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国士 >

第581节

国士-第581节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要尽快爬上淮安城墙,投入进攻的清军士兵都脱掉了沉重的棉甲,只穿着一件无袖短皮甲。有的汉军因为热得实在受不了,索性直接赤膊。

而敌人这一百多人有备而来,身上都铁甲,沉重得跟秤砣一般。普通兵器砍在他们身上,就好象挠痒痒,而他们的刀子一挥,就能放倒一大片清军。

猝不及防,加上也是夜里,昏天黑地,进攻部队顷刻之间就乱了,成千上万人不要命地撤下来。

当然,这一百多山东军根本不足以对战场形势产生任何影响。但清今天晚上的夜攻显然是无法再持续下去了,光整顿部队都需要一两个时辰,等整顿好部队,天都亮了。

准塔气得直咬牙,腮帮子上的伤口又破了,流了些液体出来,也不知道是脓是血。

刘春这畜生的目的原来是这样啊!

准塔大叫:“大炮给我轰,还有,弓箭手射击射击,别管那里多!”

清军自从加入了大量的汉军之后,尤其是在山东三矿工孔有德、耿仲明和尚可喜反出明朝以后,为辽东带去了大量火器和工匠,因此,现在的清军的火器话程度有些提高。

即便没有红衣大炮,但部队里还是装备了不少的小炮。

迟疑片刻之后,十几门小炮同时开火,呼啸的炮弹毫无差别地落在乱军之中。接着,漫天羽箭如同暴雨淋漓而下,在打倒一大片人之后终于成功地将清军和那一百多个缒城而下的山东军死士分开。

这个时候,那一百多山东军只剩二十来人,显然其他人已经在刚才的厮杀中阵亡了。

即便活着的这二十来人也都是浑身鲜血,身上的铠甲已经碎了。

听到大炮声,他们大约也是知道自己再没有机会回淮安城了。

说来也怪,二十人并不惊慌,反同时扯条身上已经破烂得再也穿不上的铠甲,露出精瘦的胸膛,发出一声大吼:“山东豪杰,有进无退!”

“杀!”

二十多条汉子提着大雁翎刀,不退还进,疯狂地朝前冲来。

然后,同时被炮弹和羽箭淹没了。

等到最后一个山东军被射得如同刺猬一样倒下,战场上诡异地一静。

已经用不着千里望了,准塔看到城墙上刘春依旧保持着一揖到地的肢势朝下面拜来,似是在送别这一百多不灭忠魂。

再见,我的战友,我的士兵!

……

准塔的手在微微颤抖,面上的伤口开始火辣辣地疼。

他知道,军队的士气已经沮丧了。

“回去吧,回营休整!”准塔再也支持不住,紧了紧身上的大氅,在卫兵的保护下转身就走。

……

这个白天,连带夜晚,清军都没有进攻。

但在第三天,激烈的城市攻防战再次打响。

第1246章该死的郝小人(一)

准塔怎么也不明白懦弱的山东军竟然会这么凶狠,即便自己面上中箭的那一战,自己输得很惨,他也不认识刘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对手。毕竟那一战比较特殊,自己手头只有几百人马,山东军有几千,人一多,再加上又是背水一战,士卒们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也不意外。

汉人又一句话说得很对:“柔不可守,坚不可久。”

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并不能说明问题,明军大将都喜欢养家丁,真说起明军家丁级的勇士,战斗力并不逊色于建州八旗。而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在于双方士兵的训练程度、装备、后勤保障,说穿了打的就是整体实力,并不是区区几百家丁就可以的。

等到攻城战前面打响,双方开始拼硬实力的时候,刘春又岂奈我何?

等到后来,他抓到山东军俘虏,问起那日缒城而下的死士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才知道那一百多人并不是刘春的家丁。刘春实行的是宁乡军的军制,不养家丁,遇到大战的时候也不强行指派手下去牺牲。那一群死士是他招募的志愿者,当时刘春还亲自发银子。结果,没有一个士兵去接钱。说,淮安一破大家都没命,还要钱做什么,今日不过是提前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难不成,真要等到城破才死,那样又有什么意义?

这话就好象是被人用铁槌重重地在胸口上打了一记,准塔闷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就连普通山东军士兵也是如此剽悍而不畏死,这仗打下去,也不知道有多少清军要赔在这里?

