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人物-纪晓岚全传 >

第22节

人物-纪晓岚全传-第22节

小说: 人物-纪晓岚全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管家添油加醋,拨火弄焰要东家出面,给县官传个话,打赢这场官司,给李戴一
点颜色看看。
    纪晓岚听了管家的禀告,沉思起来。他居官位显,阅尽了宦海风波,对官场
上人和人的关系,了解得非常透彻,官场往来,无非是尔虞我诈。有些人在官运
亨通时,人人出来捧场,自己也逞一时之欲,图一时之快,为所欲为,出尽风头,
耍尽威风,成为叱咤风云的人物,终因树敌太多,招致物忌,被人暗中中伤,引
起皇上猜疑,到后来身败名裂,康熙时的鳌拜,就是前车之鉴。他在位时手眼通
天,皇上也让他三分,而且他是功高位显的满族大臣,到后来都未能免得身首异
处,全家抄斩。何况自己是一个汉官,更要为官谦慎,恭俭忍让,在对人对事上
力求宽恕,得饶人处且饶人,不肯结下冤家对头,他虽在交友会客时戏谑无常,
但事后常道歉解疑,让人们觉得只是玩笑而已,并无恶意,在情谊上一如既往。
    对眼前这事,他告诉管家尽量别去衙门,免得伤了两家体面,找人调解一下
算了,不必把事弄大,也不必争个事坡下岗。
    纪晓岚回到县城,拜会家乡父母官,县官见他是当朝重臣,这次又陪王伴驾
微服私访,心中无限敬仰,便也百般趋奉,遂将李戴讼状传与纪晓岚。纪晓岚淡
然一笑,似无其事,说声〃知道了〃,随即请县官当个居间人调停一下这场纠纷,
不要把这事张扬出去。
    县官见他这样看中自己,受宠若惊,夜不能寐,百般揣度着如何了结此事。
    纪晓岚回到北京后,县官将李戴传来。出乎李戴意料,这次不是在公堂上审
案,而是在署解摆上酒席,热情款待,心中便明白纪家不愿堂上相见,而要调解
私了。
    县官本想,用纪晓岚的名义摆上酒席,坐下来哈哈一笑了事,也算给了李戴
面了,谁知县官把调解的意思一露,李戴竟然不允。
    李戴见纪家不想打官司,心想不打官司也行,但是应该纪家做出点表示来,
好让人们知道我李戴不是好欺负的,将来这事传出来,别人会说连纪家也敬我三
分,那我将会身价倍增。
    李戴如此想来,便又提出了条件,要纪家用红彩礼,鼓乐吹打着把骡驹子送
回,再不然,有纪晓岚道歉的一封信也行。
    这当然是强人所难。县官办不到,也不愿意去办,更觉得有伤自己体面,县
官心中很为恼火,只好让李、纪两家公堂相见。
    李戴以往常代人诉讼,兼又熟悉清律,在公堂上往往胜诉,人称〃唇如利剑、
舌似钢刀〃,成为远近闻名的〃土刀笔〃。何况这次理由充足,更是得理不让人。
    在公堂上,李戴据理力争,纪家仗势不让。县官心里偏袒,但又知道李戴非
常之辈,不敢妄然行事。连过几堂,均无结果。
    这天再次升堂,县官对李戴不识时务的作为十分恼火,便故意用话激怒李戴,
李戴不知是计,怒火中烧,在大堂之上,与县官吵嚷起来。
    这下子麻烦了,被县官抓住了把柄,说他目无官长,咆哮公堂,当堂打了四
十大板,拉下囚禁起来,批驳他的诉状是强词夺理,判他包赔纪的损失,这场官
司就这样输掉了。
    但事情到此,仍未完结,李戴怒不可遏,哪里肯服县里的判决,提出上诉河
间府。县官见事情闹大了,赶忙叮嘱纪家的人进京禀报,让他想办法了结此案。
    纪晓岚听完来人的禀报,〃唉〃地长叹一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
回踱步。他知道,自己是皇上的宠臣,地方官巴不得有机会效力讨好,趋奉谄媚,
但此事如此处理就成了仗势其人,实在是有违初衷埃早知李戴死要面子,给他道
个歉,不就了结了吗,乡里人将会议我礼下谦和,又何必与这个土财主去争高低
呢?但事已如此,又不便责怪县官,那将会毁掉他的前程,人家会说他恩将仇报,
传为话柄。又转念一想,总管说这个李戴依仗财大气粗,一贯挑词架讼,鱼肉乡
里,如今为牲口驹子吃口庄稼,即使家人有什么不对,我已托县令代为转换了,
总算让了你一步,你何必得理不饶人,看来家人所言不假。又想到四叔信中所说
〃钱花得起,人丢不弃〃这句话。思想至此,还是借这个事教训教训这李戴也好,
