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士-第44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元心中一酸,暗想:或许我以前也太不在意阿大了,他这么小就没有母亲……可怜啊……
见孙元答应自己做孙天经的老师,傅山心中也是得意:某在宁乡军中做幕僚又有什么意思,要做,就要做帝王师。
这天下已经乱了,这大明朝也支撑不了多少年了。
第713章傅山的心机(求月票)
傅青主游学天下多年,走南闯北,已经将这世事民情摸得清楚。
如今的天下已经一片糜烂,朝廷的苛捐杂税,什么辽饷、剿饷、练军饷、新饷、夏秋两季赋税之类多如牛毛,百姓已经到了赤贫的地步。不但河南、山、陕地区大量破产农民抛荒逃亡,加入叛军。就连江南富庶地区的百姓,也快支撑不下去了。
如今朝廷每年的加征已到了七百万两之巨。扣除无法收上去的部分,也达到惊人的五百万两。可即便如此,朝廷的财政也到了崩溃的地步。到如今,听说兵部连派出探马的路费都开不出来。
这样的国家,这样的朝廷不灭亡才怪。
最为关键的是,松锦大战之后,九边精锐尽失,朱仙镇大战,朝廷最后的家底已经赔了个精光。
如今放眼全天下,孙元的宁乡军好象是唯一一支能够打的野战军团。而且,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还是如此的强悍,强悍处甚至超过了建奴。
这样的军团就是一头猛虎,猛虎是不可能被关见牢笼之中的。即便暂时潜藏爪牙,可总有一天会脱困而出。
到时候,朝廷还能号令他们吗?
军人都是战场厮杀汉子,可没有文人那种所谓的忠军爱国之念,他们只效忠于他们的统帅。
真到了后来,只怕宁乡军就会变成唐末宣武、魏博、河东那样的大藩镇,朝廷的命令对他们毫无用处。
以宁乡军的发展势头和力量,就算孙元这人对朝廷一片忠心,可宁乡军手下的将士可不这么想。
据傅山这段时间和宁乡军将士的了解得知,孙元部的骨干成分复杂,有边军将士、有贼军降卒、有军户,甚至还有辽东鞑子的汉军旗士卒。这些人眼睛里可没有北京的皇帝,可没有什么大明朝。而且,自宁乡军成军以来,国家可没有给过他们一文钱军饷。
武人被压制了两百多年,现在终于等到翻身的机会,谁也不想一辈子做人下人,做卑贱的军户。谁都想做开国公侯,富贵泽及子孙。真到大明朝已经无力控制整个国家的时候,说不准这些军汉们会给孙元来一个黄袍加身。
傅山这人虽然是读书种子出身,可内心中却没迂腐的君君臣臣封建礼教那一套。他连给人当食客打秋风的事情都做得出来,还看重这些?
而且,他所学的儒家的经典不过是为了应付科举考试。最喜欢的学问却是杂学,也就是帝王术韩非子那一套,说穿了,就是另外一个姚广孝。
他之所以愿意做孙元的幕僚,乃是基于对这个时世的预判。实际上,他的判断也非常准确。到了南明武夫当国的时代,一个军阀就能决定帝位的归属。如果不是建奴南下灭明打断了这一进程,
第714章大崩溃开始了9求月票)
黄河堤坝上,看着儿子骑着小马的身影,又想起去世两年多的妻子,一刹间,孙元心中慈父之心顿起,感觉自己前两年对儿子也实在苛刻了些。
他转过头去,悄悄地擦了一把眼睛。
傅山见孙元伤感,心中暗想:看来孙太初心中还是有阿大这个儿子的,这事将来或有转机,有我傅山在,算什么问题?
孙元:“对了,这个冷英怎么留下了,他不是被宁乡军赶出军队了吗?”
“对啊,冷英是被驱除出了宁乡军,如今也不算是扬州镇的军官。”傅山笑道:“可他如今却是无处可去,朱老先生见他武艺还算不错,人也老实,就将他留了下来,许给少将军做了贴身侍卫。”
“贴身侍卫?”孙元惊讶地瞪大了眼睛。
“难道将军看不上冷英的武艺和他的忠诚?”傅山问。
“倒不是。”孙元摇头,若说起武艺,这个冷英确实不错,拳脚工夫也就一般,可若是双刀在手,一人打十个应该不在话下。如果全副武装,身着重甲,骑上战马,都百人敌了。而且这人为人木讷,好象脑子也有点问题,用他做儿子的卫兵,倒是合适人选。
实际上,随着阿大一天天长大,作为扬州镇未来的继承人,也是该考虑给他配备卫士了。
傅山:“再说了,朱老先生可不是扬州镇的人,他要送外孙仆人,别人也不好说什么呀!”
