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玮娓道来 >

第45节

玮娓道来-第45节

小说: 玮娓道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了刚开始单纯和好奇的颇具新鲜感的心境了。 
  由于学校土地紧张,人口压力大,学生公寓需要大规模新建和修缮,我们大一新生被集体“流放”到北京与河北交界的廊坊东方大学城暂时生活一年。 
  周围同学都是一肚子怨气,满脸不开心,纷纷抱怨这样的倒霉事偏偏让自己给赶上了。我却没有什么太大感觉,因为当时我正经历着比“流放”还要揪心的个人痛苦体验——离家后的极度不适应,一夜间心情被镂空了,只剩下无比沉重的积郁,没处排遣。 
  开学报到的第一天,人就病倒了,高烧不退,几天住院。以这样的方式开始大学生涯,叫我怎能不悲观? 
  此后,外界的一切都是陌生,眼前所有东西都不属于自己。我时时刻刻都被回忆纠缠着,脑中扼止不住地会窜出以前的熟悉场景:父母、老师、同学——男同学女同学,朋友——男性朋友女性朋友,在家里与爸爸妈妈一同吃饭,上学下学一路自行车飒爽,在课堂与老师顶嘴争辩,上自习前后左右交头接耳,高考结束兄弟姐妹集体“腐败”,一天到晚请客吃饭,吃遍大街小巷所有馆子。突然发现这些曾经重复了多年的镜头居然是那样珍贵,甚至随便撷取一丁点跟同桌吵架、和朋友闹矛盾等以前令人不快的片断,都能慰藉我脆弱善感的心。 
  可此时此刻,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只有自己独面孤独,独想心事。就连坐在食堂,看着那些与自己口味相去十万八千里的食物时,我都会百般思念妈妈和同学。 
  思念妈妈,是想她做的口可饭菜;思念同学,则认为他们一定跟我一样也处于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于是生出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单方面假想。 
  正式上课了,我根本进入不了学习状态,晚自习坐在位置上塞着耳机听“有声读物”——冰心的《寄小读者》中描述她离家去外国求学那段:“8月17日下午,约克逊号邮船无数的窗眼里,飞出五色飘扬的纸带,远远的抛到岸上,任凭送别的人牵住的时候,我的心是如何的飞扬而凄恻! 痴绝的无数的送别者,在最远的江岸,紧紧牵着这终于断绝的纸条儿,放这庞然大物,载着最重的离愁,飘然而去!”每当虹云老师用低沉感伤的声音朗读到这里时,我的离愁也达到了极致。 
  实在不能自已时,不得不打电话。听到朋友同学的声音,便有久别重逢的喜悦,情感的缺口被打开,一肚子话“哗啦”一声洪水猛兽般泄了出来,一泄则持续几小时,挂电话后就像刚桑拿按摩完那样舒服,可没多久,新一轮郁闷的狂潮又波涛滚滚地袭来。 
  另一个兴奋点是上网。大学城图书馆的网络设备相当之好,上网环境干净又安静,每次一刷卡,就能在属于自己那方小小的空间内无牵无挂地享受一整晚。高中同学这会儿一般都在线上,大家通过Internet又聚到了一块,一个个都是带着满腔负面感受来寻求安抚的,彼此较从前更有共同语言更默契了。有同学还以最快速度在搜狐校友录上建了原来高中的班级,这里就成为大一“迷茫期”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但是,每回网络Happy之后,走出图书馆,混在人流里,看着光线阑珊的一排路灯,被北方特有的凉风吹拂着,我又开始了彻头彻尾的不知所措。 
  由于情绪在这样一波三折的反弹中接近崩溃,我便决心自救,从报亭里买来很多花花绿绿的心理杂志进行研究,倒也看得津津有味,还真了解了不少很皮毛的心理知识。每每高中同学来电述说其苦闷,我就扯出杂志中看到的一堆原理生搬硬套,没想到竟说得他们眼前一亮,心头一振,脸上一笑,以致越来越多的电话光顾,尤以女生居多,她们每次咨询完毕还要把寝室其余妹妹统统捎上,足见大家心急乱投医的盲目。后来,宿舍这部话机几乎成了我的专线,不明内情的室友夸我艳福不浅,简直到了情圣级别,于是送我绰号“小圣”。   
  快乐的大一(2)   
  他们哪里知道,小圣其实被影子般的失落感尾随了将近半个学期,正如那首小诗:大学郁闷地,快乐无消息。故人入我梦,父母长相忆。出门对陌生,顿失平生志。电话满宿舍,小圣独憔悴。多么令人发指啊! 
