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小官人-第28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免让人寒心。”
秦少游点头,道:“不错,也是时候了,只是依着杨公之见,该如何处置呢?”
秦少游一直唤杨炯为杨公,这和叫王琚为先生不同,更显得敬意一些,一方面是杨炯老迈,另一方面,也是尊敬杨炯这个议长的身份,议事堂按情理来说,是独立于神策府的机构,地位很超然,秦少游不愿在这件事上为人诟病。
……………………………………………………………………………………………………………………………………………………………………………………………………………………………………
第一章送到,大家的书评都看了,这才发现,原来老虎多了一个盟主,感谢tiexuemogui同学,老虎受之有愧,这本书开书的时候构思不太好,另一方面,又想向书城靠拢,结果两边都不讨好,竟也能得到大家的支持,惭愧。(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七章:人才济济
关于与关东士族的融合,杨炯显然是早有腹稿的。
事实上他一直都在琢磨这件事,他非常清楚,此事关系重大,运作的好,则一本万利,对神策府有莫大的好处,也能增加杨家的砝码,此时见秦少游询问到自己头上,他心里暗暗点头,不禁想:“外间人都说,这秦少游粗暴专横的很,不过这种粗暴却是对别人,一旦牵涉到身边的人,他倒是总能集思广益。”
杨炯对秦少游已经有了某种心理上的认可,一开始,秦少游为杨家的人出头,使杨炯为首的弘农士族将秦少游视作为自己人。
其实要成为弘农士族自己人可不容易,弘农士族是最讲究出身的,这出身不但得有数十世的富贵,而且还得有渊源,比如你家出过几位鼎鼎大名的大人物,在何时被封了三公卿,这几百年来,可曾出过几位玄学的大儒,诸如此类,再按照你的影响,分为三六九等,这其实就是九品中正制的残留,每一个人的家世都有高低,不能乱。
以秦少游的出身,莫说是视作是自己人,多半这样的人,只要到了弘农,就要被人讥笑,可是这家伙先是以加害者的身份出现,差点没把弘农士族给折腾半死,随即摇身一变,又成了保护者,更让弘农士族惊喜的察觉到,这家伙虽然品性不咋地,偶尔专横跋扈一些,不过对自己人倒是不错,掏心掏肺不敢说,至少和他一起,心安。
而到了如今,杨炯这些人就不再是将秦少游视作是自己人,某种程度,秦少游已成了士族的代言人,他的言行。都与弘农士族息息相关。
所以秦少游虽然称呼杨炯为公,可是在杨炯心里,却也是将秦少游视作是自己的主公。
想了想,杨炯慢悠悠的道:“关东士族遍布关东、河北诸地,他们的影响,亦是遍布关东,神策府的买卖,若是得到了他们的支持,运往各地的货物,就更加畅通无阻了。况且关东士族多俊杰。有高士,有名流,更有不少,都是经济、军政之才。殿下,每一个人,都是人才啊。”
杨炯说到这里,带着几分故弄玄虚,很是意味深长。
不过秦少游却是明白他的心思,高士名流是什么。高士名流就是传播机器,在这个时代,一个人的好坏,绝不在于这个人的本身。而在于别人怎么说,不过这个别人,当然不是那些乡下的泥腿子,也绝不是一群商贾。这些人在任何时代都是没有话语权的,所谓的话语权,其实就掌握在这些名流和高士手里。
武则天做天子。为何招致天下人的反对?以至于武则天想要让自己的侄儿武三思做皇太子,立即引得天下震动。
寻常的小老百姓,哪里晓得哪个皇太子好哪个皇太子坏,又哪里关心这个,对于他们来说,能有一顿饱饭,就已经阿弥陀佛了,其他的事,他们不敢巴望。
至于商贾,不被官府刁难,不被人轻视,也就满足,更不敢妄议这些。
唯一敢评价这件事的,就是所谓的名流和高士,这些人影响力极大,他们反对武则天,反对武三思,于是乎,李敬业一反,立即有高士名流骆宾王跳将出来,一篇《讨武檄文》放出来,顿时引起天下震动。
固然李敬业讨武失败,可是这篇檄文,却足以流传千古,就算不流传千古,可是在这个时代,却也足以引来更多人对武则天的反抗。