孙元:“也是,就这样吧。还有,阿大身边全是奶娘、丫鬟一类的女子,若是在妇人身边长大也不象话。对了,冷英的事情你再说说,他怎么就没走呢?”
“冷英就算回南京又能如何,依旧去做他芥子般的锦衣卫小旗,任由一个衙门里的人都能对他呼来喝去,过得又有什么滋味?”傅山道:“冷英可是在将军身边做过侍卫长的,在战场上威风八面,已经成了一条响当当的汉子,怎么肯回去受小人的气,那种日子还不如死了。”
说着话,他就将冷英怎么做了孙天经侍卫的事情从头到尾说了一遍。
原来,那日冷英从孙元那里出来之后,只感觉天地之大竟无处可去,不知道怎么的,就懵懵懂懂地回到了侦缉厂,在墙角顿了半天,后来被阿大给发现了,然后被朱玄水赶了出去。
出了院子之后,冷英也没走,直接回到关押他的牢房里蹲着,无论侦缉司的人如何痛骂,死活也不肯出去。
这不是耍赖皮吗,梁满仓被孙元一通臭骂之后本就灰溜溜的,见了梁满仓只恨不得一刀宰了这个厌物。可孙将军有令,不许任何人伤害冷英,他也不好动手。梁满仓已经看出来了,孙元将军对冷英这个曾经的侍卫还是有情分的,没办法,只能先让他住在牢房里,好吃好喝养着。
这一养就是半个月,看冷英还没有离开的架势,气得粮满仓大骂冷英是失心疯的泼皮。
就在这段时间,孙天经却对冷英产生了兴趣,成天跑到牢房里去看希奇。
这事后来让朱玄水知道了,心中吃惊,冷英这厮若真是疯了,伤害了外孙可如何是好。急忙跑过去,一到地头,却听到孙天经和冷英正在说话。冷英见了阿大,一反整日不语的情形,口齿很是伶俐。
而且,最让朱玄水惊讶的是,这才十来日工夫,阿大说话却异常流利。要知道在往日,阿大不知道是什么缘故,说话有点大舌头,语音也很含糊,甚至结巴。
听到外孙子口齿如此清晰,朱玄水心中一阵狂喜:这个冷英还真是立了一个大功劳啊,不管他以前犯了什么错,单此一点,就是大功臣。
当下,他也不废话:“冷英,站起来,收拾一下跟我走。听说你武艺不过,以后就是少将军的贴身侍卫了。放心好了,在少将军这里当差,没有人敢拿你怎么样?”
冷英站起身来,一拱手:“愿听老先生调遣。”
“不是我,而是少将军。”朱玄水严肃地说。
……
孙元叹息一声,又想起马牧集战役时自己和冷英并肩战斗时的情形,想起彼此泼撒在地上的热血,念及起他的情分来:“罢了,就让他留带阿大身边吧,如此也好。”
接下来几日,分散到各地的军队都逐次向开封集结,然后向南开拔。
这次入豫参战,至此,算是彻底结束。
最后的结果是整个河南都完蛋了。
到处都是水和兵,等部队进入凤阳休整的时候,崇祯十五年已经结束,新年的礼花在夜空腾起。
凤阳经过那崇祯七年的那场大变之后,这么多年来还没有恢复元气,城中残破得紧。
可就算再破,也比开封好。
按照孙元和马士英的计划,部队要在这里休整半月,才考虑下一步的计划。
这个时候,汝宁大战的消息传来。
汝宁城陷落,杨文岳以身殉国,一切都如真实历史一样。
实际上,汝宁大战早在一个月前就打完了,只不过因为交通断绝,消息到此刻才送到凤阳。
十一月十三日,李自成、罗汝才和革左五营等部抵达汝宁城下,开始攻城。杨文岳残部已经没有丝毫的战斗力,现在能做的就只有固守城池拖延时间待变。可就在这个时候,城中的崇王却怕了,注重献城投降,杨文岳等人不肯。
双方激战,可惜保定军实在不堪,战斗只打了一天,汝宁城就被李自成拿下了。
杨文岳被俘,见了李自成,不但不屈服,反破口大骂。李自成大怒,命人架起大炮将杨文岳轰成碎片。崇王和他的弟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投降。据真实历史记载,崇王后来被李自成封为襄阳伯,后来有把他和所有亲属全部处死在河南泌阳。
李自成攻下汝宁之后,整个黄河以南的河南地区基本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除了已经变成泽国的开封府地区。
这个时候,他面前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可称得上对手的的力量,已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