  好在室友之间的熟悉程度,已经开始一日千里了。 
  几乎持续了一个月——逛街、购物、上课、去食堂,六个人形影不离,相互依赖,这确实冲淡了各自很大一部分的孤独与空虚。 
  我们第一次集体活动就是外出购书,到大学城广场的地摊书市淘自己感兴趣又极便宜的“盗版货”,疯狂地往寝室搬。从书籍的选择上差不多可以看出各人的审美倾向和性格特质。比如那位北京人阿夫,对《红楼梦》情有独钟,号称原著已经看过三篇,所以从中染了一身的阴柔书卷气,大家每天不仅要听他将“红楼小诗”深情朗诵,还得忍受他无休止用“女人都是水做的肉骨,男人都是泥做的肉骨”这句话来折磨我们;睡在我下铺的河南藉兄弟阿超,只看实用主义读物,偏爱琢磨万事万物的“术”与“道”,书桌里任何时候都放着一本曾国藩的《冰鉴》,他本人交际广泛,是寝室最精干最沉稳最注重细节的一个;与毛主席是同乡的小胖子阿苏哥哥虽然私下一副嬉皮笑脸,却从小被“正统思想”训练有素,因此喜欢名著之类的“严肃书籍”,可这样一位骨子里挺严肃的孩子偶尔也有发嗲的时候,以至于在给自己心仪的姑娘写信时竟留下“你就是我心中至高的女神,我要为你打造斑斓的行宫。”这样的千古酸句;来自北方的蒙古大汉阿辉,我们怎么也弄不明白外形粗犷的他竟然好猎奇,对《XX秘闻》、《XX野史》之类的小册子爱不释手。原来,真的猛男,敢于直面隐秘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八卦;还有从山东保送过来的强哥,眉清目秀,有绅士气质,他喜欢背着书包在寒风中边走路边阅读小说《麦田的守望者》,他究竟在守望着谁呢?有一天,他把一张照片给我看,上面是一个很干净的女孩——他喜欢的高中同学。强哥跟我们相处不到三个月就留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据说那个女孩也去了,他们从此可以“两两相望”了。 
  我们还喜欢集体听歌,全靠那两个从音像超市买来的小音箱。刚开始一直听水木年华,大家睁着眼躺在床上,彼此默默不语,外面有点风也有点阳光,与此时此刻的心情极为贴切,当《一生有你》的钢琴前奏音符玲珑而温情地逐个碰出来之时,那段时间以来一直积累并蛰伏着的种种感触,也悄悄被这富有弹性的音乐激活,等真正进入到和煦的唱词阶段,自己的心声也如同歌曲一样变得娓娓动听、静静流淌。接着,“我多想回到家乡,再回到她的身旁,看她的温柔善良,来抚慰我的心伤……”这样亢奋的听觉转折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闯入耳朵,击碎温情的玻璃,改变默默沉湎的情感秩序,让人在渐渐适应未来的时候又突然掉转头追逐过去的脚印,但以往的“温柔善良”似乎再也不能“抚慰我的心伤”了,我不禁又失落起来。然后听周杰伦,一直不怎么喜欢他,可自从“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像絮语一样在空中盘旋,缓而不慢,哀而不伤,制造出一种隔离般的安全感后,我竟对周杰伦有了感觉。于是,《东风破》一直听到冬天,从绿叶到枯枝,从白天到天黑,从窗外的阳光到房顶的月光。 
  除了听音乐,我们还会隔三差五地去大学城影剧院看电影,置身真正的影院环境内,一晚三场诸如《珍珠港》、《泰坦尼克号》、《阿甘正传》等大片的视听盛宴,是其它大学无法比拟的,要不就关着灯自己拿小VCD机在寝室放贺岁片《手机》、《无间道》,或者电视机前准时守候很早以前的怀旧老电视剧《康熙王朝》、《新白娘子传奇》,如果偶尔停电,大家就倾巢出动,踏着星辉,徒步到很远的商业街网吧大玩CS不回家。   
  快乐的大一(3)   
  通过很长一阵子的集体生活,发现自己对大学不再有那么强烈的抵触情绪了。我一个人也能很规律地到食堂点喜欢吃的饭菜,一食堂的卷饼和烤鱿鱼,二食堂的盖饭和小炒,三食堂的灌饼和牛肉石锅,还有四食堂的菠萝炒饭和泡菜炒饭,五食堂的粉丝饺子和韩国拌饭,每顿变换口味挨着吃,然后买一罐雪碧或苹果汁,准时去教室上晚自习,整个人因为生活充实而精神状态良好,即使当时仍然断断续续地很想回到家里、回到从前。直到有一天晚上,我照旧坐在大学城图书馆上网,强哥传给我一个Flash叫《大学自习歌》,听后情绪大振,感觉非常有意思,说唱得顺溜搞笑又符合自己的亲身生活场景。上完网后走出图书馆,混在人流里,看着光线阑珊的一排路灯,被北方特有的凉风吹拂着,我不再不知所措了,而是脑子里反复回荡着一个特有意思的声音:“今天天气不错,挺风和日丽的,我们下午没有课,这的确挺爽的,我一大中午早早地跑去上自习,心里琢磨这大学生活,是多么美好呀……” 
  是啊,这样大学生活,确实是挺美好的呀! 
