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文魁-第9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非你不可啊。”
是勋微微撇嘴:“昔日我与你论及天下英雄,元龙大才,自然不会偏信我的一面之辞。勋曾得见刘玄德。却不言以徐州附刘,故此你要荐我往兖州去。待我得见曹孟德,定下徐州附曹,元龙你便为此设策奔忙。但我终究还并没有见过袁冀州……”
陈登捋须而笑:“我相信宏辅你的眼光,倘若你去过冀州以后,仍然以为袁绍非命世之才,愚兄定然再无所疑。”
是勋完全明白陈登的意思。话说这时代有些志向的士人,也分两类,一种志在天下。或者更准确点儿来说,孜孜以求的都是个人才能的施展、抱负的达成,就好比荀谌之辅袁绍、荀彧之辅曹操,其实他们都是豫州人。袁绍在冀州,曹操在兖州,暂时跟他们的家乡一点儿关系都没有。第二种就是陈登这样的。有着浓厚的“地方保护主义”色彩,他不在乎谁来掌管徐州——扬州人陶谦也好、幽州人刘备也好。或者是并州人吕布、豫州人曹操——只要能保乡梓平安,就肯为他效命。
所以是勋一心想把徐州献给曹操。但是陈登却未必肯一棵树上吊死,他会考虑更多种可能性,会更多地为徐州而非天下来设谋。以如今的局势而论,关东最强大的诸侯就是冀州牧、行车骑将军袁绍,那么徐州想要保安,为什么不能去依附袁绍呢?当然,天下大势是会有所转变的,强权未必能够长久、弱势未必不能翻身,在这方面,陈登还是相信是勋的眼光的——其实他的交游不出徐方,所以自己难以单独作出判断,只好相信别人——然而此前是勋从来都没有见过袁绍,他为什么就认定袁绍不能成事呢?所以陈登才希望是勋能够接受荀谌的邀约,往冀州一行,去跟袁绍见上一面再说。
倘若是勋见了袁绍回来,仍然坚持从前的口径,那么陈登也会继续无条件地支持他。但倘若是勋压根儿就不肯去见袁绍,他对袁绍的印象完全来自于传言和别人之口,陈登就难免心里打鼓——是宏辅就不会误信人言吗?眼不见即作判断,这种判断真的可靠吗?
那么,自己该怎么办呢?难道真的要冒险跑一趟冀州,去见袁绍?是勋低头沉吟不语。陈登伸出手去,轻轻拍了拍他的膝盖,安慰道:“今日宏辅也见到了,陶使君独使愚兄行文,表奏孟章,可见他对愚兄的信赖,已在曹、麋与卿三兄之上。只要拿定了主意,愚兄有把握稳定徐州的局势,将来不管附曹还是附袁,都不必宏辅你再伤脑筋了。”
是勋瞟了他一眼:“你打算如何做呢?”
陈登先不回答,反问道:“宏辅以为,刺杀陶使君之贼,究竟是受谁指使?”是勋答道:“不是袁术,便是笮融。”陈登点头:“愚兄奈何不了袁公路,却视笮伟明如草芥尔。只要使陶使君相信,笮融便是罪魁祸首,正好卿舅曹叔元要率军南迁,以镇广陵,愚兄即可为其策划,趁机除去笮融。进而再因笮融之罪而挟持麋子仲与卿三兄,则刘备亦无能为也。徐州可安。”
是勋提醒他:“笮融奸狡,行事无所不用其极,元龙其慎。君子爱惜羽毛,小人肆无忌惮,是故君子常为小人所算。”陈登微微而笑:“先告罪了——其实卿舅曹氏兄弟,亦未必为君子也。”
是勋闻言,也不禁笑了起来——曹豹还则罢了,曹宏要是也算君子,那这世上就没有小人了。不知道为什么,这一世有两个人的请求,他从感情上就压根儿无法推拒,一是太史慈,二就是陈登。陈登好言相劝,想让他跑一趟冀州,他满心地不想去,但就是张不开嘴来拒绝。当下又沉吟了好一会儿,才皱眉说道:“倘若袁绍可附,或许弟便留在冀州……”心里却说,那他喵的就完全不可能!即便我不知道袁绍是虾米东西,他那么大一个势力短时间内就土崩瓦解,绝对不是偶然。而源自于本身的性格、才能,以及整个集团的构成、风气。历史再怎么改变,成不了器的家伙终究还是成不了器。
陈登接口:“愚兄会照顾宏辅的新妇。将来安全送去冀州的。”
是勋顿了一顿,问道:“倘若袁绍不可附……就怕他不准我再返回兖州啊。邺城便非龙潭虎穴,也成监牢囹圄,兄能使我全身而退乎?”
