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最佳员工生存手册-第30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题需要得到同事的支援的话,恐怕也不会很顺利了。
◆进出不互相告之
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心中有数。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倘若正好有要紧的事,人家就没法说了,有时也会懒得说,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之,既是共同工作的需要,也是联络感情的需要,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不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加深感情。
◆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因为求人总会给别人带来麻烦。但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有时求助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加深感情。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相帮助为前提的。因此,求助他人,在一般情况下是可以的。当然,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常和一人“咬耳朵”
同一办公室里有好几个人,你对每一个人都要尽量保持平衡,不要对其中某一个特别亲近或特别疏远。在平时,不要老是和同一个人说悄悄话,也不要老是同一个人进进出出。否则,你们两个也许是亲近了,但疏远的同事可能更多。会给别人造成你们在搞小团体的印象。如果你经常在和同一个人“咬耳朵”,别人进来又不说了,那么别人不免会产生你们在说人家坏话的想法。
◆热衷于探听别人的私事
能说的人家自己会说,不能说的就别去挖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有时,人家不留意把心中的秘密说漏了嘴,对此,你不要去探听,也不要想去问个究竟。从某种意义上说,爱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喜欢在嘴巴上占便宜
在与同事相处中,有些人总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占别人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等等这些都会破坏同事关系。
明明白白口头禅
●口头禅解析
◇“没劲!”
这个口头禅——“没劲!”,说这话的时候,俨然一副厌烦红尘俗世状。
约他泡吧,他说:“都什么时候的流行了!撞来撞去都是外地人,没劲!”
约他吃饭,他说:“又是日本料理啊,怎么就没点新花样!每次吃了胃都不舒服。没劲!”其实,别人一听到这句“没劲!”口头禅,就深感厌恶,甚至长期在这句口头禅的困扰下,你的情绪也逐渐地会变得消极,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你也不知道怎么办。
解救绝招:身处职场,你肯定会从同事口中听到些让人反感的口头禅,这些口头禅可能影响到你的心情,妨碍到你对事情做出客观的判断,甚至会阻碍到你事务地进行。所以,你必须简单、果断地处理好这个问题,不要为此浪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好的办法就是对他的口头禅不理睬、不应答,在得不到你的任何回应后,他自然就会闭上嘴巴。
◇“什么时候一起吃饭吧”
有的同事是特别有激情的人,为人活跃,话多,从不怯场。这种人有一句口头禅——什么时候一起吃顿饭吧。熟悉他的朋友都不把这句话当真。一般只有当他第5次这么提的时候,才说明他老人家是真的准备和你一起吃饭了。
解救绝招:对付经常把“请你吃饭”挂在嘴上,却又不见行动的同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这种同事通常说话不算数,似乎很喜欢耍弄别人。所以,你不妨也找个机会,让他尝试一下上当受骗的滋味,你可以故意说要请他吃饭,然后等他真的准备和你去吃饭时,你也玩一次失踪,让他独自去傻等吧。
●解读口头禅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说这种口头禅的人有一种担心对方误解自己的心理,他们往往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之处。
◇“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这种人自信心极强,很理智,处事很冷静,自认为能够将对方说服,令对方相信。但当“应该”说得过多时,反而说明他有动摇心理。
◇“听说”“据说”“听人讲”——用这些口头禅,是为了给自己留有余地。这种人的见识虽广,决断力却不够。很多处事圆滑的人,易用此类口头禅。
◇“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说这种口头禅的人,自我防卫甚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在处事待人方面冷静,所以,工作和人际关系都不错。这种口头禅也有以退为进的含义。事情一旦明朗,他们会说:“我早估计到这一点。”
◇“啊”“呀”“这个”“嗯”——当一个人词汇少,或是思维慢时,会在说话时利用它们作为间歇。因此,有这种口头禅的人,反应是较迟钝的。但也会有骄傲的人使用这种口头禅——因为他们怕说错话,需要点间歇来思考。
几点建议
★如果工作上事先感觉会发生问题,要主动地向上司提出,并提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上级可以越级向下布置,但接受越级布置下来的任务,处在接受任务的岗位,向上汇报的时候不要越级,要先告知直接上司。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琐碎小事,完全不必过于认真,赞美与欣赏他人,是人际关系的点缀与润滑,而能够真诚地赞美与欣赏他人,则是自己的一种美德。
做好自己往低处还是往高处
第一份工作不要太计较薪资,要将眼光放远,抱着学习的心态,才会有更光明的未来。重要的是,当你拥有了正确的工作观,继而在职场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时,观察别人的缺点予以警惕,第一份工作会让你受用无穷。扪心自问
工作有所调动时,请扪心自问:
1、提问:你想换工作的念头每天都有吗?
回答:如果是一时冲动、情绪低潮,那也只是两三天的问题,这不会让你每天都想换工作的。
2、提问:我喜爱现在的工作吗?