武则天用最原始的暴力弹压住了这些声音,可是这些声音的主人们依旧是蠢蠢欲动,即便武则天任用酷吏,用一次次的杀戮来威慑,可是这样的声音从未间断,武则天要立武三思,官员们上书反对,豪杰们寻觅机会刺杀,人心浮动,这些……都是名流高士的影响,他们有评价天子好坏的权利,是非功过,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所以杨炯特意的将名流和高士这几个字咬的很重,他这是告诉秦少游,殿下的名望是好是坏,在关东有何影响,就离不开这些人,所以这些人是绝对需要拉拢的,不但要拉拢,还需要善待。
至于经济、军政之才,这就更不必说了,三国时期,为何会出现九品中正制,这不是因为魏国的天子非要制造出不公,而是他必须拉拢住士族,只有如此,这些人才肯为自己效力,于是乎,他便利用这个制度,给予当时垄断了所有知识和人才的士族一种实际上的贵族特权,神策府未来要做许多事,既然要做事,自己培养一部分人才也是必须,可是单凭自己制造出人才,又有何用?
比如现在秦少游最依赖的这些人,其实十有**,都是出自士族,就连左膀右臂王琚、上官辰,也是士族出身,秦少游当初起家的时候,倒也有几个小伙伴,比如邓健,这个人如今也在为神策府效命,只是可惜,终究是出身平民,能做的事有限,也不可能委以什么重任。
而一旦与关东士族结合,就意味着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士族子弟充斥进神策军和神策府,他们自幼就受到了培养,有足够的才干来处置神策府地军政之事,也唯有如此,神策府将来膨胀开来,才能有源源不断的人才作为补充。
杨炯顿了顿,继续道:“所以对于他们,殿下必须予以优待,所以以老夫的愚见,这议事堂,只怕要扩大一些规模了,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殿下要表彰诸家,士族总是好面子,凡事都要有个名分,这些可以容后再说。不过眼下当务之急,还是先请君入瓮,得让他们学会做买卖,只有他们真正从神策府得了好处,这才会死心塌地。过几日,老夫会安排个日子,引荐一些人来与殿下见一见,殿下定要好生招待才好,万不可使他们觉得殿下傲慢。”
……………………………………………………………………………………………………………………
第二章送到。(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八章:同室操戈
秦少游明白了杨炯的意思。
这件事得赶紧了,而且还不能大意。
就这样见面显得有些疏忽,所以在礼节上,还得做足。
士族最讲究的就是规矩,秦少游要融入,就必须在这方面下狠功夫。万万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
即便现在是大家求着秦少游来,也是如此。
不过有杨炯帮衬,秦少游自觉地不会出现什么纰漏。便笑了笑,道:“此事得有劳杨公,本来这事儿,理应让上官辰来负责,不过这个家伙……哈哈……”
说到上官辰,气氛顿时活跃了许多。
这厮总是能增添不少的笑料,便是杨炯,也不禁莞尔。
…………………………………………………………………………………………………………………………………………………………………………………………………………
因为还都的事,那上官辰近来忙碌了许多,迎来往送的事实在不少啊,而且秦少游的水涨船高,不少关东士族,走的也是他的门路。
这厮现在有钱,所以在洛阳城里耳目众多,至少他报给神策府的在编探子,就足足有四百余人,而这四百人还只是专门负责打探消息,还有不少业余人士,得了什么消息,跑去领个赏,那就更如过江之鲫了。
上官辰这样花钱,当然引来不少人的不满,不过王琚和杨炯对此居然都没有做声,比如议事堂有监督钱粮去向的权利,有议员一查账,妈呀,一个上官辰,每月拿去的钱居然超过五十多万贯,一下子。这人便像打了鸡血一样,闹着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这,还是杨炯亲自出面,与那人好生细谈,才把事情压下去。
