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雄天下-第45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对僧尼父女就是天竺雅利安人,而“波罗”的意思乃是“护法”,是佛教的护法。天竺的那烂陀寺、超戒寺、飞行寺和大菩提寺,或是由波罗王朝出资修建,或是由波罗王朝资助。波罗王朝的王子、公主出家为僧为尼的也非常之多。而波罗王朝的衰弱,多半也和他们过度迷信佛教有关。太多的波罗王朝一系的天竺雅利安人出家当了和尚,造成波罗王朝的兵源长期不足,自然无力在天竺诸国之战中胜出了。
而且,天竺佛教发展到了波罗王朝时代,已经完全和种姓制度融合在了一起。僧尼大多都来源于高种姓的天竺雅利安人,低种姓的贱民甚至不允许出家。所谓众生平等,在波罗王朝时代的天竺佛教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其实唐僧到天竺取经的时候已经这样了,唐和尚还因为提倡平等被天竺的高僧骂了一顿)。
所以,波罗王朝信奉的佛教不但不能控制贱民的数量,反而减少了高种姓人的数量。而贱民不能当兵,所以波罗王朝就只有灭亡一途了。
鸠摩智波罗和达玛波罗双手合十,行了佛礼,然后盘腿坐在了陈淮清对面——陈淮清的船舱里面没有椅子,而是铺满了筵席,就是类似于榻榻米的席子。榻榻米当然也是中国传入日本的,在宋朝的时候还流行于中国,跪坐和坐椅子是同时存在的。
陈淮清合上了手中的羊皮卷,目光流转,在鸠摩智和达玛身上扫过。这对父女和他们背后的波罗王家还有天竺佛教,都是需要拉拢和利用的。
但是,波罗王朝却不能复辟!
“鸠摩智,”陈淮清斟酌地说,“孤王册封你当个世袭莽替的天竺大僧王,如何?”
大僧王当然是个管和尚的王,地位和管天道教的首席天道使仿佛,不过首席天道使不是世袭的,而天竺大僧王却是世袭莽替。将会由波罗家族世代承袭。
“达玛,”陈淮清又道,“孤王封你当天竺大佛母,大佛母之位也由波罗家族世代承袭,居住在宫廷之中,专门侍奉天竺福王。”
鸠摩智波罗和达玛波罗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陈淮清开出的条件还算不错。波罗王家早就忘记了怎么使用刀剑,就算给他们一个王国也统治不了。当僧王,统治天竺佛教才是最合适的。
“殿下,”达玛波罗问,“佛教在天竺的地位如何?”
“与国教相同。”陈淮清只说相同,并没有说佛教是天竺国教。
“那天竺的国教是天道教吗?”达玛波罗又问。
鸠摩智波罗的脸色也凝重起来,目光灼灼地看着陈淮清。
“不是,未来的天竺不会有国教,”陈淮清道,“天道教也非天竺国教,而且未来的天竺福国也不是诸夏之一。”
天竺人口太多,根本同化不了,而且所有征服印度的外来者都不愿意和天竺土著融合,陈淮清当然也不例外……
陈淮清接着道:“将来,佛教肯定会在天竺大兴,信徒当有万万!肯定是第一大教,也是国家的柱石。未来天竺高贵之人想要出仕,都必须要通过科举,而天竺科举所考的就是佛理和儒学。”
陈淮清的路子居然和刘孝元一样,都是佛治心,儒治国!
陈淮清顿了一下,又道:“不过,天竺佛教也需要大改,不能再排斥低种姓之贱民剃度为僧尼……今世不修,来世如何能提升种姓?低贱之民,也应该有上升之途。出家为僧尼,修来世就是他们的上升之途!以后凡是天竺佛寺,都要有专门供低种姓贱民出家修行之下院!”