“此事愚兄思之甚熟,”陈登竖起两枚手指来,压低声音说道,“宏辅明日即可往见陶使君与荀友若,如此这般……”
当晚,是勋在烛火下给曹操写了长长的一封信。详细交待了自己的遭遇,分析了目前徐州的形势,然后报告了对未来的设想、自己下一步的计划,派人快马送去鄄城。然后第二天一早,他就跑去跟陶谦告辞,说既然我的使命已经完成,那就该返回兖州去啦。话语间还似乎不经意地透露出荀谌邀他前往冀州一事——
“勋虽然身在兖州,其实心在徐方——家族寄于州内,如今妻父也为使君之臣。岂能不为徐州虑,为使君虑?勋以为我主曹兖州为能安天下者也,以徐州附曹,定可保安。然而袁冀州亦一时雄杰。勋未见其人,所言多为揣测,是否以徐州附袁……使君可遣陈元龙往邺城去。以元龙之智,定能为使君谋划万全。”
陶谦皱着眉头。缓缓地说:“老夫如今须臾离不得元龙……既然荀谌邀宏辅你往冀州去,不妨便向曹兖州告假。走这一遭吧。老夫相信宏辅的眼光。”
是勋假装为难:“勋终究是兖州之臣……”
陶谦冷笑道:“汝以为麋子仲勾结刘备、笮伟明勾结袁术,乃至卿舅等欲献城于曹兖州,都是为徐州计,为陶氏计吗?他们不过为保家族安康、富贵不堕而已。昨日只有卿与元龙对老夫说了真话,老夫独独信卿二人啊。卿其勿辞。”
是勋心说耶,昨天陈登也跟陶谦把窗户纸捅破了吗?他是在我之前说的还是在之后说的哪?要是在我之后说的还则罢了,要是在我之前说的……我靠老子进陶谦寝室前你就不能多提醒我一句,差点让你丫给卖了呀!亏我对你那么信任,真是遇人不……啊,交友不慎哪!他喵的也不知道陈登给老头儿灌了什么迷魂汤,竟然让老头儿这么信赖他,都舍不得他暂时离开,出使冀州。
是勋在陶谦面前,假模假式地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勉强答应了。但他按照陈登的设谋,要陶谦把荀谌叫过来,当面提一个条件。
是勋说:“勋得陶使君信重,徐州谁属,或许便在此一行之间。然而亦恐袁冀州拘某为质,不使归还……”
荀谌插嘴说这不可能,我主气概恢弘,不会做这种不义之事。是勋笑着问他:“勋与君四弟(荀彧)为莫逆,自然相信友若先生不会向冀州进言,拘留是某。然而先生能为他人作保乎?”
荀谌心说这有点儿困难,群臣当中一个许攸,一个田丰,做事都有点儿肆无忌惮,接近于没有底线,他们会不会给老大出馊主意,我可真担保不了。于是问是勋:“卿有何条件?”
是勋就说了:“勋到邺城,即请上禀冀州,使群贤毕集,勋只见一面,论罢即行。”那意思,你们说不扣留我,可是不明着扣留,想尽办法不让我走,拖一天是一天,那也不成啊。咱们说定了,包括你主子袁绍,谁想见我,来跟我说说徐州问题的,就都请过来聚在一起,我就见他们一面,见过就走,一天也不多呆。
荀谌说行,有陶使君跟这儿作证,我绝对不会食言。
ps:我也知道,为人不可贪心,这第一回入v,能够有票就已经不错了,还敢奢求太多吗?可是人多少总是会有点儿虚荣心的,我是真想不到能进百名(现在是93),所以咱能不能再努把力,试试奔50去呢?劳驾请多给票啊,请多打赏啊!在下稽首了。
第二十四章、唇枪舌剑
是勋明白荀谌为什么一定要邀请自己往冀州去,因为自己如今的地位非常重要,也非常微妙,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左右徐州的政局。首先,自己是曹家的女婿,通过婚礼之前的连番拉拢,如今曹家在州内的势力就如日中天,只要笼络住了自己,就等于笼络住了曹家,笼络住了大半个徐州的士大夫阶层。
其次,自己是陈登的妻堂兄,而且对陈登的影响力要绝对超过另外几个正牌舅子,如今陈登一跃而成为陶谦驾前第一宠臣,那么通过自己就可以笼络住陈登,进而直接影响陶谦的决策。
其三,自己是曹氏、陈登连接曹操的纽带,徐州想要依附于旁的势力,此际只有两个备选,一是曹操,二是袁绍。只要能够笼络住自己,自然就断绝了徐州附曹的可能性,到那时候,徐州除了依附袁绍,又还能去靠拢谁呢?