杨炯比谁都清楚,上官辰能发挥的作用巨大,至于王琚,那就更不必说了,现在朝廷的任何动静。乃至于韦家上下人的所有举动都被上官辰盯得死死的,这家伙别看每日都只是喝酒游玩,每日都是日上三竿才起来,可是独此一人,便可抵三千精锐神策军。
如今大家都有忙不完的事,事情谈妥,约定了宴请关东诸家的日期,王琚和杨炯也就告辞而出,秦少游和衣在书房里。看了一些上官辰送来的一些消息,这些消息和神策府有关的不多,显然秦少游的对手们,或者直截了当的说韦家那边。心思已经完全从神策府这边抽离开来,他们已经开始布局关中了。
这一切,都和秦少游所预料的差不多,现在韦家不愿意再招惹神策府。好不容易把神策府安抚住,更不愿节外生枝,反倒韦氏开始到处封官许愿。对一些关中世家进行大肆的牢笼,这也在预料之中。
唯一让秦少游没有预料到的是,河南府尹居然是武三思。
秦少游眯起眼,看着这份奏报,这个消息还没有确定,不过据上官辰的消息称,宫中已经开始盛传了。
自从宫变之后,秦少游与武三思等人的关系便开始疏远,这种疏远是情理之中的事,对秦少游来说,他要做的,是管好神策府这一亩三分地,毕竟,神策府才是自己真正的资本,而武家虽然凭借着宫变免遭清算,可是想要富贵下去,就必须重新站稳脚跟,攀住一棵大树,武则天已经退居幕后,而恰恰韦氏的橄榄枝丢来,武家这些人,便毫不犹豫的将其视为了救命稻草。
武家和韦家的关系,居然在这个时候越发的紧密起来,秦少游对此,也是不闻不问,毕竟这与自己无关。
可是现在如今……武三思堂堂礼部尚书,身为梁王之尊,居然跑去任河南府府尹。
河南府作为京兆令,其实权责确实不轻,礼部尚书做河南府府尹,按理来说,亏虽然吃了,那这毕竟还是个重要的治所,武三思依旧还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可问题就在于,当朝廷封了一个河南府大总管之后,再来做这个河南府府尹就味同嚼蜡了,因为在这河南府,武三思不是独断乾坤,反而自己的上头有个太上皇,这就如本来好端端的一个巡抚,也算是封疆大吏,权利当然是不小,可是朝廷却又弄出一个两省总督出来,几乎事事都节制你,这府尹,岂不成了味同嚼蜡的乌纱帽?
偏偏……武三思居然被安排在了这里。
秦少游猛地意识到,这绝不是什么贬官,而是刻意的安排,韦家想借武三思这个梁王和前礼部尚书,以及上皇侄子的身份来压制自己。府尹的权利越大,总管的权利就少了,府尹的地位高,那么大总管就难以管束,管束不了,那么这个总管就形同虚设。
而另一方面来想,韦家放心让武三思来任这个府尹,至少韦后对武三思是绝对信任的。
武三思凭借什么,得到了韦后的信任?
这件事只怕还要继续打探,所以秦少游在这份奏报上刻意的画了个圈圈,放在了书案的另一头,这个圈圈,代表的是秦少游很关注这件事的发展或者想要细究此事,每隔几个时辰,就会有人把搁在案头的这些奏报送回去,上官辰会知道该怎么做。至少往后打探的重点方向,多半就是这位梁王殿下了。
看完了这些消息,秦少游起身,伸了个懒腰,他推开了窗,见窗外日落昏黄,天色已晚。
秦少游的心里,却还是有些感叹,就在不久之前,双方还曾休戚与共的那些人,如今却转过身,与韦家沆瀣一气,这也难怪,上皇对失望透顶,秦少游不禁心里冷笑,想:“上皇这个时候病重,难道武家这些人瞧不出吗?这风云莫测的天象,他们若是真看不出,只能说他们愚蠢,可是假若他们看出来了,却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
想到这里,秦少游居然面不改色。
同室操戈,大义灭亲的事,秦少游见得已经太多太多了。此时的他,竟是一丁点的触动都不再有。
只是他心里却不禁提醒自己,韦家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