第702章没有城墙的江都城
陈德兴虽然没有去过天竺,也没有研究过印度教和印度佛教,但是他身边也有一个空行母哈妮波罗,是达玛波罗的堂妹。能当上空行母,光靠脸蛋漂亮身材婀娜还有从小严格训练出来的技术可不行,还得精通佛理——她们可不是一般和僧人欢爱的女子,而是自身拥有极高的修行,能够通过欢爱提升道亨,在欢爱过程中同佛进行精神交流的女修行者!所以空行母哈妮波罗对天竺佛教的情况和规矩,都是非常了解的。
正是通过和她的交流,陈德兴才得以设计出了一个马马虎虎可以用来限制天竺贱民人口增长速度的佛教制度。
首先就是今世修行,来世提升种姓的理论。根据婆罗门教的规定,贱民是“一生族”,没有来世。只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三个由雅利安人繁殖出来的种姓才是可以投胎转世的“再生族”。因此通过今生修行获得来生转世的权力,对天竺贱民而言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其次则是僧侣之间不可平等。根据婆罗门教的教意,婆罗门种姓者生来就是僧侣,首陀罗、达利特种姓者根本没有成为僧侣的资格。而在天竺佛教中,虽然婆罗门、刹帝利和吠舍三个种姓都可以出家,但是首陀罗、达利特种姓者依旧遭到排斥,到了波罗王朝时代基本不能出家修行了。
现在陈德兴想让天竺贱民们有资格当和尚尼姑,当然得将他们和高种姓的僧尼区别对待——在天竺,僧侣是高高在上的老爷!要把贱民和尚当老爷养,陈淮清这个国王非破产不可。
因此陈德兴想让高种姓的僧尼居住在华丽的寺庙上院之中,可以双修,并且享受低种姓僧侣的服侍和供养。而低种姓僧侣只能住在简陋的寺庙下院之中,不能双修,必须伺候高种姓僧侣,必须从事生产,必须为佛祖建设庙宇,而且不得主持如何宗教仪式和活动——他们只能终身劳动和修行,以求来世可以成为“再生族”,实际上他们就是寺庙的奴隶!
陈淮清将陈德兴提出的天竺佛教改革方案全盘托出,然后神色平静地看着波罗父女,认真地道:“允许低贱之人出家修行以求来世,是佛教在天竺复兴所必须之策,若是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佛教又凭什么战胜婆罗门和天方教?”
这话儿说的可不轻了。陈淮清的意思是,如果天竺佛教战胜不了婆罗门教和天方教,那么大明为什么不去和婆罗门教合作呢?
达玛波罗想了一下,又看了父亲一眼,微微点头,鸠摩智波罗微笑着行了个佛礼,“佛陀曾经希望众生平等,皆可成佛。血统低贱之人总是众生之一,当然可以出家修行,若是修行到了,几世之后也未必不能成佛。只是天竺外道势大,佛教衰微,弘法不易,一时之间也难以战胜婆罗门的……”
陈淮清嗤地一笑,“鸠摩智,能不用担心,孤王自有弘扬佛法的手段!佛和婆罗门本就是一家,佛教兴,则众婆罗门入佛。佛教亡,则众僧尼入婆罗门。只要我佛的戒刀够锋利,就不怕没有人相信!”
要天竺婆罗门信徒皈依天道是很困难的,而且陈德兴对此也没有太大的兴趣——这个天道教在陈德兴看来,是一个过分积极的宗教,不适合消极而安贫乐道的民族去信奉。
但是要让天竺婆罗门信徒改宗佛教,或者让天竺佛教徒改宗婆罗门教,则是非常容易的。因为两者本就是一体的。佛教脱胎于婆罗门,严格说起来也算是婆罗门的一个分支,是婆罗门教的一场改革运动的结果。
历史上,天竺佛教与其说是灭亡了,不如说是再次融于婆罗门教了。事实上,包括佛陀本人在内,天竺佛教的绝大部分高僧都是高种姓出生,许多干脆就是婆罗门,想要回到婆罗门教也没有什么难度。
而现在,陈德兴、陈淮清只是想用另外一种模式融合天竺的佛教和婆罗门教……以佛教为主,吸收婆罗门教的加入。最终完成佛教和婆罗门教的整合,将天竺变成一个佛国,同时再引入儒学教化上层的天竺雅利安人。
……
大明天道二年十一月末,南京,江都城。
江都是一座正在扩建中的城市,它的基础就是原来的扬州城。不过原来的扬州旧城并没有拆除,而是在城南的运河东岸修建起了一座新城。称为江都新城。
包括皇宫、内阁各部、咨议院、四军部、南天道宫、天道庄总行、大判官院等重要建筑,都将在江都新城选址建设。而且这些建筑将会统统集中在江都新城的最北面,构成江都城的行政区。这些重要的建筑,现在都还是一个个热火朝天的工地,不计其数的劳工聚集在这里,通过运河和长江,更有无数的木材、石材和水泥运送过来,在工地上面堆放的到处都是。