士气虽然低落,但仗还不得不打。淮安对于三路清军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江北门户,谁控制在手中,谁就掌握了先机。

如今清军所面临的问题是山东军投石车打出来的磨盘实在太犀利,那玩意儿堪比红衣大炮,大家都被打得心寒了。

但是准塔还是咬牙让部队坚持,淮安城人口众多,物资充裕,可这种大磨盘毕竟有限。这样的一座城市,有个几十家碾坊就算是不错的了,再加上普通百姓家的磨盘,也就几百具出头,消耗两日就消耗完了。

而且,清军来得快,城中山东军根本来不及准备,城中的擂木滚石也不可能太多。

等到里面的物料使完,就是我大清军入城生发的时刻。

果然,事实如同准塔所预料的那样,猛攻两日之后,首先投石机停了下来,接着擂木和滚石开始日渐稀疏,到最后,就连民房的房梁和城中用来建桥梁的青石也扔了下来。

发现这一点,准塔精神大振,进攻的强度更大。

没有了擂木、滚石和投石机的支援,山东军的伤亡大起来了,有好几次清军都已经登上了城墙。可惜山东军已经疯了,有士兵甚至直接抱着登城的清军直接从上面跳下来,来个同归于尽。

准塔知道这不过是敌人最后的疯狂,不用担心,胜利必将属于我大清,属于我准塔。

他心中一松,感觉腮帮子上的伤口也好了许多,有愈合的趋势。

但只过了两天,战局又发生了变化。

这一日,清军连续发动了三波攻击,都无一不被山东军打退。同时,沉寂了多日的投石机又发动了,城墙上的滚石更是如同下雹子一样落下,清军死伤累累,尸体在城墙下码了厚实一层,大家一说起攻城,都有了畏惧情绪,脚步也慢了下来。

准塔心中疑惑,敌人怎么可能有这么多磨盘,这么多滚石,不可能,不可能的!

很快,就有士兵抬着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件过来,说这就是山东军投石机和城上扔下来的东西。

准塔一看,顿时吃了一惊,这这这,这不是超大号的青砖吗?

没错,这东西虽然做成圆形,可伸手一摸,就其质感而言同建造房屋的青砖没有任何区别,粗砺坚硬。分量并不重,每颗也就二十来斤。可无论是用投石机还是直接从城墙上扔下来,那么高的高度,一旦砸中人体,还是叫你经受不住。

关键的关键,这玩意儿建造起来极其方便,只需将水和进泥里,想要什么形状就有什么形状,想要多大就有多大。

后来准塔听人说,淮安城在历史上不知道被黄河淮河冲过多少次,每次过水之后,官府就回召集当地民夫就地取土烧砖建城。对于这种火工作业,本地人是非常熟练的。

最让准塔气愤的时候,敌人的投石车在将弹丸射出城来的时候,还会用油漆在上面写字。上面除了用简单的字句问候自己家族中的直系女性亲戚之外,还会上许多让分匪夷所思的谣言,比如,多尔衮强娶皇太后,夜闯皇宫,之后被大玉儿拿下,押赴午门斩首;比如,扬州大战已经见分晓,多铎部被全歼,宁乡军正在日夜兼程朝淮安赶来;再比如,孔有德和耿仲明见扬州战场的清军大势已去,已经联络上孙元,准备阵前起义……云云。

这话别说清军,估计就算是写的人也当成一个笑话。但却能够给部队造成一定的混乱,战场之中,生死急骤,大家的精神都绷得极紧,已经处于不正常的情形之中,很多谣言一入耳根本就不会思索究竟是真是假。