免得他今后横行乡里,欺压百姓。只好因错就错了。于是又写了一封信给河间知
府,让来人带回,求他加以照应。看来一个人办错事,有时是有意的,有时是无
意的,有的是因听片面之辞而做了错决定的。纪晓岚对李戴这件事就属于后者,
致使李戴气愤而自杀。时人也有对这件事抱不弃的,知道打官司无法平反,所以
才编一出戏,叫做《李戴活捉纪晓岚》。说的是李戴死后,到阎王那里告了状,
并得到准状,李戴将纪晓岚的鬼魂提出,到阎王那里质对,当然阎王是没有的,
不过这个戏说明人们对官府这样判决是不服的。
    李戴上诉到河间府衙,知府已收到纪学士的来信,早知此事,上堂之后对李
戴的状纸看也不看,也不听李戴的诉说,将状子驳回,维持原判。
    李戴仍然不服,又上诉到保定直隶总督衙门。到总督衙门告状谈何容易,李
戴是花了很多银子,才打通关节,将状子递了上去。
    总督看状子写的好生厉害,不仅告纪晓岚纵奴逞恶,连知府不依法而断都告
上了,心想如果依法断案,必然得罪纪晓岚。纪晓岚是当今圣上的宠臣,万万得
罪不得。如果维持原判,这状子写得确实理由充分,既然敢上督衙,难保不传御
状,皇上知道了,也是非同小可,想来想去,还是一推为妙。
    于是总督说道:〃牲口吃点庄稼苗子,屁大点事儿,也值得到总督府告状,实
在荒唐!〃便命转到巡抚那里去。
    巡抚是个老滑头,看过状子,很是气愤,心想总督这不是将屎盆子往我头上
放吗?你不得罪纪晓岚,我是更不得罪他。于是照方开药,也说这是小事一宗,
要河间府秉公而断,又转回了河间府。
    河间知府看过批文,明白了督、府两衙的用意,自己寻思,你们不敢惹纪内
阁,我是更惹不其他,也仿照总督、巡抚的办法,将此案批转回献县。
    这样李戴的官司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转了一个大圈,又原路而回。献县知县
无可推脱,只得硬着头皮重新审理此案。
    在大堂之上,知县常被质问得无言可答。知县看李戴硬梆梆地难于对付,最
后只得当了个诸葛亮、周瑜密谋破曹的故事,在手心之中写了〃官官相护〃四个字,
让李戴跪到近前观看,并对李戴说:〃依本县之见,你还是撤诉吧,你的官司是打
不赢的。〃李戴看了县官手中的字,仰头高喊一声:〃苍天啊,公理何在?〃知道这
官司没法再打了,只得忍气退出堂来。
    下堂之后,李戴越想越生气,更觉得这次跟斗跌得太大了,丢人现眼没有出
路,还有什么脸回去见乡亲。转而又想,纪晓岚啊纪晓岚,我李戴不求升官发财,
平生没有怕过什么人,这次算让你欺负死啦。你纪晓岚手眼通天,难道阴曹地府,
五殿阎君也受你摆布不成?我今天和你拚得一死,也要见个高低,我到了阴曹地
府,也要告你三状!
    他等儿子前来探监之时,问儿子有无胆量进京,给他传御状报仇,儿子看万
贯家财,已折腾去了不少,到头来落得个有苦无处诉,有冤无处申,好好的父亲
已被折磨得遍体伤痕,早已是仇恨满腔,一不做,二不休,答应父亲告状,为父
亲雪耻申冤。
    这时李戴又问儿子:〃为父报仇舍得舍不得花钱?〃儿子向父亲哭诉:〃为了这
场官司,家产已经所剩无几,已经没有多少钱财了,儿子为父报仇,舍得拚出去
死。〃李戴擦擦横流的老泪,对儿子说道:〃依爹看来,你只要舍得花去下房屋里
的那一囤黑豆,你爹的官司就能赢。〃儿子心想一囤黑豆能值几何,爹是让人家给
气糊涂了,就满口答应下来。
    李戴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状纸,交给儿子,然后将三尺多长的乌木烟袋杆,在
膝盖上折为两段,随后将烟袋杆顺口插入喉中,倾刻倒地身亡。
    儿子悲痛欲绝,抱病殓葬了父亲后,决意遵照父亲遗言,进京传御状报仇。
看家中的金银细软所剩无几,也只好变卖粮食,就用口袋去装那囤黑豆,准备到
集上把它卖掉。
    不料囤里的黑豆只有上面薄薄的一层,下面却是五十两一个的银元宝,足有
四五百个。面对这两万余两白银,儿子犹豫起来,这才明白父亲是让自己用这些
白银,买通皇上身边的人,打通关系,去打赢这场人命官司。可是这些银子数量
太大了,原以为已经成了穷光蛋,也没什么值得吝惜的了,索性豁出去,告他个
地覆天翻。如今花掉这些银子,可就真得穷到底儿了,纵然出了气,人死不能复
生,那纪晓岚最多落个丢官破财,却也偿不了命,自己日后的生活可又怎么过呢?