他提出要一次性面见冀州君臣,荀谌很爽快地就答应了。按照荀谌的想法,反正很多人都会想来说服是勋的,与其添油战术,不如密集轰炸。只是根据陈登为是勋的谋划,把冀州群臣都聚集到一块儿,其实还有别的用意……
翌日,是勋和荀谌同车离开了郯县,北上前往冀州。车行不远,荀谌就开口套话:“吾弟在兖州,常有书信往来,备言州中人物,说是宏辅为人中龙凤,有安邦定国之大才。此番相见,此言不虚也。”
是勋心说你给我戴高帽子干嘛?老子可不领情。他淡淡地一笑:“文若亦常与勋论及冀州人士。听闻他昔日曾往冀州面见过袁将军,有诸?”
荀谌说有——“那是初平二年之事。吾本仕于故冀州牧韩公(韩馥),因荐弟于韩公。但当文若到时,冀州已属袁将军……”
是勋不等荀谌说完。就故意打断了他的话头:“勋闻袁将军待文若以上宾之礼,且非独友若先生,同郡辛仲治(辛评)、郭公则(郭图)尽皆仕于袁将军。然文若终于弃之而走,往东郡仕于我主曹兖州——友若先生以为令弟的识见如何?”
荀谌听了这话,脸色不禁沉了下来:“人各有志,虽兄弟亦不可相强也。”
是勋“哈哈”大笑:“文若亦尝与勋言及冀州人物,不知友若先生可欲听闻否?”
荀谌说想听,你说吧。于是是勋就掰着手指头,逐一道来:“友若先生为文若尊兄。自然不肯妄言。此外,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逄纪果而自用……不识果然否?”
以上四句评价,其实不是是勋听荀彧说的,而是后来官渡之战前,荀彧为曹操打气时候说的话,被史书记录在册。是勋上一世就背熟了,如今掏出来故意寒碜荀谌。其实史书上还记载着荀彧说过,袁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迟重少决。失在后机”之类的话,但这就不能当面跟荀谌说了——当人面骂他的同僚,顶多不开心。而且说不定反而有点儿小窃喜,当人面骂他老板。那后果就很严重啦。
果然荀谌听了是勋的话,面色略略一霁:“人非圣贤。安能无过?昔吴起杀妻求将,卒能为魏、楚干城,陈平盗嫂受金,卒辅高祖成帝王之业,身为一代贤相。用人但取其长而遏其短,此正见袁将军不以小过罪人,而能包容四海之心胸也。”
“哦,取其长而遏其短,”是勋不禁笑道,“未知许攸贪赃、审配专断,此短可真有所遏制乎?”
基本上来说,袁绍手底下一大票谋士,有本事的不少,有节操的真不多。许攸贪赃,还放纵家人犯法,后来审配就是因为这事儿捉了他的家人,才导致他阵前降曹的。然而审配等人并不是因为清廉严明才收拾许攸家人的,完全是因为党争,曹操在攻下邺城以后,就曾经抄检出审配等人的万贯家财,也大多不是正经收入。所以是勋就问啦,你说“取其长而遏其短”,那么他们的短处真的得到遏制了吗?
相比起来,荀谌在袁家谋士当中算是有点儿节操的,所以不肯昧着良心说假话,矢口否认说没这事儿啊,许攸、审配他们都很清白哪。当下他皱了一下眉头,只好转移话题:“王霸之业,因人谋而更因时势。如今我主雄踞冀、青,北上幽蓟,公孙束手,进讨黑山,张燕奔蹿,三五年内,定能底定四州。那时横大河之北,拥百万之众,天下可定,岂蜷屈于兖州的曹将军可比?”
是勋反驳道:“兵无常胜,势无常形。昔项羽钜鹿破秦,臣妾诸侯,自封霸王,专擅自恣,其势岂不强于今日之袁将军乎?然而我高祖皇帝暗渡陈仓,自汉中出,席卷三秦,垓下破楚,奄有天下。一时之势,岂可以久恃者乎?”
荀谌回答道:“项羽之败有三。其一,彭城四战之地,又无险塞,根基不稳;而我主雄踞冀州,东有沧海,南有大河,西塞太行,北勒燕然,如磐石之固。其二,项羽滥易诸侯,使倖进得升,功臣僻居,自然人心不附;而我主仁慈惠下,四方名士望风景从,倘徐州附冀,陶氏亦可保安。其三,项羽不能如约使高祖王关中,失信于天下,复不能逞其志于鸿门,纵龙入渊,乃至丧败;我主便无此贪吝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