除了行政区,江都新城还会拥有商务区、港务区、工业区、住宅区、学院区和军事区等各个功能区。其中商务区将沿着大运河展开,从扬州旧城对岸一直延伸到长江岸边,长度超过了三十华里。沿线遍布着数十几个运河码头,分别用来装卸杂货、米粮、牲畜、果蔬鱼鲜、木器木材、石碳、铁器铁料、瓷器、丝绸布匹、金玉珠石、美酒佳酿等等各种各样的器物。依托着这些码头,则是一条条商业街市。当然,这个时代的商业街和平民住宅区是不分家的。前铺后宅的布局非常多见,这一带将来会是一个人口相当密集的地区。不过现在,大部分的地块还没有卖出去,已经售出的土地,也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
所有的商业街道,又由一条宽阔的主干道——江都御街相连,江都御街往北直通江都禁中,也就是行政区。
御街向南则是江都的港务区,和商务区的运河码头不同,江都港区停靠的都是可以入海的大船。沿江一大片将会分布数十个码头泊位,每一个码头泊位都有配套的仓库。一连串的码头也都由专门的石板路通往一条和御街相连的主干道,称之为江边道。御街和江边道呈T字形布局。
御街以东,江边道以北的大片开阔区域,又被两条和御街相连的主干道分为了一个高档住宅区——靠近禁中,称为安乐坊,这一片都是功臣和高官的住宅,坊内有数十条小巷子,大大小小的宅地有三四千块之多,不过大部分都还在施工。安乐坊以南又是一条东西向的主干道,名叫振武街,振武街的西面直达运河,通过一座石桥和扬州旧城东关道相连。振武街的东面则连着另一条南北走向的主干道长安道。
振武街的南面,则是规划中的学院区,江都天道书院和内阁出资建设的江都教育院(专门培养老师的)、江都太学(和天道书院一样是所综合性大学)、江都京学(和太学一样)、江都法学(培养判官、捕快和讼师)、江都工学(顾名思义是所偏重理工科的大学)、江都商学等六所比较接近后世大学的大型书院。这些书院现在都在建设和筹备之中,发展教育这事儿是急不得的,只能按部就班的来。
一开始是随营军校,然后是陆海军军校和明都天道书院,再后来是燕京天道书院,现在明都天道书院和燕京天道书院已经办了好几年,毕业的学生也有了两三千人。这样就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开办更多的大学了。
按照教育部的计划,目前开办的教育院、太学、京学、法学、工学、商学,都是南北京各一,一共就是十二所大学。再加上明都、燕京、江都三所天道书院。再加上陆海军学院,用不了多久大明帝国就有十七所大学了!这些大学虽然不能和后世的那些大学相比,但是在13世纪,估计能算是一流的。
学院区以南,也是一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名叫校场街。校场街南,御街以东,长安道以西,江边道以北的一大片区域则是近卫军的大营,称大校场。将近20000人的近卫军,都可以驻扎于此。
而长安道以东地区,则是江都城的工坊区了。其实就是手工业作坊汇集之处,一条从高邮湖流淌过来,直通长江,名为江都河的河道就从江都工坊区通过,河道可以行船,也能用来修建水车。工坊区的大片土地,现在都还荒芜着,只是用撞墙圈成了一个个小地块。既可以作为工坊,也能修建工匠工人们的住宅。
还有几十条街道也正在铺设,都是碎石加水泥的路面——在水泥被“发明”以后,修建道路和房屋,倒是容易了许多。
不过陈德兴并没有用水泥来给江都新城修建城墙,实际上这座拥有两纵三横五条主干道的帝都是没有城墙的!
第703章一个留里克
“上帝啊,这一定是仅次于罗马的世界第二大城市吧?”
“索菲亚,这里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比罗马还要大!”
“不可能,罗马是最大的,它是由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罗马帝国修建的城市,辉煌富丽,是世界的中心……”
“索菲亚,你的观点太落伍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帝国是大明帝国!世界的中心就在你的眼前……”
“到处都是工地,乱糟糟的……怎么可能是世界中心?”
“怎么可能不是?大明帝国有一万万人口,国土无比辽阔,浩瀚的大洋都是它的内湖!所以这里就是世界的中心!”
“唔,这个世界中心的一半连城墙都没有!基辅都好歹有堵完整的城墙。”
“索菲亚,你难道还不明白吗?这里不需要城墙,大明帝国的