说不定还可能再次输掉官司,那就更没价值了。如果官司不再打下去,把这笔银
子留下来,也可以过几辈子财主日子,不愁以后没机会雪耻,还是不打这场官司
为好!
    他翻来复去,反复琢磨,打消了告御状的想法,一场人命官司就此中止。
    但李戴儿子要进京告御状的事,十里八乡都知道,可是后来没有进京的消息,
人们都为之纳闷。直到从他家的长工口里传出黑豆囤中藏有银子的事,人们这才
明白,李戴儿子舍了爹,舍不得银子,暗暗地给他起了个〃李舍爹〃的绰号。
    话说当时纪晓岚侍驾微服私访回到北京后,转眼到了这年除夕,北京城内万
户张灯,千家结彩,一片升平景象。东西长安街上,鞭炮鸣如雷震,焰火五彩缤
纷。
    乾隆一时高兴,命人把纪晓岚叫来,共渡佳节,君臣登上天安门城楼,观赏
这良宵美景,确实别有一番情趣。
    进得内廷,只见到处张灯结彩,一片通明,太监在寝宫前摆放了几十盆寒梅,
正傲寒绽蕾,十分俏丽,乾隆见了,虽然十分喜欢,但刚才的思绪萦绕未去,不
由得感物伤怀,自言自语说道:〃老翁秋枝看梅花,唉!青春已过。〃这句话说出
口来,乾隆灵机一动,便扭头对跟随在后面的纪晓岚说道:〃朕刚才吟上联,爱卿
何不对之?〃纪晓岚听了皇上的自言自语,正想大年三十之际,必须设法让皇上高
兴,现在听到皇上要他属对,便赶快思索。天空中焰火明灭,响声频传,他立刻
想出了下联,随即答道:〃儿童侧耳听爆竹,噢!又是一年。〃乾隆听了,觉得他
的对句意境全新,充满向上的喜悦和向往,不由得心中一喜,对纪晓岚说道:〃爱
卿真是锦心绣口啊!〃这年初夏,纪晓岚在自己新制的扇子上画了一幅画,虽然画
时只是兴之所至,信手勾勒,并未十分着意,但画出来后,却是难得的佳作。画
面意境开阔,层次分明,让人赏心悦目,那起状的山峦,白云缭绕,远接天外,
山峰之间,一条溪水蜿蜒而下,气势磅礴。山中一座城郭,在周围山势的映衬下,
更显得壮丽宏伟。然而在远离城郭的山野中,有一位牧童,横跨牛背,吹奏着牧
笛,悠然自得,别有一番情趣。
    这天到了宫中,侍奉在皇上左右,乾隆无意间发现这一杰作,便问道这扇子
为何人所画。纪晓岚忙答是自己的涂鸦之作。乾隆接过去看了又看,感到这只画
笔确非寻常,在这只小小的扇子面上写出了壮美的山河,但看上面尚未题诗,便
对纪晓岚说,这是美中不足,要纪晓岚题上一首诗,就是臻地完美的上乘之作了,
纪晓岚正要题诗时,听皇上说道:〃你的画可比王摩诘,确是画中有诗啊,依朕看
来,用唐人王之涣的《凉州词》,岂不正好和这画相映生辉?〃纪晓岚一听,确是
如此,没想到自己的随意之作,竟然得到皇上的喜爱,便欣然提笔来,在扇上补
题一首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是纪晓岚一时大意,将第一句的〃间〃字漏掉了。
    乾隆见他写完,拿在手中一看,就发现了这个疏漏,知道是他一时大意。如
果添上这个〃间〃字,那么这处败笔就损害了画面,心中为之遗憾。转而一想,这
纪晓岚尚未被朕难倒过,这次朕要看他如何回复,便故意把脸一沉,厉声说道:
〃大胆纪昀,竟敢有意漏字,戏弄朕躬,这次定罚不饶!〃纪晓岚不知错在何处,
连忙跪下说道:〃为臣不知何罪,乞万岁爷明言。〃乾隆把扇子向地下一丢,说道:
〃拿去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