回答:每个人都希望寻找一份适合自己,又是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经常有人按照爱好来寻找工作。其实,这并不容易。如果你能宽容地对待手头的这份工作,每天早起和工作时脸上都带着微笑,那你真是一个幸运的人。如果是这样,为什么拿这种幸福去做未知的冒险?记住这句格言,“做你喜欢的事,钱会随后而来”。
3、提问:如果换了工作,一切从零开始,你能重头来过吗?
回答:重新开始一份工作,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你周围的同事、工作环境,可能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培养,从陌生到熟悉是一个不断需要磨合的过程。如果你个性比较鲜明,自我意识比较强烈,那么你可能很难快速融合到这个新集体中。你被淘汰的可能性很大。
4、最后做决定之前,再问自己两个很关键的问题:
A。这个决定是不是与自己未来的人生目标愈来愈接近?
B。我会因此而活得更快乐吗?
如果你已经铁了心,决定换工作,那么,在寄出履历表之前,再反问自己几个问题:
1。我希望从事这样一份工作吗?
2。这项工作职务需要何种技能和专业知识?这些我有吗?
3。我要进入哪一个行业?它是我所熟悉的吗?从哪里收集到以上资料?
4。在专业知识和技能上,如果还有不足之处是否需要再进修?
这样,你会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如果不是很清楚,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有些人只是为了换工作而换工作,这是相当危险的转职念头。当你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之后,就该弥补自身的不足,加强自身的优势了。
“鸡头”还是“凤尾”
职场上,有很多员工都会遇到当“鸡头”还是当“凤尾”的选择。
有人选择当“鸡头”,因为那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不必受别人限制;也有人选择当“凤尾”,因为那样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更容易取得成功;还有人认为,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应该淡化“鸡头”、“凤尾”观念,顺应潮流,从大局出发,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首要前提。
其实,不论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都反映了人们就业与成才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同时也体现了就业者所处的两种不同位置。其实,这只是一种世俗的眼光,对于一名社会工作者来说,树立正确的个人发展观才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正如俗话说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样,每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不同的行业,同样可以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每一个行业的工作环境或薪酬都不相同,但作为一名成熟的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和理性的思维全力投入到所从事的工作中。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其分工是多方面的,对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也有高低之别,不应以单一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所处环境或状况,更不应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用“鸡头”或“凤尾”区分开来。因此,淡化世俗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与成才观才是我们的共同选择。
●审时度势而后定夺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当“鸡头”或当“凤尾”亦如此。当“鸡头”,自己有自主权,说话“算数”,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办事,不受别人限制,让自己有成就感。但是“鸡头”也有“觅食”的任务,也有压力,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口粮”确实不容易,有随时“挨饿”的可能,也随时有“被宰”的忧虑,弄不好就会在竞争中败下阵来,连生存的机会都没了。
当“凤尾”,虽然自己说了不算,控制不了“凤”的飞行方向,但“大树底下好乘凉”,船大抗风浪,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找食”的压力会小一些,而且当“凤尾”的自豪感会强一些。当然,此时做“凤尾”并不等于永远做“凤尾”。只要有本事、有能力,也会有机会当“凤身”、“凤翅”甚至“凤头”。做“凤头”与做“鸡头”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但是,具体到每个人是当“鸡头”还是当“凤尾”,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如果这只“鸡”找食能力很强,有向“天鹅”甚至“凤”发展的势头,自己又获得了很好的回报,那就应该当“鸡头”。如果这只“鸡”气息奄奄,苟延残喘,连活命都成问题,那还不如去当“凤尾”,毕竟生存才是第一位。
●先“凤尾”而后“鸡头”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择业原则。其实在职场上,每个人都应该先做“凤尾”,再做“鸡头”。
先做“凤尾”,去那些成功的大企业里面锻炼学习,吸取他们的经营管理之精华,了解他们内部运作之模式,可以说,在大企业里上班,即使是做个最普通的职员,那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点高,看得远,能学到更多成熟且前卫的管理理念。
等把企业的经营管理研习得差不多了,“凤尾”就应该及时把握住机会转做“凤头”,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发展自己的事业。这个时候因为有以前“凤尾”的经验,而显得稳重老到、胸有成竹,更容易成功。如果一个人没有做“凤尾”的经验而直接做“凤头”,那失败的可能性就可能会大得多。
下山是为了上山
有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就进入一家大型公司,没几年,就担任市场部经理一职,薪水丰厚,前途光明,可以说是春风得意,年少得志。但有一天公司高层出于战略策略调整的考虑,把市场部撤销了,经理也在一夜之间沦为一个普通的业务员,跟大家一样,拿的都是底薪加提成。
由于工作上的变动,他对工作也没了以往的热情。一天傍晚,他下班正想离开时,被总经理叫住了,开车把他带到郊外的山脚下。两人开始爬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