  等大家都熟悉了身边环境和大学生活的节奏,就变成各自出入,分头行动了,我也开始为自己创造着独来独往独处的机会。 
  最喜欢一个人逛大学城,花一元钱坐电瓶小车,速度不快,平稳轻缓,直奔商业街而去。商业街是城内繁华之地,有宾馆、银行、邮局、网吧、酒吧、迪吧、水果摊、西饼屋、小饭馆、咖啡厅、音像店、大型超市、服装专卖店、运动健身房等一系列城市化元素,晚上来商业街散步更能体会到那股浓郁的现代化色彩。音像店蹦着动感的节奏,咖啡厅漏着暖和的灯光,西饼屋流出奶油的芳香,小饭馆支起浮动的霓虹,专卖店门口闪烁着星星点点的白色激光,超市全视角的大落地玻璃墙饱含了优质生活的全部迅息,到处流光溢彩,一片灯火通明,来自各所大学的俊男靓女穿梭其内,外围再加上几幅SHE或TWINS巨副海报的映衬,整条商业街就时尚得一塌糊涂了。说实话,这种热闹确实对我构成强烈的吸引力,但它一点都不浮躁,也不喧嚣,更没有任何胁迫性,仅仅提供一种温暖人心的景象而已,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为享受宁静,我有时也会租一辆单车,大白天绕大学城骑一圈,从一期到二期再到三期,一路畅通,无拘无束。大学城拥有迷人的环境和各式各样的建筑,格局却不拥挤,随便选择一处,周围的视野都挺开阔。马路宽敞而干净,路两旁矗立着数十所大学,大学周边绿化得很好,鲜花、绿树、草坪大面积覆盖着目力所及范围,且植被的造型都很规整,周围常常附带一些唯美的雕塑作点缀。城里还分布着众多景点,一路欣赏过去,精巧的石桥、碧绿的人工湖、高昂的凯旋门、气派的罗马广场、个性的欧式别墅群、无垠的高尔夫球场尽收眼底,大开我眼界。这里汽车特别少,路人也熙熙攘攘,一个个都神色安然,步伐淡定,状态安静。我握住脚踏车的扶手,看蓝蓝的天,听车轮子转动的声音,呼吸无污染的新鲜空气,没有什么比这更舒服的啦。 
  讲两个我在大学城亲身体验的小故事。 
  大一那年的端午节,我突然非常想吃粽子,但食堂已经售光了,于是邀好友猴哥陪我一起上商业街去买。可结果依然不令人兴奋,大大小小的饭馆都缺货,我们还不死心,继续挨家挨户搜。当进入最后一家寻找希望时,屋外突然下起瓢泼大雨,而且愈演愈烈,雷电交加,根本没有雨下留情的迹象,我们被困在里面,内心却不焦躁,竟然都莫名其妙地兴奋起来。大约一个小时后,老天估计耗尽了最后一丝储备,就此罢休了。但这突如其来的北方罕见大雨在没有任何预警的情形下把大学城的排水系统彻底考验住了,商业街魔术般一下变成了商业湖,一切交通即刻中断。然后,只见人们纷纷卷起裤腿在“湖”里行走,场面蔚为壮观。我和猴哥也决定下水体验一把,没想到刚一伸脚,水就已经没到大腿了,两人起初还兴致勃勃地“小河淌水”,可不到两步路腿就软了。当时的我们正处于饥寒交迫状态,就赶紧到路边扶着墙壁拖泥带水踽踽而行,行至最近的一家餐馆门口便忙把自己从水中挣脱出来,猛冲进去——点菜,吃饭。面对服务员竟然还念念不忘:请问有粽子吗?依旧被小姐同情而温柔地否定了。最后,我们生怕感冒,给自己猛灌下几碗热气腾腾的白菜豆腐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