据说,拿下汝宁之后,李自成开始向湖广进军,准备消灭左良玉这个后顾之忧,以富庶的襄阳地区为根基,然后进而入陕西。
同时,张献忠也动了,全军主力向东运动,已囤兵英潜山地区,打算以此为跳板,顺江而下,直入东南。
明朝已经没有力量对付这两支农民军,大崩溃时代来临。。李自成大怒,命人架起大炮将杨文岳轰成碎片。崇王和他的弟弟河阳王朱由材、世子朱慈辉投降。据真实历史记载,崇王后来被李自成封为襄阳伯,后来有把他和所有亲属全部处死在河南泌阳。
李自成攻下汝宁之后,整个黄河以南的河南地区基本都在他的控制之中,除了已经变成泽国的开封府地区。
这个时候,他面前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可称得上对手的的力量,已有了争夺天下的雄心。
据说,拿下汝宁之后,李自成开始向湖广进军,准备消灭左良玉这个后顾之忧,以富庶的襄阳地区为根基,然后进而入陕西。
同时,张献忠也动了,全军主力向东运动,已囤兵英潜山地区,打算以此为跳板,顺江而下,直入东南。
明朝已经没有力量对付这两支农民军,大崩溃时代来临。
第715章亡国之象
崇祯十六年的一月,孙元和马士英几乎都是在凤阳度过的。
经历过几个月的血战,宁乡军还好些,庐凤、南京两军可谓是疲倦透了,只能长时间的休整。
等到部队稍微恢复,李自成那边的战局又有新消息传来。去年十二月,李自成率部连克襄阳、荆门等地,拿下了湖北长江以北地区,最近又开始进攻承天、汉阳等地。
湖广熟,天下足,此地方很是富庶,闯军得到了壮大。李自成依旧依如去年在河南一样,每攻下一地便不再放弃,而是设置政权派遣官吏,进行管理。同时,闯军的军纪也比以前好上许多,他严禁部下抢掠,更不滥杀,所颁的公文上写道:杀一人者如杀我父,淫一女者如淫我母亲。
开始同大明朝争夺起了人心。
实际上,明朝因为苛捐杂税和赈灾不利,除了江南,其他地区也谈不上什么人心了。
对于李自成攻略湖北,朝廷手头已经没有任何一支拿得出手的野战军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李自成和张献忠在湖广、四川纵横驰骋。
国内局势烂成这样倒也罢了,对外战事更是束手无策。
松锦大败耗尽了明朝的最后一丝元气,此战之后,九边已无可用之兵。明朝和满清的边界线如同虚设,建奴已经到了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步。如果他们真的想灭掉明朝,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这一时期皇太极好象还没有强烈的入主中原的愿望,不是他不想,实在是不能。因为整个中国北方已经彻底糜烂,对于治理一个破烂的庞大帝国,满清贵族还没有任何思想准备。而且,就算现在拿下京畿地区,为了稳固统治,得长时间的输血。老实说,满清毕竟是小国,并不太富裕。而且,入主中原那可是要自掏腰包管理这个国家的,那比得上现在直接抢劫老朱家来得爽快。
鉴于满清上层对问鼎中原毫无兴趣,松锦之战后,皇太极还是决定和明朝议和。提出的条件是两国平等,遣返对方逃人。明朝每年给建州金万两、银一百万两,清则报之以人参、貂皮。双方以目前实际占领去为分界,重新勘定国界,永不再战。
抛开民族情感来看,其实这个条件还是可以接受的。毕竟,现在的明朝实在太虚弱,太需要腾出手来先解决国内问题了。
崇祯皇帝本就精明,自然是肯的。不过,他却顾及着朝廷官员的看法,毕竟这事对百官二言,简直就是宋金和议的翻版。
所以,这个和议草案被他们知道之后,群情汹涌,朝野哗然。
得皇帝密令悄悄主持和议的兵部尚书陈新甲顿时成了众矢之的,崇祯皇帝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和尊严,矢口否认和谈一事,并下令逮捕陈新甲。
九月二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