暴怒的准塔下令将所有的力量都投了进去,最残酷的战斗在围城半月之后开始。各军同时在淮安四门同时进攻,主攻方向北门他更是投进去手头最精锐的三百建州勇士。

这三百人中有一半是白甲,准塔就是要让这五百人成为攻城槌的锤头,一下一下朝前撞击,直到敌人被撞垮为止。

连续三天,这三百精锐都穿着坚固的铁甲先登上城,反反复复地攻击了二十余次,直杀得城墙的垛口处全是红色的人血。

不愧是白甲,山东军上去多少死多少,好几次城墙都被清军夺了下来。

刘春这头凶兽也拼命了,亲自批着铠甲提着大斧投入厮杀。有他带头,山东军竟没有一人投降,没有一人逃跑。

而准塔的那三百精锐进攻一次少几十人,攻到第三天的时候,最后二十来岁索性一去不回,全体战死在城墙上面,人头被刘春用戏耍的姿势一脚一个踢下城来。

这种羞辱让所有的清军眼睛都红了,可看着那被血沁透的城墙,却是无可奈何。几丈高的城墙,此刻看起来是如此巍峨而不可逾越。

这场历时三日的总攻击最后是在山东军的出击中被粉碎的,对于敌人有可以反击,准塔早就提高了警惕。大家都是打老了仗的人,而且通过这次交手,准塔知道防守淮安的两个人中刘春凶横残酷,郝肖仁狡诈如狐,这两人都是难缠的对手,对于如何守城这种军事常识肯定是熟裣于胸的。

从古到今,守城战都不是将部队往城里一缩就可以的。

在死守的时候,必然会时不时派小股部队反击、骚扰。

准塔万万没想到山东军的反击竟然是通过水路而来,而且反击的规模还如此之大。

淮安本就是一座水城,城中到处都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就在清军攻城正酣的时候,山东军突然开了各地水门,大股部队乘着小船直接冲到他的后方,然后上岸乱战。

两军早城外鏖战了一整天,最后山东军丢下了两千多具尸体乘船退回城中。这一战,清军阵亡不过四百,伤六百,可就被刘春这一反击,就好象是被针扎了的皮囊,再也提不起精神,连续三日的高烈度攻城战也停了下来。

不停也不行,刘春这次出击让清军知道,他们随时都有可能乘船动任何一个地方钻出来,在屁股后来上一记。

这样一来,准塔就不得不从前面抽调大两作战部队保护后方的辎重。

事实证明准塔这个决策是英明的,随后,山东军不断乘着船只出城骚扰清军,出击的山东军最远都快到宿迁了,让准塔的后勤线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不用说,这一手确实非常高明,一下子将山东军彻底被动的局面扭转过来,应队起清军的进攻开始从容有余。

不用说,这定然是郝小人这个鸟人的主意,实在是太可恶了。

一想起这个书生,准塔就恨得咬牙切齿,听人说,刘春夺取山东总兵的位置,杀了刘泽清也是出自此人的筹划。这就是个蝎子,看起来不过是一个小虫子,可你却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用尾巴狠狠地给你来上一记。

很快,淮安攻防战就进入了相持阶段。

这一相持,就是大半个月。

在这半个月里,准塔为了打进淮安可谓是差点将头上的纱布都抠破了。

为此,他甚至学起了郝小人,弄了一堆古书回营,看能不能从古人的攻城战中汲取营养。

看到后来,他也糊涂了,腮帮子上发炎的伤口让他无法思考,索性直接抄袭古人和郝小仁的战法。

首先,他也招集工匠开始建造投石机,烧制陶弹。

第1247章该死的郝小人(二)

在现代社会有一句话说得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在招集了大量的陶工之后,陶弹顺利地烧制出来。在木匠的手中,投石机器也制了百十来架,紧接着就投入了战场。

对于陶弹,准塔很满意,因为城外的陶土取之方便,量也足,烧出来的质量非常好,比城中射出来的还要好些。淘工们为了炫耀,甚至还在陶弹上着了釉,看起来简直就是工艺品。

问题出在投石器上面,准塔本以为这玩意儿不过是搭一个架子,然后在上面架一条长杆,长杆一头系着一条长绳索。使用的时候,十几个拉拽绳索,带动长杆将挂在另外一头的网兜里的陶弹射上城墙去就是。

但是,投石机第一次射击就出了问题。淮安城墙实在太高,为了增加射程,工匠在连杆尾部和装陶弹的网兜之间还加了一条绳索,以便在发射的时候立即惯性将炮石甩出去。

这炮石一甩出去,结果因为控制不当,失去了准头,直接落到清兵人群之中,砸到一面盾牌上。

那个倒霉的刀盾手自然被直接砸得筋骨寸断,口吐鲜血委顿于地。陶弹的碎片四下飞溅,刺得周围的士兵满脸是血,队伍一团混乱。

再发射,那颗陶弹见高不见远,只飞出去两丈远就落到地上。

这下,所有的清军都傻了眼睛。

准塔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郝肖仁设计的投石车究竟是怎么做到从城中发射,炮石能够轻易地越过城墙准确地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