当了。
  即便是在行走途中,设置一些简便的过夜陷阱也可能会有收获。如果准备在某地露营较长时间,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策划和设置了。陷阱设置得越是适当,数量越多,成功的几率也越高。
  尽可能设置大范围且能控制的陷阱线,早晚各检查一次,收集猎物后重新布置好。必要时要加以修复,重复不起作用的可以移往别处。为了提高效率,设置陷阱时必须考虑有足够的反应灵敏性,使得“弹无虚发”。一次成功可能是好几次失败的结果——没必要因此而失望。如果陷阱虽没被触动,诱饵却已不见,这可能是由于诱饵没放准位置,或者是由于触动机制不灵,重新设置时这两方面都应考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